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年在长野县小学校为身体素质虚弱容易感冒,患有贫血、遗尿、消化不良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后于他人。续灸半年后,一些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此事曾在日本引起轰动,其它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效法施行。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含有全身支柱的意思,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功能作用,能通治小儿科的多种疾病。在《养生一言》一书中,就有小儿每日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是保证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身柱有健脑益智作用,经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能。 小儿灸身柱的方法,一般用如香烟粗细的小艾条悬灸(燃端距皮肤3cm上下)3~5分钟,每周灸2~3次,可连灸数月。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对艾灸的温热度比较敏感,加上婴幼儿无知好动,不易配合,故在施灸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施灸者要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穴位两旁的皮肤上,以感知艾灸热力的强弱,防止烫伤幼儿皮肤。 身柱穴除了运用灸法之外,还可以施行拔火罐法,拔罐时应选择口径稍小一点的罐具,拔后置于穴上不动,停留10分钟左右,叫做“坐罐”;若先在罐口涂上少许润滑油(如凡士林或食用油),罐具吸附于穴位上之后,手握罐底,水平向上下左右移动火罐,叫做“走罐”。走罐可反复进行,直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由于小儿皮肉娇嫩,为防火罐温度过高烫伤皮肤,拔罐时火力不宜太强,以免火罐吸拔过紧,取罐时用手指轻轻按压罐口皮肤,动作要轻,切忌硬拔。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0~3O 次。 尿频:令患者仰卧,腹部放松。 取鲜生姜切为2毫米厚的薄片,以三棱针或针灸针在姜片上刺几个小孔。然后,把姜片置于中极穴(肚脐下4寸)、关元穴(肚脐下3寸)、气海穴,既可三穴同时施灸,也可分别施灸。将艾绒捏成花生大小的圆锥形艾柱,放在姜片上并从顶端点燃,此为1壮。每穴灸3~5壮,每日1次,7天为1疗程,一般1疗程即可见效。 便秘:取神阙穴(脐中),把普通食盐置于其中,后在食盐上放置直径约为0.3~0.5厘米的姜片,厚约3~4毫米,上置艾柱施灸,连续灸20分钟,至皮肤发红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胃病(尤其是虚寒性胃痛):取中脘(脐上4寸处)、内关(手腕内侧正中上3寸处)、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处)。把生姜切成0.1寸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宝塔糖样大小艾柱,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柱,大约灸45分钟,1日2次。 气管炎:白芥子3克、半夏3克、公丁香0.5克、麻黄5克、细辛2克、麝香0.2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取适量填满脐中,把1片厚约3毫米的姜片盖在药末上,上置大艾柱施灸。每穴灸1次,10次为1疗程。 常见病的艾炙疗法 小儿感冒 穴位: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大椎。 操作步骤:用艾条l-2根(可双手施灸),令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肺俞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l-2次;再用艾条一根,点燃后根据症状放置足三里或大椎穴,作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夜哭 穴位:曲池。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灸曲池穴,一般每次2分钟以上,以皮肤热为度。灸后可用手指轻微拍打曲池穴,以缓解热感。亦可配药贴于曲池穴后,再温和灸。 白带增多症 穴位:命门、神阙、中极。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各穴5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15次为1疗程。 痛经 穴位:气海、关元。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气海、关元穴,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或隔姜灸,每穴3-5壮,每天1-2次。用治虚寒证经痛。 颈淋巴结核 穴位:(1)百劳、天井、肘尖、瘰疬、局部;(2)肩隅、曲池、天池、天井、三间。 操作步骤:两组依次轮流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结核局部用隔蒜灸。每天1次。取肩髃8壮,曲池、天池、天井穴各6壮,三间9壮,每天1次。 急性乳腺炎 穴位:膻中、天宗穴。 操作步骤:患者仰卧位,将厚约1毫米的生蒜片置膻中穴上,作常规艾炷灸疗5-7壮,以局部潮红为度。改坐位,术者在患者背后,取患测天宗穴,一手固定肩部,一手拇指尖作分筋样推拨,手法宜稍重,以患者有酸痛感为度,反复推拨20-30次。每天灸拨各2次。 感冒 穴位:大椎、曲池。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也可取0.3厘米姜片置于穴位上隔姜灸大椎、曲池穴,每次3-5壮,每天2次,连灸2-3天。 流行性感冒 穴位:风池、风门、列缺、合谷。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连灸2-3天。若风寒证重者,取0.3厘米厚的姜片置于风池、合谷穴上隔姜灸,每天2-3次,效果更佳。 遗尿 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肾俞、膀胱俞、足三里、至阴。 操作步骤:每次取腹部一穴,配合腰部或下肢一穴(双侧),用艾条点燃后温和灸,每次灸15-20分钟,每天l-2次,6次为1疗程。 呕逆 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内庭。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穴5-10分钟,每天2-3次。 婴幼儿腹泻 穴位:神阙、中脘、天枢、关元。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神阙,或隔姜灸,灸后贴一小胶布于神阙大,以避免伤风寒;3岁以下小儿可隔毛巾温灸。再用艾条依次温和灸中脘、天枢、关元穴,至皮肤有温热感,反复计15-20分钟,每天2次,3天为1疗程。最后将肉豆寇、吴茱萸、小茴香各10克,共研细末,和鲜葱适量捣烂如泥,做成饼状,分别放于神阙、关元、天枢穴位上,用枣大的艾绒放药饼上,每穴灸2-5壮,视病情轻重,每天1-2次。 慢性耳窦炎 穴位:(l)阳白、攒竹、鱼腰;(2)四白、迎香。 操作步骤:两组穴位交替应用。选独头蒜2头,切成片,厚度0.7厘米,放置穴位上,将艾绒搓成花生仁大的锥形艾炷放在蒜片上,用线香点燃施灸,每次12壮,每天施灸1次。同时针刺双侧阳陵泉或足三里。10天为1个疗程。 慢性肾炎 穴位:脾俞、肾俞、足三里。 操作步骤:用艾灸脾俞、肾俞、足三里穴,每穴3-5壮,每日l-2次,10次为1疗程。 脱肛 穴位;脐中、百会。 操作步骤:置薄姜片于脐中穴,艾炷于其上,成人灸10壮,儿童酌减;再置薄美片于百会穴上,用艾条悬灸,以患者觉热能忍为度。每次5-7壮,小儿酌减,尤适囟门未闭之小儿。 高血压 穴位:绝骨、足三里。 操作步骤:患者取卧位,选准穴位,局部消毒,表面涂少许凡土林,将米粒大小的艾炷置穴位上点燃,等艾炷烧至皮肤时,用手指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少疼痛。灸后可出现小水泡,用消毒纱布覆盖,定时更换,直到愈合。 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膻中、天突、尺泽、肺俞。 操作步骤:先针刺以上各穴,得气后以2厘米艾炷置针柄上燃之,使艾火之温直达经脉。适用于咳嗽不止、咯痰清稀,饮食减少,气短懒言,遇冷易发者。 小儿多汗 穴位:合谷。 操作步骤:用银针刺入合谷,用艾条温灸银针。此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针刺不可过深,以进针胀痛为度,用艾条温灸银针,不可烫伤皮肤。本法治疗体虚多汗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穴位:脊中、肾俞、命门、腰俞。 操作步骤:每次选穴2-3个,各穴灸7壮,每天1次,10天为l疗程。 急性胃肠炎 穴位:神阙、天枢、关元穴。 操作步骤:将1块0.3厘米厚姜片置于神厥穴,取艾炷隔姜灸5-7壮;再取大艾炷灸天枢、关元穴5-7壮,或用小艾炷灸20-30壮。 三叉神经痛 穴位:下关、四白、颧髎、颊车、合谷穴。 操作步骤:下关向颊车方向横刺2-3厘米,四白斜刺2-3厘米,颧髎直刺0.4-0.6厘米,颊车向地仓穴横刺2-3厘米,合谷刺1-1.6厘米,得气后提插1分钟,不捻转,留针10-20分钟,外柄上加一小艾炷,温灸。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不加艾炷亦可,但疗效较逊。 流行性腹泻 穴位:足外踝下、赤白肉际(在脚部粗细皮肤交界处的腹泻穴) 操作步骤:用陈艾叶做成艾卷,采用温和灸法距穴位2厘米,以患者不感觉热为宜,每次灸10-15分钟,每天2-3次。 子宫颈炎 穴位:命门、神阙、中极、三阴交。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各穴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慢性胃炎 穴位:脾俞、中脘、内关、足三里。 操作步骤:每次选2-3个穴,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分钟,每天l-2次。 糖尿病 穴位:(l)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2)身柱、肾俞、脾俞、脊中;(3)大椎、华盖、梁门、肝俞;(4)行间、中极、肺俞、膈俞。 操作步骤:每次用1组穴位,轮换使用。将生姜切成0.3厘米厚姜片,放在穴位上,然后置艾绒点燃,每穴3-5壮,每天2次。 肺结核 穴位:膏盲、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步骤:切0.3厘米厚姜片,置于膏盲穴,用艾炷点燃,隔姜片灸;直接用艾卷灸足三里、三阴交。每次5-10分钟,10天为1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