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⑵中医气血理论……气行血,血载气……“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顷,补泻奈何”……防患于未然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顷,补泻奈何?”
是故,从何处着眼调和气血,是解决疾病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补泻则应从广义上面理解作“调和”
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二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输布(运行)等方面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而血能载气、养气,但不能生出气来。气与血,一阴一阳,相互维系不能相离。若气血不和,则百病丛生。[1]
气与血两者,气占主导地位,血是气的基础。
也就是说,血的运行要靠气来推动。气虚之后,推动力不够了,就会造成气滞血瘀。长期的气滞血瘀,慢慢就会形成有形的瘀块,再发展成瘤。又由于瘀块处气血循环差,毒素无法排出而长期积累,最后才会恶化成癌症。笔者发现,从气虚发展到有形的实质性病变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肝郁所引发的种种症状被人长期疏忽或误诊,是发展到各种恶性病变的重要因素。若能早期发现调整治疗,将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莫如未雨绸缪。
本文所讨论的五行生克及肝郁所引发的一系列气机失常,主要是从气分的角度进行讨论,并适当照顾血分;调整的理论立足点自然也就着重于气分,并适当照顾血分,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对应于临床处方的拟订,也是首先着重于气分的调整,兼顾血分,再加强行气行血以治本;进而配伍众多活血化瘀化痰,降低血粘度血压的中药以治标,从而标本兼治,这套整体调整方案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读者还要区分两个概念:“郁”是指的由肝郁而导致的气机失调,属于气分。“瘀”是指气机失调所引起的血液流通出现了障碍,所形成的瘀滞,属于血分。
在肝郁所引发的一系列五脏功能协调失衡之后,五脏的气化功能全部都受到干扰与削弱,于是才会出现了各种各样气化不彻底的物质,如痰浊、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等的超标,其中胆固醇的代谢还直接与肝脏有关。一般认为,胆固醇偏高的人控制其饮食摄入就可以控制其指标,岂知就算完全吃素,胆固醇指标还是会偏高,因为肝脏本身具有合成胆固醇的作用。在肝郁发生后,肝脏本身首先会气滞血瘀,导致其气化功能受阻,胆固醇的代谢就会出现障碍,这时就会出现内源性胆固醇。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26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