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546|回复: 1

弘扬太乙净土法门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21: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仙迹》
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太乙救苦天尊居于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统领青玄左府一切真仙,掌握三界救苦之事。为了普度众生,他有很多的化身,最著名的是化为“十方救苦天尊”。即: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帮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为了治理九幽冥府鬼魂之事,十方救苦天尊又化为坤府十殿冥王慈仁真君,即“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化为一殿秦广大王泰素妙广真君,居玄明宫;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化为二殿楚江大王阴德定休真君,居普明宫;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化为三殿宋帝大王洞明普静真君,居纣绝宫;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为四殿伍官大王玄德五灵真君,居太和宫;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化为五殿阎罗大王最胜耀灵真君,居纣伦宫;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为六殿卞城大王宝肃昭成真君,居明辰宫;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化为七殿泰山大王等观明理真君,居神化宫;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化为八殿平等大王无上正度真君,居七非宫;上方玉虚明皇天尊化为九殿都市大王飞魔衍庆真君,居碧真宫;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为十殿转轮大王五华威灵真君,居肃英宫。

太乙救苦天尊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化身,即“鬼王”,其圣号为“幽冥教主冥司靥然之鬼王 孑大帝”。据说,凡阳间举办斋醮道场,久困于阴司受对的饿鬼穷魂因能难得施食赈济,便蜂拥抱食,秩序大乱,故天尊便化身为一相貌极其凶恶的鬼王,镇摄群鬼,维持秩序。故凡度亡法事,除了设立一鬼王案,供奉鬼王之像。(后世南方一些伙居道士为了迎合民间需要,采用了佛教观音化身为靥然大士的说法,相沿至今。)

在放焰口时,除了要启请太乙救苦天尊降临加持外,高功更要将自己化身为太乙救苦天尊,方能说法施食济炼,在登上法台前,高功掐子午诀,袖手掩面,躬身存神。表白燃表在高功前后左右书讳,高功此时要以天目书救苦讳,默念变神咒,存想下丹田真气如火,结成一大红玉丸,左右九转,良久,觉玉池水满,此时肾水上升之候,即运一团真火至绛宫心府,发炎炎流金之火焚烧己身,良久炼成一婴儿,渐登十二层楼,升至顶门泥丸宫,化为太乙救苦天尊,端坐宫中,左手执碧玉盂,右手执空青枝,极为分明。高功变神登台之后,便可代表太乙救苦天尊说法放食了,亡魂被召至台前时,所见只是天尊之相,而不再是凡人之形了。

太乙救苦天尊的仙迹:由于太乙救苦天尊在亿亿劫中,度人无量,民间流传着许多灵应仙话。A、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江油市境内,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流传着哪吒闹海、剔骨还肉、莲花化身以及太乙真人收石矶的故事,境内有着很多与这些传说相印证的地名和遗迹。这里不仅有城塘关、翠屏山、乾元山金光洞,还有哪吒闹海的九湾河遗址,石矶娘娘被太乙真人降服后现出的原形——一块似被火烧过的怪石,以及翠屏山哪吒庙前李靖王的拴马桩,金光洞内太乙真人的炼丹炉、炼丹池等等。对于江油人来说,关于哪吒、太乙真人的故事和传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每当人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这些生动的传奇故事时,往往都会指点着相应的地名和那些活灵活现的遗迹,谈得那么的逼真、那么的惟妙惟肖。因而都会毫无置疑地相信,这片曾经孕育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钟灵毓秀的山川,也正是孕育这些神奇传说的地方。

江油流传的具有独特人文色彩的有关哪吒的传说,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附子莲藕”的传说。附子是江油出产的著名的道地中药材,早在唐宋时期便驰名中外。相传此药原生于乾元山中,为太乙真人和徒弟哪吒在山中采药时发现,并发明了加工炮制方法。山民们以为太乙真人和哪吒是父子俩,便将此药称为“父子药”。后来知道他们并非父子俩,才改称“附子”的。再就是乾元山金光洞下不远处有个叫小磨沟的地方盛产莲藕,这里的藕有七个孔,相当于人的七窍,相传哪吒就是在这里取莲藕化身的。又如“翠屏山土地神”的传说。凡山庙供土地神位的均供在山门之外,而翠屏山土地神位却供在山门以内、山顶之上的哪吒庙前。相传系因其父李靖王焚庙时,山门外的土地神急忙上山顶哪吒殿报信,因火势渐猛而无法返回,就只好留驻在哪吒殿前了。再如“古楼山的传说”。相传今新安镇东与义新乡交界处的古楼山,原名骷髅山,其下有深不可测的山洞,为石矶娘娘的修炼处。后石矶被太乙真人用九龙神火罩打死后遗残骸于乾元山附近,高僧莲花方将石矶修炼之洞封闭,更“骷髅山”之名为“古楼山”。

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池州城下有一座景德禅院,里面有一小童,名叫莫道祖。这年秋天,道祖母亲去世了,他便日日念诵本教的经文以超度亡母。到了秋末,有位高道田功曹来院里挂单,经常用天枢法救人疾苦,并能追摄亡魂。道祖就请他摄召母亲来问问近况。等召来时,田功曹莫母说:“你儿子天天为你念经超度,你怎么还羁留在冥司呢?”莫母说:“虽然我儿子为我念经,但他诚志不够。除非能作六六功德,我就能生天了。”“什么是六六功德呀?”“就是黄录水陆。”道祖一听就急了说:“我从小来到寺院,哪有这么多的钱去办这么大的功德道场啊!”他母亲说:“那倒不用,道教中有一卷太上救苦经,你只要诚心念育此经和太乙救苦天尊的圣号,等冥司简奏上天就可以了。”当晚莫道祖就跟从田功曹学了这卷救苦经,从此日夜念诵经文和天尊圣号,至满千遍,写了道疏烧了。当晚就梦见他母亲来说:“你真是没有辜负我的生育之恩,诵经持号,诚格高真,现在承蒙上帝颁下符命,我已得生天了,今后不会再来见你了,你要多加努力,不要忘记了正教啊。”说完便冉冉升天而去。太乙救苦天尊就是如此的慈悲、灵验,当初元始天尊在经会上己经说了,世人只要诚心诵经持号,必有灵应。帮此后道教编排玄门功课经时,将<<救苦经>>列为晚课首经,并要大众持念太乙救苦天尊之圣号,同道诸君,只要虔诚行持,必有福应。

道教地狱救赎与太乙救苦天尊信仰 作者:萧登福
道教地狱救赎与太乙救苦天尊信仰
作者:萧登福(2006/5/26-27北京大学举办江苏太湖论道稿件)

◆提 要

道教与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经典,笔者经目者有百余种之多,撰成年代由六朝至清,各代皆有。道经《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说太乙救苦天尊化身于天地人三界;在天界居于东方长乐净土、在地狱荐拔亡魂、在人间则寻声救苦,具有此三种神格。太乙救苦天尊的东方长乐净土,类似于佛教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而地狱荐拔,则类似佛教的地藏菩萨;在人间的寻声救苦,则等同于观世音。所以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神格,可以说是佛教阿弥陀佛、观世音、地藏菩萨等三神的综合体。太乙救苦天尊虽有此三种神格,但自六朝迄清,我们所看到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道典,絶大多数都和地狱救赎相关。六朝时太乙救苦天尊的地狱救赎科仪有:为死者度亡及生者为自己预修,两种方式。唐宋后则偏向在为死者度亡上,但此时在度亡科仪方面,除破地狱引度地狱亡魂外,又加入南宫炼度,超升天界的叙述。今日道教为死者度亡的科仪中,依然是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太乙救苦天尊俨然成为道教地狱的救赎教主。

 

关键词:太乙救苦天尊  道教  生人预修  亡魂荐拔

◆壹、序言

太乙救苦天尊神格的形成,源出于周时的「太乙」思想。太乙即「太一」。太一,即是《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的「一」,亦即是《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太极」。而《吕氏春秋.大乐篇》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更可看出太极即是太一。无极为道体,而太极(太乙)则为道之动、道之用,为生化之始。所以《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有太一生水,水辅太一生成天地万物之说。

和「太一」相关的神祇,战国时有《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有秦始皇时三一中的太一(天一、地一、太一)[1],其后有汉武帝所祀主宰天界的太一,至六朝上清经有主司胞胎之神的太一;再至六朝中叶,形成了太乙救苦天尊及其眷属神。另外,自周秦以来,有星历占卜家所说巡行九宫的太一、十二栻神的太一、统十六神的太一,至唐宋有以五福太乙为主的十神太一等等。而道经神名中有「太乙」或「太一」二字者,更难以计算。上述以「太一」为名的诸神,其神格有大有小;其中以秦皇、汉武时期天界之主的太一,神格为最高;其次即为六朝中叶兴起的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又名太一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简称救苦天尊;祂以救苦为职司,属下眷属神有十方救苦天尊(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 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救苦真人、大惠真人、普慈真人、普救真人等等;这些神祇常是救赎亡魂时所常奉请的神祇。

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信仰,究竟始于何时,难以有确切的时间,但大抵可以确定在六朝中晚期,甚或三国时已经存在。现存《正统道藏》、《道藏辑要》、《藏外道书》、《庄林续道藏》及敦煌史料中,和太乙救苦相关的经典,自六朝迄清,笔者经目者,约有百余种。这些众多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道典,大都是太乙救苦天尊及其眷属神十方救苦天尊,在地狱中破狱引渡亡魂的科仪,所以太乙救苦天尊可以说是道教地狱亡魂的救赎主神,道教的地狱教主。

与太乙救苦天尊相关,较早期且较重要的道典,约有下数诸种:《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敦煌写本p2868号《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太上洞玄灵宝转神度命经》、《太上洞玄灵宝太玄普慈劝世经》、《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法忏》等等。

  上述的道典大都可确定在六朝中晚期已存在,如吴.葛玄纂集《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法忏》十卷(《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草字号》,新文丰刊本十六册六五一页至七六三页)此经标名为三国时葛玄所集,容或有依托,但经前有唐玄宗朝李玄光序,知此书应是六朝时之作品,经中已提及东方长乐世界,已有敬礼寻声救苦天尊、太一救苦天尊之称。足证太乙救苦天尊居东方长乐世界的思想彼时已存在。

上述早期与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经典中,大都偏向于地狱救赎科仪,较少述及神格。以叙述神格为主者,当属《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二者,因而遂使此二经成为太乙救苦天尊神格相关的主要经典。此二经所重,略有不同。《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偏重在三界救苦(天界长生、人间救苦、冥界度亡);《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偏重在冥界度亡,后世度亡,大都诵念此经。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时,宰相王绾等人奏言:「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文中的天皇地皇太皇,即是《史记.孝武本纪》中的天一、地一、太一。


◆贰、具有人间救苦、冥界度亡、天上长生(东方长乐世界)

三界救苦神格的太乙救苦天尊,及其代表道典《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一、《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收录于《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字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十册五一三页上至五一五页下。
在《太一救苦护身妙经》中,太乙救苦天尊开始出现了三界救苦的特色,所谓三界救苦,是指在人间寻声救苦,在地狱冥界荐拔亡魂,在天界则化现东方长乐净土。于是形成天上、人间、冥界的共同救度者。今日所见叙述太乙救苦天尊本事及神格职司,最为详尽,且最为重要的道典,当为《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等二经。今略录其相关经文,并探讨于下: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此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众仙观见童子(太乙救苦天尊)化一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天尊化一帝君,足蹑莲花,手执如意,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帝君化一真人,足蹑莲花,手放神光,上通九天,下通九地,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真人化一女子,身 着火锦衬衣,被发跣足,蹑于莲花,手执金剑,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口吐火熖,遶于身形,乘空而去。老君奏天尊曰:此圣威德,变化救生, 从何而有?甚劫修行?惟愿应机,为众宣说。天尊曰:此圣在天呼为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 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汝是吾之气,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

天尊重告老君及诸仙曰:若有众生时遭疾疫,病痛缠绵,可以焚香念诵圣号,看转此经,疾患退散,克获安宁。若有众生,求官觅职,奸佞妄 生,但当念诵圣号,看转此经,自然嫉妬不生,高迁禄秩。若有众生,泛涉江海,波浪所惊,鱼龙欲伤,可以存思,念诵圣号,便得达岸,无 有害伤。若有众生,值雷霹雳,风雨惊怖,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神气爽清,魂魄不动。……若有众生,频遭枷锁,牢狱之中,呻吟难诉,但 当存思,念诵圣号,便得解脱,出离囹圄。若有众生,为七祖九先,门人同学,夫妻男女,身殁之后,流滞寒庭,未得托生,但当存思,念诵 圣号,自然出离阴境,便得生天。若有众生为冤家牵引,复连相缠,但当存思,念诵圣号,冤家解释,复连断除。于是天尊告老君曰:此圣最尊最贵,最圣最灵,每月三九日,多降人间,常于净室中焚香礼拜,柳枝净水,时花药苗,如法供养,自然寿满一百二十,五福常臻,八难远离。切忌灶下灰烬、石榴、秽物。此为不洁,勿令触之。」(《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字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十册五一三页上至五一五页下)

  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曾说:「东极宫中,有寻声救苦天尊,大慈仁者,发弘誓愿,普救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 。但能回向,一念归依,注想尊容,称扬名号,寻声赴感,应念垂慈,一切苦中,无不救护,是故名号救苦天尊。」《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则更进一步说明了救苦天尊所在之处,为东方长乐世界。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以元始天尊为说经主,经中元始天尊告诉太上老君有关太乙救苦天尊闻声救苦之事迹。太乙救苦天尊,能随声救苦,化身无数,或在天宫、或人间、或地狱;或化为仙童玉女、帝君圣人、天尊真人、男子女子等等,「寻声救苦,应物随机」。经中并有一大段文字叙述太乙救苦天尊闻声救苦情形,如「遭疾疫,病痛缠绵」、「求官觅职,奸佞妄生」、「泛涉江海,波浪所惊,鱼龙欲伤」、「值雷霹雳,风雨惊怖」、「父母师资,六亲不和,兄弟乖踈」、「帝王国主,朝生叛臣,兵火作乱,风雨不调,万民涂炭」、「邪精鬼贼,妄来所伤」、「山林往来,被虫蛇禽兽奔夺所伤」、「女人怀受胎孕,临产艰难」、「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养命」、「频遭枷锁,牢狱之中,呻吟难诉」等等,都可以存思(观想)太乙救苦天尊,并念诵此经,即得免除灾难。内容与东晋.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1]所说称念观世音名号,可使临刑被害时,刀杖断坏;可使牢狱者杻械坏落;可使人离淫瞋痴;可使人生好男好女;可使火坑变为池;事迹有些近似。救苦天尊与观世音神格的差异处,在于观世音偏重在救渡生人之苦难,太乙救苦天尊则兼及接引天界长生(净土)及地狱荐拔亡魂(度亡),所谓:「若有众生,为七祖九先,门人同学,夫妻男女,身殁之后,流滞寒庭,未得托生,但当存思,念诵圣号,自然出离阴境,便得生天。若有众生为冤家牵引,复连相缠,但当存思,念诵圣号,冤家解释,复连断除。」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经文叙述救苦天尊荐拔地狱亡魂,以及消除因冤家冥讼所引起的家中连续死亡(复连)。此段叙述,使救苦天尊,兼有了佛教地藏菩萨地狱救苦的神格。再者,经中说救苦天尊是东方长乐世界的大慈仁者,「神通无量,功行无穷」;所言「东方长乐世界」,正和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相对,所以也使得救苦天尊,兼摄了佛教阿弥陀佛引渡至西方「净土」的神格。
关于太乙救苦天尊的来源,经中说太乙救苦天尊是元始天尊元元祖气所化的「九阳之精」,经中叙述元始天尊之言及太乙救苦天尊之出身云:

「汝是吾之气,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汝可秘之,不可尽述。是时老君闻天尊言,闭目定神,弹指叩头呪曰:元元之祖气,妙化九阳精,威德布十方,恍恍现其真。三九扬风出,徘徊离始青。恭敬生琼液,奉之免渴饥。万灵当信礼,八苦不能随,积行持科戒,提携证玉京。」(《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字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十册五一四页)

据是而言,太乙救苦天尊是元始天尊之气,九阳之精所化,出于始青之炁。南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
「太一救苦天尊,乃始青一炁,元始分形,九圣九真九仙之师,掌普度生炁之元,曰东极青宫长乐世界青玄上帝太乙元皇救苦天尊是也。次政十方亿劫应化天尊,非修证品位。真人盖元始上帝之皇裔,玄炁神化之分形也,治青玄左府。」(《正统道藏.正乙部.楼字号》,新文丰刊本第五十一册七四一页上)

上引大抵是根据《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而来,文中把太乙救苦天尊当做是元始天尊的分身,是先天之大神,不是靠修证而来的后天神祇。

又《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说太乙救苦天尊,大圣威德,在天上、人间、地狱三处变化救生,「在天呼为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简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在天界为东方长乐世界的太一福神,在人间是救苦渡厄的大慈仁者,在地狱是荐拔亡魂的日耀帝君。世人有急难病患时,「可以焚香念诵圣号,看转此经,疾患退散,克获安宁。」地狱中的亡魂,「身殁之后,流滞寒庭,未得托生,但当存思,念诵圣号,自然出离阴境,便得生天。若有众生为冤家牵引,复连相缠,但当存思,念诵圣号,冤家解释,复连断除。」由于救苦天尊所在有三处,具有三种神格,一是天上的长乐净土,一是人间的救苦仁者,一是地狱的荐拔亡魂,所以祂可以说是佛教阿隬陀佛西方净土、观世音人间救苦,以及地藏菩萨地狱荐拔三种神格的混合体。

  救苦天尊的造型,则为:「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这个造型,已见于上引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中,也是今日道教宫庙救苦天尊塑像或挂轴画像之所本。至于救苦天尊手执柳枝净水,是否和观世音有关呢?以文献看,杨枝澡瓶,是印度洁齿及洗手脸之器物,不是药苗圣水,由汉末至隋的佛经中,也没有观音以杨柳净瓶治病的记载,唐世的密教典籍受道教影响,才逐渐出现观音以杨柳净水治病。因而杨柳观音的造型,应是抄袭道教太乙天尊说而来,此将留于另文中论述。

至于太乙救苦天尊的祭供科仪及时间,则是以每月三日九日为宜,所置供品则为柳枝净水,时花药苗。《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说:

「每月三九日,多降人间,常于净室中焚香礼拜,柳枝净水,时花药苗,如法供养,自然寿满一百二十,五福常臻,八难远离。切忌灶下灰烬、石榴、秽物。此为不洁,勿令触之。」

经文说太乙救苦天尊每月的三日、九日,多降人间;所以在这两日供祀,感应较多。其供祀法是「柳枝净水,时花药苗」,在净室中焚香礼拜。在供祭太乙救苦天尊上的禁忌为「切忌灶下灰烬、石榴、秽物。此为不洁,勿令触之。」灶下灰,是指用灶火来燃香;亦不可以石榴来供神。这两者,到了宋世,被引为祭神大戒。

南宋.李昌龄《太上感应篇》卷二十八「又以灶火烧香」下注云:

  「传曰:『按《天师门下科令》,灶下灰火,谓之伏龙屎,是故不可烧香。』窃尝披阅教典,香火避忌,又不只此一事。如油渍纸捻,不可爇纸钱,谓之枉积蜡钱,东岳垒积如山,天地阴阳诸司皆所不受。又如供养真武,夏月不可用李子,冬月不可用石榴。延降上真,不可烧乳头香、檀香,谓之浴香,月季谓之不时,华金桐谓之鬼华;凡此皆当避忌。与其不避而自取冒犯,孰若敬遵其教乎?」(《正统道藏.太清部.退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四十六册一九九页下)

在不可以用「石榴」祀神上,台湾也有不可以用「番石榴」祀神之禁忌,民间的说法是番石榴多子,人吃下腹后,不被消化,所拉屎中常杂有番石榴种子,野地复生;由于忌所取之果,是屎中种子成长后所结,秽恶不洁,所以不可以取以供神。

二、《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服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十册六七0页);另洞阳子撰《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批注》(《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推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十一册一四九页至一六三页),是此经之批注本。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以地狱荐拔,救赎亡魂为主。经中说太乙救苦天尊是玄、元、始三气所生,以感应为主,「救一切罪,度一切厄」。并说:「救苦天尊徧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其地狱救赎的方法,是存思太乙救苦天尊圣像,念诵圣号,并转读此经。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尔时救苦天尊徧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初发玄元始,以统祥感机。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诸魔精。……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气聚功德,同声救罪魂。罪魂实可哀,我今说妙经。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停。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火翳成清署,剑树化为骞。上登朱陵府,下入开光门。超度三界难,径上元始天。」(《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服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十册六七0页)

此经说太乙救苦天尊是「初发玄元始,以统祥感机」。玄、元、始,为形成三清天之三气。道经中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由老子一气化三清,一是说由元始天尊来布气化生诸天。较普遍的说法,是由一气而生始、元、玄三气,而后形成为天地及万物。三气生万物之说,后来逐渐以元始天尊为主,由元始天尊以一炁(气)而生始、元、玄三炁;始气青,化为玉清圣境,为元始天尊所都;元炁白,化为上清真境,为玉晨大道君所都;玄气黄,化为太清仙境,为太上老君所都。三气化生三清仙境;其后再由三炁生九炁,九炁化为九玄三十六天,其后再以五方气化为三界三十二天(种民四天,加上三界二十八天,共三十二天);诸天既成,然后再造大地与万物;在地下方面,有九地九垒三十六土皇;在地上有昆仑山、三岛十洲、洞天福地及人民万物等等。详见笔者《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第二章,二00三年九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此经以太乙救苦天尊为玄元始三气所生,以感应为主。以「救一切罪,度一切厄」为太乙天尊之职司;且较偏向于地狱救赎亡魂。能使地狱「火翳成清署,剑树化为骞。上登朱陵府,下入开光门。」朱陵府,又称南宫,即南昌上宫之简称,又称南上朱陵宫,又称朱陵宫,或「朱宫」。元.陈观吾《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批注》卷上「功满德就飞升上清」下注云:

  「盖经中所言朱宫,或言南昌上宫,或言朱陵,或言南宫者,皆离宫也。」(《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往字号》,新文丰缩印本三册三三四页)

  南宫是道教度魂炼魄之宫,学仙之人,在上升天界时,须经过南宫;以魂魄飞升者(肉身不在者),炼去鬼质;以生身升天者(肉身成道),炼去垢秽;使形神俱化为清轻仙质,然后才能升入天界。南宫中主持炼度之神,有吁员、韩君丈人等,以流火之膏火炼形质,以黄华之水荡濯尸形。详见笔者所著《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第七章,二00五年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经末附「宣和甲辰秋」池洲监押赵子俅所述僧童莫道祖诵念《太上救苦经》及天尊名号以荐拔亡母的灵感事迹。宣和甲辰,为北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则此经的撰作年代至迟应在北宋初或唐世,但也能成于六朝,六朝道典中和救苦天尊相关的经典已相当多,且大都偏向于地狱度亡。

 

[1] 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九册五六页下至五八页中。


◆参、六朝及唐宋后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地狱救赎科仪

 

在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苦科仪方面,以六朝道教文献而言,可以分为度亡与预修两种。「度亡」或称荐拔,是指活人为死者超度,拔出地狱苦,超升天堂乐。「预修」则是指活人生时,在特定的时间上,持斋诵经,为自己死后积累资粮,使死后可以免除入地狱中受苦,直升天堂。唐宋后的救赎科仪,较偏重在为死者度亡上,但与六朝相较,则在度亡后,更加入了炼魂及升天科仪。分述于下:

一、六朝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道经中所见度亡与预修两种科仪

1六朝道经中所见之度亡荐拔斋仪──造立经像、忏悔放生、燃灯、竖幡、诵念经文

六朝道经中,和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苦度亡相关的经典,约有:吴.葛玄纂集《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十卷、《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敦煌写卷p2384号《天尊为一切众生说三涂五苦存亡往生救苦拔出地狱妙经》、《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十卷、《太上洞玄灵宝转神度命经》一卷、《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等等,这些经典,都是以太乙救苦天尊及其属神十方救苦天尊等,为礼敬、忏悔、度亡的对象。借由忏悔、立经像、竖幡、燃灯、布施、放生、诵念经文等来消除灾病、救度亡魂。而度亡所重视的时间,据《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所说,则为一七至七七及百日等八个忌日。在这八个特殊忌日中,来举行诵经等超度科仪。举例来说,如六朝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八<生神品第十九>叙述人死后由初七至七七至百日,天神下临检校善恶,家属若能为之造经造像,设斋行道,礼诵忏悔,烧香燃灯,放生赎命,则可以「开度亡人,克得生天。」而敦煌写本p2868号《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也说,家属须为亡者在一七至七七及百日等八个忌日,举行救度科仪。所谓:

「汝等过去亡者男女,及以见存因缘眷属,为其亡人临终之后,一七、二七、三七,乃至七七日内,即造缯幡廿一口,青黄碧绿各长七尺,于家宅中建立道场,请诸尊象,并诸幡盖,及以法师,见在男女、香火、知识,齐同劝助,为此亡人,多少任力,重造经像,及以布施出家法身,三日三夜,或七日七夜,转经行道,远近亲属,率厉相就,同至道场,各厉本心,为其亡者,皆乞欢憘。」

  道经中强调在死者亡后的头七、二七、三七至七七,以及百日忌等,这八个特殊忌日中,来举行诵经等超度科仪。道经这种说法,对唐代佛教救赎科仪的影响甚深,唐.藏川述两种《佛说十王经》,基本上即是据此而增入周年忌及三年忌,形成十忌日,并以十忌日和所杜撰的地狱十王相配应,而形成地狱十王说。

以上是六朝道经所见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超荐亡魂科仪,至于生人预为自己死后修福免入地狱的斋仪,则一般称为「预修」斋仪,唐.藏川称为「生七齌」。论述于下。

2、六朝道经中所见生人预修地狱救苦斋仪

六朝道经中已出现了生人为自己预修死后斋仪,以求死后可以不必进入地狱,直升天堂的诉求。这一类的经典有:《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及敦煌写本p2868号《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等等,皆是和救苦天尊相关之生人预修科仪。六朝的生人预修科仪中,影响唐代较深远的,为每月三时(初一、十五、三十))持斋不食酒肉,制止六情,清净烧香,于其家中及至玄坛灵观持斋授戒,诵念经典。

  六朝道经中除叙述救苦天尊的地狱救苦荐拔外,更可贵的是叙及了生人预修科仪。其预修法门,《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说生前修福,计功补过,可以不入地狱。《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以布施财物、就师请法、转读经文,及以受戒、披心忏悔等方式,来救赎亡魂,兼为自己预做将来死亡时之救赎。《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六〈救苦品〉教人「常以月一日、十五日、月尽日,教诸男女到此日中不食酒肉,制止六情,清净烧香,于其家中及至玄坛灵观持斋授戒,诵念是经,六时行道,至心敬礼(十方救苦天尊)。」借由每月三日(初一、十五、三十)持斋修道,忏悔礼敬十方救苦天尊之名,可以使亡者得升天界,生人消除灾厄,无地狱苦难。又,敦煌写本p2868号及日本龙谷大学藏本539号、p2433号等三种写本合成的《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也有荐拔亡魂及生人预修之法;其生人预修科仪为:写经造像,燃灯设幡,布施斋戒,披心忏悔,各自首罪。今略举如下,《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六〈救苦品第十五〉云:

  「今指告汝救护之法,汝宜行之。常以月一日、十五日、月尽日,教诸男女到此日中不食酒肉,制止六情,清净烧香,于其家中及至玄坛灵观持斋授戒,诵念是经,六时行道,至心敬礼。

至心敬礼东方慈悲救苦天尊、至心敬礼南方好生救苦天尊、至心敬礼西方平等救苦天尊、至心敬礼北方大慈救苦天尊、至心敬礼东北方普济救苦天尊、至心敬礼东南方无量救苦天尊、至心敬礼西南方等观救苦天尊、至心敬礼西北方惠化救苦天尊、至心敬礼上方遍慈救苦天尊、至心敬礼下方广济救苦天尊。

恭敬礼拜已,各各稽首,叩头长跪,伏地三言:十方救苦无上大慈尊!弟子某今日并是凡夫,无量劫来沈沦罪苦,造诸恶业,杀生偷盗,邪淫放荡,悭贪瞋怒,愚痴颠倒,恶口两舌,绮言妄语,啖食众生,破斋破戒,违天逆地,罪根无数,不可计量,伏愿十方救苦无上大慈天尊,赦其愚痴,乞得清净。乃至凡诸厄难,一切苦痛,于其家中,或灵观玄坛,能自发露,首谢己身。吾遣诸天,按行灵司,即为削除罪考,免其苦厄。……或父母己身,妻儿眷属,见在终亡,为其救护,广召道士,不限多少,于其正殿、宫掖、城郭、宅舍,及灵观玄坛之中,转诵此经,持斋受戒,礼拜忏悔,行道诵念,烧香明灯,散施财宝、衣服、卧具、金银、珠玉、绫罗、锦绮、童仆、车马、幢盖、帐座,放生续命,广建福田,七日七夜,乃至百日、竟月、终年,不限时节,勤心不退;吾遣十天真人、四司、五帝,即下履行,按察功过,使病者得瘥,死者得活,厄者得度,禁者得脱,生者得福,水火刀兵,虎狼毒兽,邪精魍魉,一切厄难,永不干身,年命长远,各得安宁。若亡过者,即得出离九幽地狱,刀山剑树,镬汤拷挞,痛楚之中,上生天堂,逍遥无为,居家清吉。」(《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文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十册三九六页下至三九八页上)

  上述所言生人预修斋仪,即是以每月的初一、十五及三十日(月尽曰),共三天,来持斋诵经行道。六朝这种生人预修死后的观念及科仪,对唐初佛教的地狱救赎科仪影响甚深,唐.藏川并因此而撰写成地狱十王经典。详见笔者《道佛十王地狱说》一书第三篇,一九九六年九月台湾新文丰出版社出版。此外,太乙救苦天尊的神格,也影响了佛教的地藏菩萨。佛教地藏菩萨的神格,据北凉失名译《大方广十轮经》八卷、隋朝菩萨灯译《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以及六朝至唐初所有佛教翻译经典看来,地藏的神格,着重在人间救苦及引度诸佛净土上,其中净土信仰至为浓厚。早期的佛教译经中,地藏都无明显的地狱救赎神格。至唐世,藏川《佛说十王经》及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才将地藏的佛国净土,转变为地狱救苦神格;佛教地藏菩萨地狱救苦神格的转变,以史料所呈现者言,可以说是由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神格转化而来,有关这一部分,笔者将另有专文论述。

 

二、唐宋后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地狱救赎科仪

六朝道典中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地狱救赎科仪,有为死者度亡及生人为自己预修两种。但唐宋以后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道经,则仅偏重在地狱度亡方面的叙述,此时的道经,常添入了十王地狱、血湖地狱等后期地狱说,科仪也转趋繁复,在地狱度亡上,结合了《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思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说:

「普告三界,无极神乡,泉曲之府,北都罗酆,三宫九署,十二河源。上解祖考亿劫种亲,疾除罪簿,落灭恶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群,元始符命,时刻升迁,北都寒池,部卫形魂,制魔保举,度品南宫,死魂受炼,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刼长存,随劫轮转,与天齐年。……真中有神,长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执符把箓,保命生根。上游上清,出入华房,八冥之内,细微之中,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十转回灵,万炁齐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戒,宿命因缘,普受开度,死魂生身。」(《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天字号》,新文丰刊本第一册四页下)

  文中说「元始符命,时刻升迁」,唐宋后的度亡科仪,便以元始符命来破狱。此外,更加入了朱陵南宫炼度、太一五神(太一、无英、白元、中央司命君、桃康)或九天生神具形的叙述;对于伤病、肢体残破而亡者,在炼度前,另有天医为亡魂医疗的过程。南宫炼度在使人炼去鬼质,脱去凡胎;太一五神生神具形,或九天生神,则使人重得形神而得新生。

于是整个地狱救赎过程,除破狱度亡外,又兼及炼度升天;使之拔除地狱苦,超升天堂乐。因而唐宋后的地狱救赎过程,除包括六朝科仪中的立经像、燃灯、竖幡、斋戒、诵念经文外,须由太乙救苦天尊及其眷属神入地狱中,招引亡者魂魄,破除九幽、血湖等狱,救拔亡魂出离地狱;若是横死肢体残缺者,此时须召请天医医治身心使健全[1];然后再由朱陵南宫等神以水火来炼度亡魂,去除肉质凡胎;然后再由《九天生神章》所述诸神及太一五神来使肉身重生而引升进入天界。整个地狱度亡的过程,至此而完成。

唐宋以下的道经,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清灵宝大法》、《太上三洞表文》及明.宋宗真编《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等等所见,皆有救苦、破狱、錬度、升天等仪法。救赎亡魂的仪轨虽复杂,但不外度亡与升天。度亡以破狱为主,升天以南宫炼度为主。

诸经在救苦、破狱上,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而在炼度方面,则和朱陵南宫水火炼度及九天生神有关。朱陵南宫又称为南宫,即南昌上宫之简称,又称南上朱陵宫,又称朱陵宫,或「朱宫」。元.陈观吾《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批注》卷上「功满德就飞升上清」下注云:「盖经中所言朱宫,或言南昌上宫,或言朱陵,或言南宫者,皆离宫也。」[2]南宫是道教度魂炼魄之宫,学仙之人,在上升天界时,须经过南宫;以魂魄飞升者(肉身不在者),炼去鬼质;以生身升天者(肉身成道),炼去垢秽;使形神俱化为清轻仙质,然后才能升入天界。南宫中主持炼度之神,有吁员、韩君丈人等,以流火之膏火炼形质,以黄华之水荡濯尸形。南宫在南方天界中,属南方三炁丹天,齐.严东以为南宫即《三元品戒经》所言三官中的地官左宫洞阳宫。道经中屡次提及「南宫」的,当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南宫火炼和太阴炼形,皆是升入仙界前炼化魂魄之所。太阴炼质,是修道行善者经历死亡后,在太阴中炼化形质,复生而成仙。太阴炼质和南宫火炼,虽同样有炼质的功能。但南宫的地位显然较太阴高,太阴炼质仅是针对肉身已毁的人或尸解中的武解者而言,由于其生身或腐朽或不全,所以须先经太阴炼质而复生骨肉身体,然后升天。而尸解仙中文解者,身体尚在,不入太阴,所以不必经太阴重生,直接升入南宫,炼去垢秽即可。当然南宫除炼除垢秽外,亦有更生血肉,炼去鬼质之功能。又,据《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所言,升入天界的有三种人:一是因子孙诵经而受度的幽魂,使他们在南宫受化,投胎重生为好道勤学的贵人,依经修持而成仙。第二种是上学之士,即《老子》所说的上士,名登仙籍,依经修持,举形飞升,肉身飞升南宫,受朱陵南宫火炼,去除垢秽,升入天界。第三种为中下品之凡人,先作尸解,魂神暂经太阴,后得返形,是为太阴炼形。以上述三类升天者看来,南宫火炼,在太阴炼形之上。有关南宫火炼及太阴炼形的探讨,请见笔者《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第七章,台湾文津出版社二00五年十一月出版。

唐宋后与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地狱救赎科仪,在南宫火炼之后,另有九天生神具形,使形体重生。至于九天生神的过程,则以道经《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为主,借由诵经之力,使胞原胎结,魂门魄户凝聚,脏腑形神已成,身中诸神具备,然后登升天界。

  唐以后与救苦天尊相关的道典,至为繁多,大抵和荐拔亡魂有关的经典中,就可以看到救苦天尊及其眷属神。太乙救苦天尊所属的眷属神,约如下述:十方救苦天尊(东方玉宝皇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度仙上圣天尊、东南好生度命天尊、西南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大惠真人、妙行真人、救苦真人、济生真人、度死真人、拔罪真人、度厄真人等等。在道经中,太乙救苦天尊俨然成为冥界教化主,酆都大帝及其所属诸狱,都是太乙救苦天尊所辖;破狱救度亡魂,须有太乙救苦天尊之符牒──东极青宫龙金箓救苦真符,才能使诸狱冥官听从。而在破九幽地狱科仪上,则是以十方救苦天尊,配系九幽狱,用以破九幽狱。其配系法是以八方救苦天尊配九幽狱中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八方狱,依次由该方的救苦天尊破该方九幽狱;至于九幽狱中的中央普掠狱,道经中或以上、下方二救苦天尊合一,共破中央普掠狱,如《黄箓破狱灯仪》、《黄箓九阳梵炁灯仪》等;或以下方救苦天尊破中央狱,如南宋后的道典《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等;或以上方救苦天尊破中央狱,如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度人大斋十过集》等。今将九天尊和相对应之九幽狱表列于下:

东方玉宝皇天尊──东方风雷地狱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南方火翳地狱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西方金刚地狱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北方溟泠地狱

东南好生度命天尊──东南方铜柱地狱

西南太灵虚皇天尊──西南方屠割地狱

西北无量太华天尊──西北方火车地狱

东北度仙上圣天尊──东北镬汤地狱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或单以一方天尊)──中央普掠地狱

十方天尊和九幽狱,都出自葛玄纂集的《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但葛玄书中并没有刻意将十方天尊配九幽狱,至唐宋后的科仪中,开始以十天尊配九幽狱,以十方天尊来破九幽狱。而十方救苦天尊,也被称为十方灵宝天尊。

  唐宋后的道书,不仅以十方救苦天尊配九幽狱,其后有的道经更将十方救苦天尊、十殿阎王、九幽地狱,三者相结合在一起者。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十王转案集》(《藏外道书》第十三册二六一页至二七四页)所见即是如此。今将《广成仪制十王转案集》所载十王、十方救苦天尊、九幽狱(加无间地狱为十)之相配应情形,表列于下: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第一殿秦广王泰素妙广真君、风雷地狱主者。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第二殿楚江王阴德定休真君、火翳地狱主者。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第三殿宋帝王洞明普静真君、金刚地狱主者。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第四殿五官玄德五灵真君、溟泠地狱主者。

东北度仙上圣天尊──第五殿阎罗天子最胜曜灵真君、镬汤地狱主者。

东南好生度命天尊──第六殿变成大王宝肃昭成真君、铜柱地狱主者。

西南太灵虚皇天尊──第七殿泰山王神变万灵真君、屠割地狱主者。

西北无量太华天尊──第八殿平等王无上证度真君、火车地狱主者。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第九殿都巿大王飞魔演庆真君、普掠地狱主者。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第十殿转轮王五华威灵真君、无间地狱主者。

  十殿阎王之说,出自唐.藏川《佛说十王经》,其后道经《太上救苦天尊说消愆灭罪经》将十殿阎王和太素妙广真君等十大真君相配系,以为十王是十真君之化身。至《广成仪制十王转案集》,开始将十方救苦天尊、十殿阎王、十大真君、九幽地狱结合在一起。十方救苦天尊,分别管辖十殿阎君(十真君所化)及九幽狱。有关地狱十王的详细论述,请见笔者着《道佛十王地狱说》,一九九六年九月台北新文丰出版社出版;以及笔者着《汉魏六朝佛道两教之天堂地狱说》,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台湾学生书局出版。

太乙救苦天尊的属神十方救苦天尊既辖掌地狱十王及九幽狱,那么太乙救苦天尊和地狱的关系便更紧密了。

总之,太乙救苦天尊自六朝起,即成为民间超荐亡魂时最常供奉及最常见的神祇。而太乙救苦天尊之眷属神,大惠、救苦二真人,以及十方救苦天尊,也都是地狱救赎经典中的主要神祇。此外,亡魂救赎过程中,在升天部分,则包括南宫及生神等大神。南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七.立炼度坛》云:

  「旧仪以火炼丹界天尊、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十方灵宝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身天尊、宝华圆满天尊、逍遥快乐天尊,环而为坛。却以法师九圆,摄九天尊,奉行九炼。」(《正统道藏.正乙部.灵字号》,新文丰刊本五十三册二九0页)

上述炼度坛所列的九位天尊,代表了整个仪式中的荐拔、破狱、炼度、升天等过程。由九位天尊的各自名号,可以看出整个地狱荐拔过程,是由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十方灵宝天尊等开始,由这三位神祇燃灯破狱,引出地狱亡魂;再由法桥大度天尊引进南宫受水火炼质,由火炼丹界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等,以黄华水来荡形,以流火之膏来炼质;然后升入金阙化身天尊所代表的天界;整个过程至此,则功德圆满(宝华圆满天尊)、逍遥快乐(逍遥快乐天尊)。金允中所说的九天尊中,以太乙救苦天尊及朱陵南宫度命天尊为主,其余为二人之属神,而太乙救苦天尊之神格又在朱陵度命天尊之上。上述所讲的这些神祇,常出现在宋及宋后的地狱地赎道典上。又,自宋后,太乙救苦天尊的地狱救赎,由于常和《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的度人思想杂糅在一起而进行;所以有的道典将经中的十方无极飞天神王,说成是十方救苦天尊。元.陈观吾《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批注》卷中「十方至真飞天神」注:「十方飞天大圣,皆元始道炁分形。东方讳总,南讳飞,西讳云,北讳无镜,东北讳梵,东南讳那郁,西南讳度仙,西北讳镢炁(无),上方讳瑛,下方讳落。一曰十方长生大圣,一曰十方救苦天尊。奉元始命,掌十方三界,校量功德,开度无量,总括生死,陶铸学人。」(《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往字号》,新文丰刊本第三册三四四页下)

文中即将《度人经》与救苦天尊信仰结合在一起。元人薛季昭《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批注》所言十方飞天大圣名讳,与陈观吾注同,皆说「此即十方救苦天尊化现也」。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在六朝时,原是修道诵念的经典,至宋后沦为地狱救赎经典。在地狱救赎上,常诵念的经典有:《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同时在地狱救赎科仪上,主要破除之狱有九幽及专以女性为主的血湖狱。破九幽狱以太乙救苦天尊及十方救苦天尊为主,由十方救苦天尊或其中的九天尊来破除。血湖狱则以太乙救苦天尊及血湖教主宝相真人为主。至于以宝相真人为血湖教主,以史料看,其说疑形成于明或清时。

 

[1]南宋.王契真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十.天医部》所载为亡魂疗病之天医有:「天医上药仙官二人,主辩形候。天医上药灵官二人,主随病处药。天医上药神吏二人,主修命制炼。生形博士二人,主生形腹肌。三五治病功曹二人,切脉论病,请药疗病。砭石小吏二人,针砭煮烙。敷药灵官二人,收毒将军使者二人。」

[2] 《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往字号》,新文丰缩印本三册三三四页。



◆肆、结语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所说太乙天尊的形貌为: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围绕从随。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卷五.尊像灵验》,记载了四则太乙救苦天尊的灵验事迹,其中〈张仁表太一天尊验〉说张仁表入冥,将入地狱,高声诵念太一救苦天尊:「天尊坐五色莲花之座,垂足二小莲花中,其下有五色狮子九头,共捧其座,口吐火焰,绕天尊之身。于火焰中,别有九色神光周身,及顶光中锋铓外射,如千万鎗剑之形,覆七宝之盖。」(《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常字号》,新文丰刊本第十八册二四一页上)所述救苦天尊形貌,和《太一救苦护身妙经》相同,足见《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此时已存在;而杜光庭四则灵验记中,有记载年岁的为〈孙静真救苦天尊验〉的「咸通庚寅岁」,即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八七0年。杜光庭为晚唐时人,通常经书流传久了以后,才会有灵验记出现;因而《太一救苦护身妙经》的撰作年代应是六朝至唐初间。但以六朝中末期救苦天尊已常出现在道经中,如《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敦煌写本p2868号《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吴.葛玄纂集《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等所述,足证太乙救苦天尊居东方长乐世界的思想彼时已存在。则叙述太乙救苦天尊的主经──《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应在六朝时已存在。

至于《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道藏本于经末附有北宋宣和甲辰的灵验记,则此经其撰作年代亦应在唐世,甚或六朝。《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专著重在度亡。而《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则更是太一救苦天尊神格的塑造者,在此经中,太乙救苦天尊具备了救生、荐亡及引渡净土等三种与世人生死息息相关的职司与神格。

道经虽说太乙救苦天尊有天堂净土、人间救苦、地狱荐亡三种神格,但自六朝至清,所有和太乙救苦天尊相关的道典,大都着重在地狱救赎上。六朝所见的地狱救赎法门有为死者度亡及生者预修二种;唐宋以后则偏重在度亡上,此时在度亡时,除破地狱荐引亡魂外,又加入了天医治病复形,南宫水火炼质,超升天界等科仪,兼具了拔出地狱苦与超升天堂乐。

又,自周秦以来,史料及道经中,所见以「太一」为名之神祇甚多,有宗教上的太一神,有星历占卜上的太一神。宗教上的太一神:有主宰天界的太一,有东皇太一,有主司胞胎生化的的太一,有三界救苦的太乙救苦天尊。另外,在星占五行上的太一,则有:九宫神太一,有十二栻神之太一,有太一十六神,有十神太乙等等。

在道教中,「太一」一词,也作「太乙」,道教并由此而衍生许多与「太一」相关的神祇,除大家所熟知的太一救苦天尊外,其余如《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六.太一神变五福护国禳兵品》[1],载有:东方三元太一庆生真君、南方三元太一广明真君、西方三元太一神虎真君、北方三元太一隐道真君、上元九宫太一真君、中元九宫太一真君、下元九宫太一真君等等;《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载有:上清紫微碧宫太一大天帝、太一月孛星君、太一玉帝、太一玄生帝君、北斗太一玄冥司等等;清.陈仲远《广成仪制血湖大斋混元六幕全集》[2]有「太乙司命神君」;《度人升真午景全集》有「太乙司命帝君」、「太乙梵宝神君」[3];《丹罡八镇早朝全集》有「九天圣母太乙元君」、「太乙大天帝保制劫运天尊」[4];《道法会元》卷一百六有「太乙雷司」、卷九六有「太乙使者」;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太乙真人。神名中杂有「太一」或「太乙」者,不胜枚举。

道教神名中有「太一」二字者甚多,但堪称为大神者,则前有秦皇、汉武所崇祀主宰天界的太一。其后则为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的神格,六朝至唐道经,仅能看出祂是天界大神;自宋而后,将其神格定位在三清四御之下,属于二极中的东极。宋世所见的斋醮科仪中,对道教神祇阶位的排列,大致有较统一的形式,其阶位依次为:三清、四御、二极、朱陵、二雷、太一天帝等。如《诸师真诰》(《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鸟字号》,新文丰九册)所列之神仙阶位为:三清教主(元始天尊、玉晨大道君、太上老君)──四御(玉皇大帝、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后土皇地祇)──二极(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南极长生大帝)──朱陵度命天尊──二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太一大天帝──六天洞渊大帝──普施法润天尊──应元保运妙化天尊 ──斗母──三官大帝──洞阳大帝──玄天上帝──张天师及各仙公、护法神等。又,南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传度对斋品》所序列的神祇为:

「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洞玄灵宝天尊、太上老君洞神道德天尊、昊天玉皇上帝、紫微北极大帝、句陈星宫天皇大帝、十方灵宝天尊、后土皇地祇、东极青宫太一救苦天尊、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南极长生大帝、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九天上帝、五老天君、三十二天上帝、五福十神太一真君、上清十一曜星君、日宫孝道仙王、月宫孝道明王、中天北斗九皇星君、天地水三元帝君、北极四圣真君、玄中大法师、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灵宝经籍度三师真君、太极左仙翁冲应真人、九州岛都仙太史高明大使神功妙济真君、泰玄都省主宰高真、天枢院主宰上圣、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列宿星君、三界五帝大魔王、十方无极飞天神王。」(《正统道藏.正乙部.灵字号》,新文丰刊本五十三册三七三页)

金允中所列阶位和《诸师真诰》略有不同,在三清四御之下,金允中将东王公、西王母和太乙救苦天尊及长生大帝并列。从上述所列阶位,可以看出自宋后,太乙救苦天尊的神格,仅在三清四御之下,与木公金母并列,阶位甚为高崇。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阶位,而不同的斋仪中常会 略去某些神祇,而改祀与该斋仪相关之神祇,如真武的祀仪,则三清四御而下,便直接承以真武大帝,略去不相关诸神。

道教诸神,到了宋代,算是从纷杂的神仙世界中,厘订了较统一的神仙阶位。这种三清、四御、东王公、西王母、二极、雷府的排列方式,自宋后被道经所遵从。我们从山西永乐宫元代三清殿壁画中便可以看出这种阶位的排列情形,《中国殿堂壁书画全集》第二五页评述永乐宫壁画说:

「三清殿《朝元图》,更是这一画派的精心杰作。它集中了前代同一题材的精粹,容纳了所能容纳的各种神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画幅中,表现了近二百九十位不同品位的神仙。主尊除描绘紫微、勾陈、玉皇、木公、后土、金母,又增加了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因此环绕三清塑像的斗心扇面墙上,是南极、东极和三十二天帝、十二真君等。正面北壁是紫微、勾陈和天、地、水三官,以及星宿诸神、历代传经法师等。东壁是玉皇、后土和十二元神、五岳、四渎、地府诸神。西壁是木公、金母、和十太乙、八卦、雷雨诸神。两壁两侧是青龙君、白虎君。」[5]

  三清殿中央为神龛,供奉三清(元始天尊、玉晨大道君、太上老君)。神龛东西两侧及背面都有壁画。除神龛三面壁画外,殿内东、西、南三面皆是大型壁画。诸壁画环绕三清神龛,形成诸神朝元的立体场景。其壁绘主神为四御(玉皇、紫微、天皇、后土)、东王公、西王母、二极(长生大帝、太乙救苦天尊),由上述大神各统率诸神,朝礼三清。其神祇详细排列情形如下:

◎南壁(青龙白虎护卫)

南面为门,南壁仅剩东西侧,三清殿南壁东侧为「青龙星君」,身后有三位「功曹」。三清殿南壁西侧为「白虎星君」,身后左右有「侍从」三人。

◎东壁(以玉皇大帝、后土皇地祇为主神)

后土皇地祇在东段,玉皇在西段;环绕二主神的有四目老翁、十二元神、扶桑大帝、福禄寿三星、五岳、四渎、酆都大帝、梓潼大昌帝君、山川、水府及地府诸神,天丁、力士、飞天神王、玉女、天蓬、黑杀二元帅共五十六位。

◎北壁(以勾陈天皇有帝及紫微大帝为主神)

  北壁东段以中宫紫微北极大帝为主,环绕左右两旁的为北斗七星、二十八宿(部分)、日、月、五星及四曜(月孛、计都、罗睺、紫气)、历代传经法师。

   北壁西段以勾陈天皇大帝为主,环绕左右两旁的为南斗六星、二十八宿(部分)等星神及历代传经法师。

◎西壁(以东王公、西王母为主神)

东王公为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西王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以二人为主神,环绕二主神的有天猷、真武二元帅、仓颉(六目老翁)、孔子、十太乙神、雷府、八卦、雷部众神、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神将、玉女诸神。

◎中央神龛之三面壁画(两极三十二天帝):

三清殿神龛东壁外侧,十四尊,以南极长生大帝为主,左右侧为三玉女,其旁环绕玄元十子。

三清殿神龛西壁外侧,共十一尊,以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为主体,左右二玉女,身后两旁列八神。

三清殿神龛背面为三十二天帝,分东西两组各十六位。

以上是永乐宫所见四御、东王公、西王母及二极率领众仙朝见三清教主之壁画。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所画,它反应出宋世统一架构后的神仙世界,由三清、四御、东王公、西王母、二极、三十二天帝等神祇阶位模式构成。二极中之南极为长生大帝,东极为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地位的崇高,于此可见一斑。又,永乐宫壁画中和太乙相关的神,有「太乙救苦天尊」及「十神太乙」;显示了以太乙为名的神祇虽多,宋世所重视的则为太乙救苦天尊及十神太乙二者。

再者,《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说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经中的九头狮子,即是太乙救苦天尊之坐骑,只是「九头狮子」唐人杜光庭的理解为九只狮子,后来明代《西游记》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中则说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头狮子」,是一只狮子有九个头,今日民间太乙救苦天尊的造型,大抵承《西游记》之说而来。

又,明代小说《西游记》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书中说太乙救苦天尊之住处为青华长乐界,东极妙岩宫,和道经所载者相同。另外《封神演义》第十二回至十四回叙述哪咤事迹,说哪咤之师为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而太乙真为元始天尊十二门人之一。《封神演义》中的太乙真人住干元山金光洞,与东极妙岩宫的太乙救苦天尊显然有别,不能视为同一神。

太乙救苦神格遍天上、人间、地狱三界,而自六朝以来,则以地狱救苦科仪居多,太乙救苦天尊俨然已成道教地狱教化之主,和佛教的地藏菩萨分司佛、道二教地狱教化之职。而以史料来看,在地狱救赎神格上,太乙救苦天尊远早于地藏。唐代以前与地藏相关的译经,如北凉失名译《大方广十轮经》八卷、隋朝菩萨灯译《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等,所说的地藏神格,类似观音及弥陀,皆和地狱救赎无关。地藏菩萨地狱救赎神格的形成,始于唐代,其地狱救赎科仪,多取自六朝太乙救苦天尊相关之地狱救赎科仪。地藏之坐骑金毛狮子,首次出现在敦煌写卷S3092号《还魂记》,载道明和尚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入冥见地藏后所绘图。地藏的坐骑金毛狮子,显然也有太乙救苦天尊坐骑九头狮子的影子在。因而佛教地藏的地狱救赎神格,其实是仿自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赎神格。

 

[1] 《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天字号》。

[2] 见《藏外道书》十四册六九七页。

[3] 见《藏外道书》十五册一九八页。

[4]见《藏外道书》十三册七二二页。

[5] 《中国殿堂壁书画全集》该书为中国殿堂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1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道在乎至诚,
道法在乎一心。
只要常诵圣号,
自与道力相应!

本乃元始之气,
也即先天之根,
念念全在先天,
即是与道合真!

妙经奥妙难思,
要知全凭至诚!
大道本来至简,
诚信自然天成!

学道须知根本,
万圣元始化成。
念在太乙真神,
恍惚自然现真。

三花聚顶不虚,
五气朝元自呈。
琼浆随意痛饮,
玉京捷足先登

闺女常爱念经,
念念自然心净。
自知道本无法,
念里只为清静。

念念转为无念,
无念又生有念。
方知妙经真妙,
理在天地之先!

太乙元始之化,
信之岂疑有假。
一心常诵圣号,
自然感应无差!

道门万经之归,
全在道德之文。
念念自生清静,
渐识天地之根!

常能守得清静,
即是复命归根。
不需千法万法,
直见玄牝之门!

天尊重告众生,
要在看转此经。
若能清静修行,
定得太乙感应!

慈悲救苦度人,
太乙天尊精神!
立志常念圣号,
步步紧随修真!

修真休厌红尘,
只要心中有真。
一句圣号在心,
从此修心修身!

自古难觅得道人,
繁里求真难见真!
千书万经看不尽,
铅汞龙虎乱了神!

要识铅汞在自身,
万法不离精气神。
神子一心寻气母,
母子相合理最真!

常念圣号道理深!
太乙清我气和神!
只要恭敬念在心,
母子一见再难分!

一句圣号法最灵,
天尊全我神气精!
上药三品非虚言,
心有真宝好修行!

一句圣号法最简,
恰恰此法理深深!
念念自然成一心,
一心必见玄牝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