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肿瘤

相关文章

中国式化疗:逆向而行

  前几天,就凌志军先生的《重生手记》,《沈阳晚报》采访了我,以中国式抗癌为题,发了一组通讯。采访中我的言语比较激烈,但似乎问题并没有说得很明白,故又来发一通议论,以作补充!   就像中国股市老是逆世界经济景气而反向行进一样,国内,对于化疗的认识也似乎在逆向而行。国外化疗界越来越强调有所节制,少用为 ...

1 2015/3/19 23:06 何裕民

女性癌症发病的U型变化曲线

  深入研究女性癌症发病率的历史变化曲线是一个可以给人很多提示的工作。200年间,相对于男性,女性癌症发病率呈现出一条U型的变化曲线。   中西方早期的文献和医著中都谈到了恶性肿瘤问题,涉及男性和女性的癌症,但是缺乏客观的资料以分析男女之间患癌的差别。   有一份不算很早的资料很值得珍视,它是意大利人斯顿 ...

1 2015/3/19 23:02 何裕民

前沿科学与着地临床之间的对话

  有幸和肿瘤干细胞研究方面的全球顶级专家,美国医学和工程院院士/某医科大学的校长Quentin先生一起吃饭聊天,他是搞干细胞和基因研究的全球领先人物之一,我是一个治疗肿瘤为主体的中国临床医生,我们两个的视野应该说有天壤之别,但我们却相谈甚欢。   我们在对肿瘤认识及过去治疗的反思等方面,取得了高度一致。都 ...

1 2015/3/19 21:33 何裕民

我和胰腺癌这六年

中粮集团总经济师郑弘波2007年5月患胰腺癌,当时被国内多位专家预测还有三到六个月时间。而如今,郑弘波坐在中粮福临门大厦的办公室里,跟健康时报记者分享着这六年的求医、抗病之路。         ■病人得了癌症,家属常常采取隐瞒病情、说假话等方法。但病人一般都是很敏感的,隐瞒不可能持久,如果是郁闷加猜疑 ...

1 2015/3/19 20:52 何裕民

中医经典的临床应用(二)

  我们既要守住经典,又要创新,这是聪明人的做法。如果没有“守”,就是没有逻辑起点,没有历史积淀,只能是没有章法地乱来;但是,如果只有章法,墨守成规,没有创新,就不吻合今天的情况,所以守经典和创新之间要保持一种张力。   经典是我们的文化之根,这点必须强调。我们中医跟西医的比较,绝对不是处方的差异, ...

1 2015/3/19 20:47 何裕民

新药一定比老药好?

  笔者不久前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医学与哲学》上,题目是《面对医疗高科技:是“领舞”,还是“伴舞”》。论文强调的是一点:面对今天临床蜂拥而至的高科技,包括大量的新药,让人措手不及;然后,也有很多人滋生了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凡是新的就是好的!所以,讲究时髦,用药追求时髦,药越用越贵,而效果往往是 ...

1 2015/3/19 19:53 何裕民

生了癌,怎么办?——何裕民教授剖析防治癌症新思维

        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癌症?11月2日,著名肿瘤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何裕民教授于上海图书馆带来一场癌症防治新思维的讲座,提出“治疗癌症,悠着点更好”,以耳目一新的视角解读癌症治疗的科学思维。   “对待癌症,有时甚至不治疗更好,这里的‘不治疗’是提醒大家指悠着点。”何裕民教授 ...

1 2015/3/19 19:35 何裕民

新的研究结论:部分乳腺癌患者无需“痛苦”的放化疗

最近,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SanAntonio)召开的全球乳腺癌大会上传出新的研究结论:一组(多项)新的研究结果提示:每年有成千上万患乳腺癌的妇女可能至少可以避免接受一部分痛苦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而这并不会对她们的生存几率产生严重影响。 这一组新的研究本身旨在防止乳腺癌的过度治疗,而这是癌 ...

1 2015/3/19 18:46 何裕民

何裕民:“科学中医”的情愫

  他是一位勇于突破的中医临床大家,尤其在中医肿瘤治疗方面造诣深厚,一些曾被断言时日不多的癌症患者经他调治,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他是以为走近大众的医学教育家,在出书立说、从医带教之余,近10多年还做医学科普报告300多场,深受患者和公众欢迎;   他所宣扬的“癌症只是慢性病”理念,颠覆了人们对癌症的 ...

1 2015/3/19 17:05 何裕民

肿瘤治疗,护胃为要

  近来,连续几位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属的态度引起了我的深思。首先,是位湖南籍的女士,她妈妈生的是胰腺癌,并非晚期。门诊结束后,她一次次重新返回,问了许多问题。简单而言,自从她妈妈生病后,她只要听说对妈妈的病有好处的,就想尽办法用。最后,我请她理一张清单,看看她在接受中西医治疗之外,还另外给她妈妈用了多 ...

1 2015/3/19 16:48 何裕民

已知的部分癌变规律

  笔者不是不可知论的信徒!相反,认定自然界是存在规律的。只不过生命或复杂疾病领域(如癌症)的这种规律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单纯、简洁。   近几十年来巨额的投入,不能说没有收获。相反,癌症研究中科学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结论,尽管有些结论表面上是相互抵牾的,有些则扑朔迷离,但并非不存在共性与基本规律。对此 ...

1 2015/3/19 16:30 何裕民

中国式抗癌,汤钊猷何裕民中西医对话文字录

  2014年4月27日,抗癌斗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原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将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了名为“中西医对话:中国式抗癌――战略与战术”的公益讲座,讲座内容如下:   中国正处于从发展中 ...

1 2015/3/19 16:27 何裕民

与癌症博弈,需要中国式智慧—读汤钊猷院士新书《中国式抗癌》有感

     近日,有幸得到了一本汤钊猷教授的新书《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于是先睹为快。在认真通读之余,我不时掩卷沉思,甚为折服。汤老在书中不仅点出了今天肿瘤防治的要穴和弊端所在,更指明了癌症防治对策中的一大关键——需要智慧地应对。   汤钊猷教授素来是我们这代医学人仰慕的对象。上世纪80年代 ...

1 2015/3/19 16:26 何裕民

一句“我爱你”,比什么药都强

夫妻和睦,大病变小   我指导的研究生李某曾在通州市做过一个癌症康复的社会学调查,发现家庭关系和谐、夫妻和睦的患者康复就要好得多。临床的确如此。   我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每次妻子陪丈夫、丈夫陪妻子、子女陪父母来求诊的癌症患者,以及家属倾注了全部爱心的癌症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要较初次陪来以后就只 ...

1 2015/3/19 16:19 何裕民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治疗癌症少用药或效果更佳

     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年会于2014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本次年会将汇集超过30000的来自不同专业的肿瘤学专家,国际新的研究表明:肿瘤医生可减少对特定癌症患者的治疗,因为一些药物可以减少服用次数。这一消息为医生控制治疗风险扫清了道路。   正在美国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5月30日公布的 ...

1 2015/3/19 15:59 何裕民

茶,世界上最佳的饮料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好事者作了一个比较研究,研究各大国的健康生活方式。结果,苏联以居住条件居首(80年代莫斯科人居住条件良好);英国人以衣着领先(绅士风度);中国则以饮为佳(中国茶,世界公认最健康的饮料)。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茶与咖啡、可可同为世界三大饮料,但茶最为健康, ...

1 2015/3/19 14:35 何裕民

癌症:中国需要一场认识革命(一)

     长期以来,在人们认识中,“癌症”二字已与死亡画上了等号,甚至比死亡更可怕。因为在确诊癌症后,每一寸光阴都像是生命的倒计时,这段时光充斥着恐惧绝望,再加上手术放化疗的肉体痛苦,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结果多半是人财两空……这些,错综地叠加在一起,让当事人备受煎熬。   由于疗法和效果的有限,加上 ...

1 2015/3/19 11:13 何裕民

新趋势:癌症需要重新定义

  不久前(2013年),一批为美国主要的癌症研究机构担任顾问的资深肿瘤专家们建议:应当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彻底改革。其中,包括改变癌症的定义本身。并把这个词从一些常见的诊断中彻底去除。   这些建议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个工作组,他们把建议发表在了《美国医学会杂志》(同年7月最后一周周刊)上。 ...

1 2015/3/19 10:52 何裕民

从“以巴冲突”想到与肿瘤博弈

  近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流血冲突引起了世人注意,以色列大举进剿巴勒斯坦哈马斯分子,逾千条生命已惨死于枪火之下。以巴冲突的近期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几十年过去了,血淋淋的火并,已经轮回了很多次。   尽管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以巴冲突依旧不断,死伤无数。以巴冲突模式很简单:一方想彻底征服另一方, ...

1 2015/3/19 10:13 何裕民

人类与癌交手新阶段:“博弈”为主

  试图征服癌症失败后,人类开始谦卑地低着头,将借助智慧,与其“博弈”。这可以说是21世纪人类与癌交手的主导性特征,也可以说双方进入了第三阶段。   在美国政府对癌症宣战40年后,全球最著名的科学刊物——英国《自然》杂志和美国的《科学》杂志2011年先后都发表了与癌症相关专题。《科学》杂志评论说:癌症领域,4 ...

1 2015/3/19 09:22 何裕民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