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我的一位朋友,平时对中医也感兴趣,最近几天,因为吃了过多芒果(10个),引起皮肤出大粒红疹,他在中医书里查到三妙散可祛湿,因此用了一剂三妙散:黄柏10 苍术10 牛膝10 加了土茯苓15克,水煎服下.不料过了一个钟头左右,感到胃部抽痛,口干,出虚汗.后来用 服下才止了痛,但几天后,仍觉得人似乎很虚弱,我叫他吃 ,他说,想用瘦 ...
根据本病血气失调的特点,治疗时应辨清在气、在血,新病还是久病的不同。病在气则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则活血破瘀散结为主,佐以理气。新病正气尚盛,可攻可破;久病正衰,宜攻补兼施,大凡攻伐,宜“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倘若石瘕,药力不足以克伐,当以西医手术之法,先祛实邪,再行补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4:47 编辑 作者:□李彦坤 茯苓和川芎常见于一个方剂中,一般不为人注意,而两者实为一难得之药对。其临床适应证为脾虚痰湿重者,茯苓与川芎共用,有行气化痰除湿之妙,且有醒脾之功。但对于阴虚火旺者应慎用或配伍滋阴清热药物。 常见方剂如:当归芍药散、侯氏黑散、酸枣 ...
《上海名老中医医案医话集246》(因无书皮,故白山拟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赵景生土茯苓治疗脑瘤有奇效, 《 山海经·中山经》荣草:“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李时珍疑即为土茯苓。 顾松园《医镜》引《山海经》文说:“此头风方中用之有神效欤 ...
第四讲 祛风、祛寒、祛湿的方剂 风引汤 天麻丸 镇肝熄风汤 地黄饮子 消风散 牵正散 桂枝芍药知母汤 独活寄生汤 三痹汤 清震汤 理中汤 大健中汤 小建中汤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真武汤 四神丸 半硫丸 暖肝煎 五苓散 五皮饮 八正散 茵陈蒿汤 风引汤 大黄、干姜、龙骨各60克、桂枝45克、甘草、牡蛎各30克、寒水石、滑石、 ...
作者:柴瑞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28条载:“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历代医家对此看法颇不一致。有认为当去芍药者,如清·吴谦《医宗金鉴》曰:“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有认为当去桂 ...
作者:叶世龙 痤疮是青壮年人反复发作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颜面、颈项、胸背部出现紫红或米色丘疹,渐渐红疹顶端变黑,可挤出黄色脂栓为特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反复观察发现:面部痤疮的分布部位,与特定脏腑的经络在面部循行部位存在着有机联系,不同部位的痤疮,基本反映了相关经络所系脏腑的病变 ...
作者:陈国华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其状如带,量多淋漓,如涕如唾者,称为“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称为“赤白带”;白带色黄者,称为“黄带”;白带色红者,称为“赤带”;还有青、黑或五色杂见的,因而又有“青带”、“黑带”、“五色带”。各种白带异常总称“带下”。祖国医学认为,带下之生,多 ...
作者:殷立敢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运用治水法所治病证达十六种,涉及原文27条。笔者就其部分原文概括为治水十法,浅谈如下: 1 温通心阳 化气行水 《太阳病变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太阳病发汗后,虚其心阳,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肾水无以蒸化 ...
患者有多年的手淫史,但已戒除三年有余,现在遗精频繁,每月4至6次。观其舌象,舌体比较肥大,边缘有齿痕,舌苔较厚,中部、后部苔腻,中部偶见黄腻。脉微弱,左尺沉而细。睡眠不佳,入睡较难,夜间偶醒。患者有过一年多的中药调理,期间精力有所好转,但遗精依旧。 我考虑是水寒土湿,最近给患者用《四圣心源》中的玉池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5:09 编辑 作者: 张铭正 著名老中医钱育寿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50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临证运用苏梗配藿梗治疗儿科多种疾患,别具一格,收效卓著。现举验案数则,以飨同道。 1、泄泻 史某,男,6个月,1987年1月8日初诊。 近4~5天来,胸闷嗳气,食欲不启, ...
作者: 刘英锋 痰饮为津液异常的一大类病变,即津液游溢体内,遇阴气则凝聚而成水饮,得阳气煎熬而为痰浊。故痰浊稠粘,水饮清稀,大致有别。具体于临床辨证,痰证多从六气立论,有风、寒、热、燥、火诸痰之分,比较切合实用;饮证则虽遵《金匮》从部位立论,而有痰饮、悬饮、支饮、溢饮之别,但用之临床,仍有许多饮证 ...
一、 1、头痛:刘渡舟先生曾治疗一李姓中年男子。患者为汽车司机,夏日开车时,经常在休息空闲畅饮大量冰水或啤酒。熟料进入秋季便发头痛。每于夜间加重。发则需用拳掌捶击或服些止痛药方能缓解。本人甚为痛苦。伴有视物昏花,病程已一个多月。望其人面色黧黑,舌质淡嫩,苔水滑,脉沉弦而缓。辩为阳虚水泛, ...
按:近期内查阅了叶天士医案,叶先生在 门治某妪一案,应用了运气,节令等学说,对我们今天学习有较大帮助,因此发出供大家参阅: 某妪:今年风木司天,春夏阳升之候,兼因平昔怒劳忧思,以致五志气火交并于上,肝胆内风鼓动盘旋.上盛则下虚,故足膝无力.肝木内风壮火,乘袭胃土,胃主肌肉,脉络应肢,绕出环口,故唇舌麻木,肢节如痿, ...
1:性别:男 2:年龄:81 3:患病时间:08.01.10 4:地方:辽宁葫芦岛 5:胖瘦:瘦 6:骨度: (粗细)细 7:口腔内反应: (舌象、口味、干润....) 8:二便:大便八日不行,小便一日多次,小便痛,有时候便不出 9:脉象:寸部浮,脉跳快. 10:症: (起因、经历、所苦) 爷爷年轻时候割去一个肾,喜酒但不多喝.一喝就浮肿.年老时限制他喝.据 ...
摘要:刘渡舟教授:应用小半夏加茯苓汤经验。小半夏加茯苓汤源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1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胃脘部疾患。治当行水散痞,引水下行: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7剂。三诊:脘痞、嗳气、恶心、心悸头晕均好转若失,要求巩固疗效。茯苓30g,半夏14g,天麻10g,猪苓20g,泽泻16g,白术10g,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15:24 编辑 参术苓草四君汤,补中益气基本方。 气滞陈皮异功是,体虚自汗黄芪当。 脾胃虚甚芪山药,虚热呕酸加贝姜。 益以夏陈六君子,和胃健脾莫如此。 胃寒呕吐丁藿和,香砂六君更消食。 十味人参源六君,柴胡葛根芩芍施。 倦瘦无力遗与滑,龙牡莲须黄柏加。 带下脾虚湿盛致,芡 ...
离 欲 上 人 遗 方 慈悲济世 救世活人 四川乐至报国寺 离欲念佛会编 -------------------------------------------------------------------------------- 前言 离欲上人,为禅门宗匠,前后驻锡四川乐至报国禅寺五十余年。于是1992年4月17日(农历3月15日),预知时至,安祥坐化,世寿106岁。 ...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4/10 06:03 编辑 二陈汤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用“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右为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因方中“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无燥散之患,故名二陈”。本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之 ...
作者:丛峰,叶建平 今年初,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一女子因服用一粒“桂枝茯苓丸”哽死。温江区人民法院6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药品制造商山西杨文水制药有限公司赔偿死者家属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共计55589元。据了解,这也是我国首例因服用药物致人窒息死亡案例。 2007年1月5日晚11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