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 ...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右三味, ...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侯氏黑 ...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 ...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予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一节,阅张景岳《类经》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马莳《 ...
1、请详细填写下列条目—— 性别:女 生辰:1950年9月15日 籍贯:辽宁 婚否:已婚 职业:退休 身高:165厘米 体重:70公斤 腰围:2尺9寸 肤色:黄黑 主要症状: 昨天服用了四逆汤附子60,甘草70干姜80,后出现附子严重中毒症状,心悸、恶心、呕吐、腹泻、曾一度失去意识,乏力,今日出现发热,阑尾处疼 ...
顾某某,女,59岁。初诊:2002年11月16日 主诉:出汗、口干2月余。 病史:2月来自觉神疲乏力,口干,动则汗出,夜间盗汗,畏寒肢冷,腰酸头晕。胃纳可,二便调。MRI示腰椎骨质增生。舌淡红,边有齿印,舌上有舌缨线,脉沉细。处方:制附子6g,桂枝9g,熟地15g,山萸肉15g,山药15g,茯苓9g,丹皮9g,泽泻9g,白芍9g ...
陈某某,女,51岁 初诊:2004年11月11日 主诉:腰酸、畏寒伴大便溏薄5年 病史:5年来腰酸,畏寒,大便溏薄,1日1行,夜寐梦多,面色萎黄,胃纳尚可,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两脉沉细无力。 处方:党参15,白术9,茯苓30,甘草6,橘皮6,木香6,黄连3,制附子6,五味子15,补骨脂15,吴茱萸4.5,煨肉果15, ...
肾气丸合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汗症 顾某某,女,59岁。初诊:2002年11月16日 主诉:出汗、口干2月余。 病史:2月来自觉神疲乏力,口干,动则汗出,夜间盗汗,畏寒肢冷,腰酸头晕。胃纳可,二便调。MRI示腰椎骨质增生。舌淡红,边有齿印,舌上有舌缨线,脉沉细。处方:制附 ...
感冒是临床最多见的疾患之一,常见风寒、风热、风燥、暑湿等类型,也可遇见病机较复杂的表寒里热、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感冒等类型。这些证型及治方已为大家所熟悉。笔者曾遇一阳虚之体,感受风热,既伤其阳气,又损其阴津的复杂案例,采用桑菊银翘合附子细辛同剂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病情和辨证、治疗经过作一介绍 ...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 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 (1) 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 ...
附子于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挖出乌头全株,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所得即附子,习称“泥附子”。为防腐烂,需立即加工。过去在产地立即加工的品种很多,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熟附片(制附片、厚黑片)、黄附片(加红花、甘草或姜黄染色)、卦附片(卦片)、刨附片、柳叶片等。1958年卫生部根据简化商品规格的精 ...
附子大热,石膏大寒,药性截然不同,按常理必无同用之可能,诸般论述配伍和药对的参考书也均未述及。实则《金匮》、《千金》即有附子、石膏同用之例。 1.《金匮》、《千金》开附子石膏同用之先例 《金匮》附子、石膏同用见于“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之越婢汤条下。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主 ...
本书虽着力于挖掘和推广附子的运用经验,但同样反对滥用附子。因此有必要在全书之首谈一谈附子临床运用的基本原则。本书所赞成的是:“敢用”、“慎用”、“善用”、“擅用”;反对的是:“畏用”、“乱用”、“滥用”、“专用”。医者要存大慈恻隐之心,以治病救人为怀,要敢于运用有毒峻烈药物,但“胆欲大”还得“心欲细 ...
附子是中医临床的一味要药、峻药和猛药,受到古今众多名医的推崇。如明代名医张景岳把附子列为“药中四维”之一。他说:“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清代名医陆懋修称“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 ...
现代本草著作或中药学教材一般将附子功效概括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治概括为: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其实附子功效、主治甚广,这样的概括远不能反映全貌。 一、附子具回阳救逆特效,亡阳证必用附子,且用作主药。 ...
六、附子用于真寒假热、寒热错杂、阴阳两虚、上热下寒证以及引火归原功效的讨论 真寒假热、寒热错杂、阴阳两虚三种情况,纯从理论上讲,是无疑义的。既然人体是真寒,或一部分表现为寒象、阳虚的,自然可以用附子。这应是第三讲已经包括的内容。所以,这些证候作为附子的主治,和附子治疗这些证候时所拥有的功效,是没有 ...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可知附子的主治的确非常广泛。一切阳虚证(包括亡阳证和各科各种病症引起的阳虚证)、一切寒证、一切痛证(以寒为主)均必用或应当用附子。风、水、饮、痰、湿、气滞、血瘀证均应当或可以用附子。气虚、血虚可用附子,阴虚证也有试用附子的机会。实热证中湿热证可用附子,其它实热证也有试用附子的机会 ...
第一讲里我们谈到,附子该用在哪儿,不该用在哪儿,是用附子的首要问题。前面几讲我们讨论了附子该用在哪儿,这一讲则要讨论附子不该用在哪儿,也就是用附子的禁忌。 可是,我们还是得说,附子应用范围太广了。寒热虚实里面,寒——必用附子;虚——阳虚、气虚、血虚,连阴虚也有试用的机会;热——湿热可用,其它也有 ...
张仲景《伤寒论》114方,有名有药者113方,用附子者23方;《金匮要略》205方,有名有药者199方,用附子者26方。在这些应用附子的经方中,既有与干姜、桂枝、川乌等辛热药的配伍,也有与大黄、黄连、黄芩等苦寒药的配伍。这些配伍后世虽都有继承与发展,但是相对而言,附子与同类药物的配伍方法人们易知易用;而与清热药配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