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上工食治之十四:黑木耳[转]

2015/2/21 02:40|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847| 评论: 0|原作者: 中药粉丝

摘要: 黑木耳的药力平缓,实在是太微弱了,指望它能够打仗本来是无望的,于是本来我并不想将它写进来,免得浪费篇章。要是说到它的保健作用,大家也应该知晓。说它没有用嘛却是好处多多,说它有用嘛却是小米加步枪,已经不 ...
        黑木耳的药力平缓,实在是太微弱了,指望它能够打仗本来是无望的,于是本来我并不想将它写进来,免得浪费篇章。要是说到它的保健作用,大家也应该知晓。说它没有用嘛却是好处多多,说它有用嘛却是小米加步枪,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了。但如果懂得搭配,总体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怎么搭配才能将黑木耳的功效最大化呢?一定要加具有土性的物品,比如冰糖红糖或者红枣之类。
        [例一]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是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中医一直保持血脂正常的秘笈就是经常吃黑木耳。其方法是用食用碱加凉水将干的黑木耳泡发开后,加入冰糖炖熟,别的调料不用加,当菜吃一碟子,每个星期保持吃两次。长期坚持食用黑木耳能保持血脂正常。
        [例二]某老中医治疗红眼病经验:半两干的黑木耳,先用清水浸泡至全部发开,然后洗净捞出,切碎后放入小盆中,再加入一斤白糖搅拌均匀,放置一夜后,会有水渍出。喝下这种黑木耳白糖水,可以快速治好流行性红眼病。
        [例三]有某民间中医说:昔父亲出外云游,遇一长者,传父一秘方:黑木耳一味,加红糖,以竹筒捣,共捣如泥,外敷患处,可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其效如神。父即函示于我,云此方或于临床有助。(木耳为胶质,根本不能捣烂,但加用红糖后,非常容易就可以将其捣成泥状了,而且是相当有粘性的泥状物。把捣成泥状的木耳糖外敷患处,用布抱好就可以了,两天换-次。)
        黑木耳就是感朽木之气所生,可以说得木气比较厚,同时也具有“推陈致新”的象,那用这样的东西来调理心血问题以及骨折,也不失中医意境。也正是具有这个“推陈致新”的象,才令我最终决定将它写进来。由于黑木耳颜色是黑色的,五行属于水,用具有土性的物品和它配合,是土克水的组合,这个土性会克制黑木耳的水性,使它药力不再分散而专于血分的话,它的药力就会得到加强,从而能够善于处理血脂、骨折等问题。当然,处理骨折还有很多的方法,这里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
        高血脂经方有泽泻汤(泽泻、白术)可以参用,虽然泽泻与白术都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但是换作是我,就宁可食疗也不愿意熬药,反正都是治标之举。倘若能够治本的话,就不必要“长期坚持食用”了。如果想更简便一点的,其实用炒决明子泡茶喝也是不错的选择。决明子本身有点微寒,但炒过之后就基本上属于性平的物品,可以长久地泡茶服用(每天大概10克左右,很便宜的)。炒决明子除了可以降血脂,还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是将大肠这一个具有“金”性的腑打通,大肠通畅之后,会比较好地履行它那金克木的职责。炒决明子茶是老年人通便保健的首选。
        需要提醒的是,黑木耳必须先晒干然后才能够食用,因为在未晒干之前,它是很粘腻的,是很具有“湿”这一种特性的物品。一般认为,黑木耳忌同萝卜一起吃。两者同食,可能得皮炎。其实,得皮炎的危险只存在于鲜木耳当中,干制后的木耳是不会引起皮炎的。因为鲜木耳有“湿”气,而萝卜属于发物,能够将湿气往皮肤方向发作,于是就会得皮炎。事实上,有人曾多次用萝卜和干木耳一起炒菜或炖菜,但从未患上皮炎,甚至连皮肤瘙痒脱屑发红之类的后果都不曾有过。但如果是鲜木耳,即便没有得皮肤问题,也有可能会出现其它湿证。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黑木耳是比较针对血分的物品,从上面三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由于黑木耳具有活血抗凝的作用作用,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也有可能造成凝血功能不佳,因此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那孕妇是否可以食用呢?可以但不宜多吃,尤其是在怀孕初期,因为木耳的活血作用,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容易引起流产。我的太太在哺乳期内曾吃黑木耳,并且还是当菜炒着吃没有加糖,竟然当天奶水就减少,后来隔壁的朋友说她以前也有同样的经历,这其实都是拜黑木耳那活血的作用所赐。按乳汁为气血所化,稍微活血破血,就会造成奶水减少的后果。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血液由心所主,但是血管却是由肝所主的。如果一个人的皮肤腠理比较浅薄,血管显露的话,我们平常就会说这是“青筋暴起”,将血管说成青筋,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血管其实就属于肝所主的“筋”这一类。血液里面的垃圾,用降血粘度,血液变稀释的黑木耳,作为食材品种其效果也算是这样了,而黑木耳也被誉为“人体血管清道夫”,但它实际上主要清理的是血管里面血液的垃圾。对于血管壁上面的东西,它的主要力度不在这里。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怎么处理?敬请关注下一篇文章:冠心病食治方略。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