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行篇(持戒与坐前方便)
凡坐禪。須先持戒。使身心清淨。罪業消除。不然。決不能生諸禪定。
若從幼不犯重罪。或犯已能戒。皆係上知利根。易於持戒。倘惡業深重。或屢戒屢犯。則謂殘闕之軀。不能上進。此不聞醍醐妙法。而甘於自暴者也。
《法華》開經偈云。假令造罪過山岳。不須妙法兩三行。何過不可滅。何戒不可持哉。學者有三法。一深達罪源。二大心持戒。三不住於戒。
何謂深達罪源。一切諸法本來空寂。尚無有福。何況有罪。種種業障。皆由心作。反觀此心。從何處起。若在過去。過去已滅。已滅之法。則無所有。無所有法。不名為心。若在未來。未來未至。未至亦無有。不得名心。若在現在。現在之中。剎那不住。無住相中。心不可得。如是觀之。不見相貌。不在方所。當知此心。畢竟空寂。既不見心。不見非心。尚無所觀。豈有能觀。無能無所。顛倒想斷。既顛倒想斷。則無無明。亦無三毒。罪從何生。又一切萬法。悉屬於心。心性尚空。何況萬法。若無萬法。誰是罪業。若不得罪。觀罪無生。破一切罪。以一切諸罪。根本性空。常清淨故。
維摩詰謂優娑離。彼自無罪。勿增其過。當直爾除滅。勿擾其心。又《普賢觀經》說。觀心無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銷無主。一切諸法。皆悉如是。無住無壞。如是持戒於一念中。百戒俱完。萬罪俱滅。
何謂大心持戒。起大悲心。憐憫一切眾生。妄執有為而起無明。造種種業。吾代一切眾生。懺無量無邊重罪。吾為一切眾生。求得涅槃而持戒。吾若清淨。即一切眾生清淨。吾若破戒。即一切眾生破戒。是故寧此身受刀屠萬段。終不以此身破眾生大戒。如是持戒。最廣最大。
何謂不住於戒。《華嚴經》言。身是梵行耶。心是梵行耶。求身心不可得。則戒亦不可得。是故不見己身有持戒者。不見他身有破戒者。菩薩持戒。於種種破戒緣中。而得自在。知此。則戒定慧與貪嗔痴。同為妙法矣。如此持戒。於念念中。即諸罪業。念念自滅。身心清淨。可修禪矣。
修禪之法。行住坐臥。總當調心。但臥多則昏沈。立多則疲極。行多則紛動。其心難調。坐無此過。所以多用耳。然人日用不得常坐。或職業相羈。或眾緣相絆。必欲靜坐。遂致蹉跎。學者須隨時調息此心。勿令放逸。亦有三法。一繫緣收心。二借事鍊心。三隨處養心。
何謂繫緣收心。唐人詩云。月到上方諸品淨。心持半偈萬緣空。自俗人言之。心無一物。萬緣始空。今云心持半偈萬緣空。此理最可玩索。蓋常人之心。必有所繫。繫之一處。漸束漸純。半偈染神。萬妄俱息。故云繫心一處。無事不辨。究貫論之。即念佛持咒及參話頭之類。皆是妄念。然借此一妄以息群妄。大有便益。學者知此。日用間。或念佛。或持咒。或參一公案。行住坐臥。綿綿密密。無絲毫間斷。由是而讀書作文。由是而應事接物。一切眾緣。種種差別。而提撕運用。總屬此心。吾參祖師活公案。不參凡夫死公案。又何間斷之有。
何謂借事煉心。常人之心。私意盤結。欲情濃厚。須隨事磨煉。難忍處須忍。難捨處須捨。難行處須行。難受處須受。如舊不能忍。今日忍一分。明日又進一分。久久煉習。胸中廓然。此是現前真實功夫也。古語云。靜處養氣。鬧處煉神。金不得火煉。則雜類不盡。心不得事煉。則私欲不除。最當努力。勿當面錯過。
何謂隨處養心。坐禪者。調和氣息。收斂元氣。只要心定心細心閑耳。今不得坐。須於動中習存。應中習止。立則如齋。手足端嚴。切勿搖動。行則徐徐舉足。步動心應。言則安和簡默。勿使躁妄。一切運用。皆務端詳閑泰。勿使有疾言遽色。雖不坐。而時時細密。時時安定矣。如此收心。則定力易成。此坐前方便也。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26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