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951|回复: 13

禅修之果----雍正帝开悟破三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8 00: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雍正帝开悟破三关——雍正皇帝的开悟因缘
吴立民

雍正皇帝胤祯(1678-1735)是清兵入关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后世围绕其继位、暴死等事件传说甚多,多谬不实。其为政方略遭人议处亦多,但他在位十三年(1722-1735),勤于政务,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愧一代英主之名。史称“康乾盛世”,实不离雍正承前启后的功用。
雍正还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皇帝,曾从师于著名学者阎若琚、张英、顾八代、徐元梦等人,不仅通晓《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且善诗词、书画,有相当深厚的汉文化素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雍正喜读内典,深通佛理,尤其对中国佛教代表性宗派禅宗,更是深得法要,别有慧解。他曾师从高僧,直探心源,亦曾升堂说法,开导辟迷;并以帝王之尊,亲自编选《御选语录》,刊示天下。其禅论戛戛独造、在在中的,远非泛泛涉猎者所能企及。历代帝王中,信佛崇佛之“佛心天子”不在少数,但像雍正这样在佛理上卓然成家者实属罕见。
清朝皇室与佛教因缘颇深。清世祖顺治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与佛教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召禅僧憨璞性聪、玉琳通琇、木陈道忞等到内宫探讨佛法、谈论禅理。他自称“痴道人”,凡请禅师说戒之类的御札,都自称“弟子某某”,与宗门耆旧相见,不令称臣致拜,从容咨访,握手温颜,情逾师友。
清圣祖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巡游江南,几乎每次都参礼佛寺,延见禅僧,赐额题辞。《宗统编年》一书即受康熙之命而撰。康熙皇帝尤其尊奉藏传佛教,对达赖、班禅、章嘉等活佛多有敕封赏赐。二世章嘉阿旺洛桑却丹更是以国师之尊,出入皇宫,奔走边关,极得康熙宠幸。
章嘉活佛转世系统,是清代四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一世章嘉扎巴俄色,青海红崖子沟张家村人,所以由他开始的转世活佛系统称张家活佛,康熙帝时,以“张家”二字不雅,改为章嘉。二世章嘉曾从五世达赖喇嘛学习,1693年被康熙帝封为呼图克图。康熙帝击败准噶尔部噶尔丹之后,在多伦召集蒙古各族王公会盟,建汇宗寺,封他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主持汇宗寺,掌管内蒙古地区佛教事务。
因章嘉国师经常出入内廷,与诸王子关系亦密切,而与其最投缘的是四王子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皇帝。
据雍正自述,他少年时即喜读内典,年轻时曾雇人代替自己出家,同时与僧侣来往密切。在读书时,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编辑成《悦心集》,里面所选多为看透世事、任情放达的文章。如《醒世歌》曰:“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但早期雍正“惟慕有为佛事,”而对无迹可求的禅宗,因无实际体证,故未能窥其端绪,且每每非之。在结识章嘉活佛后,雍正与其“时接茶话者十余载,得其善巧方便,因知究竟此如。”消除了对禅宗的偏见。因藩邸与柏林寺相距不远,雍正与柏林寺禅僧亦有接触。康熙十一年(1712)春,雍正到柏林寺,遇妙智禅师,相谈甚洽,遂产生随僧众坐禅的想法。
正月二十日,与数十僧一起打七,仅二枝香功夫。次日晚又随坐,至三枝香时,洞达本来。主持禅七的是当时名望很高的迦陵性音禅师。在打七之前,雍正与其问难甚久,但未能起一疑情,所以甚感失望。而此时迦陵性音踊跃赞叹,谓雍正已彻元微,笼统首肯。雍正自己当时自以为了歇,而数日后又觉不甚洒脱,又去叩问章嘉国师。章嘉回答:“若王所见,如针破纸窗,从隙窥天,虽云见天,然天体广大,针隙中之见,可谓偏见乎?佛法无边,当勉进步。”“针隙窥天”是形象说法,实指初步破参,即参禅者初登解脱之门,悟此七尽之躯,四大和合而成,无有实我。
听了章嘉的开示,雍正复于是年二月十一日随众结七于集云堂。至十四日,正经行时,忽出一身透汗,命根立断,桶底脱落,自觉与佛祖众生同一鼻孔出气。乃复问证章嘉。章嘉云:“王今见处,虽进一步,譬犹出庭院中观天矣。然天体无尽,究未悉见,法体无量,当更加勇猛精进。”“庭院观天”指涉过重关。重关又称前后际断,指悟得山河大地,十方虚空,无非空华幻影。
雍正亦曾垂询迦陵性音,并将章嘉的开示告之性音,岂料大禅师竟然不解其意,讪讪地说:“此不过喇嘛教回途工夫之论,更有何事?”雍正认为章嘉所说真实可信,而对性音之语不以为然。
雍正谛信章嘉之垂示,为直达究竟而精进提撕,至次年(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复堂中静坐,无意中踏末后一关,“达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雍正再去叩问章嘉,国师望见即曰:“王得大自在矣。”雍正心生大欢喜,庆快平生。在《历代禅师后集后序》中,雍正追述了自己的参究因缘,对已故世的章嘉深怀感念,“章嘉呼图克图国师喇嘛,实为朕证明恩师也。”


摘自《禅宗宗派源流》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0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雍正皇帝是在经行时破关的,

愚者介绍的经行,好像感兴趣的不多啊


这可都是真正的精华啊
发表于 2012/6/8 04: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发表于 2012/6/11 0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雍正崇尚的是道教,最后死于丹药。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6: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悟后的雍正很喜欢一个和尚,但是看他满腹经纶,论辩得体,就是没有开悟,着急地很,于是圣旨一下,逼迫他要在7天内开悟,否则就杀头。那个和尚吓坏了,生死事大啊。天天想夜夜参,终于在第六天开悟了,这才免了杀头的危险。


  
雍正这个禅师,比南泉就更厉害了,南泉不过是斩猫来逼拶东堂西堂下个转语。雍正是直接把猫拎起来,握着菜刀问它:“快,给我下句转语。”
  
  呜呼,杀人剑,活人刀,手到擒来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6: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老师弟,禅门法将,云门宗一代宗师佛源禅师弟子---冯学成居士:

在讲信心铭的时候,就提到要回到唐宋祖师的路数上去,以唐宋祖师为师。因为毕竟经过了一百多年佛教的断代,严格来说,明清到现在这两三百年,中国汉地佛教极其衰微,“师家乏人”啊。只是到了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乃至顺治年间,才有“明末四大高僧”。清代初期的那一批,如玉琳国师等,到了雍正皇帝,称之为邪知邪见,不承认他们。满清皇帝大封“呼图克图”,提高了藏蒙喇嘛的地位,汉地僧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当时达赖班禅的地位相当于藩王的级别,这些喇嘛的地位比蒙古王公的地位还要高,库仑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也是一样的,毕竟在内蒙古只有一个章嘉活佛,在外蒙古只有是一个库仑活佛,但是王公数以百计,你想想谁的地位高?汉族的僧人算什么呢?更算不得什么了。封了一个玉琳通琇禅师,汉人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玉琳是国师,很得意。(注:玉琳初称大觉禅师,继遣使加封大觉普济禅师,后又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通称为玉琳国师,是清代汉族佛教中享有国师尊号的唯一僧人。)另外,还有木陈道忞,也是顺治皇帝封的,皇帝接见了他,封了一个禅师,就被认为是国师。到了雍正皇帝的时候,一巴掌全给打倒,说他们统统没有见道,并对江南的禅僧们说:“你们这一批人到北京城来,朕要与你们‘本份’相见,如果能说得过我,我就承认你们,如果说不过我,就要重新学,别在外面招摇蒙混。”雍正皇帝这一招太利害了,汉地僧人谁会上北京去找皇帝理论禅法呀?雍正皇帝的这一道圣旨,把整个汉地丛林的威风一巴掌就压下去了。雍正皇帝编过《御选语录》,写过他破参的自我介绍,他是在章嘉活佛加持下开悟的,因此真正地尝到了顿悟的滋味,不然,差点被汉地的僧人所忽悠了。雍正皇帝这样一道圣旨,这个汉地的佛教就完了,两相比较,一高一低,喇嘛们的身份高了,汉僧的身份低下去了,这一低就是二百多年。就是一个县官的权力也是很大的,更何况皇帝呢。


年龄大了,岁数不饶人,凭记忆找点东西真不容易,耗费了老夫一个甲子的功力,
希望见到的朋友了解一下真正的佛法,真正的禅宗,不要上了邪门歪道的当!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6: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真正的大修行人,真善知识,都说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大权示现的菩萨,乘愿再来。

与佛学报馆书(节录)【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第一)】

…… 及至大清启运.崇重尤隆。林泉隐逸.多蒙礼敬。如玉林.憨璞.木陈等。世祖遂仰遵佛制.大开方便。罢除试僧.令其随意出家。因传皇戒.制护戒牒.从兹永免度牒矣。佛法之衰.实基于此。在当时高人林立.似乎有益。而世宗以大权乘愿.建中立极。其发挥佛祖慧命之言论.精深宏博。入藏流通者不必言。外有御制拣魔辨异录.八卷四册.系吾友子任氏.乞食京师.于书肆中得之.送于杨仁山.令寄东洋.附于新印大藏之内。想其书已出.好古探奇之士.试一读之。不但于性命有益.而学识文章.当顿高十倍矣。呜呼盛哉。世宗实为法流震旦.皇帝中之绝无而仅有者.其君如此.则宰官僧侣.概可知矣。迨至高庙以后.哲人日希.愚夫日多。加以频经兵燹.则鄙败无赖之徒.多皆混入法门。自既不知佛法.何能教徒修行。从兹日趋日下.一代不如一代。 ……..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第一)】

…….. 净土决疑论.系民国三年狄楚青居士以端甫回籍.十三期报料不足.令作一二篇以助热闹耳。后竟以主持无人.遂停版不出。此论文虽鄙菲.而於断疑生信.不无少补。至於永明料简训释处.须仔细参详。若不如是信向.便成虚文。此(不慧)数十年痛心疾首者.於此以发挥之。万不可以今人所说为的.致孤负永明大慈悲心也。

……….. 拣魔辨异录文理高深.禅教融贯。系雍正十一年夏初始著.至十三年方毕.未及刊板.龙驭宾天.迨后刊时.以草书替字.钞者不察.便许多直作本字.而错讹便不胜其多。使世宗在世.断断不至如此耳。今春细校两次.俾还本来面目。倘后因缘果就.当不负世宗一番至意矣。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於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 …………….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6: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周群铮居士书一【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第二)】

蕅益生於明末.没於清初。一生弘法.皆在南方.未曾一到北地。兼以顺治初年.南方多未归服。故大师於崇祯升遐.明图版荡之后。凡所著述.但书岁次.不书国号及年号耳。及至福建宁波.各处归顺之后.不一二年.即入涅盘。而台宗有仿之者.於康熙时著述.亦不书国号年号.可谓诬蔑蕅益与国家耳。其不善学.有如此者。南方学者.多宗台教。北方学者.多宗贤首.慈恩。彼既不相习.故其流通也少。世宗虽倡刻大藏.其年初夏.即已宾天。其清藏中.所入所出.容有世宗裁夺者。实多半由当时所派之亲王.总理刻藏首领大和尚主持。又刻藏预事之僧.尽属贤首慈恩临济宗人。台宗只一人.而且尚属校阅无权之人。蕅益著述.所入唯相宗八要.释大乘止观法门二种。余者北方所无.将何由而附入乎。此系雍正末乾隆初年事。至乾隆末年.蕅益著述.京中尚无多少。彻悟老人.见阅藏知津.即欲刻板。拟再得一部.即不须另写.庶省心力。因遍询各刹.止得一部。凡大师流通到京之著述.彻悟.及彻悟之门人.皆为刻板。亦有一二十种。不知世务之人.一归之於世宗不取.可谓诬罔世宗。使世宗若全见蕅益著作.断当具足入藏.一部不遗。须知清藏肇始於世宗。及世宗崩后.高宗继立。凡刻藏事.皆当时僧俗中之权人主之。高宗亦不过应名而已。何以知之。世宗所著拣魔辨异录.草稿甫毕.尚未誊清.随即崩驾。高宗虽令缮写刻板.亦不暇检点。由未派一大通家主事.竟致错讹不胜其多。此其父之手泽.尚且如是.况大藏乎。又世宗於开首著此之时.即颁上谕.内有入藏流通之语。迨后止刻书册板.竟未入藏。但将此上谕.附於圆明居士语录之后.将谓世宗亦嫌其习气而不入乎。此其不入之由.以汉月藏子孙之外护.多属当权之人.故不敢提倡耳。若言习气.蕅益可谓绝无。而一般瞎眼禅和.谓为徒有文字.未得大悟.贡高我慢。此等人乃仰面唾天.何得据以评论耶。至於毁世宗者.亦与毁蕅益者知见相同。皆道听途说.随声附和之流辈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6: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世宗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跋(乙卯年代赵希伊作)【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第三)】

清世宗宪皇帝.夙植德本.乘显再来。深入经藏.直达禅源。宗说皆通.悟证邻极。秉灵山泗水之薪传.阐即心即佛之妙道。自法流震旦.二千年来.於皇帝中.最为第一。若非久证法身.现兹末世.即俗明真.广度含识者.其能如是也耶。佛法普利众生.大士随机赴感。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非大智慧.莫能形容。清世宗以时雨润物之义.极力发挥。可谓妙契佛心.罕譬而喻矣。予昔赞浙江通志.见此碑文.不胜钦佩。定海厅志.亦复具载。今春来礼大士.见碑前供一玉佛.而为龛所蔽.无由观光。以玉佛来仪时.权供碑前。后以建殿无地.遂致常住。查之山志.复失此板.怅何如之。因秉烛恭录。乃祈寺主.刻於木榜.悬之亭内。又补刻志板.各述缘起。庶将来君子.皆得同沾法雨.共证真常云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6: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拣魔辨异录重刻序【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第三)】

学道之人.居心立行.必须质直中正.不可有丝毫偏私委曲之相。倘稍有偏曲.则如秤之定盘不准.称诸物而轻重咸差。如镜之体质不净.照诸像而妍媸莫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展砖淆讹.莫之能止。故楞严经云.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法藏宿世.固有灵根。即现生之悟与见地.亦非卑浅。但以我慢根深.欲为千古第一高人。特意妄立种种宗旨名相.著五宗原。以企后学推尊于己.竟成魔外知见。使当日直心直行.允执厥中。将见密云会下.无人能敌。道风之振.何难超越诸方。惜乎不以实悟实证为事.而预先设法.以为超越一切之计。遂致密云七辟三辟.以正其非。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果是英烈汉子.自当惭愧忏悔.知非改过.以期实悟实证。则临济法脉.如来慧命.岂不直接其传。何得慢幢高竖.护短饰非。引起其徒宏忍等.更加狂妄。逞己臆见.著五宗救。挽正作邪.以邪为正。谤法谤僧.自误误人。较之法藏.更深十倍。盲引盲众.相牵入火。噫。可哀也巳。藏忍平生.刻意文饰。致令门庭甚盛.士大夫多为外护。故彼父子之语录。并五宗原.五宗救之僻谬邪说.悉皆续入大藏。至雍正十一年.世宗欲选语录。遍阅彼等著作.知其意见僻谬.必至瞎人正眼。著令尽毁其板。又敕天下丛林.凡有此书及板.尽行毁除。倘有私藏者.发觉以违律论。又恐或有深受其毒.莫能尽吐。因将五宗救中狂悖甚者.摘录八十余条.逐条驳正。令续入大藏.以企开人正眼.报佛祖恩。但以万几无暇。至十三年春.方始脱稿。未及誊清.龙驭上宾。高宗继立.方始刊板。只因未委通人.凡草书替代之字.许多竟作本字。如以谓作为。多至百余。世宗所刻书册经板.悉皆校对精严。唯此一书.错讹甚多。故知的系宾天之后所刻。又雍正十三年春.开工刊大藏板。此书上谕.命入藏流通。而竟未入者.以高宗御极未久.殚精政治.无暇提倡。其余缁素.以法藏徒党甚盛。恐其一经提倡.或致招祸.因皆置之不论.以故未入。书册殿板.存於大内。除皇帝有勒.无由刷印.因兹不传于世。然此法宝.必有神物守护。令其久秘复出.得广流通。其因缘具于石印序中。兹拟重刻木板.因息心校阅.俾还世宗本来面目。应季中居士.愿任刻资。遂序其颠末.以告来哲。夫欲了生死.必须实证。若唯悟而未证.则烦惑尚在.大须努力。倘能兢兢业业.历缘锻炼。则觉照存心.冥符圣智。人我是非之凡情.无由而起。若不加觉照.依旧凡情炽然。功行愈高.情见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难免。如人睡惺不起.久复睡著。古人谓大事已明.如丧考妣。正以烦惑未断.或恐复迷。须知断惑之人.便无凡情。既无凡情.何有生死。大悟之人.其悟纵与佛同.其惑犹未断除。必须念念觉照.庶免凡情用事。藏忍父子.虽则悟处高深。只因我慢过甚.全体埋没于人我情见之中.而犹欲为续佛慧命之第一高人。以致一错永错.而莫之能反。尽其智力.只做得个平侍者之身分。可不哀哉。如来深知末世众生.烦惑难断。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令其于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承侍弥陀.追随海众。从兹圆破无明.彻证自心。直至成佛而后已。使藏忍知此.当即上品往生.证无生忍。普现色身.广度群迷。又何至妆点文饰.欲得超师越祖之虚名.企其流芳百世。一经明眼人看破.竟落得个邪魔外道之实号.而遗臭万年。呜呼哀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