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bingzhensuo 发表于 2005/12/13 16:56:22

 发什么愿

 发什么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你看,又回头了!又是老问题,这个须菩提也同我们一样,够罗嗦的了!金刚经一
开始,他就问佛这两个问题,佛一路给他讲下来,讲到了现在,他老哥是等于为我们问
话,老师啊!我还没有懂咧!他说一个学佛的人,刚刚要发大乘心,要想成佛,想明心
见性悟道,「云何应住」呀?我的心定不了啊,怎么住?住在那里呀!「云何降伏其
心」呀?我的思想烦恼多得很啊,怎么把它降伏下去呢?还是这个老问题。你看,很滑
稽吧!假使把它当一个剧本,不要当佛经看,这个演员够罗嗦的了!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
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还是老话,不过这老话很不同啊!这个话里头有骨头。当金刚经开始的时候,佛对
须菩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善护念」,「应如是住」。这里答覆的不同了,他告诉须菩
提,一个准备开始学佛,想求大彻大悟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当生如是
心」。如是心是什么心呢?这就是佛家讲的发愿,立一个志向,发愿就是立志。立志做
什么?「我应灭度一切众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众生,那些在苦恼中的众生我都要
救,灭度他。
  什么叫灭度呢?使他离苦得乐,进入涅盘。所谓涅盘的境界,就是离苦得乐,灭度
就是这个意思。你不要看到灭度两个字,以为是把他砍头杀了,那还得了!灭度就是涅
盘两个字的翻译,是形容辞,走入了寂灭、清净的境界;是回头是岸那个岸。这个境界
也就是离一切苦,得究竟的乐。要想学佛,第一个动机,就是要有这个心。
  其次,「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事实上,你度了一切众生,
做了就做了,心里头并没有说,我已经度了那么多人了,如果有那种心理状态就错了。
前天有一位同学告诉我,他妈妈生了他们十六个弟兄。我说这个老太太真伟大;但是尽
管老太太生了十六个,最后走的时候,实无一可生者,还是等于没有生嘛!怎么样一个
人来,还是一个人走,对不对?每一个人都是光光的来,光光的走,来的时候很不高兴,
一出来还大哭一场,走的时候自己来不及哭了,别人帮他哭。更妙的是小孩子生出来就
是抓,捏著拳头抓。个个都想抓一把,抓了一辈子,抓到临终没办法了,只好放手。普
通一个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境界,做了一辈子的事业,生了一大堆的儿女,最后,实无一
事可灭度者,一样都带不走。
  佛说,由这个人生可以了解到,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
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如果今天帮了人家一
点的忙,心里还念念不忘,还希望人家恭维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说学佛不行,做人都
不行。所以说,学佛的人,要这样发心。
  他说什么理由呢?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有一点自认崇高,自
我的伟大,自觉了不起的话,他已经著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这样的人,
佛说,完了!「即非菩萨」,这个人够不上是学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萨道的人。中国
文化也讲大公无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
一念,这样才是大公无私,才是菩萨,否则,佛说即非菩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什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