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不才

【大戒】日常生活三种行为, 求任何愿望都达不成的,积福没有损福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3: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真正修道人,他心贯注在道上,世间什么事情他都不关心,他没有时间去过问,是非人我他统统都不晓得。他心专注在功夫上,这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所以他修道能得清净心,能得定。定是佛门修行的关键,它能帮我们恢复本性、恢复真心。

  人生宇宙的真相如何?幻化无常。人生宇宙是幻化无常的。你能观法如化,这是智慧,真实的智慧。你知道了事实真相,你不计较、不执着了;你真正放下,放下就自在,自然心就定了。你真的有定有慧,表现在行为上,自自然然地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见到一切人的过失,不会说。为什么不见世间过?观法如化,哪来的过!没有过,也没有功;没有恶,也没有善;心境是平等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善恶、是非、真假?一切善恶是非真假,是你们世间人在虚妄分别;真修道人再不搞这个东西,根本就见不到了,他当然不会说别人过失。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记在心上。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他们两个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清净平等,没有善恶,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好恶。

  中国俗话常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善恶、邪正、是非、好恶从哪里来?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心起来的,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于外面境缘不相干。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认识事实真相?

  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纵然看到别人过失,也合掌令欢喜,决不敢轻易批评,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我们怎么知道?

  总看别人有过就不能得定

  一些持戒很严的人,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常常听到他批评“这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气得气呼呼的。

  他永远不会得定,为什么?常常生烦恼,看到这个破戒,那个不持戒,他就生烦恼了,他心就不平,心不清净,他怎么能得定?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境界清净,别人清净不清净,一概都不理会。他心清净,他就得定。

  真正修道人言语少,这是真正修道人;言语多的,喜欢讲话的,你想想看,他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世间过是什么?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嗔痴欲诸想,他才见到世间过。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如果不着相,他怎么见到世间过?自己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

  古人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你要知道那么多事干什么?别人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管他干什么?我看到好境界起贪心,看到恶境界起嗔恚心,我造业,他不造业,他是诸佛如来。

  《坛经》上记载,六祖拿棒子打他,问他痛不痛?他说“我亦痛亦不痛”,他这真是,说这种话!六祖就讲:“你痛,你是凡夫;你不痛,就是石头、木头。”六祖说亦见亦不见,他就学他的话。六祖说:“我见,是见我自己的过;我不见,是不见世间过。我亦见亦不见。”这是一个真正修行人!我们今天修行,真的是“亦见亦不见”,专见别人过失,不见自己过失,跟六祖大师恰恰相反,这菩提道上没指望!

  世间,邪正、是非、善恶,我们统统明了,明了是慧。明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过失,什么都不知道,那是愚痴;样样都知道,是智慧。心地干干净净,是三昧常寂,定慧等学!

  口,是最容易造业的,造业的果报在三途;知道这个后果,你还会说人家的是非长短,那不是愚痴吗?

  佛眼睛里头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如果你还看到世间人的过失,那你不是修道人,一点功夫也没有,凡夫一个。

  佛看一切世间人都是佛?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

  一切众生里面,的确有顺法性的,有违背法性的。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善;不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恶。善,我们赞叹;恶,不赞叹。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之外,没有丝毫差别。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世间人所犯的种种过失,假如他要真的不见,他不就变成白痴。那为什么叫不见?见如不见,绝不放在心上,

  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过太多了。

  不是你眼睛没看见,不是耳朵没听见。眼也见,耳也听,眼见耳听,为何不见?心清净,没有放在心上。一般人只看到别人过失,不知道自己过失,那是迷惑,造业。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自己过失,不见别人过失,这个人开悟了,再能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


  放弃自己的成见

  我们是凡夫,凡夫在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亏就吃大了!凡是有大成就的人,决定是放弃自己的成见。我们的成见是错误的,从自私自利而生的,哪里会正确?我们的成见,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的,不是正确的。

  我们有幸能够遇到佛法,能够遇到善知识,真正有成就,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华严经》里面,世尊教善财童子随顺善知识的教诲,这个很有道理。

  真正善知识,对待一切人决定是平等而无条件的,他的教学完全是看来学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想学,从哪里看?从态度上就能看出来。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他就有一分成就;十分诚敬,他就有十分成就”。

  我们要真诚恭敬,要尊师重道!诸位要晓得,决定不是老师刻意要求你尊敬,

  诚敬是我们的性德流露,是真诚、谦虚、恭敬,决定没有虚伪,没有虚假!你只要有这样的本质,“这个人可教!”

  在佛法讲,这个人是“法器”,你不帮助他,有罪过。他能接受,你不帮助他,你有罪过。

  他不能接受,你可以不必帮助他,为什么?你帮助他叫白费功夫,因为他已经满了,自满了,填不进去了!
发表于 2010/4/3 09: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最难是修菩提心.

       对世俗而言,爱憎分明,才是做人的本色. 对修行而言,却要去尽我执,用慈爱的眼光看待一切.实在是难!只能说,入世太深,离佛太远.

       抗战期间,有僧人也加入抗战,我深感敬佩! 对于受戒者而言,破戒的果报是很重的,往往宁可被杀也不破戒.但面对那些人的邪恶,他们加入战斗,那分明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 抗击日寇的人,杀敌正是为了众生. 不知佛经中对于类似情形是如何评判的.请指教!
发表于 2010/4/3 09: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将一个做坏事的人杀掉,终止他做更多的坏事,对于被杀者而言,算不算是在救他?
发表于 2010/4/3 13: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杏林箫客 于 2010/3/29 16:32发表

上慈下孝.

父母要有做父母的样子, 子女要有做子女的样子,各守各的本分.

但现在,很多人其实不配做父母,婚外情, 赌博, 嗜酒等等, 子女如何敬得起来?

不能单方面地强调孝道!


上慈下孝,说得好!
有的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孩子做到,无语.....美其名曰: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说这些话,置孩子自己的思想,梦想于何处?
自己做不到的,凭啥要孩子做到?有这个资格要求吗?
其实,不还有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觉得孩子这不好那不好的父母,扪心自问,孩子的问题自己有多少?

原帖由 杏林箫客 于 2010/3/29 16:39 发表

敬一切好人!

敬的是人品,与血缘无关! 与辈份无关!  与地位无关!

当敬则敬, 当恨则恨,以恶止恶,亦为至善!


想让人敬,还不简单,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做一个让人觉得敬你,是因为你值当的人。而不是其他
当敬则敬,当恨则恨,以恶止恶,以暴止暴

小青鸟
2010/2/3 05:22
对恶的忍受,就是纵容,
其结果只能是让你受到更大的伤害。
让恶从你的世界里消失,
刻不容缓

对于伤害,一次就够了
足以让你终身受用
绝不可以有第二次
如果有,
那就是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自己对自己的生命不尊重
别人还会尊重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02: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杏林箫客 于 2010/4/4 01:27 发表
学佛最难是修菩提心.

       对世俗而言,爱憎分明,才是做人的本色. 对修行而言,却要去尽我执,用慈爱的眼光看待一切.实在是难!只能说,入世太深,离佛太远.

       抗战期间,有僧人也加入抗战,我深感敬佩!  ...


佛法的戒律是有开遮持犯的,什么时候和情形下可以不用守戒在戒律中是有说明的。正确判断受戒还是开戒,是要靠对佛法的领悟和智慧的,不好单从世法的角度来看待。佛法是圆融无碍的,如果我们心中还觉得有矛盾,是我们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证还不够,不是佛法的问题。不才对戒律的了解还很不够。共勉。

[ 本帖最后由 不才 于 2010/4/13 18:5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