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雪山来客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1514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医的问题出在了哪里——“道者反之动”——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反动

已有 341 次阅读2009/9/18 06:01 |个人分类:医理医论

○中医的问题出在了哪里——“道者反之动”——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反动[1]——培养中医“从娃娃抓起”

这种学校思维模式,与中医,乃至与所有传统文化思维模式是格格不入的,这个就形成了“学中医难”的一个根本症结之所在!

学生经过了小学中学大学18年的强制性灌输,所形成的刚性思维模式,要想轻易地抹去它是极其困难的。

至关重要的中小学教育的模式,已经形成了的刚性思维模式,对于学习接受西医来说,恰恰是“正中下怀”,“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再回头来学习中医,就已经相当地困难。

尤其是现在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又经过了中西医结合的灌输,要再想获得中医所独特的思维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不排除万一。)何况,不排除其中有不少人,仅仅是想把中医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而已。更何况,还有不少人根本自己就不相信中医,进入中医药大学,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笔者的老伴就是上海中医学院1969年科班生,她算是用功的,在文革期间,别人去听课串联闹革命了,她还是钻在了医院去搞临床。她那个时候的教学模式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上一年的西医课程。她往往喜欢用西医的“过敏”、“感染”等时髦名词。例如说,受寒咳嗽,她就说是她对寒气“过敏”。进而嗓子痛了,她就说是嗓子“感染发炎”了。然后呢,就用消炎药,像阿莫西林等等胡乱对付。笔者每每嘲笑她说:“半吊子中医!”她说她还算是好的。当年同年级的班级,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先中后西;另一半是先西后中。结果呢,先西后中的一半,再回来学中医,就怎么也无法接受了。

在培训界有一条格言:“培训一个半会不会者,比培训一个完全的生手更难!”

一张白纸,上面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如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原来的那一片废墟不如就让它废弃了,另外找一个地方重建。

结论是,想培养原汁原味的中医,必须“从娃娃抓起”!

 

至于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就可能更为不幸,从笔者不幸地考上了中国名牌理工科大学,到大一开学发下了课本才发现,原来大学基础课仍然是清一色的“数理化”,只不过数学换成了西方科学的数学基础“微积分”,物理仍然是《普通物理》,还有《无机化学》等等。呜呼!从初中的“数理化”,到高中的“数理化”,再到大学的“数理化”三轮下来强制性灌输(洗脑),那这个学子只能是满脑子的“数理化”,一个彻头彻尾的“数理化”人,哪儿还会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半点踪影?岂止是“洗脑”!其实是洗去了灵魂,成为一个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机器人”!或者说是“行尸走肉”!

要感谢“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所煽动起来了对某些西方哲学思想,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极度狂热的全民宗教式的信仰,但恰恰极端是相通的,其结果呢,借用一句现在股市术语来说,导致了“信仰大崩盘”。

当然,对于多数的学子来说,被洗脑了就被洗了吧,反正是人云亦云,上班拿工资,挣钱吃饭,能养活一家老小即可。

但是偏偏就有那么几个少数人,在狂热退潮之后,洗尽铅华呈素姿,尘埃落定显本色,恰恰引发了对人性基本面的归复与思考。

 

[示例]亚健康状态之一——所谓的“心脏病人”的“正常”服药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类所谓的“心脏病人”,就是经常觉得自己的心区不适,心区发紧,有时还会有刺痛感。患者自己往往将这种症状定位为“心脏病”,而去看西医,或者是中医,心电图也往往会有异常改变,于是无论是中医、西医,还是患者本人,一致的结论,都是心脏出了某种问题。那当然就得有针对性地对症服药。

而在目前,首选之药,也是一致看好的就是复方丹参片,或者是复方丹参滴丸。于是就在医患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之后,患者就会长期地服用这类药物。而这个“长期”,据笔者所掌握的,往往是一年、两年,乃至更多的年份。这类患者在找医生看病的时候,往往会不加思索地要求医生给自己开这类药。“完全对症”,那还用得着在多想什么啊!

而对这个问题的警觉,是在2004年的某一次,当时笔者刚刚把一间高原寺院的医务室筹建好了,刚刚开始运行。有一位汉族的居士老太,大概是55岁左右,她是喇嘛阿秋仁波切的侄子,曲扎活佛的弟子,她到医务室来找我给曲扎活佛看病,说是心脏不好。我就问她说:“那为什么不让他吃点丹参片呢?”她说:“那药可千万不能吃,我就是吃那个药,心脏越来越坏。”不知怎么回事,她就是对我特别有信心,非得拉着我去给她的上师看病,并且坚持说非得吃汤药,绝对拒绝用丹参片之类的成药。而我以前与她素不相识啊!

于是跟着她去看看这位活佛,问诊,说是心区紧闷、刺痛感。诊脉,右寸、右尺都特沉细,而右关偏旺。提示阳虚型心脏不适,心阳气及心血都不足。这位活佛是我接诊的第一位所谓心脏病患者。虽然是第一位,还好笔者也不是无备而来。因为当时笔者已经发觉,所谓的这种种心脏病,与肝气上犯心包有关。于是用《伤寒论》的复脉汤,加四逆散,再加上红花、丹参。温心阳补心血通心脉,这个方子我是老早就组成了的,现成就拿来用。三剂。因为还伴随着肾阳虚,同时发给桂附地黄丸,配合着吃。几天后回访,心区症状全部消失。再续服三副巩固。

事后,我就思考这位老太太说的话,为何复方丹参片一类的药物不能长期服用?答案很快就出来了。原来此类复方当中,含有冰片、丹参、麝香,属于芳香开窍性药物。当心脏发紧时服用,能立即疏通开窍,是患者心区感到轻松了,但是,冰片与丹参又是属于寒凉药,长期地服用,就将寒气带到了心脏,而寒气属于收敛性的,长期服用的结果,就导致了心脏更加地收敛,更加地紧张。服用这类药无异于是“饮鸩止渴”!

实际上,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说的朝发昔死的真心痛,指的就是现在的“心绞痛”一类的病例,这个在现实之中并不是很多。寻常最为多见的就是此例所举的这类亚健康态的这种类型。但是如果不正确地对治,最终也将会发展到“心绞痛”之类的绝症!

上面所说的医生与患者,都是用的常规思维。具有单向性、单一性、逻辑性。心脏不适,那没得商量,当然是心脏病啊!

 



[1] 姜建国教授谈学习中医与思维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姜建国教授,应邀于全国经方研修班发表了题为“厥阴病及其临床问题”的演讲,对《伤寒论》中被称为“千古疑案”的厥阴病篇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更结合演讲内容阐明了对中医学习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1关于中医成才:要成为大师级的名医应该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光四大经典也不行,历代医家的著名医术都得要看。唐代孙思邈的书、金元四大家的书、明代张景岳的书,清代医家的著作尤其是《医宗金鉴》,这些书如果不看,你成不了名医。所以想成为名医很难,不下功夫是不可能的;第二,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为中医学是一个临床医学,而且带有经验医学的性质;第三,我认为这一条最重要,就是要有灵活的辨证思维。我们现在临床上之所以出不了大师级的中医,之所以临床处理不好疑难重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辨证思维出了问题。李克绍先生在世的时候常说“伤寒论是活泼泼的伤寒论”。在他眼里《伤寒论》每一段条文、每一首方子,甚至每一个字,就像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在他眼前跳,而不是死板的、僵化的。我们现在一定要把中医讲成僵化性的,讲成规范性的,这就存在问题了。可以说现在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匠”而不是“医家”,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全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有些地方确实需要反思,中医教育更要反思。

全世界所有大学的校训中,我认为最好的一句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让自由之风永吹”。所谓自由之风就是思想的解放,我们现在的学生就缺这个。我的老师李克绍教授有句名言“学《伤寒论》不要迷信注家,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老师,不要迷信教材,甚至不要迷信张仲景。”李老的意思不是要我们怀疑一切,而是要我们学会怀疑。只有学会怀疑你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你才能分析问题,继而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解决问题学术才能创新,你才能进步,这是一连串儿的。灵活思维对我们学习中医非常重要,在临床上辨证思维灵活更为重要,要不然在临床上病治好了不知道怎么好的,病治坏了也不知道怎么坏的,那麻烦就大了。

国家中医管理局搞了一个“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项目”,通过四大经典考试从全国主任医师一级的临床人才中选拔了二百多名,进行高级研修和培训。在北京通州举行了《伤寒论》的培训,那次我去讲的是半夏泻心汤。讲座开始之前我就讲“我给大家讲大家最熟知的,也是临床常用的一首经方——半夏泻心汤。”我在开讲之前就事先声明我的讲法和全国教材不一样。讲完后大家递了很多条子上来,有一张条子说“你今天讲的半夏泻心汤和全国教材讲的不一样,我们是听你的,还是听全国教材的?”我看了这个条子有点生气,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带有一点挑衅性,这在学术交流中很正常不算什么。如果是本科生,哪怕是研究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也不生气,但在座的都是教授一级的,而且是教授中通过考试选拔的佼佼者,竟然提这种小儿科的、说的严重点儿有些愚蠢的问题,真是让人遗憾!当时我就说“你听我的干什么?话又说回来了,你听全国教材的干什么?你应该听你自己的。”就像刚才讲到的,为什么要迷信全国教材。我也主编过全国教材。别说是全国教材,全世界教材也在内,只要教材都是人编的,人犯错误教材能不犯错误吗?从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学中医的思维方法很成问题啊。包括今天我讲的肯定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千万别迷信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26 02:33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