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除了先天性心病病外,其它都是疾病所导致的心病病,如高血压与冠心病所引发的心脏病。现今,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甚至越来越年轻化。为了早期认识心脏病,下面介绍极易忽视的心脏病特殊征兆,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1.男性脱发 年轻男性头顶脱发,心脏病风险增加。《内科学档案》杂志刊登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严重脱发的男性患心脏病危险增加36%,中度和轻度脱发男性心脏病危险分别增加32%和23%。研究认为,男性脱发与雄激素有关,而该激素可能与动脉硬化有关,所以秃顶的男性,一定要多多关爱心脏。 2.下肢浮肿 手指按压脚踝或小腿,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呈一凹陷,常常不能立即恢复,称为"凹陷型水肿"。当心脏不能好好工作,身体不能有效完成血液循环时,由于重力作用,液体会潴留于下肢,此时常常伴其他一些心衰症状,诸如尿频、尿量减少、体重增加、夜间咳嗽,这种水肿也称为"心源性水肿"。它首先出现于下肢,尤其是踝部,然后逐渐发展到全身,出现这种情况要赶紧去检查。 3.牙周疾病 牙龈肿痛、出血是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的标志,也是心脏病的征兆。研究已证实,牙周疾病与心脏病密切相关,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周健康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 黄色脂肪瘤是一种脂肪沉积性疾病,主要损害皮肤。当皮肤,特别是眼角附近出现黄色、橘黄色结节、丘疹或斑块时,应该考虑是否为黄色脂肪瘤。这些人往往会有脂质代谢紊乱,心脏病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要留意自己的血脂水平,及时检测,把血脂调到正常范围。 5.白内障 诸多研究均提示,白内障患者心脏病风险增高,虽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其确切机理,但白内障患者无疑更应护好心脏。 6.走路时牙痛 利兹总医院心脏病专家克劳斯·威特博士表示,心绞痛是心脏病典型信号,而心绞痛症状也会体现在脖颈、下巴、手臂和肩胛骨之间或牙齿等身体其他部位。走路(特别是上坡)用力导致牙痛,是心脏病的一大典型却经常被忽视的症状。 7.手背起黄包 英国心脏协会心脏病专家大卫·林德赛博士表示,手背或脚踝出现淡黄色或皮肤色鼓包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症状。这些淡黄色隆起其实是胆固醇沉积所致。 8.流感好得慢 威特博士表示,流感五六天之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可能是心功能变差的一个信号。心肌炎与流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心肌炎还会发生于病毒性喉炎或胸膜炎发作或之后,这些疾病容易被误诊为流感。 9.头晕 心律不齐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电活动异常容易出现心跳过慢、过快或失常,还可发生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头晕。西约克郡心脏病专家马休·费伊博士表示,起床或从座椅上起身感觉站不稳,是低血压症状。 10.下巴或嗓子疼痛 经常出现下颌骨两侧疼痛的患者,有时会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应考虑心脏病的可能。 11.指甲发青 费伊博士表示,手指或指甲发青表明血氧饱和度低和血液循环不畅,也是心衰、肺部疾病和雷诺氏病(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征)的一个明显症状。 12.ED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血管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布里斯托尔皇家医院泌尿科专家拉杰·帕萨德博士表示,男性勃起功能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研究发现,40多岁出现ED的男性未来10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加50倍。 13.异常出汗 英国帝国学院心脏病学专家加达·米哈伊尔博士表示,男女心脏病症状存在很大差别。男性患者常以胸闷、胸痛、压迫紧缩、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女性也会有此类症状,但是气短、下巴不适、肩膀、上腹或后背疼痛、出汗、呕吐或疲劳等症状相对不明显。因此很多女性依然认为心脏病是“男性疾病”。 14.腿疼 费伊博士表示,走路时小腿痉挛性疼痛是外围血管疾病的一大症状。外围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就应注意心脏等身体其他部位血管病变。 15.耳垂出现褶皱 林德赛博士表示,耳垂褶皱与胆固醇水平偏高有关。《英国心脏杂志》刊登一项对300名男性死亡病例的解剖分析发现,这些患者的死亡通常与心血管疾病有极大关联。 16.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或恶心 心脏病的发作与一般的胃病不同,心脏病引起的胃痛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刺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及恶心欲吐感。 17.持续性莫名疲劳 疲劳是女性患心脏病的征兆之一,这种疲劳往往会在急走之后出现,甚至连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没有。疲劳并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全身性的。 18.手臂疼痛 心脏病发作时左臂和左肩受到影响最为常见,严重时也会放射到右臂。尽管疼痛不太严重,但要举手抬臂也很困难。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剧痛,不会扩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 重视心脏病年轻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积极治疗心脏基础病:有心脏基础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先心病等及时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2.做好日常保健:预防猝死需要积极做好日常保健。保健防护角度也是从积极预防心血管基础病开始,戒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起居规律、避免激动情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