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人敬畏天道,但也能巧妙的合法的利用天道为人民服务。了解生理机制,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更符合天道,让我们过上更正确的生活。什么是正确呢?顺天道而行就正确,就“昌”,逆之就错了,就必然遭殃,就活不到你被设计的使用寿命。了解病理机制,自然为我们治病提供了一套指导原则,起码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治疗行为,不会自己在找死还不自知。
对病理机制的了解,使我们找到了如何进行“正确干预”的方向,剩下的事情就是找“药”了,这个“药”是广义的,指一切用于治病的手段。这种治病的手段,我想应该是长期实践所积累的成果,是理论(药理)和经验的集成。特别是中医,其历史应该可上溯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时代,至今也有七八千年吧(考古发现,我国的文明史可上溯至八千年前)?从历史文献看,到真正形成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成体系的中医理论和技术,中医学达到顶峰时已到了汉朝末期的东汉了,迄今一千八百年。可见中医学的发展史几乎就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进化史,也就是说,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积累了八千年的成果。
中药的来源,传说是神农氏的劳动成果,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他们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庞大的科研项目,要动用大量的族人,以自己这个身体为实验对象来筛选出最理想的品种。现在研究西药其实做法也差不多,只是用计算机在百万千万级的化学品中筛选,最后还要给耗子吃,让他们“遇毒”,上市之前还是逃不脱人体实验,只不过人数太少,时间也太短了。中药不同,神农氏筛选出来后又给病人试用,不断的试不断的去再认识,一代一代做下去,于是才有了《神农本草经》,可见,中药的筛选直接以人体做试验,样本之大(数十亿人),时间之长(数千年),古往今来,绝无仅有!岂是区区几只耗子所能比拟的。
前面已经说明,中医选药,以人体整体效应为依归,如果我们事先设定一种效应,比如说让人出汗,那么这样的筛选目的就极其明确,显然我们会找到许多能发汗的东西,但或许只有一两种是最符合要求的,那么这几种药,就是最好的发汗药了,古人称为“药味之正”。神农氏最终筛选了多少药呢?三百六十五种!这就令人不解了,他们搞了那么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怎么才这点药呢?!!别着急,中医的妙处就在这里。
要说明这个妙处,还得回头再细研一下生理学和病理学。由于中医的生理病理是建立在海量的观察记录基础上的,因此对人体外部的整体运动现象相当熟悉,对这些现象的归纳总结就形成了中医的生理病理学。对病人的观察更是细致入微,病人的病理反应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可以被医师探测得知的,二是病人对自我感受的描述,前者通过望闻问切可以得知,而后者只能通过问来达成。幸运的是,人对自我感受的描述具有“趋同性”,即同样的感受,大家的描述都差不多,比如“痛”,若是真痛,大家都会喊痛,不会喊出别的字。虽然这种描述的准确性因人而异,但医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提问”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提高其准确性。
中医病理学有对“因”的大量研究,前述的内因外因就是对病因的归纳,但是对病人的病理症状的观察却发现,同样的症状可以由许多的“因”产生,比如“痛”,被人打了会痛,被狗咬了也痛,吹冷风可能也会痛,火烤了也痛。事实上,许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因”产生了“症”这个果,即便能确定,我们也拿他无可奈何,比如“寒”,“风”,“暑”,难道你有能耐消灭他们吗?不能!你把狗打一顿,你就不痛了吗?不能!如此,我们针对所谓的病因来用药,就有点麻烦了。那该怎么办呢?古人又发现,其实病的“症”要比“因”少得多,严格来讲,“症”是有限的,而“因”是无限的,因此,“对症下药”显然是明智之举,比如对“痛”这个症,我们是否能找到“祛痛”的药呢?答案是:可以。不过,对于“痛”我们还要加以区分,假设我们被打了一辊,身体肯定被伤害了,这时候,我们人体自身会做些什么呢?我们的人神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毫无疑问,他会去修复损伤!他是如何去修复的呢?这个问题西医搞得很明白,他会把烂肉或死细胞通过血液运走,如果有细菌入侵他就会杀死他们并排除体外(化脓),最终会有新的细胞诞生,伤就好了。但是,中医的着眼点不在这些微观的细节,而在宏观机制的把握,我们留意到,有些痛比较“亢进”(热痛),有红肿热的现象,而有些痛又比较“沉静”(冷痛),不肿不红也不热,这是为什么呢?古人解释为人体自身抗御反应的激烈程度不同,明显呈现出阴阳两种趋势,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人神”的修复能力决定的,身体健壮的人大多呈阳性反应,激烈但病程短,而身体虚弱的人大多呈阴性反应,冷静而病程绵长。这个例子说明,人神修复伤病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外部症状的状态性质,可以揭示人体的抗病自愈趋势,并能揭示病人抗病能力的强弱。这个原理不仅适用于外伤,同样也适用于内伤,是一条普遍适用的中医病理学原理。我们再举一个感冒的例子,不管引起感冒的原因是什么(风寒,细菌或病毒),人神的抗御反应无一例外的呈现出阴阳两种性质,阳性反应的标志性症状就是发热,阴性反应则表现为无热或低热。阳性反应说明该病人的抗病能力强,阴性反应则说明该病人体质虚弱,同样是感冒,在两种病人的身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症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用药呢?对病因施治,目前西医有一个办法:用人体外的抗生素,把进入身体的细菌杀死,但面对“风寒”和“病毒”就没有特效的办法了。而中医不知何谓抗生素,怎么治呢?用“对症下药”的办法,也就是说,我们不管致病原因是什么,只看人神的抗病反应,阳性反应我们有一套办法,阴性反应又是另一套办法,这叫“随症治之”。如此,我们就绕开了数不胜数的病源因素,直接根据人体的自愈反应来用药,结果就掌握了治病的战略主动权,而不会被病原牵着鼻子走,永远落后于病原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形成了一个治病的战略原则:“人神”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不要越俎代庖。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5/1/2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