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年约六旬有余。2013.2.3.初诊
主诉:多年来一直
大便不正常,先干后溏,一日数行。无
痔疮。
胃口正常,但胃中有点不适感。
睡眠不佳,易醒。口不觉渴,饮水情况正常。小便清长,夜里起夜好几次。有时有点眩晕。
左脉中取滑而小数,沉取三部空虚。
2013.2.23.过年时到他家作客,二诊:
上方约服10剂。服后大便硬了些,粘滞感减轻,但次数一天四次,仍多。睡眠不佳。总体感觉效果不明显。
舌体胖大,苔白腻,舌色偏淡,舌面润。
左脉中取寸关洪大数有力,沉取三部弦而有力。
右脉中取关上滑大,沉取三部弱。
转方:
此方效。两周后姑母电话中主动告知,
服药后大便已变正常。因两家相隔较远,平日见面机会不多,且因病轻姑父一家也不很重视,故未作进一步巩固性治疗。
按:此案初诊时从症状(便溏,口不渴,小便清长夜间频数)与
舌象(
胖大齿痕苔白腻)来看,以
脏腑辨证角度似乎一派
脾肾阳虚之象。故径处附子理中汤(
四逆理中合方),稍加
淮山药柔熄
风木,收固脾肾之气。然见效不明显。
二诊反思,初
诊脉中取滑大数而沉取空虚,实有阴血不足而阳浮之象。水不涵木,风阳上扰,故兼寐差而眩晕。风木横克脾土,妄行疏泄于下,故二便俱频数。然脾肾之阳亦有不足,故
舌苔白腻,大便先干(寒凝)后溏(寒湿本象),小便清长。综合来讲,此证为肾中之水火俱有不足,兼有风木内扰。初诊偏于温燥扶阳,而乏柔药以滋水涵木息风,故效果不显。而从初二诊左手脉象的转变(由中取滑而小数,沉取三部空虚,变为中取寸关洪大数有力,沉取三部弦而有力)来看,燥药伤及阴血,风阳之象更著。
转方以熟地白芍滋水涵木,白芍柴胡防风柔肝
疏肝而息风。再加术附苓生姜温暖水土而化寒湿。故甚效。此方亦可看作
真武汤加熟地,再合痛泻要方之方意。当时电话中未及询问睡眠、眩晕是否改善。但以方意看来应亦有效。
再按:附子理中的适应性脉象,或为沉
迟弱微,较单纯的阳虚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