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56|回复: 1

六六谈中国式医患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1 21: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3月23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实习学生,造成3死1伤。犯罪嫌疑人李某17岁,2011年4月,他因患强直性脊柱炎曾在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一周,这次来复诊。死者王浩年仅28岁,是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录取通知书。

  这样的新闻并不鲜见,近年,人们试图为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把脉。是制度的不完善,还是信任的缺失?

  作家六六“卧底”医院半年,写出小说《心术》(已拍成电视剧,下月开播),揭示出在当代中国医患间痛苦的关系中,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不能简单地用白纸黑字来定义,而也许政府的投入和医疗体制的改善、医患之间相互的信任、医生的仁心加仁术,才可能改变对立紧张的中国式医患关系现状。

  1 【从关注楼价、小三转而关注医患关系】

  羊城晚报:这两年医患关系比较紧张,3月底发生在哈医大一院的血案也是其中之一,造成3死1伤,死者与犯罪嫌疑人都非常年轻,让人感到遗憾。您的新作《心术》描写的也是医患关系,您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六六:这则新闻确实让人感到痛心。促使我走进医生的世界,从一个病患家属的眼光转视为医生的视角,是缘于我自己的一次生病体验。我也是因为偶然的原因病倒住院。人在虚弱的时候,是最悲观失望、对一切产生怀疑的时候,是最需要安慰以及信赖和依靠的时候,我把医生当作我的精神寄托,同时我也不断质疑他们每句话的潜意思,他们是不是暗示我,我已经病入膏肓了?他们是不是故意把我的病说得很严重,以便榨取钱财?我自己本身就在负面情绪中摇摆。

  等我转危为安以后,我重新进入一个理性健康的心理状态,我决定,走进医生的世界,用另一个角度,去阐释我在作为病患时候遇到的所有困惑,我试图去理解他们,融入他们,信任他们。因为我知道,这是对于一个完全没有专业背景、依赖医生的知识挽救或者延长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

  羊城晚报:在房价成为社会热点、小三“多发”的时候,您写了《蜗居》;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时候,您推出《心术》,从题材的角度来看,您似乎每次都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痛。

  六六:不是我选择热点,而是热点选择了我。我只写我感兴趣、想不明白的事,等我想明白了写成文了,兴趣点就过去了。如果我每次都踩在时代的脉搏上,说明我生龙活虎地活着,还没进入冬眠厌世状态。我也想写点风花雪月的文字,但缺少文艺气质。我多么希望自己像琼瑶阿姨那样到老年的时候依旧拥有少女情怀,但不幸得很,我早在少女时代就已经进入老年情怀了。

  2 【医患关系紧张源于信任缺失】

  羊城晚报:病好之后您在医院体验了半年的生活,您如何理解我们国家的医患关系?

  六六:我是在自己生病住院好后开始“卧底”进医生的世界的。

  大部分人的心里感受是现在的医生、医德与医风极差,草菅人命,金钱挂帅,不放过任何榨取的可能。这是我们大众对医生不信任的原因之一。我们在互相提防的日子里提心吊胆,就像我们进超市要寄存包。其实这世界上小偷只占10%都不到,90%的人都是良民,可就为了防备那10%,我们会对剩下的90%筑起栅栏。这就是信任缺失!其实,这世界大多数人是善良的,而因为小部分恶人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将心底的善念包裹起来。摧毁信任只要几年、十几年,而建立起这个信任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羊城晚报:病人与医生,大多数情况下是两个陌生人的第一次见面,病人无条件地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一个陌生人,信任恐怕很难这么简单地达成。

  六六:我去年摔断胳膊,医生告诉我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让骨头长在胳膊里,缺点是有可能以后阴天下雨疼痛;另一种是开刀治疗,取出碎片,缺点是有可能损伤运动神经。正常情况下,医生会说:“我告诉你两种后果,你自己决定治疗方法,我不能替你做决断。”这个医生我信任他,我让他替我决断,他最终让我不开刀保守治疗。我的信任,为我省了一刀的费用和疼痛,且保护了我的运动神经,目前为止没出现下雨疼痛的症状。他因我的信任而担负了责任,这就回到了一个问题上,你该怎样信任一个医生?如果在社会上,每办一件事都要先与打交道的人建立私人感情,我们这一生将要耗费多少时间在无谓上?信任一个人是这么困难的事情吗?

  羊城晚报:现实中病人对医生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六六:是不信任,却又依赖。医院是一个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我们所有的人不是每天都面对生与死的抉择,而医院每天都在重复上演。这还不是全部。由于害怕医务上的纠纷,医生让人花了一万元的检查费用,从X光到CT,从普通医生到专家,弄了半个月,什么毛病都没查出来。到另一家医院看过以后,开个刀,好了。这不是庸医是什么?这不是骗人钱财是什么?这在媒体上还曝光得少吗?这样的信息接收多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心理感受是:现在的医生医德医风极差,根本就是草菅人命。这是我们大众对医生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但私底下,我们所接触的人群里,坏人直接与你面对面的概率有多大?就我本人而言,近乎于无。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朋友们,私下里全部都是善良、优秀、有责任、有良知、从不为非作歹的好人。坏医生在整个医生群体里所占的比例,和坏人在整个社会里所占的比例是完全相同的。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其实就是你对这个社会的理解。你如果相信这个社会总体是积极健康光明向上的,那医生这个群体也一样。由此可以推广到政府官员、警察、城管、企业家和教师等。

  3

  【改变中国式医患关系需多方努力】

  羊城晚报:您在医院体验生活的时候,是否碰到过黑暗的事情?

  六六:黑幕大家都报道过了,我写也不新鲜了啊!医院多黑,不用我写,读者上网找找,新闻报道里追踪一下,现实生活里体验体验就都明了。我不爱干重复的工作,别人嚼过的馍我吃不下去。我在没去医院以前,对黑幕就已经知道不少了,但我去了以后,给我震撼的、让我感动的、触动我心让我有提笔欲望的却与黑幕无关,与关爱、责任、信赖和付出有关。我总不能为了迎合大众的阅读口味违背我自己的喜好写书吧?我写东西,只写自己喜欢的和想倾诉的。

  羊城晚报:不少医患关系紧张的事件源于医疗事故。

  六六:在中国,因为大部分的病患是自费,他们于是把看病不仅仅当作是生命的必须,而且是一种大宗消费。你消费了二十万元,最后换个人财两空,你觉得合理吗?显然接受不了。所以我归结到,如果这样的大宗消费是在全民健保里,大家的接受度会宽广得多。你知医生尽力了,你又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你会相对而言比较冷静客观地去看待生死。医生是人不是神,他们每个人都没有把人治死的意愿,因为这对正常人本身就不是个问题。但医学是经验主观判断等等综合的科学,再加上人体的复杂性,造成了同样的病例,你这样治行得通他行不通。同时医生也的确有判断上的准确率问题,就好像工业生产里有废品率一样,我说起来是理性的轻飘,但落实到生命上,就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明显的疏忽大意,诸如左腿割成右腿等,这是可避免的。但作为一些未可预知的、找不出原因的伤害,我觉得这是一道无解方程式。事实上,绝大多数医患纷争都在这样的案例上,以至于我认识的医生,越老越信命。很多问题,除了宿命论,简直无法解释,它已经超脱在医术医德之外。

  羊城晚报:不少人觉得,可能要给医生红包自己才放心。

  六六:医生为什么要拿红包?我希望这个解释能够让读者接受。在我所去的几家三甲医院,它们都地处大都市的繁华市中心,那附近最差的公房均每平方米的价格超过三万五千元,好的楼盘价格超过八万元一平方米。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这个职业,要求医生能够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再加上职业的劳动强度,基本医生都会选择在医院附近开车不超过15分钟的地段买房。医生做一个手术不论时间长短,按均价算,刨去个税,不超过100块。按这个标准拿死工资,他们收入连民工都不如。我曾碰见一台手术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10点的,医生收入不到150块。而上海这样的地界,现在保姆和小时工,一小时也15块了。你让医生怎么既不违背良心道德,又活得体面呢?更不要提昂贵到正常人负担不起的房价。

  医生是一门经验加高科技的职业。从接受基础教育的16年(本科毕业),到接受高级教育的另5至6年(博士毕业),到手术台上锤炼最少5年,很多人是十年以上,才最终肩负起生命的重任,你想让一个人二三十年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为三十六块钱就为你的性命负责?这样的傻事,是你,将心比心,你会去做吗?

  羊城晚报:您认为怎么能改变中国式医患关系?

  六六:只有通过政府的投入和医疗体制的改善,医患之间相互信任、医生仁心加仁术,才可能改变对立紧张的“中国式医患关系”。

  4 【写书从来不看电视剧】

  羊城晚报:现在看个小感冒动不动就要几百元,很多人很反感。

  六六:医生是这样一个职业,从远古时期起就劫富济贫,他们会察言观色,既获得自己想要的又平衡自己的良心。他对出得起钱的人没必要客气,我知道他们会从中拿回扣以补贴不断上涨的CPI,但同时,我相信,在他遇到从农村来的不名一文的穷苦人的时候,会想尽办法为他们节省开支,不仅不收红包,搞不好还从人家福利的药里挖点出来救济。

  我曾在手术室里看见医生一针一针缝脑膜,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手艺,因为费时又费力,大多数人都用人工脑膜贴上当补丁完事。我问他你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啊!他答我:“我练手艺。艺不压身。”后来熟了以后,我得知这位病患来自福建山区农村,年收入都负担不起这台手术,一块脑膜要800多元,医生用自己的时间和手艺替他省了。我知道他也拿红包,也拿回扣,也推荐最好的药给富豪,但同时,他和他的同事们,每个月都在为付不起医药费逃跑的人垫资。

  羊城晚报:据报道,现在报考医生行业的学生比以前少了。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六六:我曾经遇到过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老博导,他跟我感叹:“我年轻的时候,甚至更早以前,当时是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到医学、教育等领域。包括当年的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等。现在呢?都是其他专业被筛选下的学生才会进入这两个领域。这让我都担心未来,我现在还能替你们看病,等我需要医生的时候,我不知道谁可以为我看病。我现在可以教学生,等我们这一代不在了,不晓得什么样的人会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羊城晚报:您写书之前有没有看过国内外反映医患关系的影视剧?请点评一下有何不同?

  六六:没有看过。我很高兴我的作品能够走红,我作为一个写这样作品的人从来不看电视。

  【《心术》简介】

  小说聚焦一群年轻人,他们努力成为好医生,而又不得不面临社会现实的考验。《心术》的书名取意“仁心仁术”。六六说,人在世上不外乎两点,心与术,也就是德与才。要么德才兼备,要么心术不正。一个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心术不正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


记者:童雯霞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于 2012/4/22 18: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