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刚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总想,针灸、艾灸和中药,哪个对疾病更有效? 搜到一篇文章,对我这个问题有了直接的回答: 针灸治病,针,迅捷;灸,效专力宏。比如在1950年代,治疗大叶性肺炎,先用针,可以较快退烧,再用灸。针,取效很快;用灸,力量浑厚,是要是疗效能巩固和持久,使肺的炎症彻底治愈。一针,二灸,三服药,得了病,古人的治疗次序是如此的。 可否这样理解:针,见效快但疗效不够巩固,灸善治大病巩固持久,但见效速度逊于针。 转载(节取):厚朴中醫学堂讲稿:灸法 作者 明空中医学堂白粹昭 针灸的历史是很久远的,在有文字记录之前就达到一定的水平。从出土文物来考察,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使用的砭石、骨针的来看,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对生命活动的把握充满了智慧。在远古的传说中有伏羲氏制九针、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九针是九种针,我们现在常见的叫毫针,是最小的一种。一说到针灸,我们许多人只想到了毫针,灸被淡化了。灸主要是用艾来熏灼穴位,当然还有灯草灸、白芥子灸等等。我们今天主要讲艾灸。 孟子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里的七和三是说慢性的病,要用陈艾来治疗。南宋时的医家窦材,犹善灸术,著《扁鹊心书》,介绍临床艾灸,主张“须识扶阳”和“温补脾肾”。提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论断。 窦氏认为“大病宜灸”,大病“须加艾灸,方保无虞。”施灸的壮数多,会疼。窦材创立睡圣散(曼陀罗花和大麻花等份),在灸前服用3钱,全身麻醉,再施灸疗,赞其用心良苦。 中医的两大理论支柱,气化论和经络论。“气”是本质,是内容。经络是“气”运行的径路。在用针用灸时,要把经络中的气,使之正常的运化。用针,“留针候气”。就是等候得气,等候气化,把病气化为正气,使“经气平定”,“邪气无所留”,取得“日丽天明”。用灸,七年之病,三年之艾,大病宜灸。用灸,每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要使经脉的气有一定的变化。我们现在用针灸,往往是半个小时就结束,不管体内是不是有了一定的变化,离古法是很远的。 针灸治病,针,迅捷;灸,效专力宏。比如在1950年代,治疗大叶性肺炎,先用针,可以较快退烧,再用灸。针,取效很快;用灸,力量浑厚,是要是疗效能巩固和持久,使肺的炎症彻底治愈。一针,二灸,三服药,得了病,古人的治疗次序是如此的。 我们今天,先讲一些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一气论。 人在天地之间,就是一个微型的宇宙,是一团元气。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古人是“知内达外”的,通过“内求”,对人体自身的明了,“内圣外王”,去了解宇宙时空,把握自然规律。在《圣济总录》中写到:“闭目内视,五脏历历分明,知其所处,然后五脏可安······视表如里,亦能驱五脏之神,为人治病。”李时珍也说:“内径隧道,唯返观者能察照之。”这里的内视,是古人在安安静静的状态下,对身体内特殊的感受,这个感受以视觉的形式反馈给大脑。古人讲“望而知之谓之神”,是神医,就是能以视觉的方式看到患者的病,象扁鹊那样,“尽见五脏症结”。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怎么去诊断疾病呢? 我们刚才讲人体是一团元气,可以画一个圈表示。圈内空白,阴阳未判。这是人出生前未脱离母体的状态。而哇的一声啼哭,开始独立的呼吸,来到这个世界,画个图,就是个阴阳鱼。 先天之气和后天水谷之气混化的一个整体。如韩国的国旗,不是太极图,应是阴阳图。阴性重浊,主下降;阳性轻清,主上升。左升右降,往返循环,就是生命的规律。 在这里我们重点讲阴阳,讲阴阳的辨证。平常有一句话,叫“治病容易辨证难。”其实遇到大病重症,治病和辨证都不易。也就是说,首先诊断很重要。当然,也有“针者不诊”的说法。说的是什么呢?用针或灸,可以不诊断。为什么?这其实是较高层次看待人体的疾病,因为医者“一触即觉”,早就知道疾病在哪里。或者说,哪儿不舒服,直接去针或灸,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