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订阅

中医理论

下级分类:  中医脉学
毒 药 攻 邪 论
作者:邹趾痕 慨自轩岐仲景,遗传《素问》、《灵枢》、《伤寒杂病论》以来,迄于今日,无人知先圣、后圣,一脉相传之道,是何道!更不知却病之法,是何法!今为一语道破,曰:先圣后圣之道,皆是天人一贯,本标 ...
分类:    2011/5/30 17:22
脉学金口诀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 ...
分类:    2011/5/29 17:25
元气到底是什么,跟后天之气有什么区别?
请问:元气与后天之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如何区分?也就是元气到底是什么,跟后天之气有什么区别? 比如人体的能量活动来源于谷物在脾的运化下产生的能量,从而支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那元气在这其中 ...
分类:    2011/5/29 17:12
原创]天人解--阴阳变化浅释
天人解--阴阳变化浅释 1、阴阳变化 黄氏曰: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 ...
分类:    2011/5/29 17:07
元气浅识之二
 元气浅识之二   元气自由自在,放之弥散于六合,收之纳藏于芥子,“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一念无明妄动,乾元即陷坤中。“器”这个东西,本来是个死物,现因元气含藏于内, ...
分类:    2011/5/29 17:05
中医绝技之一:望闻问切论
望者看形式也,闻者听声音也,问者访问病情也,切者为诊六脉也。四事不可缺一,而唯问与望为最重要,何也?盖闻声一道,不过审其音之低高,以定虚实;咳之闷爽以定升降;其它则可闻者呼吸气声等。切脉一道,不过辨其 ...
分类:    2011/5/29 17:02
黑斑(老年斑、雀斑、黄褐斑)、白斑、血痣、痣和胎记
黑斑包括老年斑、雀斑、黄褐斑等,常见于手背、脸上和身上。 其原因为血脉瘀血积滞,黑斑越黑,表示血越瘀。 得黑斑的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白斑的形状大的如黄豆、小的如芝麻,多见于手背、身上,脸上很 ...
分类:    2011/5/28 19:10
名老中医岳美中医话一则一一黄芪粥治疗慢性肾炎后期
慢性肾炎病的后一阶段,治疗比较棘手,有的浮肿长期不退,有的浮肿虽退而尿蛋白长期不消失,一劳累或一感冒则病势复发。我起初对此病不够重视,认为一切症状如腰痛、头晕等症状消失了,浮肿也不出现了,就算''完全'' ...
分类:    2011/5/28 19:09
汤液经法图
分类:    2011/5/28 19:02
汤液经法五味五行互含变化图式
《伊尹汤液经》据说已失传,目前流传的极有可能是伪本。《汤液经图》载于敦煌遗卷《辅行诀·胜腑用药法要》(下称《辅行诀)中,据《辅行诀》撰者陶宏景云:《汤液经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 ...
分类:    2011/5/26 22:03
人身一团气
人身一团气,根于天地,立于水火,出于父母,应于四时,合于阴阳。 此一团气,聚而言之,是为太极,亦为一;散而言之,则为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气,亦即二、三、四、五、六。 太极动转,是为阴阳;阴阳 ...
分类:    2011/5/26 17:00
<中医火神派探讨>
整理说明:以前,本人认为各家医道皆有所长,但也容易各执一端,因此,反对强分流派,但近来重读郑钦安著作,深感火神派确有过人之处,其许多论点,是对仲景学说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也是当今许多临床中医师认识上的盲点.近日拜 ...
分类:    2011/5/26 16:47
ZT:张仲景术
仲景曰:病乃先天,而医乃后天,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东汉大医张仲景以撰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而著称于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伤寒论》自序中曾二次提到“方术”一词,批 ...
分类:    2011/5/26 16:36
卫气为何“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卫气为何“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灵枢、卫气行篇》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问题:一、卫气本质是什;二、什么原因促成卫气 ...
分类:    2011/5/26 16:2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