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456|回复: 0

师之文:神通广大的葛根汤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3 0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通广大的葛根汤
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村卫生所  
徐汝奇

经方医学模式具有规范化的特点,思维简洁,应用简便,值得推广。我万分崇拜医圣张仲景学习经方,尤善用葛根汤,葛根汤及其类方、合方的使用占每日处方量三分之一强。兹此介绍经验如下:
1、方药组成
葛根60-90-120-300克,麻黄5-10-15-30克,桂枝肉桂10-15-30克,赤芍15-30-60-90克,甘草10-15克,生姜15-30-60克,大枣15-30克。
2、用法:北京东华原煎药机足水煎取,煎煮时间约30-60分钟,自动分装,每包200毫升,日三服,用于急危重症时可超大剂量使用,可小量多次频服。
3、功能主治
表里双解,通阳化气,养阴生津,活血通络,缓急止痛,补虚和中
4、适应病证
太阳病经证、腑证,太阳阳明合病,涵盖着感冒、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视网膜阻塞、突发性耳聋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毒性心肌炎、神经性耳聋和眩晕、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迟发性运动障碍、输尿管结石、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颈椎腰椎退行变、不孕症闭经等,侧重于表里同病或者实多虚少的各科疾病
5、应用指征:
遵从六经病“病、脉、证、治”辨证论治原则,本方证辨证属于太阳病或太阳阳明病,有以下特点:
1)症候:头痛、发热、颈项强、肩胛痛、腰背痛头晕头昏、关节痹痛麻木、手足冷、易疲劳、耳鸣、耳聋、眼睛干涩、迎风流泪、视力欠清、鼻塞、流涕、腹泻、肥胖、或者检查有末梢神经循环不良、血压异常、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等
,或病证特征吻合太阳经阳明经循行路线的所有病变,具备其中之一项或数项者;
2)脉象:双寸脉独见浮或弦,或左、右寸部单侧浮或弦者,或左右寸、关、尺三部六位脉象呈现阶梯状即从寸、关、尺依次出现从高到底或由强到弱的脉象特征者。
综合(1)、(2)分析,病机符合上下不通、左右不利,气机升降失调,血气上逆或下降,太过或不及,阴阳失调甚至阴阳厥逆,阳盛阴虚,病症不分科属,均为本葛根汤的应用范畴。
6、处方来源
本方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组成及用法: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涉及应用的条文有三条: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按当代考古所得,汉代一两约等于现代15.625克,即原方剂量近似值为葛根60克、麻黄45克、桂枝30克、
生姜45克、甘草30克、芍药30、大枣十二枚
,自唐·孙思邈开始、尤其明·李时珍以“古之一两,今取一钱可也”而倡导一钱约为3克,被现今国家药典与中医教育本科教材采用,葛根汤的主治范围相对较窄,应用甚至仅仅限于外感病中具备颈项强痛者。
7、方证主治分析
(1)
君药葛根的药证
神农本草经》记载:

葛根,
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据原文分析,可获许多启发:
味甘平:甘平之味近于食品,无怪乎现代把它当保健品开发;
主消渴:提示可润燥生津除烦,消渴之证,多饮易饥,饮不止渴,与现代高血糖者表现类似。
身大热:提示可退烧,可解表散热;呕吐,由胃气不和所致,止呕吐,可和胃,提示可
畅气机;
诸痹:风寒湿杂而为痹,痹则不通,治诸痹,提示可通络,可调畅经脉血气;
起阴气:提示可升发阳气,和阳助阴;
解诸毒:凡毒皆可解,毒之义甚广,药毒、食毒、内毒、外毒等等,凡毒皆可解,后世认为尤可解酒毒;代谢综合症形成的机理主要在于食毒蕴积,故葛根必用。
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葛谷,葛根的果实,止泄泻,年代越久远的越好,也许葛谷不易找到,故张仲景治下利也只用葛根。
葛根在现代有两类,一为干葛,一为粉葛,用途相混,距张仲景时代真伪难分,但本方证强调只用干葛,粉葛堪当食用佳品。
现代分析葛根的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葛根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缺氧和抗氧化作用,对多种脏器细胞有保护作用;对冠心病动脉硬化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有解痉、解热及降低血糖作用;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2 )
臣药麻黄的药证
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山谷
现代认定麻黄的主要功用主要有四:1、发汗散寒,2宣肺平喘3、行水消肿,4、散阴疽、消症结。麻黄药效剧烈,从古至今均认为“麻黄、细辛不过钱”,害怕麻黄的毒副作用。其实细辛的毒性反应,只限于散剂中,
水煎剂中小剂量、甚至超大剂量使用并不明显。这种惯性思维,认定麻黄是发散风寒药,而仅仅用于辛温发汗与宣肺平喘。实际上,麻黄的宣痹通络作用非常强,且呈双向调节,兴奋与抑制的作用与剂量相关,少量的麻黄宣发,大剂量的麻黄降逆,试作分析:
味苦温无毒:味苦降逆、温性发散,提示麻黄的功效有双向性,可升散、可降逆。现代认为麻黄有一定毒性,将麻黄生物碱成分提纯使用,与中医辨证应用已大相径庭。
中风伤寒头痛:中风是六经病皆有的外证表现,本条指太阳中风,如现代语言所谓伤风受寒,故太阳病中风伤寒必头痛,提示麻黄是风寒引致头痛的特效药
温疟:金匮要略》记载:“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指不寒反热,骨节疼痛,时呕,是温疟的主证,提示麻黄可散热、且解一身骨节疼痛。
发表出汗:提示麻黄的发表、解表作用,且一定引致出汗。通过发汗来祛风解表的汗法是中医最重要的治则之一。后世温病学派惧怕麻黄之力,发汗改取荆芥、防风,疗效已是大为逊色。汗为水之上源,后世医家从麻黄发表出汗的功效,宣发肺气以利水消肿,疗效非常药可比。
去邪热气:麻黄性味苦温,去邪热气,以温散热,是从《黄帝内经》倡导“火郁发之”的从治之法,提示去邪热气,也是麻黄的重要药证。
止欬逆上气:提示麻黄的止咳、平喘作用。
除寒热:寒热提示病位在表,除寒热,即提示麻黄是表证要药。
破癥坚积聚:癥坚积聚必因阳郁寒闭、气血瘀滞、饮积痰凝而生,本药证提示麻黄可通血脉、破瘀滞,化痰饮,散结聚。此功效后世医家鲜有发挥。
现代分析麻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碱的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可直接兴奋α,β-受体而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非常强。
药理实验证明,麻黄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也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麻黄的水或乙醇提取物有抗过敏及免疫作用、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并且从药物动力学角度证明,由于伪麻黄碱与麻黄碱成分均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临床上麻黄与氨茶碱不应同时使用。
(3)
佐使药
将葛根汤方继续拆分,撇开君药葛根、臣药麻黄,剩下的佐使之药是一个完整的桂枝汤。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桂枝汤的应用方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称作桂枝法,桂枝法是六经病辨证论治体系中的第一大法,《伤寒杂病论》载方314首,从桂枝汤化裁变化出的桂枝汤类方就达19个,主要分布在太阳病与太阴病的条文中,而含桂枝的方剂占约总数的三分之一,广泛用于六经病及杂病的主治配伍,可见桂枝是一味非常重要的药物。   

桂枝汤的功效,可以概括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以桂枝的辛甘热助阳,芍药的酸苦寒助阴,再以生姜的发散,配以甘草、大枣的甘甜,辛散、甘补、酸收合用,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理,组成一个既能解肌发汗,又可调和营卫气血健脾和胃的阴阳调和之方,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与滋补强壮作用,对太阳病之表虚、太阴病之里虚的特点,从虚实予以化裁合方使用,疗效确切。而现代,桂枝汤广泛用于内、妇、外、儿多科及多系统疾病,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瘙痒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小儿多动症、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冻疮、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妇女妊娠恶阻、经前产后诸症等多种病证。
所以,葛根汤组方非常严谨,以葛根、芍药之寒,麻黄、桂枝之温,寒温共济,再辅以健脾和胃之生姜、甘草、大枣,君臣佐使的配伍,完全符合《汉书·艺文志》规定的经方原则:“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应,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充分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处方特色。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