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中医养生
›
护生茶楼
›
千年鬼话
返回列表
查看:
2561
|
回复:
8
千年鬼话
[复制链接]
bygzpf
bygzpf
当前离线
积分
15534
发表于 2009/10/1 06: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千年鬼话
——
论补药概念的荒诞不经
转载于正龙
国学
网 作者:李元和
关于
“
补
”的
话题
,
千百年来就吵吵
。
从
秦始皇
寻
找
不死药
,到今天
满
大街的“保健品”,
从
人参
、
鹿茸
、
灵芝
、十全大
补充汤
,到
乌鸡
、王八、猴
脑
、
动
物
生殖器
……
关
于“
补
”的神
话
,永
远
有人制造,也永
远
有人相信。
虽
然中
国历
史上几百
个
皇帝整天千年人
参
、万年王八吃着,也
没见
着几
个
长寿
的;
虽
然
号称
除了
飞
机、板凳不吃,
没
有什
么
不敢往肚子里咽、在“
补
身子”方面最上心的
两
广和港台人士,也
没见
着他
们补
成像吃
东
西不太
讲
究的蒙古人、
东
北人的
块儿头
……
,但人
们对
“
补
”依
旧
无比
执
著。那
么
“
补
”到底是
个
什
概
念?充斥我
们视
野的,大都
东拉西扯,五花八门,胡编乱造。
反正
关
于“
进补
”的文章
铺
天盖地,
从身边的旧报纸堆里,
我
信
手
捡
几篇,
谈谈
不同意
见
。不是
针对谁
,
说的是个理。
例如《
北京青年报
—每日健康版》2003年12月2日题为《
进补需分男女老幼
》
(作者韩振奎)
就是一篇十分荒谬的文章。
首先,文章题目的立论就是错的。
进补的目的是因为正
气虚
而必须扶正,扶正的目的是祛邪。从《
黄帝内经
》到《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等,
医圣
著述的中医
经典
中从来就没有说过扶正祛邪分什么男女老幼,而是辨证论治。辨证的核心就是通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辨明“证
”
的阴阳属性,即辨明
病邪
的阴阳属性。病邪的阴阳属性搞明白了,
用药
的阴阳属性自然明明白白。
(即“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
这和男女老幼扯得上什么关系?无论男女老幼,无论症状有何差别,只要病邪相同,用药的性质就相同,即“异病同治
”
;反之,无论男女老幼,无论症状多么相象,只要病邪相异,用药的性质就相异,即“同病异治
”
。所以说,以“
男女老幼”
作为中医辨证的标准是无稽之谈!
文章说:“
不足多为虚。”
(不足就是虚,不存在“
多为”。
)
“
虚又分阴虚、
阳虚
、气虚、
血虚
等,几种虚可单独出现,又可同时存在,而且是不平衡的。”
又是无稽之谈。阴阳者,即天地,即乾坤,二者
交媾
,化生六子
(而成
八卦
)
,坎离二卦得天地
正气
而生,为“肾
”
、为“心
”
,即为
五行
之水火,即所谓敛藏和运化,即升降、出入、
营卫
、表里、
气血
,……为人生立命之根。所以阴阳怎么能分得开,气血与阴阳又怎么分得开呢?二者一分,则非阴非阳,非气非血,对鲜活的生命而言就不是个东西!
就阴阳来说,要整明白的关键是邪正的关系,即
真阴
真阳必须与阴邪阳邪分清楚!尤其是“
温病
学派
”
和“
中西医结合
”
对中医的异化,现代中医大多邪正不分、敌我不清,张嘴闭嘴“
阴阳平衡”
、“
调整阴阳”
、“
阴虚阳虚”
。请问:您要谁和谁“
平衡”
?是邪与正的平衡吗?您要“
调整”
的阴阳是正还是邪?真阴虚真阳不虚吗?反之亦然。要知道,汉贼不两立。不分邪正、不明是非、不穷至理,下手便是错!
和现代中医一样,作者把“虚
”
分为“阴、阳、气、血
”
,似乎头头是道,很“科学
”
。但就正气来说,阳虚气不虚?阴虚血不虚?阳虚阴不虚、血不虚?阴虚阳不虚、气不虚?哪有那么多虚,万病归一气,虚者,归根到底乃真阳虚,这个真阳,就是真龙,就是乾天,就是“生万物
”
的“道
”
。所以医圣
张仲景
把相对于真阳(正气)的病邪称为“寒
”
,把真阳被病邪伤害称之为“
伤寒
”。
(这就是《
伤寒论
》的由来,根本就不是后世温病学派和中医大学教材或者什么某某二百五“
老中医
”
所说的是一本讲外感风寒的书,也不是什么哪位“中医学者
”
研究出来的因为“东汉末年,伤寒大流行
”
,于是乎就有了一位叫张仲景的写了一本关于治疗伤寒的书。)
后世学子不求甚解,不明圣意,把圣贤精辟的理论胡批得莫名其妙!请问:正气只有一团,怎么出来了如作者所言“
可单独出现又可同时存在”
的虚,还有作者所说的那个“
不平衡”
的“
虚”
是哪连哪?
文章说:“
进补的总原则就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
”
这句话又有问题。人体正气一团,其阴阳不是受人自己
(包括文章作者韩振奎)
的支配来平衡的,邪被祛了,
脏腑
功能恢复了,人身正气的阴阳自然就平衡,通过吃饭,运化
五谷
得精微,气血自然调和,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老子
之“
无为而治
”
是也。
(根本不是后人诠释的那样所谓统治者啥事儿都不操心,让老百姓凭自觉使国家良性运转。真是气死老子!)
文章说:“
如果自己乱吃补药,气虚反而一味吃
壮阳药
品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这句话又错了。气虚就是阳虚,阳虚当然就要兴阳
祛寒
邪,怎么会“
适得其反”
呢?这不成了叶公好龙,逻辑不通嘛!问题一是一定要弄清“气虚
”
到底说什么?别张嘴就来,不求甚解,拿病人练手,一练练一辈子,内心毫无愧疚,到该自己吃药的时候报应到自己的头上。二是破除阴邪不是靠鹿茸、人参、
黄芪
或者N种雄性动物的生殖器,而是依照圣人制定的法度去辨证施治。
文章说:“
冬天寒冷,进补不易产生火气,因此是最好的补阳补气的季节
。
”
这句话也是错误一大堆:
第一, 因为
寒邪
盛、真阳虚,真火不足就会
怕冷
乏力,而祛除寒邪的目的就是要“
产生火气”
,而且往往需要的是熊熊大火方能将寒邪破除。请问:火气不升起来,寒邪怎么祛?作者既主张“
阳虚的病人可以多吃温补食物”
,可是又怕阳虚的病人“
产生火气”
,不是自相矛盾吗?唯有阴寒之邪得破,脏腑得真火才会运化,才会摄入水谷精微,藏有所藏,则虚者不虚了,这才叫“
进补”
。由此可知,
所谓“补”,是通过祛邪恢复脏腑的运化功能,最终靠每天吃饭,而不是靠每天吃“补药”来达到补虚的目的。“补药”只不过是千百年来商人和
庸医
制造出来的、老百姓因为渴望和无知而宁愿相信的“逗你玩儿”的神话。更确切地说,是鬼话。
第二,祛除人身体中的邪气与气候没有必然的
因果关系
。例如患者是阴邪(寒邪)为患,无论春夏秋冬,体内都是37度,因为人不是冷血动物,不可能随着自然界的季节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再比如,引起人体
发烧
,会是阴邪也会是阳邪,但绝不会刻意去挑选自然界的季节和温度来决定发烧的时机和热度的高低。换句话说,对于阳虚之人,谈不上冬季才是“
补阳补气”
的季节,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治,扶正祛邪还要分季节寒热?那生活在海南岛或赤道附近的阳虚病人就只能到西伯利亚或南极考察站才能吃药了?这显然是在搞笑,于理不通。
第三,作者之所以害怕“
火气”
,是因为他邪正不分。对于正气虚的患者,邪火就是
虚火
,可表现为头重脚轻、
咽炎
、
口腔溃疡
、
口干
却饮水不多
(但不
便秘
)
、或便秘
(但
大便
并不
燥结
或小便并不少)
等症状,重者可见面若桃花,上热下寒的
阳脱
证。那是因为阴邪太盛,逼阳于外,即“龙不归宅
”
。而当阴邪被
阳药
(
干姜
附子
辈)
破了以后,真火升起来了,龙能下潜归宅,虚火自然不生。当然,这也不能怪作者,温病学派和王老吉之辈就是邪正不分,一见火象,不辨阴阳虚实,反正是一大把
滋阴
寒凉药
伺候着。碰到
实证
邪火
(大概占患者不到一成吧)
,或可偶中,遇见
虚证
邪火
(占患者绝大多数)
,就是为虎作伥,就是助纣为虐!由于中西医结合、温病学派、滋阴派在
中医界
,尤其是
中医院
校分外得宠,
(而医圣仲景之学早已成了被束之高阁的花瓶。)
受害者何止万千,又岂在作者一人。至于作者所推崇之
党参
、
枸杞
、二冬、
生地
以及乌龟水鱼之辈,实不足取。理尚不通,乱吃什么?费半天劲,补了邪气,伤了正气,还不是花钱买罪受。冤大头!缺心眼儿!
文章说:“
中医认为,男以气为本,女以血为主,男以补气壮阳或补气养阴为要,而女则补气养血为重,因此有男吃参女吃茸的说法。”
简直是乱弹琴!不知作者这段号称
“中医认为”
的糟蹋中医的奇谈怪论是打哪儿来的?!人身立命,全靠正气一团,阴阳不离。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乾坤不交媾,何以生六子?坎中缺一阳不为坎,离亦不存,真阳脱,人立死;离中缺一阴不为离,坎亦不存,真阴脱,人立死。什么“
男以气为本”
,那血呢,为末?“
女以血为主”
,那气呢,为辅?歪理邪说,天理不容!还什么“
男吃参女吃茸”
,打哪儿趸来的奇谈怪论呐?是什么病就吃什么药,再浅显不过的常识了吧。仲景立含有人参的药方如
小柴胡汤
、
理中汤
、
吴茱萸汤
、
半夏泻心汤
、
白虎汤
加人参
、
四逆
加人参汤
等等,从没有说过只是让男人喝的;仲景在《
金匮要略
》的
“妇人妊娠
病脉
证并治二十”、“妇人
产后病
脉证第二十一”、
和
“妇人
杂病
脉证第二十二”
3
篇论述
妇科
、产科
疾病
的篇章中所举29方,并无一方配伍鹿茸!难道是作者技高一筹,医圣反倒是学艺不精不成?
至于文章后面对孩子、老人和中青年虚证的论述亦是阴阳不通,杂乱而谬误多多,恕不一一点评。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来看,韩同志根本就没弄懂“补
”
的含义。补是扶正,因为正虚才要扶。病后正气大虚,怎么能“
不要着急进补”
呢?此时不去马上扶正,难道还要等到更虚了以后才去亡羊补牢吗?关键是辨明“病后
”
的概念,假如是用温病学削伐人体正气的方法去祛除症状,那么这个“病后
”
的含义往往是原先的症状没有了,但邪气入里,病更深了。即如作者所说,“
体内各部的正常
生理功能
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
…
脾胃
的受纳、消化和吸收功能失调”
,这能叫“病后
”
吗?这明明是还病着嘛,想补您也补不进去,补也是补了邪气呀。所以,到底什么是补,何时该补,如何补,是学问,不是想当然。不能像作者那样阴阳不通、道理不明就用“补药
”
去“补
”
,那是叫滥补,即补了敌人!补了邪气!
关于滥补的问题,还可参见《北京青年报—健康版》同一天所登
(作者于峰)
题目为《
御寒注意暖腿脚
》的文章。其中说道,“
寒冬时节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
…
药酒
御寒也值得提倡,在酒中适当浸泡一些枸杞、人参之类的中药,效果更理想
。
”
瞎掰!作者文章开头讲的“
许小姐冬季特别怕冷”
,其实就是阳虚,病在
三阴经
。且不说如作者提倡的吃这个肉、那个肝肚、带鱼之类无济于事,也不说仲景《
伤寒论
》113方91味药和《
金匮要略
》199方156味药根本就见不着什么枸杞,就说人参,压根儿就不是散寒的热药。恰恰相反,人参和枸杞一样,是滋阴的药。同一作者在2003-10-14的一篇题为《
喝中药茶也要遵
医嘱
》中也说过,“
比如红参
…
患有
高血压
的
老年人
就不适合吃这种热性的滋补药。”
请注意,第一,仲景从来就没有把人参当作什么“补药
”
,所谓“人参大补”
(
如
中医药大学
的教材《
中药学
》中说人参“大补
元气
”
)
完全是卖药的和后世庸医杜撰出来的神话、屁话;
(前者是为牟取暴利,后者是不
明医
理。)
第二,如果如作者所言人参是散寒的热性药,那
仲景的
四逆加人参汤
中的人参就是多余,
白虎加人参汤
就是杀人,那医圣就该是庸医。不过事实是,医圣还是仲景,而不是作者。因为把枸杞和人参当作散寒邪的热药来用才是杀人。
再强调一次,欲达到真正意义上“补
”
的目的,是通过吃饭而不是吃“补药
”
。《
黄帝
内经
-
素问
-平人气象论
》说得很明白:“
人以水谷为本。
”
没说“以补药为本
”
吧。《
难经
》第十五难上说:“
四时皆以
胃气
为本。
”
就是说人之
五脏
健运与否就是以运化食物的能力强盛与否为根本标志!即医生为患者治病的最终结果就是以患者运化食物的能力是否得以恢复作为是否康复的准绳!那么,手
太阴
之脉才会因“
谷气来也徐而和
”
(见《
黄帝内经-
灵枢
-终始
》)
,由病脉转为
常脉
。
由此可知,李东垣压根儿就没整明白何谓“脾胃
”
,他的《
脾胃论
》是扯蛋,他那被后世推崇的所谓“
补中益气汤
”也是扯蛋,因为他理解的“脾胃
”
与《难经》说的“
胃气为本”
根本就是南辕北辙。那些学着张景岳滥用
地黄
、人参、枸杞去“滋补
”
者,或者循着“温病学派
”
理论滥用银花、
连翘
、
黄芩
、
黄连
、
牛黄
、
犀角
、
丹皮
、
栀子
、
沙参
、菊花、二冬
清热
(削伐了正气)
滋阴
(滋补了邪气)
之品者,结果必定是人更不能吃饭了,更虚了,败了胃气,坏了根本!即便或可消除患者症状,那也只是表象,无非是用
拉稀
的方法治疗便秘,即用一种错误去纠正另一种错误,
寸口
的病脉换成了
人迎
的病脉,如此的“治愈
”
改变不了错误的理论指导下以败坏人之运化水谷能力为代价的本质。
所以严格地说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如常人想象的“补气
补血
”
、“滋阴壮阳”的神奇“补药
”
,像人参、黄芪、鹿茸、
燕窝
、枸杞、虫草、地黄、灵芝
……
或什么动物的生殖器之类,也没有什么神奇的药方子能“补气补血
”
、“滋阴壮阳
”
,如什么“八珍汤
”
、
“补土汤
”
、“补心丹
”
、“
左归丸
”
、“
右归丸
”
、“大
补阴
丸
”
、
“地黄饮子
”
、“六味地黄
”
、
“人参养荣汤
”
、“
十全大补
汤
”
、
……
至于什么乌鸡、王八、
鱼翅
、海参
……
比起其他的食物就有多“补
”
?我看还不如压缩饼干呢。怎么就没有人把压缩饼干当
补品
吃呢?
还有那些铺天盖地的“营养保健品
”
,有一句实话吗?
在
护肤品
、洗发液里放点儿人参、
首乌
就驻颜美发,可能吗?
充斥于各类报纸书籍的有关喝什么“药茶
”
、泡什么药酒、吃什么
药膳
、煲什么汤就能“
补脾
”
、“
补肺
”
、“补心脑
”
、“
滋补肝肾
”
、“驻颜
美容
”、“
提高机体免疫力
”
……
等等诸如此类,还不都是痴心妄想!还不都是惑众的妖言!鬼话!
从古至今,“专家权威
”
也罢,“名老中医
”
也罢,保健品商、医药商也罢,乃至可怜的普通百姓也罢,存此类侥幸的妄想或者故意散布此类妖言鬼话者还少吗?黑压压,遍地都是。
说穿了,卖药
(包括卖保健品)
的和开酒楼卖药膳的,不创造神话、鬼话怎么会有丰厚的利润?
庸医则是在首先相信这些神话鬼话使自己平庸之后,再继续鼓吹这些神话鬼话,有意无意地来坑害病人。
骗子嘛,大多在骗了别人之后也会被别的骗子骗。
当然,上述这些人最终落个害家人、害自己的下场通常也是跑不了的。
不瞒您说,看见那些为补药保健品
(或医药、美容、健身器械等)
做广告时在那儿煞有介事地“瞎白活
”
的人
,
就让人觉着
恶心
。做这类广告人倘若换成“明星
”
们,就会觉着加倍恶心。我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这些本来钱多得花不完,可为了钱又干这种蒙骗人的缺德事、一本正经说鬼话的“明星
”
们,就会忍不住从嘴里迸出一个字:呸!
两个字:缺德!
三个字:太缺德!!
四个字:缺德到家!!!
仲景师《
伤寒论
》
113
方、
91
味药哪一方哪一药不补呢?只要能正确地运用,结果都会是在祛邪的同时使人的脏腑运化功能得以健运,食物得化,谷气充盈,生机旺盛,
延年益寿
。这不是补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寻求的补嘛!
最后我要提一下的是,很多“中医专家
”
说什么
“秋季贴膘”、
“
秋冬季节正是进补的最好时机
”
,然后就会罗列出一大堆如何进补的秘招儿。您可千万别相信,那全是胡诌八扯!所谓“补
”
就是能好好吃饭并能被运化吸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不能只吃一季、两季饭,四季都要吃饭,春夏秋冬就都是进补的季节,此即“
四季脾旺
”
的真正含义。如果“补
”
的含义是按照那些“中医专家
”
的说法,不明
医理
、不辨邪正地吃什么“补药
”
,“药膳
”、
或者喝什么“
药粥
”
、“补汤
”
,饮什么“药茶
”
、“药酒
”
,那一年四季都不该“补
”
!
顺便点个话题,中国历史上三百几十个皇帝大都是进补专业户,可是身板儿硬朗而得长寿的能数出几人?大都短命鬼而已!所以什么“宫廷
秘方
”、
“宫廷药膳
”
,又有多少不是垃圾?炒作这类概念的人,还不是惦记着您兜儿里那俩钱儿。没他妈什么善良之辈!
令人遗憾的是,电视、电台也罢,报纸、杂志也罢,媒体有关中医的文章鲜有正确的。要么是耍小聪明、不求甚解闹得;要么是钱闹的。
对于前者,我强调应该苛求的是科学的态度。尤其中医,不能云山雾罩玩儿晦涩,或道听途说想当然。说话要有根据,要引经据典,要求甚解,逻辑要经得起推敲。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和患者,做“中医专家
”
要理得才能心安,因为人命关天呐!
对于后者,我无话可说了。碰上良心喂狗的主儿,连上帝都瞪眼儿,我还能有啥词儿……
[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09/10/1 22:59 编辑
]
回复
举报
zsy_000
zsy_000
当前离线
积分
761
发表于 2009/10/1 07: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先生的观点,无药不补,那中药何必分补泻?正气只一团,分而为阴阳,再分成五行(五脏)。只见其合,不见其分,未必是道。
回复
举报
崇景
崇景
当前离线
积分
572
发表于 2009/10/1 15: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似乎还没看懂。
顶楼主一个。
回复
举报
土豆66
土豆66
当前离线
积分
102
发表于 2009/10/1 15: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看成是战略角度上的东西,至于战术上的,大可灵活一些。
回复
举报
8383838383
8383838383
当前离线
积分
295
发表于 2009/10/1 22: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举报
gan_ty
gan_ty
当前离线
积分
322
发表于 2009/10/2 00: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以水谷为本。”没说“以补药为本”吧。 这点还是赞同的。
不过,整体来讲稍显偏激。似又一个矫枉过正的义愤者!
善哉!
回复
举报
danpopo
danpopo
当前离线
积分
43
发表于 2009/10/5 17: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话连篇,跳进火坑出不来的主儿
回复
举报
中医五行
中医五行
当前离线
积分
18
发表于 2009/10/11 07: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于偏激.我就喜欢用补中益气汤,效果很好.
回复
举报
不才
不才
当前离线
积分
397
发表于 2009/10/11 2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真是太好了!直指根本!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