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 发表于 2006/7/26 06:30:20

学佛应先从“敦伦尽分”开始

转自慈播论坛
作者:慈衡居士

——学习《印光文钞》的一点粗浅体会
本人生性愚钝,虽学佛十多年,然对佛法仍是一窍不通,所以也谈不出什么修学体会。在这里我只是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作为抛砖引玉,向各位大德请教。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学佛,特别是在家学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先从“敦伦尽分”开始,而这一条很多人往往不是很注意,特别是那些刚信佛的。我刚信佛时也犯这个毛病,后来受人指点才明白过来。
其实,不光刚信的人如此,有些修行很多年的,都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以至越修越远。修行貌似很精进,实际却是不进反退。不但自己的信心没法巩固,反而造成了“以身谤法”的结果,让不信佛的人看了,觉得修行也不过如此,修了半天还不如不修的好。
如果要去找原因,其实不是佛法不灵,而是自己不知道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样的。
完整的佛法是世法和出世法都包括的,而我们的一些刚信佛的人,甚至一些讲法的人,往往不注意世间法,只强调出世间的那部分,以至于完整的佛法变得不完整了。
最常见的:有人一听净土法门殊胜,就想找个清净的地方念佛甚至出家,不顾家人的感受,一心只想自己如何精进,如何“如法修持”,觉得自己这么用功修持,家人反对真是个魔障,大叹自己业障重。为此,烦恼不断,严重的甚至造成夫妻不和,闹了离婚。
佛法本是去烦恼的法,为什么反而越修障碍越多、越修烦恼越多呢?其实,这都是不如法引起的。很多障碍是自己造成的。
我刚开始信佛的时候,就是如此。
那时候,我想出家。跑去出家害得家里的父母担惊受怕;后来出不了家又想独身修行;整天吃素,吃饭也无法与父母一块了。结果全家人都反对我信佛,只是我过于坚定而没办法,双方处于对峙状态。这使我念佛也念不清静。
后来,有大德告诉我,你这样不行,这样是以身谤法,你把全家人无始以来的善根都断尽了。一闻此言,我心中一惊。是啊,修行应该发菩提心,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度,哪又能度谁呢?我很想度父母,可这样意见水火不容怎么度啊?不但现在不能度,反而使他们造下谤法的罪业,以后多生多劫都会不能得度,此事于我而起,我于心何忍?
后来,听大德的话,我改吃全素为持十斋,并放弃了独身的念头,在处理修行和家人关系上,也开始渐渐照顾家人的想法。这样,经过多年的熏习,渐渐的家人不反对我信佛了,原先认为儿子信佛是他教育失败的父亲也开始为我记吃素的日子了,变反对成了护持。当初反对我信佛的母亲也开始说信佛好了,有时还会自己念几句佛。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一切都变了。到这时我才渐渐明白“敦伦尽分”的重要性。很多同修来问我,你家里人的关系处理得这么好,是怎么修的?我说,就四个字,敦伦尽分而已。
  因为周围环境的改变,在修行上也慢慢能静得下心来了。再与其他人一比,才知道佛法是世法和出世法都圆满的法,偏废世法而修佛法,貌似快,反而慢,反不如我这样老老实实一步步走的来得快。
如何修习佛法,印光大师有一段很重要的开示:
“愿举世之人,各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基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修持。则生为圣贤徒侣,没入如来封疆。其为利益,非佛莫知。普愿见闻,各各勉旃。”
这段开示其实已将整个佛法完整表达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放在最前面的,这个是基础,离开这个基础而修佛法,可以说是修不成功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修后面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修持”,才能成功。
关于这一点,印光大师在《嘉言录》里有好几段开示:
“欲学佛祖,先须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佛教虽出世法,然遇君言仁,遇臣言忠,遇父言慈,遇子言孝,由浅而入深,下学而上达。”
“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若于正心诚意,克已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世出世间,无一法不在范围之中。”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佛岂佑之哉。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
第一段开示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欲学佛祖,先须取法圣贤”,先要学圣贤法,即尽伦常。很多人觉得世间法太浅,佛法高,看不上世间法,印光大师却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先学世间法,因为这是为了“由浅而入深,下学而上达”,你虽然学的是浅的,但它能“上达”,对你修学佛法有帮助。有人念了多年的佛却无效果,应该从这里找原因。为什么不能“上达”,因为你没有“下学”的缘故。
第二段同样告诉我们“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不但要先从圣贤法开始,而且要做到。什么叫“能为”啊?就是做到啊。并且告诉我们,世法本来就是佛法的一部分,“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世出世间,无一法不在范围之中”。这样说来,既然世法是佛法的一部分,我们怎么可以不去学、不去做呢?而且修行总是“由浅而入深”的过程,我们放弃基础的部分直接去修那高的部分,怎么可能成功呢?这无异于不要第一层,直接造第二层楼。空中造楼阁,不成功是很自然的,成功倒是很奇怪的。
第三段“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更是给我们点明,只有做好基础部分,修高的才会成功。“克尽人道,方可趣向”的意思,就是你不克尽人道,就不能趣向佛法,就不是在学佛。这句话的份量很重。而且“虽终日奉佛,佛岂佑之哉”,修了半天,没有感应,佛法因此而不灵。其实,不是佛法不灵,是自己不如法却不知道。
“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
印光大师在这里打了个譬喻,告诉我们坚筑基础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基础上修学佛法,“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佛法才可以慢慢深入,而且可以永久不坏。否则,不要说不修世法的人不能成就佛法,就是修但修得不坚固的,“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将来佛法修上去都是要出问题的。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敦伦尽分”尽伦常是很重要的佛法的一部分,不先修好这部分佛法,其他佛法要么修不成功,要么修上来最后还是不行,得推倒重来。所以,我的学习体会是:学佛应先从“敦伦尽分”开始。
不对之处,敬祈各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

[ Last edited by 一念之间 on 2006/7/26 at 22:32 ]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6/7/28 02:57:49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此前二句,为修世间法之行持准则,末二句,为修出世间法之准则。
欲求生净土者须老实念佛。
欲老实念佛者须闲邪存诚。
欲闲邪存诚者须敦伦尽分。
是知,敦伦尽分乃世法出世法之根本基础。基础若不固,余一切法皆成空谈耳!

楼主能从事中悟理,实为可贵。赞叹!

寻找中医 发表于 2006/7/28 03:23:58

正应如此。
学佛首先要守五戒十善方为善男子,善女人。才有学佛得基础。
这正是敦伦尽份,闲邪存诚的含义。体现在日常生活每件事情当中。遵守伦常大道,念念为他人着想……
随喜楼主的觉悟,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寻找中医 发表于 2006/7/28 15:55:27

敦伦尽份首先要从遵守伦常大道开始,这方面净空法师提倡学习《弟子规》,后学觉得非常有道理。因为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断了两三代,我们从小已经很难接触到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了。所以必须从基础学起。
所谓的“弟子”并非只指小孩子,而是圣贤人的学生。
净空法师师从李柄南老居士,李老师从印光法师。正是一脉师承。蔡礼旭老师是净空老法师的学生,也是一个对佛法有契入的人,蔡老师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义务在全国免费教《弟子规》,蔡老师契入的境界是——《弟子规》也是全部的佛法。弟子规特别适合现代人修学。
《弟子规》是净空老法师佛陀网络学院的必修课程,下载连接请见:
弟子规书法版:http://www.amtb.org.tw/pdf/dzgsf.pdf
蔡老师《细讲弟子规》:http://www.amtb.org.tw/52/52-116.zip
全部是PDF文档,因为有繁体字,所以您如果用acrodobe reader打开的话,需要下载繁体字库,如果没有acrodobe reader,建议您下载这个更好的PDF阅读器(无须安装,体积很小):http://green.crsky.com/soft/1054.html
祝菩提路上日日精进,阿弥陀佛……

狮子林 发表于 2006/7/28 16:16:47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佛应先从“敦伦尽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