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订阅

中医畅谈

倪海厦深圳诊所的一点听闻
一亲戚换了癌症,一直接受传统中医的治疗,一直非常敬仰倪海厦,前段时间据说他在深圳开了个诊所,于是介绍他们去那里看看。上个星期她们预约了之后去了倪海厦在深圳的诊所治疗。诊所是倪海厦的弟子在深圳开的。我虽 ...
2012/1/10 01:19
黄元御如果真的厉害的话。。。。。
中医论坛很推崇黄元御,我也觉得他写的书很好,但是有一个疑问:如果他真的医术这么高明,那为什么还死得这么早呢? 像人家孙思邈,活了100多岁啊。。。。 极端疑惑中,觉得黄元御之所以不被后代的医家所看重也 ...
2012/1/9 22:32
现在为何不见传统中医生产!
中医的各方面都多人关注,可是我发现,现在的社会,不管中医院还是中医大夫,很少有对产妇自然生产有涉及和实践的!中国人数千年来一直是自然生产,这本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可是现在西医占据所有的产科,几乎所有的 ...
2012/1/9 02:38
读后感二十一:医艺精而通神
张仲景因一部《伤寒杂病论》而被天下人尊称为医圣,傅青主因《傅青主女科》及非凡的医术而被世人尊称为医仙。大凡医艺精深,学识渊博之人其身上必要常人多不能企及和神奇之处,近现代也有几位中医因医艺精而通神,此 ...
2012/1/7 21:03
从佛家六字真言谈开来去
开篇的题目似乎有点大了 呵呵 只是一家之言 各位大家莫笑 先自报家门啊 本人不是哪位大德的外方弟子,也不是什么世家子弟,只不过是生在中原的乡间的一个毛头小儿罢了。本人80后生人 出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古老县城的 ...
2012/1/7 04:50
中医药进社区遇上人才短缺难题
就诊病号多,把脉医师少——中医药进社区遇上人才短缺难题   时值严寒季节,腰腿痛、肺心病、哮喘等慢性病又迎来了发病高峰,社区医院一些药效灵验、简便易行的中医中药疗法,备受“老病号”们青睐。   “ ...
2012/1/7 04:49
一棵树上的两个毒瘤
ZT:取消“以药补医” 300县今年试点 卫生部表示,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本报讯 (记者吴鹏)卫生部部长陈竺昨日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为取消“以药补医”列出时 ...
2012/1/7 04:48
感受中医之美
十二月的四川宜宾一个小城,天气阴冷,贪念街边的烧烤就连着吃了几天,偏又接着几天遇上烦心事,急火攻心加外感,一个字惨,居然得了急性淋巴炎,开始两天倚着自已在药店上班,吃了一天的抗病毒颗粒和清热散胶囊,结 ...
2012/1/7 04:48
皮黄声里有歧黄
作者:孙小楠 “你看,这芦根和鸡头米,不是可以吃吗?”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第五场“坚持”中的一句台词,这里的“芦根”和“鸡头米”是两味药材,“芦根”,大约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鸡头米”,即芡实 ...
2012/1/5 03:16
给刘渡舟看过病的名医宋孝志
宋孝志先生,字鸿禧(1911~1994),湖南省宜章县人,主任医师。始龀之年读塾书,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慈父训廣公认为,出生在稻香村的小儿无雄心大略,仅思精敏捷,稍有名医之才,故出巨资聘请湘粤名医朱先生家教,每 ...
2012/1/4 19:21
清代经方家尤怡
尤怡,字在泾,号拙吾,又号饲鹤山人,生年不详,约卒于1749年。清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家贫而笃学,工诗善书,淡泊名利,曾鬻字于佛寺。学有渊源,少时曾从师马元仪学医。马有医名,从游者甚众,得尤怡而喜甚,谓 ...
2012/1/2 16:58
晚年胡希恕
晚年胡希恕 先生脾气倔强,不轻易生气,但真生气时却无人能劝。先生一大特点,即生气时便闷在一旁抽烟,茶饭不思。一次在东直门医院为进修医生讲授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先生重实践,深入浅出,获得了普遍赞 ...
2012/1/1 23:33
现代中医的悲哀
前几天我为一位感冒患者开出来小柴胡汤的方子,药方严格遵照伤寒论的方子,未增删任何一味药,药量就是柴胡一味药量大了点,为30克,方子交给患者,结果她去她家附近的药房抓药的时候,药店的员工竟然拒绝给药,说是 ...
2012/1/1 23:31
由“民间中医”引发的几点思考 泰然居士
由“民间中医”引发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关于民间中医的呼声越来越高了,许多中医人士认为,中医的正统在民间,要发扬中医,必须从民间做起。 中医的“民间”与“学院”之分,并非始于今日,历史上自古就有“大 ...
2011/12/30 03:34
跟单工不幸患狐臭,让大量客户流失。
在打工来说,跟单是一份好工作,人人都想跟单,但谁又知道跟单的苦?跟单必须要有好的忍耐!因为在任何一个加工单位,跟单的要像孙子一样去求别人,总想别人早点把公司安排的任务完成。在那个时候跟单的就要低三下四地 ...
2011/12/16 01:43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