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余昔在长沙开设博爱医院时,小西门外有烟草公司经理,因病请余出诊,适公司内有一日本人在座,年约三十余岁,能说中国话,谈及渠亦该公司股东,在中国多年,患遍身发小红疹子,初起色红,由红变黑,摩之如刺,不痛不痒,饮食如常,不过觉遍身皮肤紧束不适。曾往日本医院诊治,用刀刮去黑刺,并不出血,虽敷洗兼施,过十余日 ...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5/11/2 14:20 编辑 寸表能参天地玄机 科学可解脉象谜题 核心提示:中医学是哲学,是艺术,其中包含着科学。 写在前面 怎样认识中医和中医学?中医是否科学?怎样 ...
今天早上上班还有点时间,就坐在沙发体验切脉,只能区别左右寸关有力无力,但是,至于浮沉紧数什么的真是无从下手,不知所云。切脉好难呀。以前切脉时,摸脉只知道跳动,不能区分力道,现在才知道那个洪大,那个弱小,左右相比力道的大小。古书日,色脉搭配才能万全。望闻还可判别一二,但是通过搭脉来验证好难呀。 ...
古来圣圣相传,原不专在切脉一事.其要在望而知之,闻而知之,称为圣神,为上一等说法也.问而知之,切而知之,称为工巧,为下一等说法也.然治病之要,望色以有神无神,定气之盛衰.闻声以微厉,判气之盈缩.问病以饮冷饮热,知气之盛衰.切脉以有力无力,知气之虚实.以此推之,万病都是一个气字,以盛衰两字判之便了. ...
金针大师”黄石屏 清末黄石屏,名黄灿(1850—1971),号石屏,祖籍清江大桥乡程坊村。父亲黄良楷是清道光元年(1821)武举人,在山东做官三十余年,以平剿捻军“有功”,升迁泰武临道。黄石屏蒙先人余荫,三十岁时,在淮阳富安任盐务官十年,后弃官医。是一位驰名海内外的“金针大师”。他先后在上海、扬州、南通一带 ...
明代医家张景岳写的《十问歌》,好像是我们上学时必背的: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当年是很不当回事的,等有了点经验,再回头看,人 ...
中医书友会第187期(第639期回顾)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余浩、郑黎 ⊙ 编辑/张亚娟 ⊙ 校对/党卫阁 导读:读书不能读死,要将书本知识读活。怎么算是活呢?将书本知识与你熟悉的东西结合起来,记忆就深刻了,就活了,就可以随时用上,此节就是帮你活学八纲脉和正常脉。脉法的练习,则为五步,达三步者 ...
持脉有道疑是仙--名医脉诊奇闻 明时松江(今上海)名医姚蒙,精太素脉,“言人生死每奇中”,对贫困病人,常常给予方药不要酬金。时江南巡抚邹来学有病召姚医治,姚蒙欲辞不去,被强迫带去。至官署,邹高坐不为行礼。姚蒙则目光直视作发呆状,也不作声。邹伸手令诊脉,姚却不动地方,邹忽然明白,呼姚坐之,诊毕曰: ...
原载:《新民晚报》2009年12月4日B6 有这样一件真人真事: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了一个病人。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大夫呀,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来了第二句:“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病人听完 ...
本周六4月14日开始,为厚朴二期开设了新课《中医诊断学》。 望闻问切为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定位定性为断!浮沉表里,虚实寒热! 我们将从最初级的切诊开始学起!周六上午讲《诊断学概论》,周日下午开讲《濒湖脉学》。 《中医诊断学》课程为期三个月,隔周周 ...
我曾与台湾的两个高龄徒弟参观了某市几个较大的医院,最大的一个西医院一楼找到了标牌"康复科、中医科''的科室,伴该科30多岁的科长坐了一上午,没见他象样的问诊一个人,更没见他切脉,不过总算有几个病人找他开了中成药。另一个原有中医科的医院现没有一个中医,更没有中医科及中药房。中心医院二耧有中医科,有位近50岁 ...
《镜花缘》“药兽”情节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观药兽武夫发妙论》中,记述了海外白民国的教书先生认白字教白字,将《孟子》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学生读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切”的笑谈之后,又记述了一个不读医书、不懂脉理的药兽给人看病的故事: “忽见有个异兽,宛 ...
为了学习脉诊,我一段时间以来给公司同事切脉,首先全是女性,又因公司年轻人多,所以九成为二十多岁的女孩子。 现在有一个疑问,就是除了一个人以外,所有人的尺脉都沉,只不过有人左右尺脉程度有所不同,而各人沉的程度亦有所不同,但都需用力才能取得脉象,而不同于寸关脉,一搭上就有了。但她们都是健康、年青、漂 ...
既然五行是最完整的物质属性归类,那么用五行的生克理念来演示一下得病的机理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可惜,这方面绝少有人研究。黄元御先师是精于周易,熟于阴阳五行,著述中处处都有,却未做专门一章来介绍,徒惹后世学者烦恼。今,我补此一篇,希望有助于中医学的理解,特别是对黄师文章中专门术语的理解。 一、肝木 ...
现在中医都怎么了? 四诊合参,病人在眼前辩证都辩不准确,网诊却纷纷出现了,如火如荼。 病人:没有脉诊可以吗? 伪中医:扁鹊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切脉治病是最低等的中医,所以说我不用切脉就可以治病,照两张照片发过了就可以了。 点评: 《素问》一 ...
标准性不强,恰是当代中医的弱项 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医的特点,就是个性化诊治;不同的病人,需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会有什么标准治法。 这话,似是却非。 因为,所有个性化的治疗,实际都是由普遍性理论的支持,才能进行。 不论中医,或西医,都如此。 而赖以支持的理论,就是标准。 若标准性不强,就会使操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5 12:34 编辑 前言: 对于脉象的把握,历代名医家各有所悟,本人结合现代西医的诊断和祖辈传授的心得,潜心研究多年,略有所获,在这里写的,既是研究的慢慢总结,也是想抛砖引玉,大家交流自己心得。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 2# 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 3# 第三讲:切脉需炼习基 ...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是最重要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是会变化的,病情变化治法就必须变化,包括更改药方或者变化穴位,这些必须依靠切脉才能正确变化治法,如果不切脉就问病人感觉身体有什么变化?病人很可能会说错或者说没有什么感觉,这样就给中医造成误诊。虽然古医书中说“上工望而只知,中工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1 03:42 编辑 摘要:前言: 我的太爷是一名乡村医生,他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理论学习。但他却从我幼年开始,用他的方式,为我走上医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将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中医,他付出了晚年的全部心血,在临终前仍不忘告诫我行医的准则。我便是太爷一生的希望。在医学的路上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