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713|回复: 0

社区医院医生的生存之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3 0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区医生群体的生存现状如何?社区医院的最佳模式到底如何?本报记者在数地进行了深入调查

  南平血案郑民生的社区医生身份引发读者关注。尽管南平血案是一个极端的个案,医生也对此感到极为愤慨,但社区医生群体承受到的生存压力确实早已存在。

  长期这么低的待遇是社区医生的共同困境,其实技术不比别人差,工作压力也很大。资深专家认为,目前从大医院转去做社区医生容易,但是社区医生转到大医院却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易。

  “社区医院、社区医生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用钱就能解决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社区医院应是政府投入。

  社区医生群体的生存现状如何?社区医生群体的困境如何解决?本报记者在数地进行了深入调查。

  “我觉得郑民生当初辞职,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目前社区医生的生存困境。”在郑民生曾经工作了近10年的南平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多年同事、副院长李文沉吟再三后,给出这个说法。做社区医生实在太苦了,待遇远不如大医院的主治医师。”

  在辞职后,郑民生确实有去过外地大医院求职,但并不顺利,最后连工作都没有找到。

  “在一定程度上,他高估了自己。”广东省疾控中心的一名资深专家认为,目前从大医院转去做社区医生容易,但是社区医生转到大医院却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易。“每年那么多高学历的应届医学毕业生都消化不了。”

  任务多VS投入少

  生存压力普遍存在

  “走在街上能听到人们议论那件事,说社区医生的生存如何如何。”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医院工作人员说。尽管南平血案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他们也对此感到极为愤慨,但社区医生群体承受到的生存压力确实早已存在。

  3月底,记者走进位于老城区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大医院常见的人头攒动和嘈杂,一楼的诊室很是安静。医生和病人轻声交谈,不时有笑声。

  广州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建成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出现的SARS、甲流等疫情,让人们愈加重视社区医疗在发现、排查、初期治疗方面的作用。而越来越多的人,得了小病之后,也开始选择到离家不远的社区医院进行治疗。数据显示,现在广州14%的病人首诊到社区医院,86%到大医院。

  社区医院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2008年1月1日起,广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标准由每社区居民每年20元提高到25元,同时对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补助10%诊疗费。后者意味着,在广州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药费外,患者的诊疗、检查、化验等费用享受九折优惠。

  如果以一个覆盖户籍人口为5万人的社区医院为例,每年所获得的服务补贴为125万元左右。若医院聘请医生、护士、行政人员25人的话,按每人每月税前 4000元算,光是人工成本每年就达到120万元。

  除了基本的看病治病以外,社区医院所承担的功能还包括给辖区内65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一次、对0~36个月的婴幼儿定期探访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为孕妇至少提供5次孕期保健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定期随访,对居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治疗随访至少4次以上等。

  人大代表钟南山

  月薪3000元较合理

  广州市人大代表路影指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目前待遇偏低,每年平均收入仅为全市卫生系统职工年平均工资的75%。老城区社区医生年收入两至三万元,还达不到广州地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4.5万余元的标准。

  去年9月,广州市卫生局公布了《广州市2009~2010年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至2010年底,广州将培训1751名社区全科医生和1166名社区护士。128个社区中,计划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2名全科医师骨干,共培训全科医师骨干256名,拟分2批进行,每批128人。首批培训将在今年10月前完成。

  事实上,早从2002年起,广州就启动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到2008年年底累计培训9000多人。可惜培训出来的全科医生,只有少部分回到社区卫生服务岗位。

  路影说,社区医生工资低,留不住人,留下来苦苦支撑的往往是一些低水平的人,老百姓不信任,不敢就医,又导致社区医疗机构收入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则直言,“医改突破口在社区医疗”。他说,要提高社区医疗水平,让市民甘心到社区医院看病,社区医生应先在大医院培训三年。如果要体现医改的公益性,则这笔钱应由政府埋单。他认为,社区医务人员应由国家正式聘用,工资应与政府工作人员相当,3000元比较合理。

  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不仅缺钱也缺成就感

  “社区医院、社区医生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用钱就能解决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社区医院应是政府投入。如果要提高社区医院水平,必须是政府干预,通过地区联网,比如说A医院负责某个区的社区医院,资金政府给,包括社区医院培训、技术合理运用机制也要建立起来。

  要改变社区医疗现状,廖新波开出的药方是:“首先,社区医院要建设到位,最起码得有像样的场地吧;第二,基本设备到位,比如一些常用的检验、治疗设备;第三,要有基本技术;第四,要有基本人才。”廖新波认为,做到这四点还不够,还要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对社区医生,总不能用任务量去计算收入。要在保证他们基本收入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做更多的服务工作。现在很多医生的收入都是朝不保夕。”

  “只有社区医生工资得到合理的体现,劳动价值也得到体现,这样才能留住人,不然你讲道德风尚是很难的,就算是典型的慈善家,也很难做下去。”对于社区医生流失率高的情况,廖新波还说,光给钱也没用,还要让社区医生有事业成就感。“香港医疗体制采用的就是联网性质,大医院、社区和家庭都是连在一起的。大医院的医生也愿意到社区去看病,这样也会有社会责任感。”

  现在社区医生的工作包括看病,还有给老人体检、给孩子打疫苗等多重任务,“这些本来就属于工作范畴。大家觉得累,那是因为人员紧张做不过来。”“国外社区医疗的成功经验无外乎两条。一就是政府把医生养起来;二就是制定明确的标准,公开透明。比如意大利的社区医生就生活得很好,因为是社区里的居民投票选医生。每名医生的服务对象有限额,不能超过800人,然后不满300人的又有另外的规定。选定之后,居民所有的基本病都必须到社区医生那儿看,如解决不了再转送上级医院。我们现在是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想去哪里看病就去哪里看病。这就是国内外观念的不同。”

  廖新波说,政府对社区的投入是不独立的,只是口号性的多。解决问题不能光喊口号。“基层医生能解决基本病就行了,你不可能还要他们去写论文,去搞科研项目。社区医生应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路径和进步阶梯。”  

  番禺试水

  正在探索 “广州模式”

  钟南山特别提倡番禺区政府这几年来在社区医疗方面的举措。近几年,番禺政府在城镇和社区医疗建设方面投资1.7亿元,其中 3295万元用于建立18个社区定点服务站,1900多万元用于把招来的毕业生送到大医院去做全科医学的培训,每人每年3.5万元培训费。还计划拿出 3000万元,培训招聘一批社区医生,并在工资待遇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每人每年的工资收入不低于7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此前表示,广州正在探索社区医院的“广州模式”,社区医院药品将直接向厂商采购,医生也将由政府“养”起来,并对社区医生进行全科医学的培训,还将对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评定、考核,水平不行的,就要下岗。

  记者在《2010年广州市社区卫生工作要点》中看到,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制定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办法,探索建立科学的社区卫生人事管理制度,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工资制度的办法。

  他山之石

  中国在塔底国外在塔尖

  在英国,超过90%的居民由社区全科医生提供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除急诊外,一般专科治疗均需通过社区医生转诊。

  在美国,居民有病必须先看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如病情严重要去大医院就诊,患者须持有全科医生的转诊单去大医院,否则医疗花费将无法报销。

  一位社区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的社区医疗是在金字塔的底端,数量庞大却资源很少,而国外医疗机构是倒金字塔形,社区医生是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资历深、收入高,是在金字塔的塔尖儿上。

  然而,社区医疗也正在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前进。此前媒体报道,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行“契约管理”,许多慢性病人是这里的“签约客户”,他们根据病情的轻重被分为三个等级,医生根据各个等级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提供服务,除了定期检查、治疗和生活指导外,他们还可以随时给契约医生打电话汇报和咨询。


(文/本报记者李颖、邱瑞贤 图/本报记者顾展旭)

来源: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