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80|回复: 1

10年禁令屡禁不止 瘦肉精危害之辩仍在继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6 05: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作为重大科研成果,瘦肉精从高校走进市场,广受欢迎,但多次中毒事件发生后,瘦肉精成了过街老鼠。2002年农业部发布公告,瘦肉精成为禁用药品。

  尽管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但瘦肉精的使用并没有停止,一些专家学者仍在为这种“神药”辩护,希望给它留一条生路。

  被禁后的瘦肉精转入地下市场,并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瘦肉精是怎么流入市场的

  “现在正规饲料厂没人敢碰这玩意儿。”某饲料厂的一位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供港猪肉出现瘦肉精中毒事件,追查到一家饲料企业,之后这家企业破产,企业负责人自杀。该事件在饲料行业引起了巨大震动。

  上述饲料厂技术负责人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地方性饲料企业在全国各地兴起,为了和一些大品牌竞争,一些企业走了捷径——添加瘦肉精。

  历经多年发展,饲料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各家企业技术差异不大。瘦肉精被列为违禁药品,饲料监察部门每年都要抽检产品。

  “尽管有人认为,瘦肉精是饲料添加剂中的葵花宝典,但一般正规企业已经不会再用它。” 这位负责人说,否则就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记者联系了3家饲料厂的销售人员,都称知道有瘦肉精的销售,都是靠非正常渠道销售。

  事实上,从一开始,瘦肉精在国内流通就是一种非正常渠道。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动物营养替代育种,成为畜牧学中的一门显学,也是农业院校中和生产结合最紧密的科研方向。

  据媒体报道,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许梓荣几乎是第一个研究瘦肉精的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曾经作为重大课题申报。这引起了当时动物营养专家们的高度关注,由此,瘦肉精成了学界与饲料厂合作的秘密武器。

  “瘦肉精在新疆出现,也是学者最先引进的。”据新疆伊犁一家饲料厂负责人介绍,10多年前,一位教授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将瘦肉精带进了饲料厂,称之为育肥素。当时的产品都是没有标志和正规包装的白色粉末,后来很多人才知道,这就是瘦肉精。

  据介绍,这批瘦肉精最初用在羊饲料中,后来扩展到了猪和牛。再后来,当地在牛饲料中用得最多。

  “瘦肉精毒性很大。”该负责人说,牛饲料中一般每1000公斤添加3克瘦肉精;添加到5克,牛会发抖;加到8克,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牛都会大汗淋漓

  瘦肉精被禁用后,尝到甜头的饲料厂和养殖户们并没有停下来,仍然到处找人买瘦肉精。

  尽管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曾多次查处,先后有十多人被抓、罚款甚至判刑,但瘦肉精的使用仍屡禁不止。

  “都是偷偷地卖,找小饲料厂和养殖户,只卖给熟人。”上述负责人说,他知道几个卖瘦肉精的,产品没有正规标志,呈粉末或片状,名字也都不一样,有的叫减肥灵,有的叫瘦肉灵。原料据说都是从常州一家药厂进的,一公斤大概三四千元,稀释后转几道手,到了养殖户手中,最高卖到了10万元。而且由于产品旺销,市场上还有了假货,曾经有个养殖户,花6万元,买了一公斤白糖

  “我碰到过卖瘦肉精的。”新疆一位外企饲料厂销售人员说,瓶装小胶囊,无标志。卖的人说:“加了这个东西,饲料效果更好。”

  该销售人员说,买瘦肉精的,基本都是规模不大的养殖场,使用自配料,买瘦肉精自己添加。

  小养殖场是监管盲点

  瘦肉精大都流入了小养殖场,而小养殖场恰恰是瘦肉精监测的盲点。

  一般正规饲料厂不使用瘦肉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怕饲料监管部门抽检。小养殖场主要以自配料为主,基本不经过饲料监管部门检验。

  记者从江苏省饲料兽药质量检验所了解到,按照规定,注册的饲料企业,每年每个系列的饲料产品都要送检一次,由饲料兽药检验所出具一份完整的质量报告。不过,这个检验,除一些卫生指标外,主要以检验营养成分为主。

  饲料兽药质量检验所每年还要抽检。江苏省一年的抽检数量是600份样品,经费只有几十万元。抽检主要针对大中型饲料厂和养殖场,很少涉及小养殖场。这种抽检往往对一些饲料进行有重点的检测,比如,检测大猪料中的瘦肉精等违禁药品。

  江苏省畜产品检验中心主任、饲料兽药质量检验所所长贡玉清认为,规模以下养殖户监管难度最大。目前,江苏省有150万家养殖户,70%的生猪来自年出栏50头以下的小养殖场。

  贡玉清说,在养殖环节检测瘦肉精存在三个困难。

  一是饲料抽检覆盖面太小,江苏省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对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按每月10%的数量进行抽检,规模以下养殖场主要以排查为主,对瘦肉精特征明显的生猪抽检。一个月来,他们抽检了1000头生猪尿液,这对于全省养殖数量来说,覆盖面远远不够。

  二是养殖环节抽样难度非常大。养殖场一般防疫要求高,有严格的消毒规定,不允许外来人员随便出入,尤其是从其他养殖场来的人。而一个兽医一天只能跑两个养殖场,采集尿液难,生猪都在跑动,等着生猪尿尿,靠到跟前,尿没了。

  三是人力财力紧缺,如此大规模的检查,县里兽医部门压力很大,防疫工作基本无法顾及。

  “质量不是靠检验检出来的。”贡玉清坦言,监管总是滞后的,主要是靠企业自律。

  据了解,目前,农业部批准的添加剂有193种,禁止添加的40种。农业部还规定,新添加剂必须经过生物安全效能评价后才能添加。

  事实是,饲料企业使用的添加剂商品多达上千种。如果一种添加剂遭禁,科研部门和企业很快就会找出替代品,换个名目添加。

  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研制新添加剂只要经过对比试验,证明对生长有促进作用,就直接与饲料生产企业对接,投入生产,很少做动物毒理病理实验。

  面对新的添加剂,如果饲料企业没有申报,饲料兽药质量检测所是检验不出来的。瘦肉精也是如此,目前,农业部列出的7种瘦肉精,监管部门能检的只有3种。

  饲料兽药质量检验所饲料监督科科长朱丽英说:“一些违禁药品没有检测方法,无法检测。”

  瘦肉精危害之辩

  瘦肉精被禁已有10年,但关于瘦肉精的争论并未停止,一些专家对瘦肉精评价很高,对禁用感到惋惜。

  据南京农业大学一位教授介绍,从出现到现在,瘦肉精(β激动剂)已经有了第三代产品。一代产品是盐酸克伦特罗,毒性很大,内脏残留多,可同时作用于β1和β2两个受体。β1会作用于心脏,造成死亡。二代产品是西巴特罗。三代产品为莱克多巴胺,只作用β2受体,代谢快,残留少,毒副作用小。

  瘦肉精在欧盟属于禁用药品。美国等20多个国家则允许添加莱克多巴胺,但有严格使用规范,要求有停药期。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并不是所有使用了瘦肉精的猪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必须把握猪的生长周期,即在猪出栏之前的一段时间(一周或更长时间)停止在其饲料中加入瘦肉精,便可通过猪自然的新陈代谢将瘦肉精排出。

  这一说法得到一些专家和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认可。他们认为,只要合理使用瘦肉精,就能防止中毒。因为使用瘦肉精可以减少饲料投入,节省粮食。

  在采访中,许多专家不愿就查处瘦肉精发表观点。一方面,仍有专家与瘦肉精有瓜葛;另一方面,他们表示要从科学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一个现状是,瘦肉精基本残留在动物内脏里,中国人有吃动物内脏的习惯;同时,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许多使用者来说,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当然选择。瘦肉精就是在最后才有作用,停药即意味着瘦肉率会下降,谁会眼睁睁地看着钱流走呢?

  瘦肉精事件爆发后,江苏一名养殖户问饲料销售人员,哪里可以买到瘦肉精?“那可是犯法的事”,销售人员回答。但养殖户却认为瘦肉精是好东西,能提高经济效益。

  “无法规范使用过程的时候,必须坚持禁用瘦肉精。”一位专家认为,瘦肉精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宁严勿宽。

  该专家认为,法律早就有,但在目前中国养殖业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要靠规范使用来保证食品安全,几乎不可能。

  食品安全,谁的责任

  食品安全到底该谁负责?去年9月,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任筑山在南京农业大学作了题为“食品安全,谁的责任”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他认为,美国的养殖规模化程度高,从养殖场到屠宰场到超市,有一条完整的信息链,追溯系统完善,比较容易控制质量。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养殖比较分散,有60%~70%的生猪是年出栏数50头以下散户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养殖方式各异,饲料配方千差万别,质量控制难度很大。

  同时,中国存在着数量较大的中间商(猪贩子)。他们从千家万户收购生猪,即便是出现了问题,也很难追溯源头。企业社会责任感不高,民众安全意识差,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的人不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会引起民众的恐慌。

  据江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陆敬刚介绍,国内追溯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江苏设备采购尚没有到位。即便建立了追溯系统,发现问题,也很难查清来源——根据检疫证明等可追溯到县里,信息完整的地方可以追溯到乡里,但无法确定到底出自哪家养殖场。

  业界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强规范,制定法规,加强监管,注重正确引导;企业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少添加药物,控制物流,控制销售,进行正确的消费指导;民众要知道食品安全知识,看得懂安全分类商标,要有安全报告意识,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科研单位研究要全面,要正确认识药品的副作用,深入研究药物残留和检测方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于 2011/5/6 05: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道德的缺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