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28|回复: 4

初习24式请各位不吝赐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6 1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由于颈椎疼和每天1点到4点失眠。刚开始练习太极拳24式,请各位有练过的前辈不吝赐教。在此谢过了。
发表于 2009/10/26 2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是因病而去学拳,还是习打拳后而致现在问题?这样几句话,估计很难帮到你。此外,习拳养生和有病治病还是要分开,尤其是初级阶段。习拳如无明师指点,大多也仅是做操活动腿脚而已,不要有过高期望。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03: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我是因身体不好才去学习的,学了以后现在颈椎不疼了,但还有失眠还在。
发表于 2009/10/28 17: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雅轩太极拳论之练法

(一) 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二) 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 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的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挚的功夫。(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 练太极挚,心里要平静舒适泰然,把气息调的舒舒服服的去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挚意不上手,是一辈子瞎糊闹。
(四) 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着拳意就算人了门了,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
不相信这句话 ,那就练不好拳了。
发表于 2010/2/18 21: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修要略(郑曼青)

练功架时,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二句要论,尤须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转动,自颠顶及踵与眼神,皆须随腰转动,故相传所谓“练太极拳不动手”,即是谓手足不能自动,惟腰为主。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此二语不可忽视。顶头倘有摆动,秘传所谓“虽练三十年不得成功”。然尾闾不得中正,神亦不能贯顶。顶头悬者,正犹总其发若辫子,悬于梁上之意耳。

“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如无虚实,即无阴阳。无阴阳,便非太极。如两手必分阴阳,阴阳便是虚实。两脚亦然。惟左手必与右脚相合,右手必与左脚相合,因系同一交叉神经故耳。此为左右上下手足之分虚实也。所谓“总此一虚实”者,即其根在脚,将全身重量必须放在一只脚上。若两脚同时用力,便是双重。双重即如少林拳马步,此为太极拳最忌之大病也。切记!切记!

“周身节节贯串”,则气可以通矣。气通不独于体有裨,于用亦大有益。发劲提放,尤赖节节贯串,方能达力学杠杆之作用。不然则枝枝节节,散漫而不能应心听用矣。

“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鼓荡。余曾发明陆地游泳一说,见拙著《十三篇》,即以空气比水而已,渐渐觉往来回漩,却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则实之”。然若与有大力之人较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所谓“实则虚之”。能是,可得妙用无穷矣。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此得体用兼赅之妙。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可使色不变、目不瞬者,以其内固精神,而有不动心之修养,此即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之作用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太极拳原为十三式长拳,喻其动荡滔滔不绝也。动者必有主力,以致推动,如火车、汽车、电车然,是运之而后动也。动之余力回荡,《易》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亦犹动荡也。是以动余必有其荡,荡之未定,复续之以动,周而复始,永无间断。故太极拳虽止为十三式,而谓为长拳,其意在此。正犹长江大海之滔滔不绝,亦即《易》之所谓摩荡之旨。此即天地阴阳之动荡,亦无已期耳。非谓功架之长短,倘功架增至万式,犹区区耳,不足称滔滔不绝也。此即喻其绵绵不断而已。

“心为令”三字,乃太极拳唯一之要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于以推动矣。然手足决不可自动,非待腰能便利从心之后,手足方得随腰而动。是之谓太极拳不动手,且足亦不自动,故太极拳之动作,真所谓“牵动一发,则全身俱动”。学者其体验之,自有得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