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01艾灸上火。热性体质或是阴虚体质是不适合灸的,这类朋友艾灸后往往会出现上火的症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灸量太大了,或者配穴不合理。 02艾灸太烫了。 艾灸时,皮肤烫灼感很明显,有2个可能原因: 第二,可能是气血淤堵比较严重。气血太堵了,热能过不去,热能停留在皮肤表面,就会感受到烫灼感。 怎么调整呢?在施灸前,先做局部拍打,让气血疏通一下再灸。同时,艾灸手法以回旋为主,坚持多做几次,烫感就会减轻。 03艾灸没有热感。 04艾灸冒冷汗。这是寒湿的排病反应,说明身体寒湿重。要怎么调整呢?继续灸,继续排寒湿就好。 06艾灸出现口渴难耐。 如果本身是阴虚之人,那就不建议灸了。 07艾灸出现酸麻胀痛。 其实,这就是灸感。气血疏通时,就会出现酸麻胀痛的身体感受,说明艾灸的能量在帮助身体疏通气血。 酸:表明气血不足,不能满足正常需求; 麻:表明气血不能正常通过; 痛:往往是体内有血瘀,不通则痛。 08艾灸后身体冒凉气。 说明艾灸正在帮你把体内的寒气排出来。如何调整呢?加大灸量,多灸。 09艾灸时出大汗。 10艾灸时不出汗。 有2种可能原因:一是,体表寒气太重了,寒气把体表毛孔都关闭死了,汗出不来;二是,气血淤堵,通道堵塞了,汗液出不来。 要如何调整呢?在太阳底下灸,加大灸量来灸,一边泡脚一边灸,总之提升身体能量,足以能够让肌肤恢复开的力量。 11艾灸后身体出油多。 12艾灸后肚子响、排气增多或打嗝。 这是身体浊气外排的信号,是身体正气增强后的排异现象,继续灸就好。 13艾灸后出现腹泻。 艾灸后,出现腹泻,这是肠道的正气增强后排寒湿浊气的表现。继续加大灸量,多排几次,身体就干净舒服了。 14艾灸后出现月经不调。 15艾灸后经量增大。 这是排病反应的好信号,阳动冰消的原理,说明排瘀血的能量增强了。按原法继续灸,月经会自动调整到适合身体的状态。 16艾灸后经量变小。 艾灸后月经量变少,有2种原因: 一是伤了阴分,阴血少了,月经量就会小;这种情况要减少艾灸,或者调整配穴。 二是身体在重新调整月经,不用过分担心,再观察下一次月经情况,再来调整方案。 17艾灸后出现失眠。 如果在白天灸,取下肢穴位艾灸还是失眠,那很大可能就是阴虚火旺体质,这种情况建议停灸,平时多吃滋阴食物。 18艾灸后症状加重。 出现这种情况要慎重处理,要认真分析原因。症状加重,有可能是好信号,也可能是方向走反了。 19艾灸后嗜睡乏力。 艾灸疏通气血,通道变宽了,能量密度相对就低了。能量少了,人就嗜睡乏力。如何调整呢?好好休息,好好睡觉。也可以喝生脉饮补充能量。 恭喜你,这些都是排病反应。 肺里的邪气从鼻子里出去,就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 肾里的邪气从小便出去,就表现为小便增多; 21艾灸后白带增多。 22艾灸后皮肤起水泡。 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艾灸操作不当,导致烫伤;二是,体内的水湿很重,水湿从体表透邪。 如何处理呢?一般的小水泡,不用特别处理,自然消退就好。如果水泡很大,可以用一次性血糖针刺破边缘,把水放出来,切记不要大面积弄破,缓慢放出来即可。如果是夏天,可以在刺破水泡后再悬灸10分钟,可以起到杀菌作用,防止感染。 23艾灸后血压升高、血压不稳。 艾灸后阳气增强,就会推动气血加速流通,血压会短暂升高,出现血压不稳等现象。 24艾灸后血糖升高。 艾灸扶阳气,把沉淀的糖分升起来了,所以,艾灸后容易出现短暂的血糖升高。就如同一杯有沉淀物的水,用棍子搅两下,水就会更浑浊。 最后,想跟大家说,其实艾灸有反应是好事,没反应才是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艾灸的能量,去读懂身体的信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知常达变,以不变应万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