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757|回复: 1

[转]古籍关乎我们的人格健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8 22: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籍关乎我们的人格健全

  学习古人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国家实力亦日渐雄厚。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文明古国之所以能重新焕发出青春,在根本上与她那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当今中国的青年学生,自然更应该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如果不直接阅读古籍原典,而是单单靠一些现代人所著的概论或综述之类的文章就远远不够了,甚至极有可能造成曲解或误解。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日益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使得许多志士仁人逐渐认识到东方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孔孟思想的深刻和伟大。诗、书、礼、易、乐、春秋,合为儒家六大经典,代表着孔孟之教的六个总纲。这些实际上也是中国几千年人文思想精粹的大结集。正如“礼记”中“经解篇”开篇所言:温柔敦厚,诗之教也;疏通知远,书之教也;洁净精微,易之教也;恭俭庄敬,礼之教也;广博易良,乐之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青年学生,如果有志于建立自己健全的人格,有志于关心社会的风教,有志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儒家的经籍不可不读。

  正如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言,“道家学术思想实为中国文化之中坚”。鲁迅先生亦曾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在道家”。清朝“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评价道家学术为“综罗百代,博大精微”。自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对中国的道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正从多方面做着深入的研究。

  道家学术中一个突出的代表就是中华医学。中华医学以其科学的整体观和对病理机制的深刻认识,以其针灸和中药两个主要治疗体系,更以其无数次经过实践检验的显著疗效,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医正逐渐为西方医学界所认同,并加以重视和研究。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素问”,医中之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及现存最早的药学经典《神农本草》,无不和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俗话说“医道同源”,“十道九医”。如果不对道家学说有相当的了解,则难以深入领会中医的本质。

  青年学生如果有心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有心了解人世的代谢、社会的变更,甚至有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那么对于道家的经籍不可不读。

  爱因斯坦晚年曾经说:“如果有哪一个宗教能够对现代的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那一定是佛教”。佛教自从东汉年间传入中国,中外不计其数的大师经历了数百年的翻译经典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使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也雄辩地证明:中国固有文化有着博大的胸襟和超凡的包容力。如今佛教“大藏经”有经籍六千余卷,内涵极其丰厚。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比喻儒家文化为粮店,道家文化为药店佛家文化为百货店。在中国,佛家经典如“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以及“六祖坛经”,千百年来为知识分子所必读。这些经典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胡适先生当年亦将这些书列为中国青年大学生必读之书。青年学生如果想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佛家经典不能不读。

  现代的大学生除了应掌握本专业的课内知识以外,更应该在大学四年里,逐步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习古人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有如此,学习才会更有方向,更有动力;人生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发表于 2005/8/21 07: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厚积薄发
根深叶茂
众人拾柴
水涨船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