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37|回复: 0

[理论] 经方归经体验启示录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5 07: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虎汤(2007年10月8日)
石膏知母甘草三味,以开水泡浸半小时后服用。服药后卧床休息体会感觉如下:
一、初服全身汗出,后背、大腿部有一种清凉感,但很快消失。随后头顶正中有气流漂浮之感,也不甚明显,或泡服而药力轻故。
二、约一小时后,左侧大趾头突然有奇痒烦热之感,之前因服用桂枝连续数日夜间均有奇痒烦热现象出现。数秒后,其余四趾底下趾脖处一阵脉动,大趾奇痒随之而缓解。一分钟后,第四五趾间一阵剧烈脉动,小趾猛烈外张有规律地抖动。最大的反应莫过于此了。趾间足少阳经循行处,似有物随阵阵脉动从中喷涌而出。持续数小时之久。
思考:
内经言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少阳经在整体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不知何故。今服白虎汤,甚觉其为人身病气之排泄通道。另血证论言白虎汤治阳明即是治冲,可治冲脉之上逆,故可用治血证。从冲脉循行位置来看,与足趾部体验甚合,白虎汤治冲脉确是事实。又,气功疗法治高血压,通常方法为引头部气机下行至足底,引气血下行以降压。白虎汤可上贯头顶下彻足趾,石膏又为寒降之品,贯气下行正为其药力之长,故白虎汤又可用治阳亢型高血压,且药物之持久作用效力远非气功效力可比。《思考中医》一书中也提到有报道称日本有人用白虎汤治高血压。

四逆汤(2007年11月10日)
生姜同煎。服药后感觉如下:
一、入口辛辣,未喝完大腿部已有经络松动之感,满口生津。
二、左眼微微有胀感。闭目侧卧,觉上星附近气聚明显,数分钟后气聚于后脑部。之后脊背部一阵气动,脊背气场与后脑部气场上下交融,无比的清爽舒适,比之练功效应有过之无不及。
三、左侧臀部一阵松动,腿后侧气至,直通足心。都说四逆汤为大辛大热之剂,但自始至终,体内并无任何温热感,温热效应尚不如麻黄汤
思考:
四逆汤主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人身至为关要处莫过于此了。故四逆之功,有如道家小周天修炼之效用。用之得法,妙用甚多。一切颈肩腰腿痛之针灸治法,皆不离督脉与太阳经,知此,则知四逆之妙。人说四逆辛热伤津液不可多用,由其服后满口生津可知此说不可从。内经云,辛以致津液。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也。

当归四逆汤(2007年11月7日)
感觉如下:
一、头顶、后脑部有如气团漂浮。
二、右眼皮跳动,经络松动感持续数分钟。
三、左侧颈部有蚁行之感。
四、胁后有轻微胀重感,随后有一种轻松舒服感在内部散开。
五、左上臂外侧一阵跳动,随后有蚁行之感,传至左大指。
六、右胁下似有物环聚,轻微松动之感。头部轻松感始终持续存在。
七、两小时后,回到宿舍,两胁部持续胀重,持续时间至少超过一个小时。
思考:
可用治目眩、眉头处发紧、胁痛等症。又大指属于手太阴部位,寸口脉之所在,故能治脉细欲绝、无脉类病证。然变化其中一味,效用即不同,亲身体验数剂,故知其药效之不同。常见人取经方君药或臣药一二味加诸味杂投,其效用恐未必能得经方之意。

乌梅丸(2007年11月5日)
作汤剂服用,感觉次序如下:
一、满口生津,入口极苦而非诸书所言之大酸。
二、脸部、小腿后部经络松动。脸部以地仓、太阳处感觉较为明显。
三、尾椎旁偶然跳动了几下。
四、后背左侧约当肝腧处隐隐作痛,持续数分钟后消失。
五、头顶约四神聪处,气环突然而至,有上下起伏之感。约5分钟后减弱。
六、尾椎旁右侧松动了几下,然后气聚于腰阳关附近,胀感极强。数分钟后胀感消失。
七、气至后脑部,头顶气环消失。
八、两膝外侧经络松动感明显,小腿外侧足少阳经气动,觉上方有气场呈直线状起伏。
九、服药约两小时后,正欲冲凉,忽觉两手小臂发麻,越拍越麻。随后小腿、脊背、头部两侧相继发麻,半小时后仍不解,起身走路,才发觉走路都有些不听使唤了,如喝醉了酒。后以意念催吐,吐出一团粘稠的白色泡沫状物,麻木症状才渐渐解除。之所以想起催吐,是因想起洗胃可解药中毒。不想竟然马上见效。
思考:
曾怀疑发麻因于附子,但用量极轻,6克而已。后来有同事说他细辛用到6克后感觉有发麻现象。后来我自己附子用到12克也没发麻,单用细辛不与附子同用,用到10克以上也没什么事。谨慎起见,日后凡用附子必配甘草。另黄连黄柏用量应轻些,大苦极伤胃气,令人舌淡没有胃口,与乌梅丸治不欲食之用相反,自身体验如此,他人是否也同不得而知。
口眼歪斜,俗称面瘫,因于风寒者多。针灸取阳明少阳经为主,但用中药治疗者,多治在肝。《幼科发挥》一书有此说。一朋友也称他治此病即治肝。查《针灸经典歌赋详解》一书经络图,肝经循额交颠,地仓、太阳一线正为其经络循行之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则阳明、厥阴与此病最为密切,阳明可作中气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桂枝汤治风即是治肝,口眼歪斜者桂枝汤可用。当归四逆汤为桂枝汤之变方,也可用。乌梅丸为厥阴主方,厥阴与中气并治,经络体验中其药力也行走于脸部,且以地仓、太阳处为明显,故口眼歪斜一症,乌梅丸应可治之。

桂枝汤(2007年12月29日)
因以往服用桂枝身必痒,故于桂枝汤中加入黄芩6克。前后服用三剂,最后一剂即在昨晚睡前服用。以上各方均是记录服药数小时之内体验,此次则记录前后三剂的所有体验,故无次序之分。
一、药力行走于手臂外侧手三阳经所在,似无所不到,肌肉内部阵阵松动之感极为舒服。尤其以肘部上方松动感最为明显。
二、肩前经络阵阵跳动。肩周炎患者于此处常有极为明显的压痛感。
三、肩胛骨下端连线与两肋端连线区域内的整个背部经络松动,右外侧某处,经络持续跳动约半小时。
四、小腿胫骨内侧缘有药力游走,似有轻微电流通过之感。
五、整个腿部后侧经络松动,尤以臀部松动感更为明显。
六、左脚掌外侧经络跳动,有类似白虎汤体验之处,但部位偏于第五趾而非四五趾间。
七、前后服用三剂,并无任何汗出。可知郑钦安所言皆是有验之谈,不似他人凭空说理不堪实证。其言桂枝汤非发汗专剂,必因于营卫不和方能发汗,常人服之必不发汗。
思考:
桂枝汤主通手足太阳经,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皆可用。风湿腿痛,逢阴雨天而甚者,多在小腿胫骨内侧两端有压痛点,压痛点消失痛症也就随之而愈,针灸治法确是如此。若用药物治之,桂枝汤也可用。郑钦安医学三书中,治疮科不论阴证阳证,皆统以桂枝汤治之。其言桂枝汤居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之首,为治阳虚之总方,又为协和营卫调和阴阳之方。偏于调阳者,重用桂枝,加干姜、附子;偏于调阴者,重用芍药,加黄芩、栀子。也曾疑以往服桂枝身必痒或是闭束气机所致,但今少加黄芩即不痒,可知是桂枝辛热躁动血气所致。桂枝性烈作用迅猛,本经云其为诸药先通聘使。黄芩性寒作用较缓,桂枝与黄芩相配,不妨桂枝之用而又可在后除桂枝之遗患,于我甚合。

【附录】

【原创】服药后的经络体验 2007-10-03
今天跟苏医生讨论了一些问题,无意中说到了自己尝试药方的经络体验。我以为这是人人都有的,哪知道他说他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没法感觉,我能体验服药后的药力行走情况,这是我异于常人的一种特殊功能,一万个人中也未必能遇上一个。有这种特殊的功能,大可以将伤寒论里面的经方多作尝试,并记录下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没有这种信念去作如此尝试,不过倒是明白了自身的服药体验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能力。就暂将仍然记得的几次感觉记录于此吧。
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酒后受凉,国庆当天,我整天都在不停的流鼻涕,怕吹风。中午喝了生姜汤也没什么效果。在夜晚,便自己开了个方子,如下:
麻黄10克  桂枝6克  白芍10克  甘草6克   干姜6克    大枣6枚    苍术10克    白术10克
药房要了2剂,结果服1剂就好了。
当晚回到姐夫家里,煎好乘凉至睡前服用。味道也不是怎么苦,入口苦中带甘,药才入腹,而口内已是满口生津。躺在床上准备睡了,这时右侧小臂突然象有一股电流通过一般,只是数秒,便只剩下经络松动的感觉。身体上并不感觉有什么发热现象,只是微微汗出。脊背有药力走串,项背感觉最为强烈,似有暖流冲击,略让人觉得有些不那么舒服,似乎药性太强了些。跟着额部有经络一跳一跳的感觉,一直到次日白天还不时有一跳一跳的感觉,一点无假,后话。之后,药力似有全身散发之感,此时我很是感叹,针灸固然有经络传导的感觉,而却不如药物能通全身经络,且持续时间比针灸经络传导感要长得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左脚掌下经络松动感觉非常强烈、持久,说明药力通于足少阴经。10月1日晚间服药,至现在已经是10月3日晚,我的左脚掌下仍然有经络松动感,尽管日间并非时时能感觉到,但现在的确依然在动啊动的,如流水通过一般。如此效果,实在非针灸所能为。
至于之前更远的服药后的经络体验,很多已经不那么清晰了,只记得几个月前服用一剂桂枝龙骨牡蛎汤的感觉。汤刚煎好倒进碗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汤液上面有很多小点在做着有规律的螺旋运动,真奇怪。服药后,别的感觉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服药后不久,便觉得心窝下有一团气流弥漫,非常舒服。但夜晚却并不那么舒服了,到了下半夜,便开始有手足发痒难于入睡的感觉了,后来服用了3剂导赤散才解除了这种夜间的烦恼。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