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胡适

相关文章

看中医的命,把中国的脉

作者:柳中原 《“国医”之殇———百年中医沉浮录》,郑洪、陆金国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年6月版。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带来民族自信心的增强,是顺理成章之事,这似乎可以粗浅地解释,这些年来为何有一股席卷全国的传统文化热。从读经运动、提倡汉服,到各地拜孔仪式风行,各种民间文艺形式申报文 ...

中医讨论 2010/7/24 22:41 梁知行

急之国------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中国人,赶时间。   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 ...

养正私塾 2010/7/14 05:06 梁知行

文人中谁最“善于做官”?

作者:张耀杰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创办于1898年。1927年8月6日,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的张作霖, 下令将北京的国立九校合并成为“京师大学”,各校为此纷纷展开武装护校运动。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是有道理的。官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管理工作来说当然是有好处的。但从另外一个角 ...

养正私塾 2010/2/20 22:57 梁知行

大学教授不是“论文民工”

作者:刘武俊 北京大学法学院多名教授不久前在教师邮件群中批评学院学术政策。事因法学院宣布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师工资将按工作量分配,法学院多名教授对此表示不满。据悉,根据此方案,如果一名教授没有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所拿到的绩效工资可能不如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行政人员,而教师之间绩效工资可能相差几倍 ...

养正私塾 2010/2/19 00:12 梁知行

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治疗方法 检测应异

作者:何裕民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这样的伟人,他曾经是一位西医,在身患肝癌、药石无灵之际,有人劝他尝试一下中医。他不愿意,这不奇怪。也许他能感觉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没有希望了,也许他信不过中医,不想尝试,也许他像那些得了乳腺癌却不愿手术的人一样害怕折腾受苦,这些都是很正当的理由。他愿意放弃治 ...

中医讨论 2010/1/29 07:13 梁知行

梁启超被西医误割好肾致死 家人为何不声张

作者:张鸣 人们对某一事务或者某个人群的判断,往往受自身经验的影响。上某个机关办事,受到冷遇,从此对这类机关都没好印象,被某个地方的人坑了,也会导致对这个地方的所有人,都失去了信任。生病找了中医,治好了就一辈子笃信,如果摊上是西医,治好了,也一辈子笃信,甚至爱屋及乌。前些年研究晚清教案的时候,发 ...

民间秘法 2009/9/22 22:36 梁知行

陆仲安为胡适治愈的是肾炎而非糖尿病

名医陆仲安 文/罗尔纲 陆仲安是一位著名的中医。1920年胡适患肾炎,西医医治无效。请陆仲安诊治。陆处方以黄芪四两,党参三两为主,分量特别重,把胡适的病治好,成了大名。 1930年夏秋,胡适在上海生了几次病。当时陆仲安是上海最红的医师。胡适得病,都由一位熟识的西医先诊断过了,然后打电话请陆仲安 ...

理法方论 2009/4/28 01:08 nozen

胡适为何屈就东方图书馆馆长

作者:范泓 不久前,读到过一篇杭州学者散木先生写的短文《胡适在葛斯德东方图书馆》,这是文章的主标题,副标是“兼说从‘中统’专员到图书馆馆长的童世纲”。一文说了两人,爬梳清晰,述要精辟,点到为止,其中谈到了当时胡适对待美国人的态度,也谈到了此时胡适之所以出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 ...

民间秘法 2008/5/13 00:35 梁知行

一元初始,感悟大同(我的2007年之二)

(6)在《论语述而》中提到:“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先进》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知死?”自古至今,社会生活中总有许多神秘现象,不好解释。如巫的治病,占卜,有许多不确定性。语言不好表达,常人难以理解。孔子以平时的态度,存而不论,以道德教育来超越宗教鬼 ...

正本清源 2008/1/14 19:18 明空

民国时一位西医引发的奸案

旧闻回眸   1927年7月   西医迷奸妇女案      败露   西医苏炳麟迷奸病妇被察悉   西医苏炳麟,为博爱会医员,平日诈财渔色,而受害者众。去年底有某机关职员之妻室,因患乳疮,往博爱医院医治,苏为之割治,已略有起色。苏某对该妇说,如果想速愈而无痛苦,要到其仰忠街医馆诊治,妇不虞其诈, ...

民间秘法 2007/10/18 00:29 梁知行

“失语”的中医--邓文初

作者: 邓文初 自晚清海禁大开以来的一百六十年,中国社会始终处在中西冲突、新旧交替的风云际会之中,西化还是本土?激进抑或保守?信守传统或者走向现代等等的争论,无非是被挤压在中西夹缝中的摇摆。如果要给这样的摇摆找一个风向标的话,我以为有两个天然标志,那就是“读经”——东风压倒西风的信号;“骂 ...

中医讨论 2007/5/31 07:09 梁知行

[转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文章提交者:剑影秋歌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2007年05月03日 07:30:26  来源:文摘报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e)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e),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 ...

养正私塾 2007/5/16 04:41 娄秀尘埃

质问张功耀,说孙中山是“废医”主张的强力倡导者的证据何在

质问张功耀,说孙中山是“废医”主张的强力倡导者的证据何在 安徽中医学院神农之后 最近,许多反中医人士提出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说 孙中山是主张“废医”的。据我们调查在网上首先提出的是张功耀。他贴在新丝语上的《告别中医中药》:“在20世纪的20年代形成了一股废医热潮。除余云岫和鲁迅之外,还有政治人物孙中 ...

中医讨论 2007/2/14 03:42 建理

从民国时期京剧的境遇谈近代名人对中医的态度

今天,不少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汪精卫、丁文江、傅斯年等近代名人对中医的批判作为中医不科学的另一证据,并摘取这些名人批评中医的片言只语来壮大自己抨击中医的声势,虽言语确凿,但脱离具体时代背景及名人个体情况,往往难免窥豹一斑、摸象一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众所周知,京剧与中医一样,同属中国传统文化的 ...

中医讨论 2007/1/17 21:09 梁知行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转]

     读经问题像是一个新问题。这几年来,所谓国学断断续续地热过一阵子,更有一些人极力提倡中小学要开读经课,更有人大代表提议公务员考试要考“四书五经”,其中原委,一方面是自豪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是感叹世风不古、道德沦丧(无论在市井还是在官场),所以需要儒学的补救吧。      但是,这个问 ...

养正私塾 2007/1/15 01:20 上学

读史阅世六十年(片断两篇)

何炳棣的一段回忆:我与胡适的交往 台湾海峡两岸回忆、批判、研究胡适的文章和专书,恐怕已有数百万言之多,但自觉胡先生对我谈过的话,有些是外间从未得闻的,因此应该具有相当史料价值。谈话既多半是随兴而发的,追忆的方式是以“编年”为主,辅以略加分类和不加分类的杂忆。 我初瞻适之先生风采是在1945年12月的一 ...

正本清源 2006/12/6 19:26 梁知行

医术精湛 力挽狂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旧中国,内外反动势力几欲取消中医,均未得逞。考其原因,首先是中医固有的传统优势受到国人拥戴,民心所向;其次是中医同仁的奋力抗争,力挽狂澜。耐人寻味的是,在几次意欲取消中医的历史关头,都有名医治愈某些头面人物(或其家属)重病的验案,以生动的实例证明了中医的卓越疗效,产生重要影 ...

中医讨论 2006/11/24 00:04 梁知行

[转帖]陈寅恪的思想对当代中国有何意义?

文章提交者:coeboy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陈寅恪 一、生平与志业   (一)富传奇色彩的学人   游学欧美第一流学府,却不拿半个学位。   日人白鸟库吉称其为中国最博学的人,却完全没有俗世的声名,不像梁、胡、冯等成为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十三经》大半 ...

养正私塾 2006/11/18 00:02 王世伯

二十年代“文化创举”———大师的“国学”和大学的“国学”

刘梦溪论国学之二  文/刘梦溪   ·编者按·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国学流行的年代。数年之间,以探究国学为宗趣的讲座、刊物、书籍层出不穷。更有诸多大师级人物出来阐释自己的“国学”要义。其中,胡适和梁启超两位文化闻人开列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所引起的争论,尤让人一新耳目。而影响最深远的,莫过 ...

养正私塾 2006/10/31 05:16 梁知行

末代大医陈存仁与《津津有味谭》

一时举国震惊,认为不科学中医,竟能用普通补身食品治愈标榜科学,风靡欧美各国的新人物的绝症。                       ——《津津有味谭》(素食卷)  陈存仁(1908-1990)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之家,早年丧父。从学校毕业后,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丁甘仁、丁仲 ...

民间秘法 2006/10/20 20:21 梁知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