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81|回复: 9

揭开抗生素滥用的背后:患儿输液半数是家长请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7 19: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输液烧能退下去吗!”“求求您了大夫,给我们孩子打点滴吧!”当前,在抗生素滥用的严峻形势下,仍有不少家长固执地将其信奉为灵丹妙药。记者周末在儿童医院采访发现,输液大厅一个个头顶吊瓶的小患儿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被输液”的。

周日上午,在儿童医院门诊大楼三层内科诊室,一群家长簇拥着一个小患儿进了门,孩子的爸爸一上来就要求大夫给开输液单。“都烧了好几天了,输液吧。”当被医生告知孩子目前的病情不需要输液时,这位焦急的父亲不等医生把话说完,当即暴跳如雷:“不输液能退烧吗?孩子脑子烧坏了怎么办?!”

  此情此景,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医生早已见怪不怪。“很多家长都觉得只要输液病就好得快,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刘秀云说,事实上,静脉注射的过程会增加不安全因素,而且输液对病毒性感染也没有效果。但有些家长不给输液就坚决不走,有的甚至还为此和医生争吵。

  “是我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的。”在位于急诊大楼二层的输液大厅,一位妈妈搂着生病的孩子告诉记者,孩子感冒三天了,一直不好。她们家住北苑家园,折腾一趟医院也不近呢,如果医生就是给开点药,太不值当了。“医生是说了不用输液,但我觉得就得输液,输了才能好得快。”

  才上午11时许,输液大厅里等待扎针的患儿已经排到了234号,而且仍不停有家长抱着孩子、举着输液单走进来。大厅里、走廊内,满眼都是顶着头皮针的患儿,哭闹声此起彼伏。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抱着患儿输液的家长,竟然有7位都是主动请“针”的。而家长偏爱输液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看着孩子发烧心疼,感觉吃药没有输液见效快等,也有个别情况是因为患儿吐药,只能选择输液。

  除了主动请“针”的,记者在患儿家长中还发现了另一种极端——坚决抵制打点滴。在输液大厅,记者就遇到一位后悔不迭的年轻妈妈,就是因为她当初坚持不让给孩子输液,使女儿的气管炎拖成了肺炎,到最后还是得打点滴。

  对于输液引发的种种医患问题,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桂芳也很无奈。她坦言,每天都能遇上该输液的不输、不该输的偏要输的家长。我们每个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患儿,在三五分钟的时间里也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一一对家长解释清楚,况且病人本身也有选择治疗手段的权利。“对于非常坚持的家长,我们只能让他们自己在输液单上签上:主动要求输液或放弃输液。”

  根据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占59%,其中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风险最高。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主要有:停药后症状反跳、皮疹、药物热、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注射部位灼烧感、眩晕,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医生提醒广大患者,输液后若感觉不适,一定要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

  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桂芳经常会遇到家长询问,孩子到底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许多人都明白,抗生素主要起抗菌作用,如果没有细菌感染,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没有用。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单凭临床的血象检查,也不能绝对判定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必须将化验结果结合患儿的病情和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目前临床上亟须一种快速诊断试剂,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咽拭子判断出病人到底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张桂芳说,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技术通常要1周左右,而在这期间,患儿的病情有一个发展过程,很可能已经出现嗓子化脓,甚至发展成肺炎等情况。

  记者了解到,对于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目前医学上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静脉输入抗菌药物并不能解决问题,须采取综合疗法。

  医院举措

  医生用药不合理将被停门诊

  今年是儿童医院的合理用药年,严控输液量已被纳入对医生的业绩考核当中。儿童医院有关负责人透露,我们的质控指标已经细化到人,医院有关部门会定期检查每一位医生开出的处方,掌握其输液等用药情况。一旦发现有医生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相关部门会在第一时间找当事医生了解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罚。“从现有规定来看,最严厉的处罚方式就是停掉当事医生的门诊。”

  当前,儿童医院每天的门诊量约为6000人次,其中输液病人大约占1200人左右。医院目前已明确要求门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不断向患儿家长普及儿童用药知识

  专家支招

  教您合理使用抗菌药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网负责人肖永红提醒患者,首先不要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开抗菌药,作为处方药,它的使用权应该在医生手中;第二,抗菌药类别较多,若医生提出开药时,最好把自己的病史告知清楚,方便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安全用药;第三,要按照医生提供的使用方法正确服药,不能自作主张加减量。


记者:刘欢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于 2011/2/27 19: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可悲,孩子最可怜
发表于 2011/2/27 19: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根源还是在政府不作为。
发表于 2011/2/27 2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1/2/28 12:24 编辑

是家长的无知,导致孩子的可悲!
楼上的评论精彩,的确主席台是问题的根子。
发表于 2011/2/27 21: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作爲還好,現在問題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胡作非爲
发表于 2011/2/27 22: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输液、滥用抗生素以求“好的快”,是现阶段社会大风气浮躁心理在作怪。另一方面不按疗程用药,一旦症状消失立即停药,又是猜忌心理作祟。
发表于 2011/2/27 22: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这样的,我在医院见习时,带教老师一般开完检查后都会输液,不管家长有没有要求。因为开抗生素可以得到回扣。
发表于 2011/2/27 22: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这样的,我在医院见习时,带教老师一般开完检查后都会输液,不管家长有没有要求。因为开抗生素可以得到回扣。

跟楼上的同感,半数的开抗生素医生都是为了回扣!
发表于 2011/2/27 23: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滥用静脉输液、滥用抗生素以求“好的快”,是医师和患者难得想到一块的事,都是浮躁心理作怪。回扣则不是这个贴子的主题。
发表于 2011/12/13 01: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药报》:过度输液问题根在哪儿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王树平

2011年07月21日14:34    来源:《中国医药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感冒,输液;拉肚子,输液;咳嗽,输液;牙痛,输液……时下,无论是大医院或社区诊所,医生对患者采取的主要治疗措施多数选择输液,输液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用药途径。据权威人士透露,2010年全年中国人用了104亿瓶输液,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临床上,有人将多种因素引起的过度运用超出疾病诊疗根本需求的诊疗手段的过程,称为过度医疗。其基本特征有:诊疗手段使用超出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采用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费用的超出与疾病对基本诊疗需求无关的过度消费;超出当时个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再加上与国际输液使用平均水平的比较,在我国输液“过度”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在我国的临床用药中,普遍存在输液“过度”呢?杏林园中一棵树枯萎了,那是这棵树的个体有病,如果一园子的树都枯萎了,则应该是土壤和环境问题。笔者认为,我国“过度”输液现象的产生大致有如下原因:

  在前几年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由于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财政体制处于转型阶段,国家对医疗事业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又不到位,医院走向市场化道路。于是“医院需要赚钱养活自己,赚钱就要扩大规模,扩大规模要有资金,资金要靠贷款,还贷款就必须赚钱”。而医院赚钱的办法就是要卖药,多卖药,这中间就包括了输液。换言之,是体制、机制把医院推入了“过度”输液的歧途。

  我曾经问过一位基层医疗机构的大夫:一般感冒需要输液吗?答曰:输。又问:为什么呢?答曰:症状改善快。又问:用口服药不行吗?答曰:现在的人时间多宝贵啊,吃口服药需要耗几天才能好,这样还有谁找你看病啊。这确实是大实话,市场化因素导致医疗机构之间争夺患者的竞争愈演愈烈,选择输液用药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也是医疗市场竞争的一个手段。另外,医生是人,不是神,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劳务收入与医疗创收挂钩的情况下,“大处方”、“过度”输液也就有了由头。

  如果单单把“过度”输液的原因归结为医院“利欲熏心”,显然有失公允。在很多患者眼里,输液成了好得快的代名词,很多时候患者会主动提出要输液。前几天,遇到一个家长带孩子来医院看病,说孩子这几天咽喉不适伴咳嗽,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希望能通过输液快点好。于是接诊医生就按照家长的意思开了输液。在当前医患关系中,信任危机已成社会病。患者担心医生不负责任,医生害怕患者“找麻烦”。很多医生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尽可能把病情说得严重一些,把检查开得全一些,把药用得多一些,以便在“举证倒置”时处于主动。在这种医患双方都带着“自我防范”的氛围下,输液怎能不“过度”?

  一方面医院临床路径还处在倡导期,大多数医院还缺乏合理的临床流程和诊疗常规来规范医疗活动;另一方面,疾病治疗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不仅仅受医生行为和用药合理性的影响,也取决于其他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即使出现“过度”输液问题,也很难界定。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健全,第三方制约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中缺乏对就医行为的合理性审查,政府和社会缺乏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合理性的监管、审查机制,医保部门对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的制约机制也不完善。所以,“过度”输液室因为没有“度”的限制,才出现了“过”。

  当然,任何规则的制定与坚守,有赖于人的道德与品性。我们不能指望人人自律,所以才需要制度约束。可是反过来,制度的实施需要所有参与者恪尽职守。白求恩曾经说过:“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们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种耻辱。”面对渐次展开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对种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我们医务工作者们格外需要像白求恩那样,崇尚荣誉和道德,才能守住医疗的“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