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甘草5

义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04: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小荷,你好,此证比较复杂,可用前胡,桔梗,防风,芍药,炒北柴胡3克,知母,荆芥穗,薄荷,炒黄芩各1.5克,蔓荆子2克,独活1克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05: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lxl0071129,你好,感谢你的提问。经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只要有资质(见徐灵胎先生《医非人人可学论》),反复研经(《内经》),旁采诸家,故有所知。
发表于 2010/2/16 0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啊。本来前几天我夫人咽干口苦胸闷,我试着开了3副小柴胡汤(罗大伦博士的小剂量),用了10元钱,没想到效果还真的很理想啊。
可是接下来就不会处理夫人的问题了,正好遇到热心的甘草5 的解答。是我之福啊。再次感谢您!
发表于 2010/2/16 05: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甘草先生!祝您新年吉祥如意!

我妈六十多,有心律不齐,小腿腕常年有祙子印﹝肿﹞,不敢吃寒凉东西。
但吃一点热的东西﹝如鸡、炸的食品、桂枝汤等﹞,右边腋下就发痒,我帮她针极泉穴会好一天,但第二天又痒。舌质红﹝有时带点紫﹞,有齿痕,苔白,苔两边肝胆区很容易起血泡。易睏,请先生赐方。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4: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Gigi,你好,可用二陈汤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出去云游三天五日,如果给大家带来麻烦,还请见谅
发表于 2010/2/18 16: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大夫,很感谢您的慈悲心啊!
我的女儿在05年的时候,独自在大连工作一年,感到很郁闷。后来有一次春节坐火车时候,受凉了,再加上做的硬座。到大连后腿就肿的很厉害!她买的西药(每天只吃一片,忘记什么名了)。以后腿看着消肿了,可是,每天下午腿就会肿的。 如果在家躺着就没有事的!现在她很不正常的胖!而且很懒的,去北京协和医院也没有查出什么病!我知道,如果给医院查到的时候,我女儿的病就会很重了!因此,非常害怕啊!
她今年29岁,吃饭正常,;有时胃胀,一到晚上腿一按就是一个坑的!165厘米,130斤。每天都泡脚(不然腿肿的厉害),月经正常!很希望您能在百忙中帮帮我啊!先谢谢您了!
发表于 2010/2/18 2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甘草先生!

<P>方剂名称<BR>二陈汤</P>
<P>&nbsp;</P>
<P>药物组成<BR>半夏(汤洗7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P>
<P>&nbsp;</P>
<P>处方来源<BR>《局方》卷四(绍兴续添方)。</P>
<P>&nbsp;</P>
<P>方剂主治<BR>湿痰为患,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头痛眩晕,心悸嘈杂,或咳嗽痰多者。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妊娠恶阻,产后饮食不进。气郁痰多眩晕,及酒食所伤眩晕;食疟,诸疟。咳嗽呕痰;痰壅吐食。臀痈,流注。中风风盛痰壅。上中下一身之痰。疡痈,中脘停痰。痰多小便不通,用此探吐。痰嘈,痰多气滞,似饥非饥,不喜食者,或兼恶心,脉象必滑;呃有痰声而脉滑者。肥盛之人,湿痰为患,喘嗽,胀满。心痛,腹痛;膏粱太过,脾胃湿热遗精;脾胃湿痰下注而淋。妇人月水准信,因痰闭子宫而不受胎者。子眩。</P>
<P>&nbsp;</P>
<P>方剂功效<BR>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去痰和中。和中理气,健脾胃,消痰,进饮食。健脾燥湿,顺气和中化痰,安胃气,降逆气。</P>
<P>&nbsp;</P>
<P>用药禁忌<BR>热痰,燥痰,吐血,消渴,阴虚,血虚均忌用。</P>
<P>&nbsp;</P>
<P>临床应用<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气厥:倪维德治一妇病气厥,哭笑不常,人以为鬼祟所凭,倪诊脉俱沉,胃脘必有积,有所积必作疼,遂以二陈汤导之,吐痰升许而愈。此盖积痰类祟也。 <BR>  2.咬牙:咬牙一证,多见于小儿虫积,成年人则很少见。友人一子,25岁,每夜入睡后,即上下齿相切磋,震震有声,可闻于户外,同屋之人,往往惊醒。因切其脉滑象显露,望其体,肥壮面色光亮,断为痰饮蓄于中焦,足阳明之脉入上齿,痰阻经络,滞碍气机,或导致咬牙。为拟二陈汤加焦荷叶以燥湿化痰,水煎服十剂。服五剂后,咬牙声即减少。十剂后,同屋之人已不复闻其齿牙相击声了。嘱再服数剂,以巩固疗效。 <BR>  3.夜咳:舒某,男,教师,1980年3月31日初诊,干咳痰滞,胸闷已三月,昼轻夜甚,苔薄白,脉弦滑,予二陈汤加当归,五剂后诸症大减,原方续服五剂而愈。</P>
<P>&nbsp;</P>
<P>各家论述<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今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若果血虚燥癥,用姜汁制用何妨。抑尝论之,二陈汤治痰之主药也。 <BR>  2.《医方考》: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 <BR>  3.《古今名医方论》:李士才曰,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成无己曰,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经》曰,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 <BR>  4.《张氏医通》: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 <BR>  5.《医林纂要》:痰者,水湿之滞而不行也,半夏之辛,本润肾补肝,开胃泻肺,去湿行水之药,而滑能通利关节,出阴入阳,是能治水滞下行,故主为治痰君药;水随气运,水湿之滞而成痰,以气不行故也,橘皮之甘苦辛温,主于行气,润命门,舒肝木,和中气,燥脾湿,泻肺邪,降逆气,故每合半夏为治痰之佐;痰本水也,水渍土中则为湿,湿积不化则为痰,茯苓生土中而味淡,专主渗土中之湿;脾不厚不能胜湿,故甘草以厚脾,然不多用者,以甘主缓,过缓则恐生湿也;生姜之辛,亦以行湿祛痰,非徒以制半夏毒也。 <BR>  6.《时方歌括》:此方为祛痰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风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祛痰之专品,仿稀涎散之法,制以明矾,致降逆之品反为涌吐,堪发一叹。 <BR>  7.《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2:40):乌梅滋阴敛肝,佐甘草合和,取其酸甘化阴以滋胃津。方中夏、橘虽贵在陈久,仍不失劫阴之弊,伍以乌梅兼制半夏之燥性,使半夏之燥性尽失,而无伤阴之虞,乌梅生津而无滋腻之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乌梅之功厥伟,其功不可泯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处。二陈汤中乌梅滋养胃阴,收敛肝气之功,后世多忽而不察,失其制方之本旨。</P>
<P>&nbsp;</P>
<P>用法用量<BR>上(口父)咀。每服4钱,用水1盏,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P>
发表于 2010/2/19 17: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P>先生真是好人,做梦都想成为像先生一样免费救死扶伤的人。</P>
发表于 2010/2/20 17: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真是好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