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产生于至少是五千多年前,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忠实地记录了一批大修行者之间的讨论与对话,切入中医的方法论主要是修炼,修炼的层次决定了对中医的准入层次。主要是“悟”,修炼的层次决定了“悟”入的层次,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堆垒,徒增所知障而已。而现代科学就算是从1686年牛顿写出了西方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全部物理学的基础算起,至今还不到400年!
现代科学技术目前为止恐怕还不具备评价中医的资格吧!首先,中医的基础物质是“炁”,“炁”之为物,超然物外,其大无垠,其小无内。现代科学技术即使动员所有精英,动用一切仪器,但至今为止仍然对“炁”,及其运行轨迹“经络”等未置一词。既然对中医的物质基础全然茫然无知,要想评论中医,岂不就像井蛙与海蛙、燕雀与鸿鹄之间的对话!这两者相差着九层天,不存在对话的任何可能性。说浅一点,一个是有机论,一个是机械论;是井水与河水,两不相干,何必多情者乱点鸳鸯谱!
现代按学院模式批量生产的科班中医毕业生,被灌输了一脑袋的西医概念,仅仅是贴了个中医标签的西医而已!此类学子,甚至到硕士毕业还不懂《伤寒论》,不会诊脉、开方的比比皆是,笔者就见过某中医高才研究生,其拿手好戏就是给病人吊抗菌素,开药方就是六味地黄丸。他自己病得彻夜不眠,全然不知如何是好。某科班中医,自己伤寒不懂用桂枝汤、麻黄汤,一拖就是半年多不好。这说明按工业化模式批量生产中医师之路是失败的![1]
中医最好还是按流传千年的私塾带徒、心传口授、背经典、练苦功的模式培养为最好。
所幸的是,毕竟还有中医之精粹深藏于深山民间,如炭薪传灯、不绝如缕。诚如长
若论中西医结合,首先也得谈清楚结合的条件,“谈婚论嫁”总得有个说法吧。
是西医“入赘”中医?还是中医被西医“招女婿”?西医传入中土,合理一点讲,应当算是“入赘”中医吧!可偏偏就不是。占了我们的地盘,中医会被西医“招了女婿”。中医明明吃了一个天大的亏,还甘心情愿地当“招女婿”。但马马虎虎当个“招女婿”也还算是能凑合着过。
但事情更有出奇。再试问,中西医结合的“婚姻”,生下的儿子又该跟那个姓?是姓“西”,还是姓“中”?如果是姓“西”,那就连“招女婿”还都算不上,就叫做中医当了西医的“姨太太”!稀里糊涂过了门,连一个最最起码的“明媒正娶”都没有!
事情更更出奇的是,如果说是当个正儿八经的“填
那把一个有贞操的弱女子拿来作践,践踏那么一两次,就算是这么“强奸”也还算是好说。在多数的情况,中医药被拉出来,想用就用,要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而从来不问问她的主观意愿如何,对于这一次的结合,是否是出于自愿,那不就将中医药当成了一个千人踩、万人踏的“妓女”!
这个,就是当下这门子“婚事”(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中西医“拉郎配式的婚姻”的典型,就像是“Vc银翘片”之类的“中西医结合的中药”,好端端的一个中成药,前面被冠以“Vc”二字,这感觉,就是中药的名字,西药的“姓”,就是中医被统战、被践踏、被强奸的感觉。再者,以西医的观点来看,感冒,那不就是一种“对冷气的过敏”吗?于是在Vc银翘片之中,还被加上了西医的“抗过敏成份”——“扑尔敏”,使人服用之后会产生昏昏然的感觉。至于“Vc”成份的加入,据说是因为以西医的观点来看,感冒与缺乏维生素成“正相关”,反之,维生素也就可以加强人体的“免疫力”。于是,这一类的按“中西医结合观点”产生出来的不伦不类的“中西医结合的中药”,居然就在大陆的中医药市场上畅销无阻、长盛不衰。却不知道给患者惹下了多少的麻烦、埋下了多少无穷无尽的病根!(请看后文伤寒部分)。
还有像是“丹红注射液”、“降丹注射液”、“茵栀黄口服液”等等等等,都是被“强奸”后所生下的杂种!开发这些中药西用的厂家们,是否请正宗的老中医,按中医的四诊八纲,药性的“寒热沉浮”,或者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等等,做过一点点论证?
还有就是这个“茵栀黄”口服液,或者是注射液,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王牌药。原来笔者并不知道这药,直到前年儿媳妇生下了孙女,这个药才进入了笔者的视线。原来,孙女降生不久,就出现了新生儿黄疸,这个症状弄不好,也是会送命的。好在我的老伴是中医科主任,马上就找小儿科主任会诊,都是几十年在一起的“老战友”啦,住房也是楼上楼下的老邻居,小儿科主任的水平又堪称一流!
他开出药,用“茵栀黄”口服,一天数次。大概是一周之后,黄疸渐渐退下。于是就皆大欢喜!但紧接着,孙女就老是拉出绿色的大便,一天好几次。笔者又请教小儿科主任,说是受了凉,导致肠蠕动过快。原来大便的黄色,是因为绿色的胆汁被分泌进入肠道之中,就随着大便一起被排泄。在正常情况下,大便是慢慢地排出,胆汁有充分的时间被氧化,就被氧化成了黄色。如果是受凉,肠蠕动过快,胆汁来不及被氧化就排泄出,于是就呈现出胆汁的本色,也就是绿色,混入大便,将大便染成了绿色了。
于是,一家人就开始怀疑是不是给婴儿洗澡时不当心吹了风受凉?于是非常注意在这方面的护理。但是,绿便依旧。当代新生儿,是按
后来,作为“半吊子”中医的笔者突然想起了,这个绿便,是否会与“茵栀黄”口服有关?一查中药学,发现这三味药统统是大寒药。这个大黄,大寒兼有泻下的作用。那这三味药的组合,在中医理论框架中是个什么定位呢?原来,对这类组合,按传统中医的的定位,就叫做“虎狼药”。给新生儿下“虎狼药”,那真是比毒药还要厉害啊!
所以,中国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还会遭遇到中药西化“虎狼药”的一个“大劫难”,这个在西方想来断断不会出现。这个,也算是中西医结合后所产生的“优势”?!
胡乱任意地强奸中医药,所生下的野种,居然比西药的毒害作用更为猛烈!
这个就是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请注意,笔者这儿的用词是“大陆”,意味着并不包括海峡的彼岸。因为按彼岸的中医政策,中药与西药是不能混用的。
当然反过来讲,如果在中医界人士概念清晰,能够保持“原生态纯粹无污染”的纯粹中医概念,不是被“统战”,而是在中医基础之上,来包容西医药,这倒也是马马虎虎,还可以尝试着考虑考虑。
中医可以堂而皇之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医就是中医,她偏偏就不是科学,无法纳入到现代科学的框架之中。削足适履式的“中西医结合”,无疑是给中医“穿小鞋”,把中医当成了“统战对象”。
说中医“不科学”更好,中医自己正好也不想“被科学”!科学对中医说三道四,岂不就像是一个乳臭小儿,对这一位白发苍苍、道行高深的老爷爷啐唾沫点子!
科学又有何资格来评论中医?裁决中医?裁定中医的生死存亡?是该将它打入冷宫,还是该流放“沧州”?
当这帮子“假洋鬼子”在作践中医的时候,你可得当心,举头三尺便有神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可得好好地想清楚了,你死了之后,可并非是什么都没有了啊,那个死去的灵魂,会朝着那个方向飘去?!西方有西方的“炼狱”,东方更有东方的“十八层地狱”,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将有一个“阴曹地府”在等待着你!当然,这些“假洋鬼子”,毕竟只不过是所谓科学阵营中的“一小撮”,并不代表科学的整体。
从小按私塾模式培养,背三字经、百家姓。稍长,习孔孟之道,老子之道,背佛经。再长,背医经,内、难、伤寒、金匮等。十多岁天癸降临前开始打坐修炼内功,易筋、洗髓。随师临证、总结个案,上山采药、体察药性(温热寒凉、升降沉浮归经等),习调诸药。师傅予以口传心授,循循善诱而渐渐入门。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培养对西医的免疫力,和防止被科学概念洗脑而受到污染。这样,若孩子悟性好,到二十多岁就是个呱呱叫的绿色环保无污染正宗原生态中医。原生态中医只能是手工作坊式单件生产。魂兮,归来吧!有诗为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 《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博士访谈录:“我就从我参加的一个中医研讨会说起。在那次研讨会上,我作了个“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的报告,报告之后,一位与会的博士找我交谈,一方面对我在这样的年代里还能用如此大的热情来研究经典、宣扬经典表示赞叹,另一方面,则是对我的行为感到不解。据说在他们一帮中医博士里,已经绝少有人看经典,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绝对是要被笑话的。博士的案头都是什么书呢?都是分子生物学一类的现代书。博士这个群体,无疑是个高层次的群体。在他们身上肩负着中医现代化的使命,所以,读些现代的书是理所当然的。但为什么不愿读中医书尤其不读经典的书呢?我想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医只不过如此,经典只不过如此,难道还有什么更多的看头吗?我想与上述许多问题相比,这个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大家知道,博士这个群体,将很快、很自然地要成为中医这个行当的决策者、领路人,等到这个群体真正当政的时候,中医会成一个什么样子呢?这是不难想象的。”(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6&highlight=%C1%F5%C1%A6%BA%EC)
[2]“与《思考中医》相关的思考”(龙子仲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26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