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雪山来客

伍冲虚-天仙正理直论增注+袁了凡先生《静坐要诀》合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4: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炼 己 直 论 第 五

七、炼 己 直 论 第 五  

  冲虚子曰:诸圣真皆言最要先炼己,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事曰炼,

  凡证道所当行之事,或曰事易而生轻忽心,或曰事难而生厌畏心,如是不决烈,则不能成金丹、神丹。必当勤苦心力,密密行之,方曰苦炼。

  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

  当行之事,如采取、烹炼、周天等,炼精、炼炁等。或行一时而歇一时、二时,或炼一日而间一日、二日,功夫间断,则生疏错乱,如何得熟?功夫必纯熟,愈觉易行而无错,必时对日日皆如初起一时,密密行之方为熟炼。

  绝禁其不当为之事亦曰炼,

  不当为者,即非道法而深有害于道法者。如炼精时失于不当为之思虑,道以思虑为之障而不可望成。炼炁时息神不定,而驰外向熟境,亦障道而忘进悟深入。当禁绝之,而纯心以为炼。

  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炼,

  道成于志坚而进修不已。不精进则怠惰,不励志则虚谈。然志者是人自己心所之向处,必欲长生,则必炼精向长生之路而行,求必至长生而后已。必欲成神通,则必炼炁化神向神通路上而行,求必得神通而后已。此正所以为炼也。

  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

  凡一切贪爱、富贵、名利、妻子、珍贵异物、田宅,割舍尽绝,不留丝毫,方名万缘不挂。若有一件挂心,便人此一件,不入于道。故必割而又割,绝而又绝,事与念割绝尽,而后可称真炼。

  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

  凡世间一切事之已学者、已知者、已能者、已行者,皆旧习。唯此习气在心,故能阻塞道气。必须顿然禁止,不许丝毫染污道心。所以古人云:把旧习般般打破。如此而后可称真炼。

  己者,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为元神之别名也。

  己与性、意、元神,名虽四者,实只心中之一灵性也。其灵无极,而机用亦无极,出入无时,生灭不歇。或有时出,令眼、耳、鼻、舌、身、意耽入于色、声、香味、触法之场而不知返;或有时出而自起一色、声、香、味、触法之境,牵连眼、耳、鼻、舌、身、意而苦劳其形。邱真入西游雪山而作《西游记》,以明心曰心猿,按其最有神通,禅宗言猕猴跳六窗,状其轮转不住。其劣性难纯,惟炼可制。而后来圣真当以上文六种炼法总要,先致诚意而炼之。

  然必先炼己者。

  李清庵云;于平常一一境界打得破,不为物炫,不被缘牵,则未后境诱不得,情缘牵他不得。《元始得道了身经》云:声色不绝,精炁不全;万缘不绝,神不安宁。

  以吾心之真性,本以主宰手精炁者,宰之顺以生人,由此性;宰之逆以成圣,亦由此性。若不先为勤炼,熟境难忘。

  昔钟离云:易动者片心,难伏者一意。熟境者,心意所常行之事也。如淫事、淫色、淫声、淫念等,正与炼精者相反、相害。一旦顿然要除,未必即能净尽,或可暂忘而不能久,或可少忘而不能全,焉能炼得精、炼得炁?必在先炼己者,为此故也。

  焉有超脱习染而复炁胎神哉?

  习染之念未除,则习染之事必不能顿无。必要以习染念与事俱脱净尽,而后遇境不生烟火,己方纯,炁可复归,神可静定而成胎矣。

  当未炼之先,

  未炼己之先也。

  每出万般变幻而为日用之神,

  平日淫、杀、盗、忘心、贪心、善心、恶心、欺心等,皆是变幻。 犹且任精任炁外驰不住。

  任炁动而化精,任精动而淫媾,而不摄之令归根复命。由己不炼而不摄也。

  古云: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先修心。盖为此而言也。

  昔马自然真人云:炼药先须学炼心,对境无心是大还。《中和集》云:念虑绝则阴消,幻缘空则魔灭。张虚靖真人云: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皆同此。

  能炼之者,因耳逐声而用听,则炼之于不闻。目逐色而用观,则炼之于不见。神逐感而用交,则炼之于不思。

  此三者皆真实炼法,正释上文割绝其所爱之说。

  平常日用必须如是先炼,则已念伏降,而性真纯静。

  谭长真《水云集》云:丝头莫向灵台挂,内结灵丹管得仙。重阳真人《全真集》云:湛然不动,昏昏默默,无丝毫念想、此定心由降而得。

  及至炼炁、炼神,则不被境物颠倒所诱,

  已有定力,不从外境所诱。

  采药而药即得,筑基而基即成,结胎而胎心脱,方名复性之初,而炼己之功得矣。有不得其先炼者,当药生之时,不辨其为时;

  百日之初炼精时,贵有药生。药生者,元精之生也。辨元精生时而用采法。若淫精犯于淫念,则邪法,不可采者。淫念未炼净者,何以能辨元精?

  炼药之喉,不终其为候。

  炼药有周天之候。或惊恐、或闻、或思、或昏沉,以至火候不终者有之。

  药将得,或以己念而复失。

  元精还补。元精将满,亦或有淫念未炼净,乃复失为淫精者有之。故古人有走丹之喻者即此。

  神将出,或以己念而复堕。

  心逐见、闻、觉、知于外弛,则是尚未得大定而有出入。背却《胎息经》所谓不出不久,自然常住之旨,出弛着境。同儒之物交物,亦同禅人之说猕猴跳六窗,内猴与外猴相见者。如是,如何能入定以完胎?

  欲其炁之清真,已不纯,必不得其清真。

  采取先天炁之时,唯炼己纯者能辨清真,则不失其清真,若炼己不纯,一著思虑习气,则失清真矣。

  欲其神之静定,己未炼,必不得其静定。

  神能入定则得静,人得三分、五分定,便得三分、五分静,十分定则得十分静,常定则常静。神静定则炁亦皆静定,炁归神为一矣,即是炁化神而成胎仙矣。不炼己者,必不能到此。

  或遇可喜而即喜,或遇可惧而即惧,或遇可疑而即疑,或遇可信而即住,皆未炼己之纯也。

  此四者皆外来之天魔也。遇而信之,则著其听魔矣。虽由此前未预为炼己之过,倘于此遇时即炼己,遇如不有所遇,魔即不如我何。邱真人所以当过一番魔,长福力一番是也。倘于初一遇便不当过,乃道愈高魔念愈多,如何当得过?吉王太和曾问:魔有种种之多,却如何知得当过?冲虚子曰:最易。不怕他有万样奇怪,我将神炁俱入定中。任他多种魔来,绝不能与我相遇矣。

  又有内本无而妄起一想念,谓之内魔障。或有生此而不知灭,不能即灭者,或有灭其所生而复生复灭者,皆障道。

  耽迟大周天之候也。

  必炼己者。而后能生灭,灭己。

  生而即灭,灭而至于无可灭。

  又有外本无,而偶有一见一闻,谓之不宜有之外魔障。

  上文喜、惧、疑、信四种俱属此见闻之内。

  或用见、用闻与之应对,而不即远离者亦障道。

  一有应对则着魔,为魔所转矣,故障道。

  必先炼己者,而后能无见无闻。

  能拣己者,即具不睹、不闻之本体,即有不赌、不闻之实效。

  此己之所以不可不先炼也。昔有一人,

  即山东姓张者。

  坐中见承尘板上一人跳下,下立于前,没入于地。

  坐中者,在圜中坐时也。见者,心不定,于神室而外驰,偶有此一见也。若心在定,则亦何以见比。

  复从地涌出,立于前。见其神通变化,而认为身外身,

  误信常人之言曰:神仙出了阳神,便身外有身。然本性与虚空同体,本无形身,若起一念,要显有身,便能有身,不可以见外为我身。

  不识为身外之天魔,

  吉王太和问:彼既不识,今老师及昔二真人是何法识得?冲虚子曰:我本性在定,得到定力足而后有可出定之景,到由我自性升迁于天门,念起而出,犹是虚空无体,乃六通为用,无所障碍。若非我念所出而有见者.便是外来之天魔、邪魔。若出神之景未到,则神通未足,不能变化,虽欲显身而不能有身。岂可以无我念之身而认为我哉?神通足者,世尊谓之四神足。

  即为魔所诱动出圜而远叩邱祖。祖曰:见者不可认。

  不宜出而妄出。虽有妄见,斩退犹恐不速,何敢而认为我?不宜出者,未成定之先,求其入定而不可得,又何敢妄出终不入,不成耶?此所以不可认也。

  乃不知信。

  由于无仙师真传,故不能以信法语。

  又谒郝祖,

  郝与邱本同师度则,同道同知识矣。即不信邱,何必见郝?

  祖曰:邱哥说者便是。惜乎犹不知信,不复更居园中,而废前功矣。此亦己未炼纯之证也。昔邱祖坐于崖下,崖石坠,压折肋。知是天魔,祖不为之动。如是当过五番,不动一念。直证阳神出现,山河大地,如在掌中。

  昔世尊坐于菩提树下,魔王波旬领百万魔众以兵戈恐佛而不动;以魔女淫事诱佛而不动。坐至金刚牢固,自言:我终不起离于此座。昔费长房师事壶公,随壶公入山修道。壶公以朽索悬大石于座之上,又令巨蛇啮素将断,而费全不惊不动者。皆是。

  此得炼己性定之显案也,并书以励同志。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9 20: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4: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筑 基 直 论 第 六

八、筑 基 直 论 第 六


  冲虚子曰;修仙而始曰筑基。筑者,渐渐积累增益之义。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安神定息之处所也。基必先筑者。盖谓阳神,即元神之所成就纯全而显灵者,常依精炁而为用。

  神原属阳,精炁原属阳。依真阳精炁,则为阳神,成就纯阳。不依格炁,则不能成阳神,止为阴神而已。

  精炁旺,则神亦旺而法力大。精炁耗,则神亦耗而弱。此理之所以如是也。欲得元神长住而长灵觉,亦必精炁长住而长为有基也。自基未筑之先,元神逐境外驰,

  如见色境在外,则必起淫念。

  则元炁散、元精败、基愈坏矣,所以不足为基。且精之逐于交感,年深岁久,恋恋爱根,一旦欲令不漏而且还炁,得乎?此无基也。炁之散于呼吸,息出息入,勤勤无已,一旦欲令不息而且化神,得乎?此为基也。神之扰于思虑,时递刻迁,茫茫接物,一旦欲令长定而且还虚,得乎?此无基也。

  此三段是申明上文基已坏者,而不足以为基之说。

  古人皆言以精炼精、以炁炼炁,以神炼神者,正欲为此用也。是以必用精、炁、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炁补其炁,神补其神,筑而成基。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炁、神不能长旺,而基即不可成。及基筑成,精则固矣、炁则还矣,永为坚固不坏之基、而长生不死,

  《玄纲论》云;“道能自无而生有,岂不能使有同于无乎?有同于无,则有不灭矣。”

  证人仙之果矣。

  为出欲界升色界之基者以此,为十月神定之基者以此,为九、十月不昏睡者,有此基也。十月不饮食、不寒暑者,有此基也。十月神不外驰而得入大定者,有此基也。

  所以炼炁而炁即定,历百千万亿劫而绝无呼吸一息。炼神而神即虚,历百千万亿劫而不昏迷一睡、亦不散乱一驰。与天地同其寿量者基此。与圣真齐其神通灵应者,基此。

  此所谓阳神之有基者。基成,由于阳精无漏而名漏尽通。不然,无基者即无漏尽通矣。虽证入神通,不过阴灵之性、五通之果。

  五通者,是阴神之神通也。若阳神,则有六通,多漏尽通也。

  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此一通为阳神之所多,余五通,阴神同。

  宅舍难固,

  阳精无漏,则身长生不死,为金刚坚固宅舍,可永劫不坏。若有漏之躯,有必死之道,身不坚固也。

  不免于死此而生于彼。若有秘授躲横生而择坚形者,犹且易姓改名,虚负今生矣。阴神何益哉?阳神之基可不亟筑之哉?可不急究之哉?

  世有以淫媾败基者,反诳人曰采补筑基。欺骗愚夫,共为淫乐。一遇淫媾,而精无不损者,炁无不耗者,神无不荡者,基愈灭矣,直误至于死而后知彼淫邪术,假之悖正道,可不戒之裁?

  此篇正文重重,自相申解已详,不必再生注意。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9 20: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5: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炼 药 直 论 第 七

九、炼 药 直 论 第 七
  

冲虚子曰:仙道以精、炁、神三元为正药。

  元精、元炁、元神曰三元,皆先天也。

  以炼三合一,喻名炼药。

  昔谷神子云:道以至神为本,以至精为药,以冲和为用,以无为为治,长生久视之道成矣。若不如此,非金液大还丹之法。

  其理最精微,其法最秘密。昔钟离曾十试于吕祖,邱祖受百难于重阳,我伍子切问二十载于曹还阳,

  逢师于万历癸已年三月,受全道于王子年三月间。以癸壬计之,二十年也。我当初每自恨福力之薄,不蒙师一速度。今而后始知侍教久者入道精,不然何以能高出万世耶?予又按白玉赠云:十年侍真驭。白又云:说刀圭于癸酉七月之夕,尽吐露于乙亥春雨之天。又当知天机非邂逅可谈。

  方才有得。是以世之茫然学道者及偶然谩谈者,皆不知何者是真药何法为真炼。徒然空说向自己身心中而求,实不知有至静之真时、真机也。夫至静之真时者,是此身心静极,即所喻亥之末、子之初也。阴静极必有阳动,

  静属阴,动属阳。阳极则阴静,阴极则阳动。

  则炁固有循环真机自然复动,此正先天无形元炁将动,而为先天无形之元精时也。即此先天无形之精,便名药物。即有药炁生机,必有先天得药之觉。

  即时至神知之说,亦即我神炁同动之说也。

  即以觉灵为炼药之主,以冲和为炼药之用。

  觉灵者,妙觉灵心也。冲和者,烹炼薰蒸之和气也。此正三家之初相见也,亦三华之所聚者。

  则用起火之候以采之。

  因有药生而起火,即活用子时起火,曰活子时,药生与火生同时,故以火之活子时而称药亦曰活子时。达摩云;二候采牟尼,言采药用二候也。四候别神功,言沐浴用四候也,同此。

  须辨药之老嫩。采之嫩则炁微而不灵,不结丹也。

  人人都说药生要辨老嫩。若嫩则炁微,配合之则无半斤八两之气,何以成一斤,故不灵。

  采之老则炁散而不灵,亦不结丹也。

  老者,只是过于当采之时。当采而未采则炁以久而虚散,皆由心生怠情而至。此炁即散,则力亦微,配合不均,不能成丹,故亦曰不灵。

  得药之真,

  不老不嫩,如九二利见者曰药真,非初九之勿用,亦非上九之有悔。

  既采归炉,则用行火之候以炼之。

  行小周天之火也。

  药未归炉,而先行火,

  昔吕真人戒之云:无药而先行胎息,强留在腹或积冷气而成病。顾与张庠友问:既知采药,何故又不归炉?冲曰:传正道,知真采,故可必得归炉,又要行火合于侯之妙,方得药归炉。若火生早了,是名火小不及,不名冲和。冲和者,和而冲也。古人有喻者曰:如浴之方起,而暖气融融然,火既小而不及,邱真人已言曰:则金精不飞是也。焉能得药归炉?悟道真修者,必先从我此答精思之,则知直至末后皆是如此。

  药竟外耗而非为我有,

  药尚未入鼎中而妄行火,即所谓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档之说。

  不成大药。药已归炉,而未即行火,则真炁断而不续,亦不成大药。

  药在外,田火以采之而归炉,亦由火烹炼之,方在炉中成变化。已得药归炉,火断而不行,则真炁亦断而不住。及再行火,虽周一天,终与前不续,药亦不续如何能成大药?即《参同契》注所云:外火虽动而行,内符不应,则天魂地魄不相交接是也。

  若肫肫然加意于火,则偏着执于火而药消耗。

  执着用心于火,则着有相而急躁,近于外道之存想有为,非自然之天机妙用。

  若悠悠然不知有火,则速散。

  行火之时,若心不诚则不灵。或昏迷十二之时,或迷失刻漏之数,或忘沐浴之候,或不知以何数周于天,或周已而犹不止,皆是。

  失于火而药亦消。

  火不能留药.焉得不消?即神不留炁之喻。

  皆不成大药。

  以上皆言孤阴寡阳,偏有偏无之危险也。

  若火间断,而功不常,虽药将成而复坏。

  火所以炼药,古云:火药一处居,行火之法,愈久而愈密,愈密而愈精,斯则必成大药,必得服食。或有时神逐见闻淫念,驰于外而着魔,则神离火,火离药,功不常矣,药如何得成?虽将成,犹有退散之危险。

  若久执行火而不知止足,虽药已成而亦坏。

  火足矣,即成大药。因药成而言足也。药既成,则不必用火,安得不止?药已成者,成之而生为服食之大药。于此即采,而药不复坏为后天有形之精。不止火不采,则大药必随生机而将妄行,欲归之圣路,无奈不止火不采,而无出以受。欲归之凡路,竟趋为后天有形之精不难矣。后圣当知此为至要、至秘,所当防之危险也。

  皆不得服食。

  必火足而药始成。药已成而必知止候,方有大药可采、可取食。不然,必不得药成服食。

  后世圣真修此必使神炁相均相合,火药适宜,以呼吸之气,

  即火也。

  采真炁为动静,

  即药也。

  以真炁之动静,定真息之根基,其气归静于根,则真息亦定于根。二气合一于根,以为胎神之基也。

  则火药即不着于一偏,又无强执纵失之患。如此而炼,方得小周天之妙理,方成长生之大药,始名外金丹成也。

  马丹阳云:因烧丹药火炎下,故使黄河水逆流。《玉芝书》云:玄黄若也无交媾,怎得阳从坎下飞是也。

  祖祖真真,服食飞升之至宝,乃是上上之玄机,最宜参悟而精修者也。

  此论备陈炼药时之危险,今后圣知防虑于此,不至当面错过而不知也。神仙所言金丹取食者,是肾中所得金液之气配元神合炼所成。服食之,则能神通变化。若方外之士言服食者,不过妄以金石、草木诳人曰炼眼食。断不可为,以误大志。纵服食之,或有疾宜于金石药者而偶致愈,或无疾而中毒成大患,必不能超出三界而显神通也。

  得此真药取食,自可进修,行大周天之火候。以炼炁化神,炼炁而息定、化神而胎圆,阳神升迁于天门而出现,神仙之事得矣,中关十月之事完矣。其后面壁还虚,九年一定,以神仙而顿悟性于无极,形神俱妙,总炼成一个不坏清虚圣身。皆由炼药合仙机而得成丹、成神者之所至也。故凡大修行上关大成事,必如此则毕矣。于此毕法中,始于百日炼药而成服食者,无量寿之地仙也。

  地仙者,地上所行之仙。身体重浊未离,故不能离于地而升虚无之天也。人仙虽长生,亦同于地仙,重形尚在,故亦不能离人与地也。

  中而十月,炼成脱胎出阳神之果者,超出阴阳之神仙也。

  神仙者,离重浊之形,以无形之神变化,或有或无,皆由一神之妙用,故曰神仙。

  终而九年面壁,炼成还虚之果者,超出尽天地劫运之天仙也。

  初得神仙,乃得大定而出定者。但得定由于守中,而出定则居泥九,故世尊已入灭而亦入于泥坦是也。至此后还虚,则又入定于泥九。古人云性在泥丸命在脐,盖言了修命之事在脐,了修性之事在泥丸也,泥丸之定,则非从前者比,九年一定者,特以始人之时而略之,或百年、千年、万年、一劫、百千万劫皆可入为一定。此正天仙佛之超劫运者。

  有仙缘者,遇此《天仙正理直论》,其亦斋心以识之。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9 21:0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5: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伏 气 直 论 第 八

  十、伏 气 直 论 第 八


冲虚子曰:人之生死大关,只一炁也。

  有炁则生,无炁则死。此首以人之所共知者言,令人易明生死。

  圣凡之分,只一伏气也。

  炁能伏定则圣,不能伏定则凡。此首以人之皆能者言,令人易学于入圣超凡也。

  而是伏义,

  而者转文助语。

  乃为藏伏,而亦为降伏。

  藏伏者,深藏归伏于元炁之根。降伏者,管摄严密,不许驰于外。此二者,亦有防危虑险之意。

  唯能伏气,刚精可返而复还为先天之炁,神可凝而复还为先天之神。所以炼精者欲以调此气而伏也。

  炼精小周天,调其息而伏。为其不能顿伏,故用渐法调而伏。达摩祖师显宗论亦言似此意。

  所以炼神者欲以息此气而伏也。

  炼神大周天,胎息其息而伏。为其不能顿息于无,故亦用渐法,股息其息,似有而无,乃至于无有无无,而伏于寂静。

  始终向上之工,只为伏此一口气耳。所以必伏而始终皆伏者,是何故?盖当未生此身之时,就二炁初结之基在开田,隐然藏伏为气根。久伏于静,则动而生呼吸,是知由静伏而后生呼吸之气以成人道者,曰顺生也。而是逆修,曰成仙者,当必由呼吸之气而返还藏伏为静。此气伏、伏气之逆顺,理也。及呼吸出于口鼻,而专为口鼻之用。

  呼吸至于口鼻,则落生死之途矣。离口鼻,则离生死。

  真炁发散于外,遂至滞损此气,则为病。耗竭此气,则为死。盖不知伏为所以复之故。

  伏者,欲将呼吸还复归于炁穴,而为不呼不吸之故也。必此气伏于炁穴,而后元炁能归,元神能凝,三者皆伏于炁穴也。

  而亦不知行其所以伏,

  行所以伏者,言有至妙至秘之天机。呼吸合于天然者为真,元炁得合当生、当采之时者为真,元神合虚极静笃者为真。三者皆真,而后得所伏之理,行之而必成。不然,则亦世之外道而已。

  安保其能久生而超生死于浩浩劫之外耶?

  三者不真。则非所以伏之理,故不能超过浩浩劫之运。

  有等妄言伏气者,而不知伏气真机。

  真机者,有元炁,元神而呼吸正合天然自在方为真。

  终日把息调,而口鼻之呼吸尤甚。

  调息者,调其内用之玄机,如橐天籥地徐停息之说。世之愚人,不闻天机,只把口鼻数调,如隔靴搔痒,焉能调得到无息?

  痴心执闭息,而腹中之逼塞难容。

  闭息者,《灵宝华法》书亦言之,是言不通其息出入之门也。虽无门,却有安顿自然之妙理,非强制之为闭也。强制则不真,故无成。真禅家与真仙道略同,若痴禅人之假禅,亦与痴道人之假道同,学者不可不察。禅宗人有一等假禅者,曰吞声忍气,曰气急杀人,皆言忍住气而不出入,此是病,非禅也。强制则念是动的,不是静,何以为禅?禅字解作静字,若是自然真静,方为其禅。

  哀哉!此妄人之为也。安见其气之伏而静定也?昔邱祖云:“息有一毫之不定,命非已有。”

  息得呼吸绝,则生死之路绝。总有呼吸不定,故不免生死。

  而伏气之要,正修士实用所以证道之工也。但此天机之妙,绝与世法不同。古人托名调息者,

  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无用调矣。仙道托名调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调其有而至无,无而至有。为其以神驭气,行之必住,往之必行,在乎行住之间而调之也。

  随顺往来之理,而不执滞往来之形,欲合乎似无之呼吸也。

  当有往来,不强使之无,而唯随顺之,似心息相依之说。亦不强执,害其自然而为勉强。

  托名闭息者,

  世之言闭,是勉强,不合自然。仙家言闭,只托言闭之名,而非用彼强闭之实。故范德昭曰:“内不出,外不入,非闭气也。”我故曰:托名者,略似闭气而实非闭气也。

  而内则空空,如太虚无物。

  空如太虚,是真虚无,则真息便可归于真无。其禅理亦似之,若上文所言,内不空而逼塞者,是强闭者,外道邪法旁门之类皆然。

  欲合于无极中之静伏也。

  无极者,无一炁之始。乃后太极,则有一炁之始,一判则为天地。今言无极,乃言天地及一炁俱未有之先,即为父母尚未有之先,正是虚极静笃景象,妙语必至如此,为真静伏。

  总之,为化炁化神之秘机。古人云:“长生须伏气”,故自周天而历时、日、年、劫,唯伏此气。

  言有一小周天之所伏,有一大周天之所伏,一日、一年、一劫之所伏。或暂或久,而能成其一伏者,真有道之士也。

  此气大定,则不见其从何而伏始,亦不见其从何而伏终。无始无终,亘万古而无一息,与神俱虚、俱静,所谓之形神俱妙之静也。

  世尊能以一法说八千劫而后已,能以一定坐八万四千劫而后出定,是其形神俱妙与仙同者。

  唯闻天仙正道者,方能识得此理,唯有三宝全功者,

  三宝者,元神、元炁、元精。若一宝非元,则不为宝。属于后天者无用,亦不得为全功。

  方能行及此工。

  此功者,即上内如太虚证入无极静定者,言三宝会合,炼成化炁,而后可行大定、常定工夫。若未化炁,则亦无用此为。

  有大志圣真,请究之而实悟之。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9 21:1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5: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胎 息 直 论 第 九

十一、胎 息 直 论 第 九

  
冲虚子曰:古《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炁从有胎中息。”斯言为过去、未来诸神仙、天仙之要法也。

  男子身中本无胎,而欲结一胎,必要有因。则因伏气于丹田炁穴中而结胎,是胎从伏气中而结也。元炁静而必动,欲得元炁不动,必要有藏伏。因有胎,即藏伏之所,乃息而不动,是用从有胎中而息也。胎因愈伏气而愈长,气因愈长胎而愈伏,共修成一个圆满胎神,斯所以为神仙、天仙之要法,非此抑将何以成之?然胎息与伏气本是一事,何分两论,只为怀胎养神必用胎息而后成胎,而神住胎。古人皆以胎息言之,今亦详言于炼炁化神时也。伏气之说,为伏气而得精还化炁,炼药以得大药。古人只言伏气,今亦从之言伏气。虽两言之,中则互明其理,令人知两言之妙,而不妄疑、妄执其为两。

  予愿再详择而直论之。夫人身初时,只二炁合一,为虚空中之炁而已,无胎也,亦无息也。

  此言无胎无息起,下文返还成仙之所证。

  因母呼吸而长为胎,因胎而长为急。

  修仙者,亦必因呼吸而长为胎,因胎而长为胎息。

  及至胎全,妙在随母呼吸而为呼吸。所以终日呼吸而不逼闷,此缘不由口鼻呼吸,只脐相通,故能似无气息一般,此正真胎息景也。

  古人谓,内气不出,外气不久,非闭气也之说,正言由脐相通者。

  离胎而息即断,

  在胎中,则我之息由母脐中所生,故我息亦在脐,而口鼻不可呼吸。离胎则口鼻开窍,可以呼吸,顺而易矣。当此时且不知胎息,安得复能胎息?

  无母脐与子脐相通,不得不向自身口鼻起呼吸,即与胎中呼吸同,而暂异其窍耳。逆修返还之理,安得不以我今呼吸之息而返还为胎中息耶?凡返还呼吸时,以口鼻呼吸之气而复归于股息之所,

  即丹田之所。许旌阳云:“脐间无炁结成丹,谷神不死因胎息,长生门户要绵绵。”《元始得道了身经》云:“中宫胎息为黄婆,”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以鸿毛着鼻口上而毛不动为候也。”

  如处胎息之时,渐渐炼至胎息亦真无。真无者,灭息尽之义也。

  谓胎中之息亦真无之,此正禅宗人所谓“万法归—一归无”之说。

  方是未生时而返还于未有息,未有胎已前之境界,不落生死之途者矣。

  凡人有呼吸,则有生死;无了呼吸,即无生死。

  所以得如此者,亦非蓦然无所凭依配合,便以呼吸归中而可胎息者。

  呼吸之炁最难制伏,必有元炁相依,方可相定而成胎息,然胎息何以知其成也?以呼吸归于胎息,则口鼻无呼吸而成胎息,是其真成也,终不复至口鼻为呼吸。真禅定者,亦似此。若凡夫外道,不知元炁者为何,单以呼吸归于中,而妄曰入定胎息,其息不能定住于胎所。虽忍气,而气无所客,乃曰气急杀人。

  而终不能强忍,口鼻之气更呼吸浩浩。皆由悖却,世尊所谓“无生法忍者”之所为也,世之假道人、假禅人皆如此,此亦后学圣真之所当辨而自防危险者也。

  所谓孤阴不成者,此亦其一也。

  呼吸之气乃后天有形之阴物,故亦如此言之。

  必要有先天炁机发动之时,又有元灵独觉及呼吸相依、三宝会合,已先炼成大药者,而转归黄庭结胎之所于此之时。

  此时者,是当此结胎之时。因文上句皆言先所化炁,而至此始言胎息之意也。此正申明必要炼精化炁,以气助胎,以神主胎,以呼吸结胎,方成真胎息。

  而后以胎息养胎神,得神炁乘胎息之炁在中一定,

  神炁与胎息相相乘,方是有配合的修其胎息之工,所以能成真胎息得其定。若无其气,便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坐中只是昏沉磕睡,如何能长觉长明以长驭气人大定成胎乎?有间断,即非胎息。

  即是结胎之始。正《入药境》所谓“初结胎,看本命”而得者。

  本命者,二炁也。元炁为生身命之本,呼吸气为生身命之具。

  而结胎之初,必要本命二炁随神之号令,同凝于中而为真胎者也。

  虽似有微微呼吸若在脐轮,而若不在脐轮在虚空,正《度人经》所谓“元始悬一粒宝珠,去地五丈;如世尊之前,地涌之宝塔在虚空中”等语皆是也。皆用远旋真息,以渐至成胎,顿然绝离口鼻,不存呼吸,灭却有作,恰然处胎相似,而胎中之急始虽似有,而终绝无,即是真胎息所以成阳神者。

  若无大药真炁服食,若非三家相见,必不能胎真息而神真纯阳者也。

  如是而久久无间断,绵绵密密,无时无刻,而不是在胎中无息之景,直证阳神大定,绝无动静起灭,即是胎固,乃返还到如母胎初结一炁未成我,而未分精炁与神之时。正《入药镜》所谓“终脱胎,看四证”而得者。

  看四证者,验四证功夫之有无也。有,则胎尚未圆。以其有,乃养胎之工也。无,则曰灭尽定,而阳神成就矣。

  胎息还神,固曰毕矣。

  胎事毕,灭尽定,佛亦灭尽定,入涅槃。故其《经》云:“若于佛事不周,不入涅槃。佛事周讫,方入涅槃。”

  毕其十月中关之事,神仙之证也。犹有向上田炼神还虚而证天仙者。在所必当知。故迁神于上田而出天门,以阳神之显见者,倏出倏人,何也?当前十月之内,而或有出者,是不宜出之出也。由六根之为魔而妄出。

  阳纯则无魔,阴尽则无魔。阴将尽而未尽,甚为魔者,要除阴尽,是要除魔尽也。

  妄出则神走而着魔境,而息亦走,着于口鼻。必急人,则依于息而归胎。

  此一段又再详指示人以十月内之所当防此危险者。

  此时之出是当出而出也。

  昔蓝养素胎成,当出而不知出,故刘海蟾寄书与之,指示所出之法。

  故起一出念,而出阳神于天门,

  天门者,《传道集》所言,指顶门也。古人于此赞之曰:“身外有身”是也。

  若出之久,恐神迷失而错念。

  古云:十步百步,切宜照顾。

  故即入上田,而依于虚无之定所,以神既出胎喻同人生之幼小。须三年哺乳者,以定为乳哺也。又言九载三年一定者,言出定之初时而入定,以完成还虚之天仙也。证到至虚至无,即证天仙矣。然是定也,入定时多而出定时少,又宜出之勤而入之速也。我故曰:出定之初即为人定之始也。虽天仙已证,亦无不定之时也。故世尊亦曰:“虚空界尽,我此修行,终无有尽。”正如此也。至于终天地之后,超过劫运,亦无不定之时也。此犹仙佛以上无仙无佛之妙境,而天仙佛之至者也。后来圣真共知之,共证之。

  此书稿成于天启壬戌岁,实欲藏之为门下学者便心目,不意被人盗去。但儒者窍取仙书,爱慕之心胜可怪又可惜也。由骆友而失骆,故想象而梓,不无疏略。今崇祯己卯秋,查旧稿,加注,贤道友复梓之,以广度人,流行于天地之终,皆所愿也。故附识之直论毕。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9 21:1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5: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直 论 起 由

十二、直 论 起 由


  予作《天仙正理直论》,仅仅九章,完全画出一个天仙样子,令有缘有志者见为顿悟。

  有志者不遇此书亦是无缘于道,遇此而不参悟亦是无缘于道。又或有遇之而无真学之心,唯图诈伪欺世者,亦当改恶从善而归正道”。

  非敢曰轻泄天机,妄拟无罪,只为度尽众生为自度计者,于是冒千天谴而直论。亦缘我老祖师张静虚真人得道后曰:“今日四大部洲,全无半个人儿知道,今当广开教门。”奉此仙旨故也。

  张真人法派名静虚,常携虎皮为座,故当时皆称虎皮张。初与三友寻访仙道,夜半见白毫光于西而冲天。次日西行,夜宿又见,日又趋之。三友去而独行,独见得光处,在蜀之碧阳洞也。人见仙师,而求度甚切,师遂授之道,命之修。数年成有始命出,曰:“今日四大部洲,绝无半个人儿知道,你与我广开教门。”张翁遂行。按四大部洲者,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衢庐洲,佛经所说者是也。张仙翁遂出西域,转北夷,还中国,见二大洲已无人矣。实起度人之念,止度得李虚庵一人而已。

  历十五年间,再传而递言于予。

  十五年间者,张真人于万历己卯年度李虚庵,至壬午年复至李家,助李银为行道之资。李真人于万历丁亥受曹还阳请,至其家。曹与三友各具贽六金助道、不足。戊子,曹三友又助师三十金而修成果矣。曹真人于万历癸巳与伍子遇。甲午年夏五月度伍子。计之已卯至癸巳,十五年也。至王子又十九年,曹复度伍子仙佛合宗全旨,以出三界之上者,并传以助道之方,嘱之曰:此《元史》所载邱真人助国之方也。唯默记之,倘护道要用则用之,否则闲置之可也。勿为世间作孽,取大罪也。予之十九年中,苦志苦行,或亦少仿佛于长春祖之苦志者,得全大道,敢不如命戒之哉?

  予初若为骇闻,

  骇世之学道者多,岂真无半个人儿知道?

  而久之真见同世斯人,不同闻斯道。

  得师度之后,遍考仙圣之书,圣圣同此一道也。同此修成正果也。差毫发尚曰不成,岂可有不同者乎?每考问于全真侣,不过只知御女采战,及却一病小工,为诡求衣食之计者,与仙道之保精、保炁、胎神之理者不同闻。考问于禅宗人,不过曰当下便空,以降魔转劫,仅为死后人道之说,与佛法空而不空之真空超劫之妙法不同闻。又考在家俗士之学道者,求假做黄白成富贵,求房术久战遂淫乐,并无学道之实而志不同。又考在家俗土之学佛者,妄自尊而诳人曰曾参学,手抱非忉利,身触悖天王;口称者当下就了,只就了得一席淫媾,何曾闻佛法可了?而闻实不同。世界劫坏如此,安容得不直论而一救之耶?又安容不直论留为后世圣真作正知见耶?

  故作此以指引后来。凡我邱祖门下符节正传弟子,得师口诀,凡药生内景,

  时至则神知为内景,药炁驰外别有景。

  采药真工,

  即达摩祖师所谓二候得牟尼者。

  行火工,

  小周天之候,即达摩祖所谓四候别神功。

  止火景。

  详后《仙佛合宗语录》中

  采大药工,

  自古圣真所不轻传,此以前,得百日炼精化炁之真法,行得全功,只成精满炁足之凡夫。知此而用得大药,方得长生。此先圣所以必俟百日功成者而后言之。

  得大药景,

  有六种震动之景也: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胸后鹫鸣、身涌鼻搐。大根因其灭识、皆有白景验。

  三关工。

  即名五龙捧圣者,从此超凡以入圣,乃圣圣不转传之秘法天机,世间之所不知不闻者,必俟百日功成者而后言之。

  服食工,

  度过鹊桥而下重楼,喻曰服食。非如饮食样之食。

  守中理,

  即大周天之初。古云:守似有,却如无,不有不无。故喻之曰守中,又闻胎息本在脐,而若不着于脐。养神本养中田之神,又若不离于下田,总若合二田成一座空境界,故亦喻之曰守中。正秘密天机,有不得显言者。

  出神景,出神收神法,炼神还虚理,

  此守出收还等五者,皆详后《仙佛合宗语录》中。

  历历秘授。

  历授者,次第尽传。上文十二句之秘法乃正传之所必有,而后圣真修之所当必受者。

  闻人世所不知。

  闻者,言后圣得遇圣师而有所闻者。人世者,彼后圣同世之人也。彼人所知皆世法中旁邪小术,唯圣所闻,皆彼不知,正与《直论》中十二句秘法同。

  见凡书所不载。

  见凡世前书已载者,皆古圣大略之言世。不载者,精切秘密天机,旧不载于书,而今得闻于圣师,正与《直论》十二句皆同,则师言可笃信奉行,《直论》可凭稽考。要知非遇仙者,无真闻见;非遇仙者,不能措一言为直论。

  当下工修炼时,要以《直论》相印师言。

  古圣之书,每言一句,又秘却二句、三句,何以得全印证?欲求全证,又要搜索多书,此贫者之愈难。唯此《直论》兼注,又后有《仙佛合宗语录》及门仁贤问答之要,以详《直论》注脚。尽露全旨。则后圣得此一书,足以全印,可无余恨矣。

  得了然无疑无碍,直证天仙,唯史作书助道之一愿也。后来圣真未及得正传者,尤当从斯入悟,究其逐节功景违合,

  凡有所闻,即征诸此书,合则正,违则邪。作人天眼目者,唯此书耳。

  心则不为妖人邪说所惑矣。

  凡一切邪说旁门皆与此书相违悖。

  如有真志精修,不参此论,是自绝于仙佛正道者也。窃谓此论而行邪行以诳世者,

  如昔有一光棍,专以房术欺骗人者,乃借言曰:“铅汞不在身中取”。已明明说破。愚按贼此言,谓铅汞不在自身,是女人身上取的。铅汞者,喻阴阳。岂有阴阳二者俱在女人身上取之言?而可惑人取信乎?犹且言之,咦!

  天律王章共诛之,  此书本代天仙救世,代佛破邪,尽是表明天上梵德至道之言,有天目共视,天耳共听,天律共护。若有邪人假借正言,行彼邪说,天有霹雳伐其性命,王有典刑灭其身形。
  并揭禁誓书未,以为诵书者知诫。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9 21:2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5: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后 跋

十三、后 跋


  冲虚子跋云:道为天仙之秘机,

  天仙之道,唯天仙知之行之,凡夫去天之远,何以得遇?唯不可遇,虽曰不秘而亦是秘。若有得遇知其道者,必要体天仙之心,行天仙之德,而后可成天仙之道。

  凡夫之罕见。

  为今之凡夫者,前虽有善而或有小功,不足以得道,故难遇。若能从今起念学道时,全具善心,力行善事,绝其从前间有不善者,则道之罕见者犹可望见也。

  或百劫百年一传于世,

  如唐开元时之纯阳翁,始度王重阳于宋徽钦时,如六祖惠能止衣钵不传,而后竟无传法之七祖者。

  或片言数语密度于人,

  如钟吕二仙度燕国宰相刘海瞻,以卵垒为山而不崩堕,刘曰:危哉!钟吕曰:汝宰相之位更危于此。刘弃相从之而仙去。如虎皮座张真人以嘉靖帝强请之不起罪,邳州守请,曼及三年而后至京,延及徂落而不复命。远至六安州,召卢江县李虚庵而度之。命三诵三背其言,三日而别,李竟成真。县及邻封,皆称肉身菩萨。然张祖不肯见帝而度,乃召李而度之,此亦张祖密度之案也。如佛欲度迦叶,分恒河水为两断,而佛行其中之无水处。叶以舟救佛,佛从舟底穿入而舟底无孔。叶犹曰幻也。佛曰:汝未成不生死阿罗汉,何能如此贡高我慢?叶惊服,自不知所以不死,而归依之是也。

  三口不谈,六耳不闻,

  三人则三口六耳也,其中或愿学小成于人仙者,或愿学中成于神仙者,或愿学大成于天仙者。所愿者则重之而喜闻,所不愿者则轻之而厌听。或德止足以授小,而分不宜闻中、大二成,故不同谈,不同闻也。如许旌阳、吴猛二人,许为旅阳县令,吴为分宁县令也,同谒丹阳三湛母元君。母独传许以道法,谓吴德行尚未充;后当拜于许授。如世尊单传递叶为初祖,而以堂弟阿难未能离欲,令转拜叶传为二祖。俱是旧案也。

  不经纸笔。

  仙道乃天上人之所有,亦天上人之所用。正上仙口不谈之秘,鬼神觑不破之机。所以不载笔于纸。

  何敢浅其说,直其论而谆谆然数万言为镌哉?此大罪也。

  大道本不敢轻一言于非人之前,何敢浅说其精深,直论其秘密,令善恶贤否、正人非人一概混见之耶?但视世间无不可救化之人,倘有不从正而改邪者,是必从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出而初世为人,而恶心犹在故也。虽直论之,彼只见如不见而已矣。何嫌其混见?

  曾见一人截然向道,而竟无觅处。

  截然者,截断世法尘劳,决志学道。满目是万法干门,竟不见何者为仙道,不知向何处觅仙道?此甚可怜。

  举世多人谈道,而悉堕旁门。

  遍世界谈道,所闻所知,全在淫邪窠臼中,初学不能辨邪正。遇之焉不堕入?此又甚可耻。

  谓道不在世,而人必误陷于邪者也有。

  仙道原只蕴藏于仙胸中,世何得有?一切诸人,不遇仙度,皆只在世而学,焉能外世见而求世外之见?毕竟误陷于邪矣。

  谓人心自邪,不求闻道,而规正者也有。

  心邪之人,唯邪法是喜。口称是学仙之党者,只愿学房术御女,谓淫媾有如是快乐,是我所学之有证。而仙道高远,或者即此所致我何必舍此快乐而别求仙乐为能?故不求闻也。自称是学佛之党者,造断见之邪说而惑人,不知已为佛之所斥。自谓有了此一口高谈捷语,足取衣食名誉,何必效佛所修而六年禅坐以自苦?故不求闻也。予在金陵,所以绝不屑与人谈仙佛,见彼诸俗人谈仙者,皆志于房术御女,及却病小功,而即指为仙道。不务修德修道,故不必与为谋也。

见彼众生谈佛法者,皆妄将佛说为行教无用之虚言,将已谈断见作佛法,不求如何如佛八千劫说一会《法华经》方已,不求如何得如佛八万四子劫坐一定方起。必执断常邪见,直趋死亡。为了生死,或学躲一轮回为自足,而且不能得,又不能承当正法。竟如石马,虽打不走,全似木牛,拽鼻不回,谓之下悬不移。何足救化?何足与言?所以只遵仙佛正法,为我自语师而已矣。我又为有相知者悯,而浅说劝之。佛昔云;人相竖,畜相横。世之俗夫,每以横相妄谈佛法。语人曰:我知佛,我是佛。此亦妄人也已矣。甘为横相,又何难焉?今而后谈佛者,请先改汝横相为竖相,且遵佛说,别作商量。庶免空劳妄谈,虚度一世。

  借令百劫、百年,生一圣真,将何人悟?

  言此论若不出世,倘有真修者不知如何修仙,不知如何修佛,故无趋向处。亦不知学何者为学,行何者为行?

  所以得圣真于学者,必由此论。

  及有此《直论》并《仙佛合宗语录》出世,若有一人精究此论及录,便见得此人是有志于此者。与论合志,即为学此道之圣真,不究者,则其志不学此,终于凡夫轮转而已。

  得圣真于师者,亦必由此论。

  诵诗读书而尚论古人者,固有人。诵此论而寻觅论此之人者,亦有人。未诵此论而寻觅已诵此论者,亦必有人。能觅此人,岂不得遇此人而得遇此道?故曰求师必由于明此论,所以张紫阳真人作《悟真篇》以访友,果得石杏林为之徒。其胜于奔走四大洲访师友者,不万万分便益哉?

  故钟离云:吾之求人,甚至人之求我。

  古云:弟子寻师易,师寻弟子难。盖弟子以初学之无知,故不知所遇之人有道无道,而拜之故易。师之有道者,上奉天诫,必选择同德同志,祖父善门。一不全,不足为弟子,故寻之难。昔钟离往九江府德化县度县宰吕纯阳,又钟吕往甘河镇度宋徽钦时领兵校尉王重阳,又钟吕往燕国度丞相刘海蟾,又虎皮座张真人行至六安州马神庙,召卢江县之李虚庵而度之,又昔世等往偷罗厥叉国度迦叶者,皆是师急于求人之案。

  人不及于求我,我不及于求人。

  世界如许大.学者相隔如许远,谁知我而求?由我非方外之士游遍四方者,亦非如所谓唐朝吕洞宾至今犹在寻人度者,亦非如世尊自谓行化时至,乃行而化之,至度一万八千九十四国人者,不过隐处一小小道隐斋而已。不及求人,所以亦不得为圣真学者之所遇。

  乃以一笔救天下后世迷。

  唯成书可以代面命,虽遍天下,尽后世,凡有见者,皆可救其迷惑。
  然而迷自轩辕氏御女保生之术一倡,


  轩辕者,君天下者,忌嗣子之少,故用后宫之多,淫媾之多,必不可不节欲。后世学者,岂可以节欲之人事,而遂误指为长生不死神通之仙道乎?

  而真伪争途四千余年矣。

  仙道是出世间法,真也。御女术是在世间法而非仙,伪也。本不同者。凡学仙圣真,既有大志、有圣德,必不可学御女以招天诛。凡学御女者,轻纵淫乐,环女子之身,丧女子之耻,志极卑污,败仙佛根基种子。天律严密,又岂容于谈道?

  真者幸有天降异传而作仙佛,

  汉之张道陵、葛玄仙翁、寇谦之、于吉,皆太上降下而传。北汉时之钟离正阳,乃东华帝君之降传。唐之纯阳吕翁,乃钟离之降传。宋之王重阳、燕之刘海蟾,乃钟吕二真人之降传。世尊佛,乃阿私陀仙之降传。故《法华经》佛云:昔者仙人授佛妙法,如来因之遂致成佛是也。所以伍子言:非仙不能度仙,非佛不能度佛。此亦破迷之一说也。

  助者自愈炽说,遍天下而迷人。

  炽说者建立各种门户,曰三峰采战者、曰小采补者、大采补者、曰童男童女开补气者、曰对炉者、曰入炉者、不入炉者,千种淫秽无耻。此之为世事用,尚甚可耻,又安可妄诳人曰道乎?所以道隐评之曰:尝见犬猿与阴者聚,则抚弄其二物,岂可以衣冠人物、有礼义廉耻者而如之乎?又评之曰:蠢动如蚊蛾虱类,人共见其不学而能相媾。岂有不蠢如人,反不如之而学人为媾乎?以速死丧命之事,而愚弄人曰接命不死、其迷于自愚,又迷于邪说之诳如此。予请诸人破迷改过,且自安生保见在之福。

  以此大迷之世,而论说之宜直、宜浅,其可少乎哉?泄论说之功,岂不大哉?

  泄万古圣真密旨天机,书之遍与凡夫言,固有罪矣。但后来圣真,得明道于论说之所,岂不是此莫大之功乎?

  然泄道未必无干于天罪,敢望曰天不之罪而故竟冒干之耶?即此一点破家学道、慈心救世之为功抑可赎罪哉?得悟于天下后世劫,独超出大迷而为圣、为真者,又可无此泄道功之报哉?

  后来圣真得明正道于论说,不被邪说坑陷而竟成圣、成真,亦当报今泄道之功。

  见此者幸毋谓我一见是书,已尽见其道。见之因易,而生易见之心,靡不亦自轻易视其性命。

  书成道之粗迹耳,道之精真者曰理,道之实行者曰本。理可以书求,事未可尽以书行。必要真诚参师学道。凡未得师者,以此书考寻正门为引进,即此以为引进师也。已得师传者,以此书印证是否,而为信受奉行。此即是印证师也。若不求真师救度,专向书本上诵章句,偶见一斑,妄称全豹,愚谓只可言悟书,不可言悟性、悟道。由怀易见之心,不识为难遇难闻之天宝,则其轻易视性命而丧失者,将必不免矣。

  毋谓我一见书,便见此道实可易行,正遂我畏难之心。即此易行而易行之,自执善悟不求师,而按图索骏,焉能了悟到至玄至妙之真实处而修证性命?
  书固载道,正欲使人明道而浅直之。古云:得诀归来好看书。若先得真师真诀,则见书真可尽见道,真知易行。若谓不必求师,道已了然,尽见易行,古云:差毫发,不成丹。恐难悟透,亦不免依然失性命也。古云:性由自悟,或可由书。命要师传,必经口耳。则信之真而行之勇,此我今所望于后圣后真也。故又诫之曰:毋轻忽为易。


  尤毋谓盗此为说,言可应世,理可惊人,足以师任之于己,以徒视乎其人。有此诳人之心为障、为碍,耻于低头实学,竟不自悟、自修、自证,而亦不免于失性命。

  有等人,不真实参师学道,唯见此书一遍,念几句,诳人曰:我尽得传某人道矣,我今足为诸人之师,诸人只可为我之徒。言至于此。即《楞严经》所云未得谓得,是为入魔。故必害己德而堕为魔民。昨有一人,即如此诚之说,见此未注旧稿,遍语人曰,我全得某人所传仙道之妙。斯言也,非赞扬,实贬词也。一则以忽仙道之为易,一则以增己学之为博。不谓染指吞海,曰海尽吞矣,而可乎?以芥壳量海,曰海尽量矣,而可乎?作是言者,可谓无正心,无大志。又一人在金陵淫恶无度,冒称为我虎皮张真人门下人。不知张门先戒绝淫事淫念为初功,彼何必自投清净门,讨个摈斥为哉?

  于是三者能不肯犯,

  即上三条诫词也。

  诚心参悟,即《直论》以究仙理,征《直论》以印师传,真修实悟。证圣证真,斯不负我染笔时一字一泣,

  当论时,欲不直,奈何今世正道已尽绝,恐无益于救正,不得不为仙佛宣明正法。欲直论,天则有谴而不敢言。终必直之而冒谴,故一泣。我自癸已至壬子,二十年参师护师,卖田舍,破家计,苦心苦行而得悟。后之参师者未必能得年之久,未必有可卖可破之家而可得,故一泣。人以一见论而即知,我以多年苦而轻泄。我以自苦代人之苦,我以所卖所破代人之以卖以破,故一泣。又或有人或有可费之资,而不学真仙道者,徒费耳。虽费而不求明如何修命得命之证,如何修性得性之证,泛然无着者,徒费耳。虽费而不苦心志、苦功行,以求必悟必成者,徒费耳。故一泣。我又为众言此以劝诫之。

  为终天地劫运之圣真直而论,

  泣而论者,既为参难泄易而割舍天机,又为世界既绝仙佛正道、愈传愈假,我独得悟,又焉敢不为仙佛正道留一线之真耶?令世世圣真,得所考据而为师资矣。

  将流行于天地之终而度尽仙佛种子为圣为真成仙成佛之心也欤?

  今世皆好房术淫欲,而仙佛正道则绝尽淫欲,心返正直。虽见之亦不能救正,间或有从救而不足。必成书流行以终天地,则尽未来之仙佛皆得普度,是我继诸仙翁救世度人,立三千功行为自修而已矣。即纯阳翁所谓度尽众生,世尊佛及地藏菩萨亦谓度尽众生,言自利利人之果。唯如是、而后圆满。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9 21:3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5: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增 注 说

  书有不必注者,谓已显明直捷,反复辩论之。若有注也,书有可以注者,谓宜发明书言,以己意逆合而注之也。必后之闻见与前之闻见同,前书得后注,理愈明而犹合辙若一,斯可不诳惑于世矣。若观者不知作者意,如注《参同契》为纳甲,注《悟真篇》为房术,注《穆严》、《楞伽》、《金刚》、《法华》以时文、训诂、套语,不能剖真修实义,各成门户,致有经自为经,注自为注之斥。出乖露丑则,亦何用注为?所以《天仙正理直论》既有《仙佛合宗》为之注,犹惧后人妄注错误,害超世之圣真,吾堂弟真阳子又加注之,予又辅之,同一师之学,并四瞳之见而为之者。其《合宗》二注,又皆出于录者之手,无非杜绝众口之妄,保全度世之真,则后世不必画足于蛇,倒屐于首,令未来无极劫中皆不失性命根宗、不迷超劫慧命,诚不谬注者之所赐也。故亦诫之,曰:毋烦后注!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9 22:1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刻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5: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伍沖虛柳華陽二真人年譜

伍沖虛柳華陽二真人年譜              
  
国学论坛:http://www.guoxue.com/minrennianpu/wuchongxu.htm

明宣宗宣德七年(公元一四三二年)
張靜虛真人生於邳州。


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
李虛庵真人生於廬江縣城西。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一五四三年)
李虛庵真人結庵城外,延訪仙師。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公元一五五二年)
伍沖虛真人太夫人王氏儒人於六月初一日生。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公元一五五五年)
伍沖虛真人太翁健齋翁諱希德舉孝廉。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公元一五六一年)
曹還陽真人十二月二十八日生於南昌武陽之精度處。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一五六二年)
伍沖虛真人太翁健齋翁中會元。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公元一五六六年)
張靜虛奉世宗詔至京,延至世宗殂落,得不復命。


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一五七三年)
王氏儒人夢在文廟前食榴子、榴子紅如火如丹,即伍沖虛真人住母胎時。
正月,健齋翁主考浙江考場。


明神宗萬曆二年(公元一五七四年)
正月元旦,伍沖虛真人降生於青州府之官衙。
七月,伍沖虛真人隨父健齌翁官紹興府。


明神宗萬曆六年(公元一五七八年)
健齋翁任雲南維摩州牧,卒於任所。


明神宗萬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
張靜虛真人至六安州,度李虛庵,令其三誦三背其言,三日而別。


明神宗萬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
張靜虛真人至李虛庵家中助銀行道。


明神宗萬曆十一年(公元一五八三年)
伍沖虛真人奮志明經,遇王重陽帝君道經七篇。


明神宗萬曆十四年(公元一五八六年)
伍沖虛真人年十三,志於道。


明神宗萬曆十五年(公元一五八七年)
李虛庵真人至曹還陽家中度曹還陽。


明神宗萬曆十六年(公元一五八八年)
江西水災,伍沖虛真人涉水救飢,且自食蓼根十數次。
曹還陽等三友,以金三十兩,助師李虛庵真人修道,李真人道成。


明神宗萬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
伍沖虛真人至范登雲真人兄弟三人仙祠問事,籤示伍真人有修道因緣。


明神宗萬曆十八年(公元一五九0年)
曹還陽真人時年三十歲,修道精進,不五十日火足,採得大藥。


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
伍沖虛真人時年二十宬。五月,遇曹還陽真人,八月賣田護師修道。


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一五九四年)
曹還陽真人五月二十二日奏告天庭,度伍沖虛,告其一線修行之路。


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
春,曹還陽真人建醮謝天地,及歷代傳道聖坐師,度伍沖虛為入門弟子。


明神宗萬曆三十年(公元一六0二年)
春,伍沖虛真人在家試百日關,總計三個月,而成大藥。


明神宗萬曆四十年(公元一六一二年)
曹還陽真人度伍沖虛真人仙佛合宗及助道之方。
春,伍沖虛真人與師煉外丹於豫章城西,西山之後,谿水涯次。


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
伍沖虛真人館於長沙府吉王國中,賜吉王太和詩五首。


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
伍沖虛真人答吉王太和之問,發筆作火候經。
伍沖虛真人傳授吉王太和百日煉精口訣。
李虛庵真人仙隱。


明熹宗天啟二年(公元一六二二年)
伍沖虛真人天仙正理直論初稿成。
傳吉王太和採大藥口訣。
六月十二日曹還陽真人入新建縣西山大隱。


明熹宗天啟六年(公元一六二六年)
伍沖虛真人東赴金陵。


明熹宗天啟七年(公元一六二七年)
李羲人初見伍沖虛真人。


明思宗崇禎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
伍沖虛真人傳吉王太和五龍捧聖口訣。
吉王太和向伍沖虛真人求仙佛合宗全旨,未允。


明思宗崇禎二年(公元一六二九年)
初夏,李羲人參博山無異和尚。


明思宗崇禎三年(公元一六三0年)
李秋,李羲人拜伍沖虛真人為師。


明思宗崇禎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年)
伍沖虛真人度吉王太和仙佛合宗玄妙全旨。
伍沖虛真人將邱祖門下符節正傳,付吉王太和掌理。


明思宗崇禎六年(公元一六三三年)
五月五日,李羲人見伍沖虛真人問一人開頂功法,伍真人告其此乃偽也。


明思宗崇禎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
秋,伍沖虛真人在金陵,將遠行,李羲人有七問。


明思宗崇禎十二年(公元一六三九年)
七月七日,天仙正理加註並序成。吳澄川命梓,齊禗吉及涂之芬輔成之。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00年)
伍沖虛太夫人王氏孺人十一月二十日酉時坐化。
伍沖虛真人隱跡仙去。


清聖祖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
冬,新建涂叔樸再刻天仙正理,伍達行敘伍沖虛真人事略於篇首。


清聖祖康熙五十八年(公元一七一九年)
謝嗣芳等再刊天仙正理,存其版於姑蘇老君堂。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
柳華陽真人生。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公元一七六四年)
申鐵蟾重修天仙正理,仍歸其版於老君堂。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公元一七八0年)
伍沖虛真人其時世壽兩百零七歲,度柳華陽金丹大道。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九0年)
柳華陽真人著金仙證論並序。


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公元一七九四年)
柳華陽真人著慧命經,自序於皖城忠潔庵中。
冬,副將孫廷璧序慧命經。


清仁宗嘉慶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
五月一日,柳華陽真人著前後危險說於北京仁壽寺。


清仁宗嘉慶七年(公元一八0二年)
夏,李純一重刻天仙正理並序。


清仁宗嘉慶九年(公元一八0四年)
春,茅山二十二代弟子武定全序李純一所刻之天仙正理。


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公元一八四六年)
正青山人梁靖陽合刻金仙證論及慧命經並序。
序中有言:「華陽師與弟子豁然瓊玉往來名山,有緣者尚可遇之。」


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
江津程德燦合刻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證論、慧命經、危險說五書,
合為一秩,定名伍柳仙宗。


中華民國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
傳說柳華陽真人曾至北平,如傳言屬實,則柳真人世壽已一八五歲矣。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23: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天涯东第 的帖子-关于寻常百姓

我自己啃此书啃了大约有20年,直到这两年才算基本将道家小还丹的筑基弄清楚了,而且结合到了实修。

道家丹法,以这部典籍交代得最为系统清晰,从头到尾方方面面都交代清楚了。但很可惜的是当今人心浮躁,极少有沉下心来几十年如一日地精研经典,同步实修的,甘愿追随伪道的多多。

紫阳真人的《悟真篇》当然很好,但是曲高和寡,一般人难以消化,不如这个来得通俗易懂。《悟真篇》我也放在了本版块可供下载,当然经常玩味相互参证也是很不错的。

按照经典一步步的实修,寻常百姓都可以步入真正道家内丹的殿堂。

再有,就是发现一般人修炼的问题都是禅定的层次不够,或者就完全没有进入禅定,这样想要进入内丹就是一句空话。为了认识到禅定的重要性,可以参考袁了凡先生《静坐要诀》,发在了我的博客:(http://ngotcm.com/bbs/index.php?uid/151430)。本来应当发在相关的佛法方面的版块,但是发现相关版块对一般百姓封闭了,只好放在了我的博客里面。两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我觉得,要想进入小还丹的采药归炉,需要有二禅到三禅之间的禅定基础,这时候道家所说的“元神”才开始显现。而要获得小周天“进阳火,沐浴,退阴符,沐浴”的完整过程,就必须要有四禅以上的禅定基础,此时,元神大部分显现,然而还显现不完整。整个还丹是在元神寂照之下进行,离开了禅定,还丹就是一句空话。但是禅定对于道家不是强项,而佛家对于禅定各层次都描绘的栩栩如生,故借用佛家禅定理论来指导道家还丹,实在是极具利益。

冲虚子师徒援佛入道,对道家还丹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别开生面的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其采用佛家禅定理论还不够系统与完善,有鉴于此,兹将袁了凡先生的《静坐要诀》接在下面发布,将两者相互参证,就别具意义。同时也是完全符合伍冲虚仙师之本怀。

吕祖《满江红》曰“待三千功满,独步云归”,道功离开了“三千功八百行”,也是空话。“饶君福薄难消”,“动有群魔起障缘”。故需累世累劫积累福慧资粮,才能踏进还丹的门槛。

还有就是不要迷信当前的所谓权威,据我所知,这些权威一般就连内丹的起码知识——“火候”、“周天”、“初步筑基”都没有弄清楚,“天桥把式,光说不练”,中看不中用。更有居心叵测的骗子混迹其中,骗财骗色。

当今对道家内丹掌握最为全面的是钟吕派传人王力平先生,他是炼童子功而大成就者。目前上网应当能够搜索到相关信息。
道家传人王力平采访记:(http://jixing2004.blog.163.com/blog/static/81249218200961371953709/
购买孤独居士王力平(道教龙门派十八代传人)中,上孔夫子旧书网:(http://book.kongfz.com/14526/76701643/
王力平先生传“道家女丹功修炼概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24/15/876771_16678464.shtml
道教龙门派十八代传人王力平又出山啦-海南省玉蟾宫举办“道教丹道养生讲座”的通知:(http://www.danxin.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3344


详细情况诸位道友可以参考我发在“黄帝内经”版面的“天癸命门……”: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7516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31 16:5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