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转贴专栏
›
中医学的运气学说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庄野医
中医学的运气学说
[复制链接]
庄野医
庄野医
当前离线
积分
1717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8 04: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庄野医 于 2012/11/18 21:04 编辑
三、运气与防病
人与自然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运气学说预测气候的目的在于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借以防止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疾病。对于疾病的预防,从根本上说来,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尽量避免或减轻外邪的侵袭,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一是增强体质与抵抗力,以期达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的目的。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摄生保健之道,以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这是预防疾病的根本措施之一。自然变化,四时分明,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类要按照“法子阴阳,和于术数”之道,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而达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目的。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只有适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益气补血,平衡阴阳,机体才能健康无病,而尽终其天年。否则,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当春而收敛,当夏而伏匿,当秋而疏散,当冬而泄夺,必然损害健康而致发生疾病。因此,只有识运气,辨寒暑,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才能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四、运气与治疗
中医治疗疾病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所以,“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祥,医之罪也”(《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回复
举报
庄野医
庄野医
当前离线
积分
1717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8 04: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庄野医 于 2012/11/18 21:11 编辑
回复
庄野医
的帖子
兹将根据运气学说治病用药的规律介绍如下:
(一)主气客气致病的治疗
厥阴风木主气所致之病,以酸泻之,以辛补之。木性升散,酸味收敛,逆于散发,故以酸泻木气之味。辛味散发,合于木性,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厥阴风木客气所致之病,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辛补酸泻之义同上。肝主木,“肝苦急,急食甘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故以甘缓肝气之急迫。所以说,“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君火主气所致之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以咸补之。火性急速猛烈,甘味则反其性而缓其急,故以甘为泻。君火之邪气属心,心欲软,咸可软坚,从心所欲,故以咸为补。“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素问·脏气法论》)。 少阴君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补泻之义同上。酸味使火气收敛,故以酸收之。少阳相火主气所致之病,少阳相火之补泻与君火同,虽心非少阳,而君相皆火,故其味同。所以说,“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咸:明抄本‘咸’作‘酸’。林校云:按《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此云以咸收之者误也)收之”:少阳相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坚。故曰:“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湿土主气所致之病,以苦泻之,以甘补之。土本性湿,苦性燥则反土性之湿,故以苦泻土之味。土性缓和,甘为缓和之味,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以甘为补。“脾欲缓,争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太阴湿土客气所致之病,与太阴主气主治相同。所以说,“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燥金主气所致之病,以辛泻之,以酸补之。金性收敛,辛性散发,则反于金性,故以之为泻。金欲收,酸则顺其气,故以之为补。“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阳明燥金客气所致之病,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泻之。酸辛补泻之意同上。金主肺,肺苦于气之上逆,苦为沉降之味,故以苦泻其上逆而下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意:所以说,“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寒水主气所致之病,以咸泻之,以苦补之。水主肾,肾欲坚而恶泻,咸能软之泻之,苦则坚软而补水,故以咸为泻,以苦为补。“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太阳寒水客气所致之病,苦补、咸泻、苦坚之义同上。辛气通达,气行则水行,水行则润,故以咸润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二)六气相胜的治疗
厥阴风气所胜之病,用甘清(凉)药主治,用苦辛药辅佐,用酸味药泻其胜气。木胜土败,甘为土味,清为金气,土金相生则木有制而土不受克,即甘能益土,清可平木,故以之为主。苦为火味以生土,辛为金昧以制木,苦辛之味以散风邪,故为佐。酸为木之正味,木性条达,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所以“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曰:“风邪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热气所胜之病,用辛寒药主治,用苦咸药为佐,用甘药泻其胜气。辛为金味,寒为水气,金水相生则火有制而金不伤。苦从火化以助其辛,咸从水化以助其寒。火性急速,火之正味,其泻以甘。故曰:“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湿气所胜之病,用咸热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苦药泻其胜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湿热则以咸化之,寒湿则以热治之。湿胜则土寒,辛能温土,甘能补土。若湿胜而土实则以苦泻之,土之正味,其泻以苦。故曰:“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火气所胜之病,用辛寒药主治,用甘咸药辅佐,用甘药泻其胜气。少阳相火胜气之治与少阴君火胜气之治基本相同,仅辅佐药少有差异。
以甘泻之者,甘能泻火之故。故曰:“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燥气所胜之病,用酸温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苦药泻其胜气。酸为木味,温为火气,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伤。阳明有清金之气和燥金之气。燥气有余则以辛散之,清气不足则以甘滋之,苦从火化能泻燥邪之实。故曰:“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寒气所胜之病,用甘热药主治,用辛酸药辅助,用咸药泻其胜气。水胜则火衰,甘能益土而制水,热能扶阳以逐寒。辛散寒邪之实,酸收心气之伤,水之正味,其泻以咸。故曰:“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素问·至真要论》)。
(三)六气之复的治疗
厥阴复气所致之病,用酸寒药主治,用甘辛药辅助,用酸药泻其邪,用甘药缓其急。酸为木味,寒为水气。木之正味,其泻以酸。木火相生,宜清以寒。木胜土衰,以甘补土,辛从金化,以辛制木。泻肝之实,缓肝之急,酸泻甘缓,皆木之正味而为正治。故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复气所致之病,用咸寒药主治,用苦辛药辅助,用甘药泻其邪,用酸味收敛,用辛苦药发散,用咸药软坚。咸为水味,寒为水气,咸寒制以所不胜,苦辛发散其热,甘酸泻火而敛浮热,苦咸散火而解热结。故曰:“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复气所致之病,用苦热药主治,用酸辛药辅助,用苦药泻其邪,燥其湿,或泄其湿邪。苦为火味,热为火气,苦能泻土,热能燥湿。酸能制土,辛能温寒。土位之主,其泻以苦,泻以夺其壅,燥以胜其湿,泄以利其水。故曰:“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复气所致之病,用咸冷药主治,用苦辛药为佐,用咸药软坚,用酸药收敛,用苦辛药发汗,发汗之药不必忌热天,勿用温凉药。少阳相火之复与少阴君火之复,其治基本相同。“发不远热,无犯温凉”,乃重申用发汗药勿犯寒凉之意。少阴之治亦然。故曰:“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复气所致之病,用辛温药主治,以苦甘药为佐,用苦药泄之、下之,用酸药补虚。辛为金味,温为火气。金之正味,泻之以辛,金之清燥,胜清以温,苦从火化,以苦制金。木被金伤,以甘缓急。苦泄开燥结以通实邪,酸补敛津液以滋干涸。故曰:“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复气所致之病,以咸热药主治,以甘辛药为佐,以苦药坚其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泻水以咸,治寒以热。甘从土化,用以制水,辛能散寒,寒水通于肾,肾不坚则寒易起,故“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总之,凡治各种胜气复气所致之病,其基本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素问·至真要大沦》)。
(四)司天在泉淫胜的治疗
1.司天淫胜之治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之病,以辛凉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甘药缓其急,以酸药泻其邪。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治以辛凉。而过于辛则反伤其气,苦以温金,甘以益气,故以苦甘为佐。木性急,则以甘缓之。风邪胜,则以辛散木之正味,其泻以酸。“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故曰:“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之病,以咸寒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酸药收敛阴气。热为火气,水能胜之,故治以咸寒。甘能泻火胜咸,苦能泄热,故以苦甘为佐。热盛于经而不敛,故以酸收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素问·至真要大沦》)。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之病,以苦味热性之药平其胜气,以酸淡之药为佐,以苦味药燥湿,以淡味药渗湿。如湿甚于上而有热,则以苦温之药治之,佐以甘辛之品,以汗解法恢复其常态为止。湿为土气,燥能胜之。苦从火化,火能助燥。酸从木化,以制湿土。淡渗利窍以去其湿。“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湿郁于上而成热,以苦温燥其湿,佐以甘辛者取其汗适复其故,即戒过汗之谓-故臼:“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之病,以酸冷之药平其胜气,用苦甘药为佐,以酸药收敛阴气,以苦药发泄火邪,以酸药恢复阴液。水能胜火,故平以酸冷。苦能泄火之实,甘能缓火之急,故以为佐。火郁则以苦发之,火盛而散越,则以酸收之,以发去火,未免伤气,故又以酸复之。所以说:“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之病,以苦温之药平其胜气,以酸辛之药为佐,以苦味药下其燥结。燥为金气,火能胜之,故平以苦温。以酸泻木而补金,以辛泻金而补火,故为之佐。苦则泻下燥结。故曰:“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之病,以辛热药平其胜气,以甘苦药为佐,以咸味药泻之。热从火化,寒为水气,热能胜之。辛热以散寒,苦甘以胜水。水之正味,其泻以咸。“肾苦燥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2.在泉淫胜之治
厥阴在泉风淫所胜之病,用辛凉药主治,以苦味为佐,以甘味缓和肝木,以辛味散其风邪。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故治以辛凉。苦胜辛,甘益气,过于辛,恐反伤其气,故佐以苦甘。木性急,故以甘缓之。风邪胜,故以辛散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在泉热淫所胜之病,用咸寒药主治,以甘苦为佐,以酸味收敛阴气,以苦药发散热邪。其义与少阴司天之治相同。又以苦发之者,乃热郁而不能散,故以苦发之。所以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在泉湿淫所胜之病,用苦热药主治,以酸淡为佐,以苦味燥湿,用淡味渗湿。此与太阴司天之治相同。但佐以酸淡,与彼之酸辛为佐不同。酸从木化所以制土,淡与甘同所以益土,且淡能渗湿,故以酸淡为佐。所以说:“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回复
举报
庄野医
庄野医
当前离线
积分
1717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8 05: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庄野医 于 2012/11/19 00:03 编辑
┌─┬────┬────┬────────┬──────────┬──────────┬──────────┐
│
│
主气
│
客气
│
胜 气
│
复 气
│
司 天
│
在 泉
│
├─┼────┼────┼────────┼──────────┼──────────┼──────────┤
│
厥
│
酸泻辛补
│
辛补、酸
│
治以甘凉,佐以辛
│
治以酸寒,佐以甘辛,
│
平以辛凉,佐以苦,
│
治以辛凉,佐以苦,
│
│
阴
│
│
泻、甘缓
│
苦,以酸泻之
│
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
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
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
├─┼────┼────┼────────┼──────────┼──────────┼──────────┤
│
少
│
甘泻咸补
│
咸补甘泻
│
治以辛寒,佐以苦
│
治以咸寒,佐以苦辛,
│
平以咸寒,佐以苦甘,
│
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
│
阴
│
│
│
咸,以甘泻之
│
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
以酸收之
│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
│
│
│
│
以苦发之,以咸软之
│
│
│
├─┼────┼────┼────────┼──────────┼──────────┼──────────┤
│
太
│
苦泻甘补
│
甘补苦泻
│
治以咸热,佐以辛
│
治以苦热,佐以酸辛,
│
平以苦热,佐以酸辛,
│
治以苦热,佐以酸淡,
│
│
阴
│
│
│
甘,以苦泻之
│
以苦泻之、燥之、泄之
│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
├─┼────┼────┼────────┼──────────┼──────────┼──────────┤
│
│
│
│
│
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
│
│
│
少
│
甘泻咸补
│
咸补甘泻
│
治以辛寒,佐以甘
│
以咸软之,以酸收之,
│
平以酸冷,佐以苦甘,
│
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
│
阳
│
│
│
咸,以甘泻之
│
辛苦发之,发不远热,
│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
│
│
│
│
无犯温凉
│
以酸复之
│
│
├─┼────┼────┼────────┼──────────┼──────────┼──────────┤
│
阳
│
辛泻酸补
│
酸补辛泻
│
治以酸温,佐以辛
│
治以辛温,佐以苦甘,
│
平以苦温,佐以酸辛,
│
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
│
明
│
│
│
甘,以苦泻之
│
以苦泻之、下之,以酸
│
以苦下之
│
以苦下之
│
│
│
│
│
│
补之
│
│
│
├─┼────┼────┼────────┼──────────┼──────────┼──────────┤
│
太
│
咸泻苦补
│
苦补咸泻
│
治以甘热,佐以辛
│
治以咸热,佐以甘辛,
│
平以辛热,佐以甘苦,
│
治以甘热,佐以苦辛,
│
│
阳
│
│
│
酸,以咸泻之
│
以苦坚之
│
以咸泻之
│
以咸泻之,以辛润之,
│
│
│
│
│
│
│
│
以苦坚之
│
└─┴────┴────┴────────┴──────────┴──────────┴──────────┘
回复
举报
庄野医
庄野医
当前离线
积分
1717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8 05: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庄野医 于 2012/11/19 00:00 编辑
少阳在泉火淫所胜之病,用咸冷药主治,以苦辛为佐,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昧药发散火邪。水能制火,故治以咸冷,与在泉热淫之治同。
苦能泄火,辛能散火,故当佐以苦辛。酸收、苦发之义与在泉热淫之治相同。所以说:“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在泉燥淫所胜之病,用苦温药主治,以甘辛为佐,以苦寒泄下。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故治以苦温。木受金伤,以甘缓之;金之正味,以辛泻之,故以甘辛为佐,燥结不通,邪实于内,故以苦寒下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在泉寒淫所胜之病,用甘热药主治,以苦辛为佐,以咸味药泻之,以辛药温润之,以苦药坚实之。寒为水气,土能胜水,热能胜寒,甘从土化;热从火化,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等义,即“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谓。所以说:“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表10-17 司天太过不及的治疗
┌──┬──────────────────┬──────────────┐
│
│
太 过
│
不 及
│
│
司天
├──┬──┬──┬─────────┼──┬──┬───┬────┤
│
│
胜气
│
治
│
佐
│
用药法则
│
胜气
│
治
│
佐
│
用药法则
│
├──┼──┼──┼──┼─────────┼──┼──┼───┼────┤
│
厥阴
│
风
│
辛凉
│
苦甘
│
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
清气
│
酸温
│
甘苦
│
以辛平之
│
├──┼──┼──┼──┼─────────┼──┼──┼───┼────┤
│
少阴
│
热
│
咸寒
│
苦甘
│
以酸收之
│
寒气
│
│
苦酸辛
│
以咸平之
│
├──┼──┼──┼──┼─────────┼──┼──┼───┼────┤
│
太阴
│
湿
│
苦热
│
酸辛
│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
热气
│
苦寒
│
苦酸
│
以苦平之
│
├──┼──┼──┼──┼─────────┼──┼──┼───┼────┤
│
│
│
│
│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
│
│
│
│
少阳
│
火
│
酸冷
│
苦甘
│
,以酸复之
│
寒气
│
甘热
│
苦辛
│
以咸平之
│
├──┼──┼──┼──┼─────────┼──┼──┼───┼────┤
│
阳明
│
燥
│
苦温
│
酸辛
│
以苦下之
│
热气
│
辛寒
│
苦甘
│
以酸平芝
│
├──┼──┼──┼──┼─────────┼──┼──┼───┼────┤
│
太阳
│
寒
│
辛热
│
甘苦
│
以咸泻之
│
热气
│
成冷
│
苦辛
│
以苦平之
│
└────────────────────────────────────┘
┌──┬──────────────────┬──────────────────┐
│
│
太 过
│
不 及
│
│
在泉
├──┬──┬──┬─────────┼──┬──┬──┬─────────┤
│
│
胜气
│
治
│
佐
│
用药一般法则
│
胜气
│
治
│
佐
│
用药一般法则
│
├──┼──┼──┼──┼─────────┼──┼──┼──┼─────────┤
│
厥阴
│
风
│
辛凉
│
苦
│
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
清气
│
酸温
│
苦甘
│
以辛平之
│
├──┼──┼──┼──┼─────────┼──┼──┼──┼─────────┤
│
少阴
│
热
│
咸寒
│
甘苦
│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寒气
│
甘热
│
苦辛
│
以咸平之
│
├──┼──┼──┼──┼─────────┼──┼──┼──┼─────────┤
│
太阴
│
湿
│
苦热
│
酸淡
│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
热气
│
苦冷
│
咸甘
│
以苦平之
│
├──┼──┼──┼──┼─────────┼──┼──┼──┼─────────┤
│
少阳
│
火
│
咸冷
│
苦辛
│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寒气
│
甘热
│
苦辛
│
以咸平之
│
├──┼──┼──┼──┼─────────┼──┼──┼──┼─────────┤
│
阳明
│
燥
│
苦温
│
甘辛
│
以苦下之
│
热气
│
平寒
│
苦甘
│
以酸平之,以和为利
│
├──┼──┼──┼──┼─────────┼──┼──┼──┼─────────┤
│
│
│
│
│
以咸泻之,以辛润之
│
│
│
│
│
│
太阳
│
寒
│
甘热
│
苦辛
│
以苦坚之
│
热气
│
咸冷
│
甘辛
│
以苦平之
│
└──┴──┴──┴──┴─────────┴──┴──┴──┴─────────┘
五、运气与预后
根据运气学说也可判断疾病的预后,预测死亡的日期和时刻;五脏病,凡真脏脉出现后。皆至其所不胜之日死。如“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脉见皆死”(《素问·平入气象论》)。庚辛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故“肝见庚辛死”。所以说:“庚辛者,金日也:肝之真脏脉见而全无胃气,则至庚辛日而死,以金克木也”(《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运气学说不仅能预测死亡的日期,还可以判断死亡的时刻。
将十二地支按五行分属,五行又与五脏相配,则一昼夜的时辰可分属五脏:然后将时支的属性与所患病的属性.按五行相克规律?就可推测出死亡的大体时间;故El:“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素问·玉机真脏论》):即病死于克己者之分位。总之,运气学说判断预后是根据受病脏腑的属性和病情,结合季节日时的干支属性,按五行生克规律推算,如属相生,则病情在相应的日期减轻或向愈;若属相克,则病情恶化或死亡。
回复
举报
qiaolaoliu
qiaolaoliu
当前离线
积分
73
发表于 2012/11/21 00: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啊!和八字得出的命运有什么关系?
回复
举报
王春萌
王春萌
当前离线
积分
272
发表于 2012/11/24 02: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着说着就结束了?继续吧……
回复
举报
渔人
渔人
当前离线
积分
109
发表于 2012/12/15 04: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需细心学习
回复
举报
水木飞扬
水木飞扬
当前离线
积分
35
发表于 2012/12/30 23: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人如果不懂五运六气,我觉得不能算一个好中医!
回复
举报
lcp1197143513
lcp1197143513
当前离线
积分
29
发表于 2013/1/10 17: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收藏了
回复
举报
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
当前离线
积分
292
发表于 2013/1/28 19: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点不同看法:今年是壬辰年,中运是木运太过,而不是水运太过,目前的迷雾天气,与太阴湿土在泉,抑制了中运木有关,在气象上内经是这样表述的:“风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以上是与君商榷,望君勿怪!
回复
举报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