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82|回复: 7

复旦教授称按三字经标准培养孩子90%要吃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 06: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11/1/1 22:49 编辑

对于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经典诵读的新规——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各界热议不断。对山东省教育厅的做法,绝大多数网友持认可态度。有网友表示,如果完全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来培养孩子,将来走上社会肯定不适应。


  全按经典培养

  一到社会上就被摆平

  腾讯网友蓝天认为,现代的人们大多对《三字经》不甚了解,怎样去学,我看还得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学,脱离了时代的背景就是学了也不会有实质的收获,再就是学了以后对现在的社会能起到什么效果,要站在大背景下去思考。如果自己的国家提倡学,而且学的研究的和运用的都不错,那世界能配合你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过《弟子规》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去年11月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有人问他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你觉得最大的难处在哪里?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钱文忠说。

  现代公民的规则和博弈

  用国学经典培养不出来

  腾讯网友克莱德漫表示,作为山东人,他认为省教育厅发这个文件肯定是有针对性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应有所创新,不一定要照搬旧俗。《三字经》是古私塾里面的必读教材,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应该发扬。但当今社会让小学生原汁原味啃读“甲骨文”,这有必要吗?现代社会的公民,要的是适应当代的规则,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挑战权威,学会利用规则进行利益博弈,这些,《三字经》《弟子规》中有吗?

  腾讯网友爱.雪飞洋表示,作为一名70后,他上小学时没听过《弟子规》《三字经》,学校里也是一代而过,老师读了遍连意思都没有讲解。还是问爸爸妈妈才知道一点大意。

  山东提出要“取舍”

  做法很理智

  网友认为,山东省教育厅的做法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对历史遗产的科学态度仍需要鲁迅的‘拿来主义’,先做具体分析,分清糟粕与精华,而且对精华还要结合实际,才能‘古为今用’。” 腾讯重庆市网友“怒放的生命”也认为,对于从前的东西应该有选择地吸收。此前,王蒙对当下“越古老越受推崇”的文化态度提出质疑,箭头直指部分学校要求学生穿古装诵《三字经》,认为有点走火入魔,因为重视传统文化并非要回到过去。

  腾讯青岛市网友“火线啊火线啊”表示,《三字经》等不代表国学的内涵,儒家思想并不是国学的全部。所谓国学,其实就是古代文化思想的现代传承。如果对国学的理解偏重于完全继承儒家的思想,那还有什么价值。山东教育厅之所以做此动作,其实就是基于对当代国学热的清醒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齐鲁有孔子,孔孟之道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山东教育厅并不因为孔子在家门口而失去理智地去狂热炒作国学。

  《三字经》《论语》倒背如流,对其中的含义却只是一知半解。记者对省城几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都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但对于其中词句的含义,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有网友表示,断句、通假字、生僻字词、辞章结构、文化背景等影响了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有的也正在被断章取义。

  有的孩子倒背如流

  内涵上都不求甚解

  九成小学生为背诵而背诵

  昨天上午,记者走访了省城三所小学,并在每所学校随机选取了5名(共15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即兴让他们背诵《三字经》和《论语》片段,无论是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还是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记者话音未落,大家都你争我抢地开始背诵。即使是记者随意从整篇文章中抽出一段,学生也能顺利接上下句。

  学生能把这些国学经典篇章倒背如流,那他们究竟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记者以“子不学,非所宜”为例,分别让15名小学生解释,但学生们全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这句话是啥意思。有14名学生均向记者表示,这些文章他们都是死记硬背的,老师也没要求他们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说能熟读背诵就可以了,所以他们也就没多问。只有1名五年级的学生大致说出了这句话的含义,但也是似懂非懂。

  就算讲解了孩子也吃不透

  还不如先背诵再慢慢体味

  作为槐荫区第一批推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学校,济南市光明街小学从2004年就开始进行儿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全国首所孔子文化主题小学。记者了解到,书香校园,诵读经典是该校的校本课程,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的学生都会背诵不同的篇目,《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等,但也都不是通篇背诵,学校会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到校帮忙筛选,从中挑出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让他们记忆。

  “开始时,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们不大理解,我们教师也不求甚解,先让孩子读得朗朗上口,和儿歌一样,他们也很喜欢。但后来我们发现,往往年龄小的孩子记忆速度快,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其实,我们并不是想把每个学生都打造成‘老学究’,让他们挨个弄懂四书五经的意思,只是想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因为就算现在给学生们解释了,他们也是一知半解,这种文化底蕴需要长期的人生积淀,就像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刘示范说的,《论语》是需要人用一生去感悟的。”光明街小学一老师对记者说。

  网友直指不少

  经典被断章取义

  相濡以沫大多都知道

  谁还记得相忘于江湖?

  网友直指不少

  经典被断章取义

  一名大连的网友昨日在腾讯上连续发帖,直指很多经典早已被断章取义,且被广泛“误解”。他发问说,相濡以沫被用来形容为相依为命的一种精神,可谁还记得后面还有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

  他在帖子上说,“以德报怨”,本意并不是让你去做“受气包”,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了我,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他同样还指出“相濡以沫”也是一个被断章取义的典型。“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婚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相濡以沫,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怎样读,谁来教

  这是个问题

  网友成都妈妈ANNA表示,孩子学国学,应该有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她说,儿子去了国学班她才知道,现在很多新兴文化,让儿子一代,甚至我们自己这代人对国学基本没什么了解,有些基础知识都弄不明白。儿子在学习班,每天除了背诵老师要求的古文,对很多知识并不了解,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国学厌倦了。后来我给儿子讲许多古代传统文化故事,比如峨眉山一些风景的传说,《宝莲灯》的动画片等,他都很感兴趣,记得也很清楚。

  有专家表示,目前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时,采用的是背诵法,即要求背诵经典著作中的名篇名句。这种方式最大好处是避免了教师的水平问题,因为国学教育对老师的素质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国学涉及面非常广泛,仅仅对单一的某个方面了解还不够,老师总体上要有一定文化基础,真正成为全面型人才的老师还是少数。背诵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自己理解的内容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但这,反过来也恰恰阻碍对经典的全面理解。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读经推广必定遇到瓶颈。


记者:徐玉芹 张雯雯

来源:山东商报
发表于 2011/1/1 13: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教授的说法太随便了,是不负责任的
发表于 2011/1/1 17: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拍脑门,就这么定了!
发表于 2011/1/1 19: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家就是砖家,一板砖就砸对了,
发表于 2011/1/1 2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瞎說的,根本沒把經讀透,難道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大家都在吃虧?
发表于 2011/1/1 22: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叫獸就是經常不吃虧的人!傳統教的是規矩做人而非教你懦弱,就是因爲這種傳統教育的斷層,才有了今天這個人人不想吃虧卻個個吃虧鬱悶的河蟹社會!
這位叫獸改善從惡就是這個精英社會價值取向的集中反應,這些精英當道,社會能重歸和諧?!
发表于 2011/1/4 0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倡导竞争而非合作的社会,竞争的每一个参与者必然陷入囚徒困境,其结果一定是恶性循环。
顶着“教授”头衔者有责任引导社会成员认识所处的困境,共同寻找脱离困境的办法。
发表于 2011/1/4 01: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雷锋精神也是吃亏,所以学雷锋也要删减,有回报就学,没有回报就不要学。不想吃亏就不学,所以中国已经没有雷锋了,都被当做糟粕抛到国外去了,看盖茨、巴菲特那两个傻子,还跑中国来忽悠国内的富豪,岂不知国人之精明,哪有他们那么傻,自己赚来的钱,凭什么要给别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