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乃一顽固
失眠患者,病程约20年余。起初间服天王补心丹、
六味地黄丸、补脑健肾丸之类即能见效,但久之则乏效。不得已只能服
汤药,温胆汤、
柴胡加
龙骨牡蛎汤、
归脾汤、
血府逐瘀汤、-----,凡是与治疗失眠有关的
方剂——有他医处方的也有我自己开的——几乎都用过,有效有不效。即使有效者久用则逐渐乏效。近几年只能靠服
安眠药助眠,
苦不堪言。是证以
心烦为见证,尤以晚上临睡前为甚,总是担心睡不着,可越担心越睡不着。白天则
头昏脑胀,胆小怕事,稍有不顺心事则惶惶不可终日。
前几日读《
伤寒论》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
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干姜附子汤主之。寻思:我虽无“下之后”,也无“复发汗”,而余证与我病甚契合,有意用之,且我用过的汤剂无数,唯此汤未用,但尚顾及《论》是“昼日烦躁”,而我是夜烦躁。读熊曼琪主编
中医药高级丛书《
伤寒论》2版该条‘评述’项下曰烦躁“亦有无昼夜规律者,乃临床事实,-----。”于是“得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念抢得先机——就用此汤——干姜30熟附子(买不到生附子)30.日一剂,分2次服。不想当晚就不知不觉睡着了,且一觉到天亮——睡足觉的快意甭提了。于是乘胜追击,继服,
睡眠仍佳。至第3日,先是渐觉周身
怕冷,测体温35.9C。继而觉得左脚发麻,就像坐久了的感觉,同时好像有一束束电流从左腿内侧阴包穴处发出竞相射向脚掌。我想大概是药物过量了,于是停药一日,上述症状渐消失。后改为干姜熟附子各15沸水冲代茶饮,日一剂,已服2月余,效果仍佳。
我一直在想,上述
副作用是干姜为之?附子为之?拟或二者合而为之?不得而知;二者乃大热之品,服之应发热,何以反致冷耶?不得而知;此副作用仅显示于左腿,而右腿却无恙?同样不得而知也。
通过亲身体验,本人觉得对本条条文似有引申理解的必要。古人(今人也是,特殊情况例外)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何来的(昼日)不得眠?故应理解为昼日烦躁(夜)不得眠,再联系到熊氏《伤寒论》该条评述,本条应理解为“昼夜烦躁(夜)不得眠”才是。
本条的服法是“顿服”,临床应用似应不拘泥原文。
自知以上遇见乃自不量力之举,望诸位老师、同仁指正,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