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表里兼证治则探讨
(中医学院联合论坛)http://www.zhongyx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22
发表于 2011-7-7 22:28:26
表里兼证为临床常见证型,仲景论述颇多,后世医家又多有阐发。然表里兼证,错综复杂,证型繁多。表证与里证,其病机迥异,治则霄壤。况其相兼为患,病机互为影响。仲景即云:“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又言:“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现将表里兼证治法及辨证论治的关键探讨如下。
1 表兼里实,权衡缓急
凡表证未解而又兼里实证者,常先解表而后攻里。因解表药常用辛散之品,透邪外出,而攻里则取苦寒之剂下夺。若表邪未解而径投苦寒攻里,不惟有郁遏表邪之弊,且易引邪内陷,预后更为不佳。如《伤寒论》第164条“表解乃可攻痞”及第106条“其人如狂”之蓄血轻证,兼表证者,需待表解后,方可以桃核承气汤攻下瘀血。
然须知此法所用特指里证虽实尚轻,未成腑实积滞,仅见心下硬满而不拒按,即里证尚不至危及生命,且表证不轻,正气不虚之证型。
至于里实之证危急者,不当拘于先表后里之常法,宜视具体病情而定。若表邪未解,而在里之实邪急骤凶险危及生命,虽有“表证仍在”但已见“其人发狂”等心神被扰之证时,急须径攻其里急之证,救生命于垂危。《伤寒论》第124条所载之蓄血重证即属此例。
凡此二者,虽皆为外有表证,内有实邪,然治则迥异,究其原委,不外轻重缓急各异。
张仲景伤寒论名方五苓散治疗医案验案集下载欧阳卫权——张仲景《伤寒论》经方在皮肤科疾病的应用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慢性支气管炎经方方证对应论治体悟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活动计划《经方传真》胡希恕(网友整理)
2 里气虚寒,温补为急
凡感受外邪而脏腑阳气虚衰,兼见虚寒里证者,虽有表邪未解,亦不当先行麻黄桂枝之属以强发其汗。否则徒耗真阳,不惟表邪难去,反致阴寒更甚,或亡阳液脱,如此祸不旋踵。法当温中散寒,扶养正气。必待阴寒消散,阳气回复,方可投以发汗之剂,以解在表之邪。此为陈修园所谓“扶阳气”之意。临证之际尤宜注意心、脾、肾三脏之阳。
脾阳不足而兼表证,法宜温中暖土而后解表。脾阳不足常见“下利清谷,腹胀满”等症。若虽同见“身体疼痛”等表证,终是以里气虚寒为急。故需用“四逆辈”温中暖土,待里气充实而表证仍在时,再行桂枝汤之属以解其外邪。若误先行发汗,必致阳气大伤,阴寒更盛,以致气化被阻,发生腹部胀满等变证,即所谓“脏寒生满病”。正如《金匮要略》所言:“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肾阳式微而兼表证,法当温经散寒,再行解表。少阴阳不足而兼表证者,因其阳虚故常见表证益重,然其阳虚却不易为人察知重视。故纵有表证未解,若有“脉反沉”等肾阳不足之症并见时,不当径解其表。若强发其汗,徒耗真阳,则肾阳益虚,非但不能温煦于里,反而有浮越向外之机,致沉寒痼冷,病势危重难于调治。法当先投以姜附之属以温经散寒,待肾间阳气回复,大气有得转之机,方可再行解表。
心阳虚衰而兼表证,法当扶养正气,继以解表。外感患者兼见“身重心悸,脉微”等症,多为心阳不足。无论其所兼表证如何,均不宜先行发汗,至于麻桂之属尤当小心审慎。因汗即心液,误发其汗,必致气液俱伤,病情更加复杂。故宜先扶养正气为先,若气血得充,津液自和,表里充实,则在表之邪可继而解之。如顾尚之言:“不可发汗者,言不可用麻黄汤大发其汗,非坐视而待其自愈也。”
凡此三者,病机相似,皆以阳虚为本,临证之际切忌误汗而伤其本已不足之阳。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搭建一个国内中医药院校学子的交流平台,今后大家都能够从这里获益。和全国的同学们一起交流。
以上所述其脉象多沉或微,均以里气虚寒为急为重。对于虽有腹满下利等里虚寒证而见浮脉,则仍以解表为先。《伤寒论》第276条言:“太阴病脉浮者,当发汗,宜桂枝汤。”徐灵胎曰:“太阴本无汗法,因其脉独浮,则邪仍在表,故亦用桂枝,从脉不从症也。”至于里虚寒不甚急,而表证不轻者,亦可表里兼治,《伤寒论》第163条之桂枝人参汤即是。
3 内外相因,表里兼顾
表里兼证或有在病理上互为影响,并非先里后表或先表后里所宜者。此种类型最为常见。若径解表,有时不仅表不得解,反使里证加重;若径治里证,有时不仅里证不愈,反有引邪入里之患,值此情形,当用表里双解之剂以表里同治。
然兼证不同,治法各异。若表证重而里证轻,当以解表为主而辅以治里,如《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证;若表证轻而里证重,当以治里为主而辅以解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若表里俱重,当权衡施治,不可偏执,如小青龙汤证。
临证之际,当明辨其表证与里证之关系,即轻重主次而后权衡表药与里药之比例,方无太过不及之弊。
如素体营血亏虚或病后体虚或外伤失血较重之人,而复受外感。症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舌嫩红,少苔,脉濡细无力等。治当以养血解表并行,代表方如葱白七味饮。其他如凡素有水饮内停之人,复感风寒,当以小青龙汤化饮解表;素体气虚之人复受外感,当以参苏饮益气解表;本有气滞又加新感者,当以香苏饮理气解表;素体阳虚易致外感,当以再造散助阳解表;素体阴虚而受外感,当以加减葳蕤汤养阴解表;若里热已盛又兼表证者,当以三黄石膏汤清热解表;若风寒束表,兼阳明腑实,当以厚朴七物汤通下解表;阴寒内结又兼表证者,当以乌头桂枝汤祛寒解表;凡有喘咳之宿疾,复为风寒所诱发,当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宣肺解表;若太少两感,表证不解,少阳之证又见,当以柴胡桂枝汤发汗与和解并行。
凡此种种,兼证之治法,其原则无非解表不碍治里,治里有利于解表,两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
4 表邪内陷,逆流挽舟
有表里证同见,或表证不显仅见里证,然径用解表药,亦可令其痊愈,不治里而里自愈。究其病机,实为正气不足,表邪乘虚内陷所致。故用升提发散之法以图将内陷之邪提出表分,汗而解之。此即喻昌所谓“逆流挽舟”法。
如兼表证之痢疾,既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等症,又见恶寒头痛,身困重等表证,此种痢疾为外邪陷里所致,喻昌径投以人参败毒散,其方中并无黄芩、黄连等通套治痢疾之品,不治痢而痢可愈。此证若误用苦寒清利之品,则不但痢不能愈,反助表邪陷里更甚,病势危急,难于调治。
近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对此亦深有体会,曾治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症见脉大而数,苔黄而腻,询问起因,知其于8年前曾患皮肤湿疹,下肢尤多,痒甚,时出时没,时见腰部不适,且微痛,久治不愈,诊为湿疹之毒内陷。径投以仲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祛湿毒。服汤已得微汗,湿疹渐减,小便亦清,后改人参败毒散调治,数剂病愈而安。
5 内传势急,先行截断
各类温病中,风温发病其表证最为典型,病初可见一派肺卫表证,常于表证罢后才显现肺热壅盛等气分里热证,其转变一般较缓,故风温之治法可遵“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然春温、暑温、伏温此三者,每每起病急骤,初起即显一派里热炽盛之证。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温病初起偶尔亦夹时令之邪在表,而兼轻微恶寒等症。临证者常为其初起之卫表见证所惑,视叶天士之言为“天规”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种情况看似表里兼证,其实其表证不足称道,因此种表证为时极短,旋即消失,而纯为里热之证,如杨栗山所言:“凡见表证者皆里证郁结浮越于外也,虽有表证,实无表邪,断无再发汗之理。”
故临证之际,遇此种温病,纵然于起病之初兼有卫分表证,然既知其有迅速化热内传之势,当迅速投以苦辛寒之品,先行截断,扭转病势,避免病情向纵深发展。对此种温病用之,并无引邪入里之弊。若逡巡忧虑,必将贻误病情。正如吴又可言:“真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刘松峰也言:“真知邪在某处,单刀直入,批隙导●。”
表里兼证其证型虽繁多,但只要掌握了各自病机特点,分清主次,则其治则便不难掌握。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21 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