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944|回复: 3

酒劫·毒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3 06: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天时间里,中国白酒业就坐了一回过山车。

11月18日,在一向被视为“经济晴雨表”的2013年的央视广告招标上,白酒企业可谓风光无限。白酒行业以42.08亿的中标额度成为各行业之首,其中,茅台、剑南春和五粮液分别以6.24亿、6.09亿、4.99亿包揽了央视招标前三的位置。

一天后的11月19日,首发自“21世纪网”的一则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的消息,捅破了白酒产品中普遍含有塑化剂成分的这层窗户纸。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如长期摄取会干扰内分泌,造成孩子性别错乱,使女孩性早熟,使男性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等。因此,塑化剂被卫生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

这一消息瞬间引起国人巨大的心里恐慌和股市的震荡。当天,酒鬼酒停牌并回应,一是质疑检测机构权威性,二是宣称酒类工艺中不使用、不添加塑化剂。受该事件影响,19日当天A股白酒板块遭重挫,单日市值蒸发328亿元。

当日晚间,中国酒业协会(下称“中国酒协”)紧急发布声明称,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

中国酒协还称,目前全国白酒重点企业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指标均低于食品标准值。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11月21日,湖南省质监局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检验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标2.47倍。

为何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塑化剂含量指标均低于食品标准值,依据何在?中国酒协仍澄而未清。

为何全国白酒产品普遍含有塑化剂,白酒行业的自辩略显苍白。一些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人为添加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样也有质疑者指出,白酒企业是为了增加白酒黏稠度而人为添加使用塑化剂。

人们担忧的是,很可能这次的塑化剂事件会如同当年奶粉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样,毁掉整个正蒸蒸日上的酿酒行业。

塑化剂超标

根据21世纪网的报道,该网记者在获知相关线索后,从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4瓶,原封不动寄往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天祥”),进行16种塑化剂的检测。

上海天祥隶属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Intertek集团,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专门从事质量和安全服务,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等认证。

上海天祥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在送检的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DBP的含量为1.08㎎/㎏。而根据去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

前述几种塑化剂成分均属于邻苯二甲酸酯,也称酞酸酯。这类难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油状黏稠液体,主要作为增塑剂(也称为塑化剂)添加到塑料之中,以增强其柔韧性,在玩具、医疗用品、食品包装等行业中大量应用。

邻苯二甲酸酯属于环境激素,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并被怀疑与儿童性早熟等有关。2011年6月1日,中国卫生部将其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

11月21日,上海天祥发布的声明称:“10月25日收到一位客户提供的样品,该客户要求检测这些样品中的塑化剂含量,公司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并于2012年10月31日出具了测试报告。”

上海天祥还透露,其没有参与样品的抽取,也不确定样品的来源和抽取方法,以及样品在送达前的保管方式,亦无法确认所送检样品是否为“酒鬼酒”,但坚称最初的报告是准确无误。

人为添加VS外延产生?

在危机面前,最先站出来的却是中国酒协。19日晚间,中国酒协称:“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主要来自酒泵进出乳胶管和塑料包装。

中国酒协还具体解释,塑化剂易溶于酒精中,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某种程度而言,本次事件的核心正是塑化剂的来源问题。“白酒在生产中不添加塑化剂,因此,塑化剂的存在跟产品生产的水质、土壤也可能有一定的联系。目前在酒厂的生产设备中,不排除有使用塑料制品的现象,但塑化剂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口感没有作用,反而会影响其品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

瑞银投资则认为塑化剂的来源有三种可能性:一是行业普遍“禁塑”执行不严;二是人为添加;三是检测失误。

一些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人为添加的可能性不大。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岩认为,“如果确实检出了塑化剂,那只可能是外延产生的,即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了塑料制品。”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刘员称,塑料制品可能包括灌装酒的容器和运输酒的管道、接口等。

卓创资讯白酒分析师孙允凤认为,在生产白酒过程中,生产企业蓄意添加塑化剂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因在白酒中掺入塑化剂对白酒的理化性质没有任何帮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可能性不存在。此前曾有传言称,白酒企业是为了增加白酒黏稠度而使用塑化剂,有业内人士说,“纯酒精溶于纯水,但食用酒精不是纯酒精,在勾兑过程中要加香精等众多添加剂,故采用勾兑工艺的酒水如果不添加塑化剂,长时间放置会造成上半部分喝着是水味,下半部分喝着是酒精加香精味。”

“由于消费者判断年份长的依据主要是通过色泽和黏稠度,所以有可能白酒厂家靠塑化剂来增加酒的黏稠度,标注年份越久的添加得越多。”上述业内人士称。

广东省酒业协会秘书长彭洪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否认了上述说法。他表示,酒类酿造本身并不需要添加塑化剂,有可能是酒厂酿造、贮存、运输的过程中接触到塑化容器。

知名白酒专家铁犁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也认为,白酒的发酵、蒸馏不会产生塑化剂。按白酒工艺,在勾调过程也不会添加塑化剂。“但无论洋酒还是白酒,只要在工艺中接触塑料制品就会有微量残留。所以,一些大酒厂已用不锈钢替代了塑料制品。”

对于中国酒协通报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的说法。彭洪认为,这不准确,“应该是酒精浓度高的白酒,比酒精度低的白酒的塑化剂含量要高。”

铁犁则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高档白酒一般都是年份酒,用塑料时间越长,产品塑化剂含量可能就越多。”

监管盲区

塑化剂事件最早发现于台湾。去年6月,台湾地区公布的数据显示,总共有217家厂商、747项商品被卷入塑化剂风暴,几乎所有台湾主要食品厂商都牵涉其中。

白酒业的塑化剂隐患也因此被业内关注。是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指出,从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卫生部紧急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

中国酒协也在随后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分别与全国重点白酒企业、国家相关检测及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开始调研。

广东省酒业协会秘书长彭洪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证实了此信息。彭表示,广东省酒协曾要求相关企业对白酒所有生产环节进行自查并改进。

去年7月,中国酒协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23号文加强行业自律的通知(中酒协〔2011〕32号文),要求白酒企业“禁止在酒类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

去年12月,中国酒协再次通知,明确要求白酒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全面贯彻国务院食安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白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在中国酒业协会通知下发后,白酒企业绝大多数有所动作,开始进行改进,但酒企大规模地更换塑料管等动作是在今年。

今年上半年,贵州仁怀政府曾发文要求茅台镇的酒业要注意塑化剂对酒的污染,要求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使用塑料瓶、薄膜等,茅台酒厂也不例外。

在本次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中,包括五粮液、洋河在内的多家大型白酒企业均称,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用塑料制品。11月19日,酒鬼酒曾称,因为在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超标2.6倍的问题”。

事实上,目前确实没有专门针对白酒塑化剂的检测标准。在现行的制度设计下,白酒产品质量的管理涉及到众多部门,包括商务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还有酒类专卖部门,以及作为行业组织的中国酒业协会等。

“白酒行业的监管有两条线,在行业上由商务部系统管理,但是它的技术、标准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国酒业协会等部门管理,而香型的解释权,则归一个行业组织—白酒认证协会。”铁犁告诉时代周报。

现有的塑化剂检测则以卫生部规定为依据。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该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

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以及行业协会曾就白酒塑化剂问题召开过一个会议,并向卫生部拟了一个报告,报告要求行业加强监管,希望将16项塑化剂成分在检测中做总量的限制,而不是针对每个分项做量的限制。

“塑化剂标准是卫生部制订,白酒业的日常安全监管由质检系统负责监管,而质检系统的白酒安全检测标准中并无塑化剂检测标准这一项。这种分割、脱节的体制状况造成了白酒行业的塑化剂这一监管盲区。”铁犁说。根据中国酒协发表的声明,目前,中国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标准限定。

“做酒的不打假”

这些年来,白酒业被爆出的潜规则不少。今年8月,古井贡酒陷入“勾兑门”事件,踢爆了白酒业普遍存在的勾兑内幕。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事件造成了消费者对该行业诚信问题的担忧。

“中国白酒行业不讲诚信是老问题。比如年份酒不诚信,历史文化宣传不诚信,税收、销售数据不诚信,原浆酒等概念营销不诚信,奖项信息不诚信。”铁犁透露。

如果说白酒业在央视等媒体上大肆砸钱是为了拓宽企业的知名度,如今,它也相反地给白酒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困境—道德危机。有人开始问:白酒业自我宣传的内容,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白酒业有一个行规,那就是做酒的不打假。您觉得这个行规是不是很有意思?”

在梁铭宣看来,白酒业丑闻频发是各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我国白酒行业发展面临着酒企数量多、规模小等问题,行业发展较为混乱,亟待整合,政府层面的监管也需加强。”

“其次,虽然有行业协会来促进、规范白酒业,但是规则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行业自律待增强。此外,企业在利润诱惑之下,为了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不惜偷工减料、降低产品品质,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目前投资者最大的担心仍是,白酒行业会不会成为过去的奶粉风波,酒鬼酒的问题成为整个行业的问题。

“受该事件影响,短期内白酒业会受到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将对白酒行业粗放型经营方式形成压力,促进其转型发展。”梁铭宣说。

记者:刘科

来源:时代周报
发表于 2012/11/23 16: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husheng 于 2012/11/24 09:01 编辑

回复 梁知行 的帖子

触目惊心!非常可怕!
发表于 2012/11/23 19: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不要喝,什么酒文化,不感兴趣,都是制酒企业的忽悠。
发表于 2012/11/23 2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沦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