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经典学习
›
伤寒金匮
›
经方扶阳论坛
›
对佛学的理解
返回列表
查看:
1507
|
回复:
2
对佛学的理解
[复制链接]
无为神医
无为神医
当前离线
积分
599
发表于 2013/5/1 08: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佛学
内容涵盖天地和人事,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道学之理和中医学之理都是佛学的另一种阐释,也可以说佛学是中医学、道学的另一种阐释,其三家学说的合理内核都是一致的,都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的阐释,所要达到的极致是相同的,即三者极致的内涵是相同的,这种极致就是佛祖、道祖和圣人的生存境地和生命状态,三者的生存境地和生命状态都是无我之境,相对于自然没有具体的自我形象,没有具体的自我的意识,在虚空无实体的心境状态下感受到的是一切与一切的圆融与交感。为了使人们的智慧达到这种极致,佛学、道学和中医学采用了不同的认知方法、感悟途径和验证手段,其目的都是让人们通过对佛学、道学和中医学的理论
学习
和实践达到佛祖、道祖和圣人的生存境地和生命状态。
就佛学而言,要想真正的理解其奥义,就必须明白佛的含义和佛学的由来,否则很多事情就无从谈起。那么怎样理解佛的内涵呢?在大千世界形成之前,一切有形物质尚未形成,在这种物质状态中一切都是圆融的,一切物质都没有自我的意识,没有自身与环境的区别识性,物质之间自然交融,不存在有差别这种识性,一切的一切都是交感交融圆和统一,自然而然,
佛家
将这种物质存在状态定义为空,当然这种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这种空的物质存在状态就是后来人们所定义的佛,因而后来才有了佛本无形佛本无象之说,从这个角度说最早的最原始的物质的圆融存在状态就是佛,大自然就是佛,佛仅是物质高等存在状态的一种诠释。这种圆融的物质存在状态并非是没有生机,这种圆融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可以感知的,换句话说,就是存在着可以感知到物质存在状态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大自然的灵性,或者说是天性,天性是大自然的灵炁,它具备感知一切的能力。天性无欲无求,无执无住,任由一切自然地发展变化,正因为如此,天性才具足了圆融一切的属性,并感知到了一切的圆融,可以说天性就是佛性之根,也可以说天性就是佛性。
随着物质的相互作用演化生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包括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宇宙天体和人类等万千物质,在此过程中,最原始的物质圆融状态和天性依然存在于一切物质(包括人类)之中,在人类形成后的最初阶段中,即最原始的人类还是处于与自然圆融无我的境地,没有具体的自我形象,随着人类知性的显现,人类自我的形象在人的心中逐渐清晰明确而具体,人类与自然的自然和谐状态程度逐渐减弱,与自然的圆融感知能力逐渐消弱。关于这一点不难理解,比如我们处在繁重的烦心状态中时,自我的心理活动充满了心中,对自然已经没有了感觉。而当我们到山清水秀的空阔的草原上去旅游时,全身心放松,被美丽宽广的自然景色所感动,陶醉于其中时,仿佛自己无意之间融于大自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大地山水树木等的气息都无意之间感受到了,甚至能使自己的心神发散的很远很远,周围的一切景色无意之间和自己融为一体,人类的天性无意之间释放出来。然而,由于人类的知性的发展,使人类改变了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知性逐步代替了圆融的感悟和交感,使人类与自然最原始而高等的圆融和谐境地越来越远,人性逐渐代替了天性,本来圆融无限的生命境地被短暂的理智的生命状态所替代。大自然的天性(佛的佛性)感受到了人类的变化,其灵炁借助于人体来教化人类(此所谓
释迦牟尼佛
的由来),所以在人间创始了佛学。
基于上述的理解,我们就不难理解佛学的若干教义。例如“空非空”,一层意思指空并非什么都没有,空是指圆融的物质存在状态,所以说非空。二层意思指相对于修炼者的认识状态而言,空是无意识状态,没有自我的主观意识状态,非空是指圆融的物质存在状态依然存在。一方面是指让人放下已有
知识
、经验,放下各种执着,从自己设计的各种桎梏中解放出来,如同到自然中旅游,放下自我,任凭自己与自然交融,当然这种放下的方式达到的层面还很低,更好的方式是修行,在禅的静默中感悟空而非空。另一方面是指空寂的圆融的物质存在状态下,孕育着一切物质,空而非空。又如
释迦牟尼
佛
涅槃
时讲“一切法皆是非法非非法”,因为圆融的空寂本来就不是靠什么法来做到的,它仅是物质存在状态的真实本体,除圆融的真实以外没有其他,没有法可讲。一念悟时自然圆融,圆融的空寂中没有什么法,圆融就是法,自然是圆融的,佛就是圆融的,佛的境地中没有什么法,所以说非法;就人的觉悟而言,禅的静默、生活的启迪、行立坐卧间的感悟等等都有助于人们深刻的感悟人生,放下自我,放下一切执着,没有任何的限制,所谓“
佛法
无边”,从这个角度讲佛法又是非非法(即有法),一切皆是法,法无定法。不执著于法,无所谓法,非非法亦是非法;圆融中自然交感明了一切之法,非法亦是非非法。
佛学之说皆是否定之否定的阐释方法,佛的境地与悟的境地、佛性的感悟与灵性的启悟交错阐释,既要借助人的知性,还要否定人的知性,从有形有象处着手,回归到无形无象境界,还要圆融于有形与无形之中,一切皆由心境使然,十分难以理解。素有“达摩东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之说。及至佛门
六祖
慧能提出“
菩提
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直接讲的就是佛境的顿悟。佛理的阐释主要是从佛境的感悟入手,讲究直接证得真谛。人们不知佛之境地,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佛的境地,难之又难,艰之又艰。正是基于此,上天又创始道学教化人生。
道家所说的道,其实就是佛家所说的空,佛、道原本是一家。佛祖即是道祖,道学鉴于人们难以认识无形与有形的关系,难以从人的知性返还于自然天性,从宇宙发生学的角度完成了二者的衔接与过渡,从人的知性入手,去教化人们去认识空的境地。基于此,道学将宇宙万物的形成历史阐释为先天五太和阴阳
太极
阶段,从而使人们的认识和感悟具体化,有助于人们从有形有象的认识回归到无形无相的理解。其中,将自然灵性或说自然灵炁(佛性、天性)定义为太易之神。正是道学基于人们对有形的认识回归于天的理解(无形为天),道学素被称为出世之道。道学讲究逆天而行(逆时间发展顺序而行),从有形之躯有形实体开始,着眼于太极阴阳之理,向无极转化,延太极、
太素
、太始、太初返还到太易,到达无形无象的宇宙最原始的物质存在状态,即达到佛境或说道境,从而明了佛之性或者说明了道之德,所谓“顺则凡,逆则仙,只在阴阳颠倒颠”是也。从这个角度说,道学与佛学互为诠释,佛学侧重于灵性的感悟,从意识形态入手,突出于心境的提升,看重于精神境界的升华;道学从物质状态入手,从物质状态的理解达到精神境界的感悟,从人类的现有认识观入手实现超人类现有认识的升腾,使人们从知性获得信息转变到从与自然圆融交感交融获得信息的飞跃。佛学与道学的互为诠释就如同道学与儒学一样互为补充而相得益彰。
中医学理论则更贴近于生活,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将人天合一的物质存在状态融入人体科学实践之中,使深奥的佛学、道学理论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情志致病或养身机理、运气学说、藏象学说、
阴阳五行
学说、上古天真论等等都是精神与物质、有形与无形、有形之体与无形之躯、自然与人体等诸方面具体化的论述,中医学中的炁功疗法或炁功健身法更是佛学、道学理论的实践之法,更容易被大众广泛接受。
综上可见,佛学、道学、中医学同出一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互参互证,三家诸理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佛学
相关帖子
•
光盖这个佛学院,我担保你们不会堕三恶道!
•
特别愿意和你交流的喇嘛,一定不是好喇嘛!
•
我为什么发心食素?
•
人为什么会空虚无聊?
•
业报不一定是前世带来的
•
阜外医生的手术刀遇到活佛的肌肤竟变软了!
•
罕见!广东一家三姐妹年纪轻轻都出家,两个做住持!
•
这甘露丸里头有佛的血
•
金马影帝冯小刚的佛教思考
•
心乃大药:行贵禅医悟语
回复
举报
Snapview
Snapview
当前离线
积分
286
发表于 2013/5/3 02: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之境界是远离一切概念、名相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境界只能靠证,不可说。楼主之论也许有利于对佛之果产生兴趣,但就像吃饭,不吃到嘴里只凭想象或别人描述是不够的。
回复
举报
非·非·情
非·非·情
当前离线
积分
472
发表于 2013/5/7 17: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让很多人,所有的人,都能较快的对佛学、修佛等有个初步的感觉,需要一定的引导,或者方便说,佛在法华经中说,观音菩萨等为了度众生,你是什么身份的人他就变化成什么身份在适当的时候引你入门,方便说的时候当然不能说一些之乎者也、抽象概念名词,否则,老百姓很难走入了知自性本清净之路。在下想,在现世要广开方便之门会更好。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