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h98 发表于 2015/6/2 06:47:36

中医养生之道 既病防变未病先防

转自中医文化长河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9d64bb0102vuoz.html
中医有其独特的养生之道,既病防变、未病先防,这是中医推崇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既病防变
  (一)既病防变的概念
  所谓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二)既病防变的方法
  1、早期诊断:“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医学源流论·防微论》)。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正气未衰,所以比较易治。倘若不及时治疗,病邪就会由表人里,病情加重,正气受到严重耗损,以至病情危重。
  因此既病之后,就要争取时间及早诊治,防止疾病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局部到整体,防微杜渐,这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所谓“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医学心悟》)。
  如头目眩晕,拇指和次指麻木,口眼和肌肉不自主地跳动为中风预兆,必须重视防治,以免酿成大患。
  2、防止传变:传变,亦称传化,是指脏腑组织病变的转移变化。“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预为之防,无使结聚,无使泛滥,无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说也”(《医学源流论·表里上下论》)。
  3、先安未受邪之地:既病防变,不仅要截断病邪的传变途径,而且又“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二、未病先防
  (一)未病先防的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丹溪心法》)。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
  (二)未病先防的方法
  1、调养身体,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1)调摄精神: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的、持续的刺激,可以使人体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而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变动又能使疾病恶化。因此,调养精神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
  (2)锻炼身体:“生命在于运动”。人体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关节疏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而且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4)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素问·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可见我国很早就已开始用药物预防疾病了。
  我国在16世纪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的先驱,为后世预防接种免疫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试用中药预防多种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马齿苋预防菌痢等,都是简便易行,用之有效的方法。
  2、防止病邪的侵袭:
  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强体质,提高正气的抗邪能力外,还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应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对六淫、疫疠等应避其毒气。至于外伤和虫、兽伤,则要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留心防范。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中医的养生之道——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想要身体健康,日常就要注意预防疾病,多做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文章来源:携手健康网

河洛愚人 发表于 2015/6/3 05:32:24


这与现代预防医学的内容竟然不谋而合,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就是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shuidi03 发表于 2015/6/3 06:07:40

有病治病不是大医,而能做到未病先防的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大医了。

dreamear 发表于 2015/6/5 04:07:59

全是傻子

xzh98 发表于 2015/6/5 19:06:55

dreamear 发表于 2015/6/5 20:07
全是傻子

傻在何处?:(

复归素然 发表于 2015/6/16 22:30:48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然而并没什么用,好多人都自动忽略这一点,生病了吧希望寄托在医生和药物身上,可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养生之道 既病防变未病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