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经典学习
›
伤寒金匮
›
经方扶阳论坛
›
潜阳封髓丹方证学临床运用(转)
返回列表
查看:
1956
|
回复:
2
潜阳封髓丹方证学临床运用(转)
[复制链接]
无为神医
无为神医
当前离线
积分
599
发表于 2013/2/22 07: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潜阳
封髓丹
方证学临床发挥 傅文录 河南省驻马店市
中医院
内容提要:就潜丹与封髓丹,即潜阳封髓丹之方源、主治,以及
阴盛
阳衰
与虚阳浮越、阴平阳秘与下寒上热、潜阳封髓丹针对内涵,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与临床探讨,对临床选方
用药
多有益处。
关键词:潜阳丹 封髓丹 方证学 下寒上热
潜阳封髓丹是
火神
派比较推崇,而且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
方剂
。笔者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火神派扶阳学术理念,对该方的临床应用与认识均产生深刻的领悟。就此方证与临床中应用的问题,现结合临证体会进行浅探如下。
1 潜阳封髓丹方源
潜阳丹一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
郑钦安
《
医理
真传·卷二》,方由
附子
、
砂仁
、
龟板
、
甘草
四味药物组成。该方之功效,按照郑钦安的说法,叫做潜阳,固名思义,称之为潜阳丹。关于其方解,郑钦安之解释颇具新义。他说:“按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以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用,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
滋阴
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后世之方封髓丹,由三才封髓丹演化而来,即去掉了三才
天冬
、
地黄
、
人参
,只保留了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三味药物。三才封髓丹出自《卫生宝鉴》一书,主要是用来治疗阴
虚火
旺证的,而封髓丹真正起源于清代《
医宗金鉴
》中,且郑钦安生活于清代中后期,表明该方的认识与应用历史并不太长。关于其方解,郑钦安说到:“按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有纳
五脏
之气而归于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永固,故曰封髓”。
关于潜阳封髓丹之名称来源,这仍然起始于郑钦安的《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两书之中,因为这两首方子郑钦安常常相伴而用,久而久之,郑钦安取名于潜阳封髓丹。因此,后世火神派之追随者不仅临床上广泛认可,而相应沿用该方并扩大了其临床治疗范围。而与此同时,对该方证的研究与应用范畴,均有过之郑钦安先生。
2 潜阳封髓丹主治
我们在阅读郑钦安《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两部火神派著作之时,从中可以发现郑钦安先生经常用这两首方剂治疗上火的现象,这类现象郑钦安也叫做“元之不纳”、“元阳外越”、“真火沸腾”、“
肾气
不纳”、“火不归源”、“孤阳上浮”、“虚火上冲”等等,这些都是在指身上所现出的一些症状;如
面肿
、目病、鼻病、
耳痒
、
咽痛
、
口臭
、
咳嗽
、面红等等。但在这些所谓“火”的背后,却是一派阴寒之证候,可明明是阴寒内盛,为什么却又出现“火”的证候呢?郑钦安有一个如此的解释,他说到:“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1]。这种解说非常形像并圆满地解释了人体水火二性,水火溶为一体之真正的内涵。也就是说,人是统阴水之体,而是因为具有火热充满于其中,人这才有了生机,正如郑钦安所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2]。每当水中之火无法包容之时,这才出现了火性炎上或易于跑散外露之特征,这就很像一个压力锅在蒸东西,如果压力锅某个部位密封不严紧的话,就会在这个地方跑气或是露气,这些露气或跑气的地方,在人体就是体表的开口
器官
,如七窍与二阴等处,或是皮肤等斑点、疮痒痈疽之类等。而潜阳封髓丹之方证,正是针对此证而设。
3 阴盛阳衰与虚阳浮越
潜阳封髓丹主治对象为
阳虚
而向外浮越,其内在实质为阴盛,现代教课书称之为
阴盛格阳
,或
真寒
假热
,并认为这些证候多出现在一些危急病证之中。其实不然,临床上诸多的七窍病证,特别是久治不愈的七窍病证,多与其虚阳外越有关。这也就是说,一部分阳虚上浮之证候,往往被临床上所误诊误治误解。
阳气
为什么易于向外浮越呢?这我们可从《
内经
》中找到答案。如《
素问
·
生气
通天论》中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这就指出了阳气一定要处于“密”的状态,即处于“阴平阳密”(《内经》)情况,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藏”的意思,那么“阳藏”在什么地方才为贵呢?这就是藏在“阴之中”。正如火神派名家
祝味菊
先生所说:“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这个“秘”字把《内经》中的真正含义解释的非常精确到位,“阳密”就是“阳秘”,就是要藏在看不到的地方,藏在看不到阳气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阴中。若阳气不能很好的秘藏,那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由于阳气易动、易升、易跑的特性,而从阴的什么地方部位显露出来,什么地方就会出现“热”的症状,因为火性为热。这就是说阳气失去了潜藏密固的状态,就意味着阴阳失调。
郑钦安先生对《
易经
》的认识多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对坎卦的解释,则更有说明阳气的潜藏特性。如在《医理真传·坎卦解》中说:“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生一水,在人为,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属于至阴之,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3]。?卦为
两阴
夹一阳,表明为阳在中,阴在外,而这个充满活力的内涵,就在于阳在阴中的火热蒸腾之性,正如郑钦安所说:“尝谓水火相依而行(水即血也,阴也;火即气也,阳气),虽是两物,却是一团,有分之不可分,合之不胜合者也。即以一杯沸水为喻(沸水,热气也,即水中之无形之真火),气何常离乎水,水何常离乎气,水离乎气,便是纯阴,人离于气,即是死鬼。二物合而为一,无一脏不行,无一腑不利,附和相依,周流不已”[4]。这就好比是用火在烧一锅热水,下面的火焰烧着锅中间部分,也就是说火烧的锅底部分,不要超出锅放水的横线水平;如果火大了,不仅锅底中间部分的水不易沸腾,而火焰超出了锅的周边上沿,易容易把锅把手烧坏一样。
由于阳气易于外越的特性,这就所决定了它一旦失去了生理温煦之功能,并且是离开了它原有的生理位置,这就容易向外浮越,或是乱跑。火神派名家吴荣祖教授常用压力锅现象来形容这种情况:蒸气从锅的每个孔向外冲,在人的生理上,这些孔就是人体的孔窍。由此可以看出,火神派扶阳理念,对于阴盛格阳、虚阳上越的见解,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教课书的理念,而且这些来源于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经过众多火神派的专家学者的重复应用,得到了公认的理念。如范中林先生就认为:“口内少实火“。意思是说头部
疾病
少实火,多属为阳虚外越、虚火上炎所导致的。
4 阴平阳秘与下寒上热
人体的健康状态,《内经》中称之为:“阴平是秘,精神乃治”。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说明人过了四十年龄之后,人的阴气就占了50%,也就是说,阳气也只有50%了。接着《内经》中还说:“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下虚上实”是一种不稳态的表现,人就好比是一颗大树,俗话讲“根深叶茂”,也就是说根在下面,这颗人体生命大树才能保持健康。火神派名家吴荣祖教授曾说:“下实上虚是健康,下虚上实是病态。用一个等腰三角形来做比似,下实上虚是一个正三角形,多稳啊。中国武功讲究蹲庄子,桩子稳,气守
丹田
就是下实。如果我们倒过来,变成倒三角,那就是上实下虚,就要倾倒。倾倒的病是什么?
心脑血管
意外、
心梗
、
中风
等。所以为什么中医要强调保肾气,就是不要下虚上实,或者使它慢一点虚”[5]。
临床上下寒上热、龙腾火浮的病理类型很多,而且下寒上热这个问题,困扰了诸多的临床者的思维方式。你要固下面的寒,上面的却有热;你要清上面的热,下面却有寒,好像非常矛盾。笔者常常认为它是寒热错杂,但火神派名家吴荣祖教授认为:“非也,寒热错杂是在
中焦
出现的,
下焦
的病很少有寒热错杂的,只有真寒假热,或下寒上热。我们常用的
泻心汤
就是一个寒热错杂的方,还有
乌梅丸
也是寒热错杂的方子,但是
少阴
篇的
四逆汤
是绝对不会出现寒热互用的药,原因是什么呢?真寒假热必须救真阳或扶阳。那么下寒上热,要认清下寒是本,上热是标”[6]。
张仲景
在《
伤寒论
》
中指
出:“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就是典型的内寒上热证,也就是下寒上热证。到了少阴病的时候,《
伤寒
论》中又说:“少阴病,
下利
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
恶寒
……,通脉
四逆
汤主之”。那么张仲景针对这种下寒上热证,如何进行处治呢?张仲景选择了通脉四逆汤加
猪胆
汁,这也就是后世认为的阴寒格阳、阳虚不纳的证候,用
清热
引药引龙入海的方法。临床上并非是到了里寒
亡阳
的时候才出现下寒上热证,而道是诸多的九窍病证都会出现这种下寒上热、龙燔火浮的情况。因此,火神派扶阳学术理论,把郑钦安的
温阳
潜阳学术思想进一步的发挥,把郑氏潜阳丹合上后世封髓丹进行合用,形成了潜阳封髓丹这个方证学术思想体系来,而针对虚阳外越、下寒上热、真火浮腾之情况,的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5 潜阳封髓丹针对内涵
郑钦安先生对《
周易
》之研究颇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他对坎卦肾之解释,可谓是具有独到之处。他在《坎卦解》中说:“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根(是阳为阴之主也),水性下流。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也。须知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指坎中一阳也),不能飞腾而兴云布雨,以惟潜于渊中,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而俯首于下也”[7]。郑钦安之所以强调龙(阳气)的位置,和它头向下的自由身姿(在水、向下),是为了突出它潜守的特征,只有这样,龙(阳气)正常的
生理功能
才能得到保证。相反,阳气失去了潜守性就意味着阴阳失调,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
阳强
不能密,阴气乃绝”。可见,阳气龙性的收敛是必不可少的。这正好论证了《内经》中“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这种学术思想。阳密,指的就是先天门命之火应潜于水中,
肾水
得火,水火包融,方能蒸腾气化,五脏之正常功能方能以此为根,正常并完成自身之各项功能活动。如果阳不能密藏,“两者不和”,则“若春无秋,若冬无夏”(《素问·生气通天论》),正常的人体阴阳自身
运动
规律被打乱后,天不为天,地不为地,稳定平衡状态被破坏,诸疾病必然丛生而来。
一个健康的身体,必然是:坚固而又温和的下面(命门火之宅),既轻松又凉爽的上面,正像一座金字塔;这个金字塔的内涵却是:天在下,处于阴的地位,这样可以节制阳的动态活力;地在上,处于阳的地位,这样可以激发阴的静态的沉稳[8]。这就是《易经》上常说的天地通泰、水火交融的状态。而就这样金字塔式的天地通泰的稳态发生颠倒,这就成了倒立的三角形,既“上实下虚”的不稳态,因而使诸多的病证应允而生。
潜阳封髓丹从其组方来看,正是抓住了肾水虚寒,相火越位,即下寒上热这一
病机
特征而精心设计,达到温命门之水寒,潜上越之浮阳,即引火归源之目的。由于潜阳封丹针对上热下寒,即诸窍上火明显,能有效地
温肾
水镇潜越位之相火外,还可大量运用于临床内科诸多杂症。如吴荣祖教授用来治疗
头痛
、喉炎、
扁桃腺炎
、
口腔溃疡
、汗证、
失眠
、复性
口疮
、系统性
红斑狼疮
、
硬皮病
、
银屑病
、
白塞氏综合征
、
干燥
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
、
糖尿病
、
高血压
、
肾病
综合征、糖尿病酮中酸
中毒
、
甲亢
、
便秘
、
痔疮
、前列腺肥大、
尿路感染
、
烦躁
、
耳鸣
、
瘙痒
、
荨麻疹
、末梢
神经炎
、
三叉神经
痛、
面神经
炎、
偏头痛
、
脑萎缩
、
老年性痴呆
、
帕金森
氏症、美尼尔氏证、
抑郁症
、
心脏
神经官能症
、
结核病
、心脏
早搏
等40余种西医疾病[9]。患者只要有上实下虚、下寒上热,即肾阳不足,相火不潜之证候,均可临床选用潜阳封髓丹,常可获得良效。为了提高临床效果,吴荣祖教授临证常加味而用,方药如下:
制附片
100g,炙龟板15g,砂仁10g,炒黄柏4~10g,
肉桂
15g,
细辛
6g,
骨碎补
15g,
白术
15g,龙牡各20g,紫石英20g,
炙甘草
10g[10]。
6 结语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两书中,将虚寒和实寒均归纳为“阳虚”,并针对符合“阳虚”指征的离经忘动之雷龙火,认为用药必须扶阳抑阴,如不扶其阳,更滋其阴,则为雪上加霜。桂附药力能扶坎(肾)离(心)中之阳,火旺而阴邪自消。故此,郑钦安临床对治疗阳虚而阳虚浮越之诸多病证,治宜纳阳
回阳
、温水潜阳,采用自制潜阳丹(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砂仁一两,甘草五钱)和后世方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方合用,故而后世火神派追随者均称之为潜阳封髓丹。
火神派后世医家对潜阳封髓丹之应用与研究,均有过于郑钦安而无不及。原因是扶阳理念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有关《内经》对“治病必求于本”的真正理解,并对《内经》强调了阳密与潜藏之特性有了深刻认识,使我们真正地悟出《内经》早已暗示出“阴平阳密”之中,即阳为主导,阳主阴从之前提,使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认识阳的特征之中,易动、易升、火性炎上的内涵,真正阳位趋下秘藏之性一旦外越,这便是一系列的“火热”病症,但这些“火”的背后,却是因为“阳”离其位所造成的。因此,潜阳封髓丹正是针对这一病证特点、病理类型而设,按照郑钦安的说法是纳气、归肾、潜阳、封髓,与后世称之认为引火归源、导龙入海观点,其内涵是一致的。但郑钦安先生创导的方药治法,其学术思想显然有独到之处。故此,后世到近代火神派
学习
与研究者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效法。
糖尿病
,
封髓丹
,
郑钦安
,
潜阳
,
火神
,
阳气
相关帖子
•
火神派:超大剂量安全应用附子经验
•
阴阳九针:飞龙在天第二针
•
治疗糖尿病效方
•
2017年北京预测
•
关于召开刘氏寒热辨证、许氏象脉学公益讲座(珠海)的通知
•
糖尿病思辨
•
糖尿病思辨
•
与先师闲谈
•
【九 极 中 医 文 摘】阴阳气动模型
•
黄元御圆运动理论与实践
回复
举报
fsgong
fsgong
当前离线
积分
107
发表于 2013/2/23 0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举报
gug1971
gug1971
当前离线
积分
59
发表于 2013/3/9 07: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这么透彻,不只是哪位高见?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