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10|回复: 0

中国科研人员对神通现象的严谨实证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00: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湖心亭看雪客 居士
特别提示:本博主以前透露过,本博主是科研人员出身,原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后来发现了鬼的存在,开始研究宗教,最后认识到佛学的至高无上,才皈依学佛。本博主的一位朋友LZY,中国第一个特异功能学硕士(上海某大学),从事了数年特异功能的实证研究(研究了多位著名的拥有特异功能的人士),最终也皈依佛门。其实,中国科研人员(许多科研机构参与)很早就开始了对神通(特异功能)的实证研究,并有国家相关部门参与和支持,但是,后来,由于查处某邪教组织的影响,该类研究在内地不再被支持而被迫中止。本文分别介绍一下大陆和台湾的相关研究情况。
本文正文《特异制动实验》原发于《人体特异功能研究》(1983),但本博转自奇异现象调查博客,链接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890f110100rdkd.html
本文附录(视频除外)《特异功能(神通)与科学》出自台湾的《佛学与科学论文集》(梁乃崇等 著 星云大师总监修),但本博转自佛教在线>新闻中心 > 学术论文,链接地址为:http://www.fjnet.com/fjlw/200811/t20081118_92503.htm
特异制动实验
——物体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
林书煌 周炳辉 刘惠宜黄育春张汉煜饶安俐刘果男
林琳(北京师范学院)刘易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杨俭华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孙泽先(辽宁中医学院)何庆年(北京中医研究所)
赵伊君(国防科技大学)张明丁以中(上海海运学院)
张宇庄鼎李志超(中医研究院)丁石因(北京清河中学)
提要
本文报告了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人体特异致动功能可以使某些宏观物体(包括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移出或移入由某些固体材料构成的封闭容器,而物体和封闭容器均无损坏;试图利用化学离子显色反应观测物体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的情况,结果出现了物体出入封闭容器而不留下显色痕迹的异常现象;生物体从封闭容器中移出,未发现明显影响其生命活动能力。上述现象可能涉及物质或空间的基本性质。
对于人体特异致动功能使宏观物体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的现象,已有若干实验研究报告[1,2]。本文将报告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所有实验的受试对象均为Z。
实验设计原则
为了排除假象,保证实验的严格性,我们的实验设计满足下列条件:
1、试样(包括目标物和封闭容器)具有若干唯一性的特征,以保证在所设实验条件下无法复制和调换试样;
2、纣闭容器采用“不可逆”式封装。即在所设实验条件下,只要一拆封。封袋就被破坏,以至无法完全复原;而不拆封,目标物无法通过常规手段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
3、现场监测严密。在两名以上主试人监测下进行实验。实验前不允许受试者接触试样。实验时不允许受试者将试样带离现场、脱离监测。
4、实验结果可以重复。
下面将用典型实验说明上边实验设计原则是如何实施的,并具体地考察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典型实验
一、非生物实验
本实验进一步考查了某些宏观固态非生物体,在人体特异功能作用下,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这一现象的真实性。
[例])从密封牛皮纸袋中移出目标字样。
` 实验概况:
近期测试成功三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测试日期
监测人
试样制作人
检验核对人
821101
1982.11.3
林书煌
黄育春
刘易成
赵伊君
刘易成等十三人
821202
1982.12.5
张 明
丁以中
刘易成
赵伊君
赵伊君等七人
821203
1982.12.15
刘惠宜
张 明
张汉煜
林书煌
庄 鼎
何庆年
陈传楚
李志超
何庆年等七人
a试样制作:
上述三例试样制作方法相同,现以821101和821202为例说明。
采用虎符*法制作目标物以保证其唯一性;采用标记法与内外封条法保证封闭容器的唯一性和封装的不可逆性。试样制作的具体过程如图1-I所示,随机选用100个汉字铅印成《测试卡片》(照片1),以随意曲线方式将100个铅印汉字分别剪出构成目标字样,测试卡片的剩余部分(简称母体),由制作人签字标记后保存,以备测试后总体核对之用。将前55个目标字样封入第一个牛皮纸袋制成821101的试样;后45个目标字样封入第二个牛皮纸袋;制成821202的试样。
*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留存中央,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须有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此处师其意而用之,成为保证试样唯一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图1 `
试样制作过程:a.随意曲线剪出字样;b.字样置于牛皮纸1面上;c.覆盖硫酸纸与内封条;.在阴影处上胶水;e.2,3,4,5面叠向1面粘合;f.加外封条并签字标记。
a
检验核对过程:g.特异移出的目标字样与《测试卡片》母体核对;h.密封纸袋从正面沿虚线剪开;i.第一、三联存根与内封条核对;j.剩余目标字样与《测试卡片》母体核对。
b
测试情况,以821202为例。
时间:1982年12月5日下午。
地点:北京西郊某单位。
天气:晴。
监测人:张明、丁以中。
布局:如图2所示,Z坐在桌前,试样放在
桌面上。监测人分别坐在桌旁监测。
实验过程:
下午两点半左右,在监测人的现场监测下,Z开始准备测试。测试前Z没有见过试样。三点左右,Z自己感觉功能状态良好,主动从桌面上拿起试样纸袋抖动,很快就从试样纸袋下端抖出一个目标字样,随后又接连抖出三个目标字样,这时Z十分兴奋,情绪激动,又手拿试样纸袋分别在张明和丁以中的手掌上方急速地上下抖动,连续有七个目标字样分别落入了张明、丁以中的手掌中。之后Z说:“有的小纸片(即目标字样)已经在张明的手提包里面了”,丁以中监视Z不让其移动位置,张明前去检查那个黑色的人造革手提包,结果在手提包内找到了4个目标字样。至此张明、丁以中找到了Z从密封牛皮纸袋中转运出来的15个目标字样,3:05左右实验结束。应该说明:该手提包放在屋内东北角的椅子上,距监测人约二米,实验过程中无人靠近这个手提包;测试及搜寻目标字样时,Z均未移动位置。
c检验核对情况如图1-a所示。
1、开封前先将Z转运出来的15个目标字样与《测试卡片》母体进行核对,结果符合无误。证明移出的确系原封装的目标字样,且无损坏。
2、验明试样纸袋外部的封装与标记完整无损,确系原物;然后将纸袋从正面剪开,经检验纸袋内部签封完整无损,且四边无损坏;将第一、三联复写存根与纸袋内的封条核对,结果符合无误。
3、试样纸袋内剩余的目标字样为30个,加上已移出的15个目标字样,与原封装字样的总数相符;将剩余目标字样与《测试卡片》母体核对,结果符合无误。
照片2提供了有关的资料。
其中,a)为试样纸袋外部签封的情况;b)为剪开试样纸袋所见内部签封的情况;c)为第一、三联复写存根;d)为测试后目标字样与《测试卡片》母体进行总体核对的情况。
二、化学实验
本实验试图利用硫氰化钾(或硫氰化氨,亚铁氰化钾)与三氯化铁溶液的快速离子显色反应,观测物体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的情况。
这类实验测试成功四次,简况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测试日期
监测人
试样制作人
试样说明
离子显色反应
检验核对人
821214
82.12.16
刘惠宜
黄育春
张 宇
侯培庄
刘孟友
试纸与棉花封入纸封装的玻璃试管
FeCl3溶液(浸入棉花)+NH4CNS(试纸)→血红色
侯培庄等四人
830101
83.1.2
林书煌
何书文
刘果男
饶安俐
林 琳
丁石因
刘果男
林 琳
海绵封入塑料袋,再封入试纸袋,外加纸袋密封套
FeCl3溶液(浸入海绵)+KCNS(试纸)→血红色
林书煌等九人
830102
83.1.5
刘惠宜
林书煌
饶安俐
丁石因
刘果男
林 琳
同上
同上
刘惠宜等五人
830108
83.1.11
林书煌
饶安俐
张 敏
海绵封入双层玻璃瓶,其外加试纸密封套
FeCl3溶液(浸入海绵)+K4[Fe(CN)6](试纸)→蓝色
张敏等四人
以下用821214和830101为例具体说明实验的情况。
[例1]从纸封装玻璃试管中移出试纸。
实验编号:821214
`、试样制作:
以标记法保证试样的唯一性,以封条法保证封装的不可逆性。
试样制作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将有标记(C1,C2,C3,C4)的四张NH4CNS试纸装入玻璃试管,再将试管中部烧成细颈(内径约3mm),这时要将试纸完整地取出试管已极其困难然后用浸有FeCl3的脱脂棉堵住试管上部,并加纸封装。
图3
a.标记试纸装入试管;b.烧成细颈(φ~3mm);c,d,e.顺序装入试管上部;f.加保护圈;g.加保护帽;h.加薄纸封条并标记。
a、测试情况:
时间:1982年12月26日上午。
地点:北京师范学院。
天气:晴。
监测人:刘惠宜、黄育春、张宇、饶安俐。
布局:如图4所示,Z手拿试样坐在桌旁,
刘惠宜坐在桌前,黄育春、张宇、饶安俐站在周围监测。
实验过程:
9:20左右,监测人验明试样后,Z手拿试样开始实验。他先将试管内的一张试纸抖落在刘惠宜的手掌中,然后从桌面上拿起一小团紫红色的棉丝擦玻璃管下部(这时监测人还可以看到试管内剩余的三张试纸),随后Z就将棉丝移入了试管内,同时监测人发现试管内的试纸已经没有了。接着在地面上找到了被移出的三张试纸,而监测人都没有看见物体移出或移入试管的具体过程。监测人当场验明:(1)玻璃试管签封完整无损,确系原物;(2)移出的四张试纸标记完好,确系原封装的试纸;(3)被移出的四张试纸均无可觉察的显色痕迹。9:25左右实验结束。
b、检验核对情况:
1、1982年12月26日上午9:35,即实验结束后十分钟,林书煌、饶安俐再次检查被移出的四张试纸,发现其中两张出现了杏黄色的小斑点,另外两张仍没有可觉察的显色痕迹。
2、1982年12月28日上午,侯培庄、林书煌再次检查试样玻璃试管和被移出的试纸,确认其封装与标记完整无损,确系原物;发现被移出的四张试纸上都出现了杏黄色的的小班点(照片3),这可能与棉丝上附有铁屑有关。
3、将移出的试纸C之一剪开,令其中一半与FeCl3溶液接触,结果立即呈现血红色。
[例2]将浸有三主氯化铁溶被的海绵从密封试纸袋中移出。
实验编号:830101
`、试样制作:
采用虎符法保证目标物(海绵)的唯一性,采用标记法及双层纸袋密封法保证封闭容器的唯一性和封装的不可逆性。试样制作的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
图5 I
试样制作过程:a.随意曲线剪出海绵再浸FeCl3溶液;b.装入塑料袋;c,d.再装入试纸袋;e.回折粘合;f.上下端再次回折;g.加薄纸封条并签字标记;h.再封入密封薄纸袋。
II
检验核对过程:i.将薄纸袋剪开;j.将试纸袋从正面剪开并检验是否有显色痕迹;k.从试纸袋剪下一块小试纸;l.与特异移出袋海绵接触显色;m.海绵与对照试纸接触显色;n.海绵与母体核对。
a、测试情况:
时间:1983年1月2日上午。
地点:北京西郊某单位。
天气:晴。
监测人:林书煌、饶安俐、刘果男、林琳。
布局:如图6所示,Z手拿试样,坐在桌旁,五人现场监测。
实验过程:
9:00左右,Z感觉功能状态良好,主动要求做实验,当时林书煌请林琳去取化学试样,9:20左右林琳将试样取回,林书煌先在灯光下透照试纸袋确证试纸袋内装有海绵(目标物)后,将试样交给Z开始实验,Z左手拿着试样,右手手抓起桌面上的瓜子、硬币、糖纸等物往试纸袋上一拍,待Z张开右手时,瓜子等物已不见了。Z说移进试纸袋内了。监测人当场用灯光透照,发现试纸袋内除海绵外确实多了一些东西,接着Z又用双手拿着试纸袋在林书煌的手掌上方急速地抖动,不过几秒钟就将一块海绵抖落在林书煌的手掌中,9:25实验结束。
b、检验核对情况:
1983年1月2日上午9:35林书煌、何书文、刘果男、饶安俐、林琳当场检验核对试样,其过程如图5-a所示。结果表明(参看照片4):
(1)移出海绵确系原封装的目标物;
(2)试纸封套内有七颗瓜子、一张糖纸及一个一分硬币,而原封装的海绵已无;该试纸封套签封完整无损,确系原物;
(3)该试纸封套的内外面及移出的海绵上均无可觉察的显色痕迹;
(4)移出的海绵与试纸封套及对照试纸接触,均立即呈现血红色显色反应。
三、生物实验:
本实验将活的玻璃甲虫(Chrysomela
aenea L,)与榆树金花虫(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移出封闭容器,结果昆虫仍然存活。这类实验测试成功两次,简况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测试时间
监测人
试样制作人
试样说明
检验核对人
830502
1983.5.25
饶安俐
林 琳
林书煌
孙泽先
刘惠宜
将剪去触角的两只榆树金花虫与一只玻璃甲虫装入透明密封纸袋内,并加封条签字标记
韩志泉等六人
830503
1983.5.25
刘惠宜
林 琳
饶安俐
林书煌
刘惠宜
林 琳
将剪去触角的一只榆树金花虫封入一只采用纸、线、腊三种方式封装的标记玻璃管内
韩志泉等六人
[例]将榆树金花虫移出封装的玻璃试管。
实验编号:830503
`、试样制作:
采用虎符法保证目标物(活的榆树金花虫)的唯一性,采用虎符法与标记法保证封闭容器的唯一性,并以线、腊、纸封保证封装的不可逆性。试样制作的具体过程如图7-`所示,软纸片毋体、硬纸片母体以及榆树金花虫的触角离体段均由试样制作人保存,以备测试后核对之用。
图7
I试样制作过程:a.随意曲线剪出标记软纸片;b.穿线后腊封固在玻璃管内侧壁;c.随意曲线剪出标记硬纸片;d.装入玻璃管;e.将榆树金花虫左触角剪断,并保存触角离体段;f.将虫装入玻璃管;g.线穿过牛皮纸帽中心;h.胶水粘合;i.用有标记的薄绵纸粘封;j.拉紧线齐根剪断并腊封。
II
检验核对过程:k.将特异移出的榆树金花虫与其触角离体段核对;l.将软纸片与其母体核对;m.将硬纸片与其母体核对。
a、测试情况:
时间:1983年5月25日中午。
地点:北京师范学院。
天气:晴。
监测人:刘惠宜、林琳。
布局:如狈图8所示。
Z坐在圆桌旁,试样放在桌面上。刘惠宜、林琳坐在圆桌旁监测。
实验过程:
13:40实验开始。Z手拿试样玻璃管让林琳看,当场验明那只榆树金花虫还封在玻璃管内,并在爬动着。13:48刘惠宜对Z说:“你最好把虫子抖到我的手里。”这时Z兴奋起来,用右手拿着试样玻璃管往刘惠宜的左手心里急速抖动。这时刘惠宜突然觉得左掌心有只小虫子在爬动,Z将试样玻璃管一挪开,即发现刘惠宜掌心确有一只榆树金花虫在爬动,监测人当场验明试样玻璃管签封完整无损,且原来封入玻璃管内的榆树金花虫已经没有了。13:49实验结束。
b、检验核对情况:参看图7-a
1、1983年5月25日晚,林书煌、饶安俐、林琳、宋铭枢、于涛对移出对榆树金花虫、试样玻璃管及两块纸片母体、触角离体段等进行录象和照相(照片5)。并将两块纸片母体分别与玻璃管内的两块纸片核对,结果符合无误;再次仔细检查玻璃管,验验明签封完整无损(照片6a,b)
2、1983年5月26日上午,韩志泉与林书煌共同用显微镜观察被移出的榆树金花虫及其触角离体段。结果表明:其右触角共11节,其左触角剩余5.5节,剪下的触角离体段亦为5.5节,总数仍为11节。这说明被移出的榆树金花虫确系原封装物(照片7)
3、被移出的榆树金花虫存活24小时后,于1983年5月27日晚,郭友、孙泽先、林书煌对该榆树金花虫及其触角离体段进行显微拍照,然后将该榆树金花虫制成标本保存。
结语
本文提供了物体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的若干可重复的实例。其实验条件均满足试样的“唯一性”、封装的“不可逆性”以及监测的“严密性”,因而所得结果是可靠的。
应该指出:这类实验十分困难,成功率不高,且因人而异。两年来我们先后对若干不同性别年龄的受试对象重复了这类实验,其中Z的成功率最高。我们认为:在常规范围内,这种现象在统计上应认为是不可能事件,因此对实验结果不作统计处理。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1、某些宏观固态非生物体(如纸片、硬币等),在人体特异功能作用下,可以移出或移人由某些固体材料构成的封闭容器,而物体与封闭容器均无损坏;移出或移入的过程现在尚不明。
2、昆虫等生物体,在人体特异功能作用下也可以移出或移人由某些固体材料构成的封闭容器,而未发现明显影响其生命活动。
3、试图利用三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或硫氰化氨,亚铁氰化钾)的快速离子显色反应观测物体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的情况,结果出现了物体出入封闭容器而不留下显色痕迹的异常现象。
上述现象可能涉及物质或空间的基本性质。
侯培庄、张敏、崔晓林、韩志泉、陈传楚、郭友、宋铭枢、史俊、马九林、何书文、刘盂友、于涛等同志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林书煌等,《特异功能实验——物体移出或移入封闭容器》,《自然杂志》,4(1981)652
[2]人体特异功能联合测试组《关于人体特异功能真实性的联合测试报告》《人体特异功能研究》,1(1983)8
(附注:文中电子版图片缺失)
附录:特异功能(神通)与科学
李嗣涔 (国立台湾大学  电机系教授)
李嗣涔,197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台大)电机系学士班,并于1977年及1980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分别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
GaAs/AlGaAs 异质接面元件的研究。为台湾地区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学者,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后来应台湾地区“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委”陈履安等人的邀请转入气功、特异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学术地位充满争议性。

李嗣涔为台湾大学电机系、电子所固态组、电机所医工组教授,并担任几个社团的指导教授,先后有台大星舰学院、台大特异功能社。在台大校务行政方面,其于1996年到2002年间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教务长,2005年通过台湾地区“教育部”遴选,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先看视频:李嗣涔教授讲解其对特异功能(神通)的研究情况
视频转自舒云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fadd100100qvxg.html
震撼视频:台大校长:科学实验证明“佛神”灵界的存在
《人体身心灵科学》 上集
《人体身心灵科学》 下集
(请特别关注下集第10分钟后,实验研究转向佛教、基督教等)
  特异功能是人体所发出的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它出现的先决条件是功能人脑中出现屏幕效应,手上量到放电活动,因此它应该是生理上可以量测到的一种功能。可惜的是由于它过于神奇,无法用现代物理、生理、植物学予以解释,因此大部份仍只能留在宗教的领域流传。
   摘要
  特异功能是人体一种超越五官感觉,不可思议的能力。自从一九七八年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展气功与特异功能的科学研究以后,特异功能现象就逐渐被科学界所认识。以性质来分,特异功能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为人体感觉外界微弱讯息的「超感知觉」能力,也就是西方超心理学所谓的ESP(Extra
Sensory
Percep-tion),包括心电感应(telepathy)、透视力(clairvoyance)、预知未来(precognition)以及回知过去(retrocognition)的能力。另外一种是人体发放能量的能力,例如以意念使物质移动、弯曲的念力(psychokinesis),和使物体从封闭的容器穿壁而出或隔空取物的「突破空间障碍」能力。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能力的描述早已散见在佛教的各种经典中,例如六神通的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以及漏尽通等等。显然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通过静坐入定的修炼,人体是可能开发出这种能力的。
  国科会自一九八八年开始支持生物能场的研究,其中也包括了气功与特异功能的领域,其目的在了解第一:特异功能是否存在?第二:其可能的生理及物理机制为何?过去四年中,我们采用了美国杜克大学莱恩博士在一九三0年代所创立的一套统计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电感应」现象,发现具有显著心电感应的人士中,其脑波特征与打坐入定到高深境界所出现的脑波特征相当地类似。我们也研究了某位特异功能人士的念力,发现他能用意念转动指南针或停止手表秒针,是因为他在某些动作下脑部或手部附近会出现强大的磁场,有时磁场强度会超过一百高斯。另外我们也研究了一些具有手指识字能力的小朋友,结果发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量到手掌有强烈电活动之信号,并与脑中文字或图形影像出现有密切关系。这些初步的实验证实这三种特异现象是存在的,也获得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些必要条件,至于其产生的原理则有待更进一步的实验来厘清。
  一九九五年九月,我到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人体科学研究院,访问沈今川教授及特异功能人士孙储琳女士,也看到过去八年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发现孙女士的能力,已经到达可以不用手接触瓶子而只用意念就可让药片穿瓶而出之境界,令人不可思议。就其亲身的体验,要做到这些事情必须先在脑中成像,也就是脑中出现瓶子影像,然后在脑中做到穿瓶的动作,外界同样的事情就实际发生了。我认为这些功能可能与巨观的量子现象有关。
   一、前言
  根据佛教经典与传记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寻师访道修行十二年,均无法找到名师悟道,最后渡过恒河,到菩提树下打坐发愿,结果在六天之内,先得四禅八定,再得意生身,而后陆续一夜之间证得六神通,第七天凌晨抬头覩明星而悟道。后来佛虽反对神通,但在几次重要说法时,也显现了神通。其后佛教大师辈出,如莲花生大师均出现强大神通现象。这里所说的六神通指的是「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及「漏尽通」。以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具有「心电感应」(telepathy)、「透视力」(clairvoyance)、「出阴神阳神」(out
of
body)、预知未来(precognition)以及回知过去(retrocognition)的能力a。这些都是能够感应外界微弱讯息,超越五官的「超感知觉」能力,也就是西方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所谓的ESP(Extra
Sensory Perception)a。
  另外一种神通现象是人体用意念可以对外界事物发生作用,例如意念致动(psychokinesis)b~d,用意念可以移动物体,拨动钟表,折弯汤匙等;或使物体从封闭的容器中穿壁而出的「穿壁功能」d~g;或是把硬币、戒指、手表等物品从远处转运进一密封之容器等的「搬运功能」;或是用意念调控植物种子,让它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发芽的「意识生物工程」;或是用意念将硬币烧熔打孔等等不可思议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历史上也迭有记载,例如《史记》中就记录了扁鹊能视人五脏颜色的能力,也就是他具有透视力,能透视人体,因此就成就了他成为名医的重要原因。《太平天国》近代史料丛刊引用《洪秀全来历》记载~,天王洪秀全治病能令哑者开口,疯瘫怪疾信面即愈,表示洪秀全具有强大的特异功能,吸引到众多信徒,为他开展反清活动起特殊之作用。这显示出人体特异功能(神通)在历史上的发展中,曾扮演过关键性的角色。
  另外在各种宗教经典上均有许多对神通的记载,其中虽然可能掺杂了不少迷信色彩。但不同宗教所描述的现象却有不少相似之处,并且在近十多年来有关特异功能的研究不断出现,显示这些神通现象能流传数千年而不消失,是可能有它的科学根据存在。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系挑选四种人体特异功能现象来做说明,并提出未来可以进行严谨实验的方法,一方面要探讨这种现象是否真有其事或只是魔术,一方面看能不能找出其产生的物理及生理机制。这四种特异功能现象为:t手指识字;u意念致动;v固体穿壁现象;w意识调控种子发芽。这四项功能中每一项都对近代物理学、生理学、植物学以及人体科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任何一项新理论的建立及证实,都将大幅提升现代科学之发展。
   二、过去实验及理论之成果
  中国大陆在特异功能的研究已超过十五年,在台湾对此领域的研究也已经超过了四年,有相当多的成果。现就「前言」中所提到的四种特异现象之研究文献,做一综合性的回顾:
   l手指识字及耳朵识字
  自从一九七九年,中国大陆四川省发现一位十岁的小孩唐雨,能用耳朵辨认搓揉成团的纸张上所写的文字或所画图形,即具有所谓「耳朵识字」的能力以后,几年之中,中国大陆又发现了成百上千的儿童具有类似的能力,他们有些可以用耳朵,有些可以用手指,有些可以用腋下来感应来辨识纸团上的图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