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学习臧福科老师胆绞痛按摩方法

2015/5/14 04:30|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461| 评论: 1|原作者: 茶烹寒雪 

摘要: 胆绞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经常在胆囊炎和胆结石症期间发作。胆囊炎是指胆囊感染引起的病变,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慢性胆囊炎又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及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古代中医文献对胆囊炎的症状有详细 ...
  胆绞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经常在胆囊炎胆结石症期间发作。胆囊炎是指胆囊感染引起的病变,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慢性胆囊炎又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及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古代中医文献对胆囊炎的症状有详细的描述,并将胆囊炎归属于“胁痛”的范畴。
  
  一、胆绞痛的病因和病理
  胆囊炎的基本病理是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胆汁淤积,胆汁水分被不断吸收,使胆汁浓缩,胆汁中胆盐成分的化学性刺激,使胆囊黏膜发炎损伤,胆管壁痉挛,从而发生剧烈的疼痛。在此基础上,易继发细菌性感染,使炎症进一步加深,导致胆道阻塞更严重,甚至使胆囊产生结石,令患者胆绞痛加剧。
  中医传统文献认为,胆绞痛归于“胁痛”的范畴,与肝气郁结瘀血停积,肝血不足,肝胆湿热有关。
  1 肝气郁结:抑郁或者恼怒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失畅达和通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产生胁痛。
  2 瘀血停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日久,则血行不畅,瘀血停积,脉络痹阻,就会发生胁痛。
  3 肝血不足:久病,或者劳欲太过,导致精血不足,肝阴亏虚,血虚不能养肝,从而使脉络失养而胁痛。
  4肝胆湿热:外湿入侵,或者饮食所伤,导致脾脏不能正常运行,痰湿中阻,郁而化热,反侮于肝——肝属木,脾属土,原本木克土的,现在变成土侮木,结果肝失疏泄条达而致胁痛。
  
  二、胆绞痛的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观察
  从西医的角度看,胆绞痛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如下一些特点:
  (1)右上腹阵发性或持续性闷胀疼痛,时轻时重,严重时会出现刀割一样剧痛,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和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黄疸
  (2)在右侧肩胛骨胆囊疼痛放射区,出现酸胀、僵硬,压痛阳性
  (3)双下肢胆囊穴酸胀,压痛明显。
  (4)抑郁恼怒,恣食肥甘辛辣,过度劳累或生活不规律,诱发或加重疼痛。
  (5)莫菲氏征阳性——指按压右上腹,因为病人疼痛而停止呼吸的为阳性(+),不疼痛的为阴性(-),大部分急性胆囊炎病人为阳性(+)。
  (6)胆囊“B超”,可见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或有胆结石等病理变化。
  (7)胆囊造影可见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或有结石。

  

  传统中医观察
  中医还是可以从肝气郁结、瘀血停积、肝血不足和肝胆湿热四个方面,观察胆绞痛的临床表现。
  (1)肝气郁结: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常常因情绪的变化而加重或减缓。肝气郁结的胆绞痛,伴有烦躁易怒嗳气频频,胸闷,喜太息——叹息,即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舌苔薄白,脉弦。
  (2)瘀血停积: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和食后更严重,胁肋下甚至可以看到淤块。舌色暗,脉涩。
  (3)肝血不足:胁肋隐痛,绵绵不休,劳累之后更严重,常常伴有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爪甲不荣——指甲长得不健康。舌红、少苔脉细
  (4)肝胆湿热:胁肋疼痛,喜欢食肥甘辛辣,食后剧痛,常伴有口苦恶心,胸闷纳呆,或身黄尿黄。舌苔腻,脉滑

  

  三、医治胆绞痛的手法
  中医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由于炎症造成胆囊痉挛,胆汁流不出来了,胆汁浓度加重,使炎症进一步加重,刺激了神经,产生疼痛。
  针灸治胆绞痛,第一个特殊穴位“胆囊穴”。曾用兔子做过实验,在兔子的十二指肠做个口,然后在胆囊穴上扎针——相当于人的胆囊穴的位置扎针,兔子的胆汁很快会喷出来。  

  可是,胆囊穴在小腿上,有个病人,双下肢骨折,双腿打了石膏,你还能找到胆囊穴吗?胆囊穴就在石膏里。怎么办?所以,要找第二个好的穴位——胰俞穴,在背部,同样可以治胆绞痛。
  

  四、图解胆绞痛的家庭按摩自疗
  先治标——按揉胆囊穴
  胆囊穴:经外穴。在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1寸。胆绞痛、胆囊炎患者,多在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穴或周围,有个压痛点,称为胆囊穴,找到后,用中指的指腹按揉,约2分钟。

  按揉胆囊穴,可以急救止痛,是中医“开门捉贼”术的“开门”法。备用穴位:胰俞穴。
  再治本——用老八针
  老八针:点或按揉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