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我父师从江苏名医朱莘农,我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在医院工作,初用朱莘农法,临床多效。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早搏、冠心病、失眠、胃下垂,凡属阳虚水逆的均神效。治四季温病用朱法百发百中。治急慢性肠炎和肝炎等朱 ...
伤寒入门诗 六病大道常常开, 有缘之人入门来。 门里方知经方贵, 刻苦钻研莫等待。 悟透伤寒与金匮, 圣人文章胸中揣。 药到病除如桴鼓, 一步登天到圣台。
今天说一下第一方。许多名医成名方---乌梅丸。 乌梅丸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 ...
中医的派别 作者:华景珍 俗话说:「癞痢头的儿子,自己好。」意思是说,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即使是长了癞痢头,还是最好的孩子。另外有一个说法:「家有敝帚值千金。」也许这是人类的通病吧!人们总认为自己 ...
治一少女,白带过多,色黄质稠,有腥臭味,月经或三月一至,或半年一至,量少期短,色深而干,口苦而干,少气懒言,纳少,睡眠易醒,二便正常,舌质红赤,苔根处黄厚腻,脉细而稍弦,B超示:子宫发育不良,其迭经中西 ...
予一亲戚,患颈椎病,头晕,起则尤甚,恶心欲吐,项酸胀痛,转侧困难,腹胀食少,冬季怕冷,便结,舌质淡胖,尖黄腻间有瘀紫体白腻而润,脉沉而缓,西医治之花费巨万而无寸效,予主以泽泻汤加味:泽泻30、白术12、法 ...
一般肾虚下利,时方大部份会用四神丸来处理,若是要用经方的药,会采用那一个方子?
某,学生。时值暑天,汗出发热不解,已有两天。口渴脉洪,颈点滴抗生素无效。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人参12甘草10石膏30 知母10 粳米15加大栆3枚。 一剂显 效。按:此例过汗,肝脾之精气已忘。加大栆三枚可防意外之变; ...
张某,男,24岁,未婚。2011.7.24一诊。 症状:面瘫7天,最近3天加重。吃饭,喝水均受影响。回忆8年前遗精至今。平时生活作息不定,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 检查:左脉弦细小紧,右脉浮弦细小紧,舌淡胖。 ...
几本山西籍医家之医书 我不是山西人。对我来说,山西还是比较神秘,晋商和票号钱庄都是遥远的传奇故事。92年,出差到过山西忻州、太原等地,只是浮光掠影,谈不上了解。 记得2000年左右,一个山西的朋友跟我说过 ...
第一讲 临床运用方剂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精华和临床宝贵经验密切结合融汇集积而成,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与发扬。前人的许多方剂,组织严谨,配伍巧妙,直到今天,依法使 ...
修园医方歌括赏析 何足道 陈修园所著医方歌括广为流传,与汪昂《汤头歌诀》、江诚《方歌别类》,堪称清代方歌三大家。尽管其歌括不无缺陷,今天看来仍是不可多得的方歌珍品。 (一 ...
昨日于北图购得几本新书,将书名列于此,以飨同道,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黄煌经方沙龙第三期 伤寒论研究与临症演讲录 - 恽铁樵 经方实验录--学伤寒必读医案百例 -曹颖甫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周易参同契释义 - 任法融 ...
笔者临证20年,喜欢用经方,后受清代外治大家吴师机《理瀹骈文》启发,将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理中丸合五苓散分别制成外用的“青龙膏”,“麻杏膏”,“理中膏”。“青龙膏”治疗寒性咳喘,“麻杏膏”对应热性咳喘 ...
我所认识的安徽民间经方大师蔡长福老师 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 温兴韬今春有幸前往仰慕已久的经方圣地-南阳,参加2011经方医学论坛,那天早晨从宾馆乘坐大巴前往会场,不经意间听见车上有人在谈论经方,语 ...
患者,男,63岁,退休干部 主诉:胸部左侧憋胀(向外)刺痛伴发气短十余年。加重二年。 病史:患者年轻时受过劳力,呈有几次这样的发作,经过治疗和休息,很快痊愈;患者性格不好易怒,后来不知原因发病平凡,外感 ...
7岁女孩,扁桃体红肿4年来诊.刻下双扁桃体2度肿大,红,无脓,微咳少痰,舌淡红,少苔,晚上睡后不久即出汗,湿透衣服,噬齿,每晚均如此,经常有胃脘痛,痞闷不舒,以晨起和饱食后发作为主,余时无碍.某君以风 ...
陈修园“劝读十则”古今皆宜 □ 聂惠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 “劝读十则”载于《长沙方歌括》卷首,是陈修园对《伤寒论》辨证精神,及其方剂应用价值与临床经验的深入体会,写成十条“劝读”原则,告诫后人应熟读与应用,继承与发扬《伤寒论》。 1.劝读仲师之《伤寒论》原文,深入理解其精神,强调临床 ...
经方、《伤寒论》的脉诊独具特色,所谓独具特色即是不同于其他辨证论治体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的第一条:“夫脉当取太过不及”,是其大眼目。 脉诊在我国中医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反映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脉象亦和症状一样,均为患病人体有异于健康的一种反应,而脉象尤甚具有敏感性。凡病之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