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24|回复: 0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8 00: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社会,虽然民众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但一味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纯朴民风的丧失等等。而所有这些,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非常重要,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无法弥补。所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更多的是感到忧虑。我并不否定发展经济的作用,但更关心整个社会的平衡、健康发展。我希望社会能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甚至是以付出巨大代价为前提的。
寺院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尤其是大陆范围内的寺院,多数已成为旅游景点。而政府又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旅游业虽然在客观上带动了寺院的经济发展,寺院的生活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但宁静的环境和纯朴的道风也在逐渐丧失。在一些地区,寺院甚至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这是让我最为担心的。
北京有位居士读到《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发表于《人世间》创刊号)之后,对我在文中总结的这几点误区现象深表认同。他在来信中还提到:目前,教界原有的问题尚未解决,现在又出现了商业化的现象。可见这一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我认为,佛教的商业化,其实就是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在发展经济的大气候下,很多寺院从发展旅游到发展各项服务行业,甚至连经忏佛事也演变为明码标价的贸易活动,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长此以往,佛教主体的神圣性将越来越淡化,最后可能就和世俗没什么区别了。如何避免佛教的商业化和世俗化?是当今教界应该警惕和探讨的首要问题。
在寺院如何保持自身的纯洁?而僧人又应如何自处方面我觉得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把握好开放的尺度,其次是加强僧众乃至整个僧团的自身建设。
作为出家人,和社会的接触要保持一定距离。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红尘滚滚,所以现代人修行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难。在过去,一道围墙就能保障寺院的清静;而今天,电视、电话、网络等都能突破围墙的阻隔。除非具备很深的定力,否则单靠个人力量,的确很难抵挡世俗的冲击。而一个如法的僧团,就是抵挡尘世的一座堡垒。所以生活在僧团中,远比独自居于精舍更有利于修行。
而作为僧团来说,想要完全封闭起来,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学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自身解脱,同时还要利益社会,这就必须与社会保持沟通。但在面向社会的同时,要把握好开放的尺度,尤其要加强对电视和网络的管理,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地点内对僧众开放。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道风建设,通过戒律和禅修来提高僧人的自身素质。只要信心道念坚定了,就能明确作为出家人的本分和职责是什么,自然也就有能力抵制社会的种种诱惑,从而自觉维护个人乃至僧团的纯洁性。而这一点,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济群法师开示
随手转帖  命运转吉! 弘扬传统文化 世世吉祥如意!

欲得佛智 先敬佛经

拜见上师的礼仪

比丘尼30年收养24个“尼娃娃” 基本都是弃婴孤儿

拜见高僧大德的礼仪

稻盛和夫:“利他”是经商的出发点

俞学明:佛教教育发展不只关乎于佛教自身

中国史上的五位佛门皇帝

禅寺钱币被盗,供奉的济公托梦抓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