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源于什么时候
禅是两千五百年前,灵山法会上,佛祖释迦牟尼手里拈起一支优钵罗花(金莲花)默然示众。千百万人莫明其妙,惟有大迦叶尊者破颜微
笑。于是,最神奇、最微妙、最不可思议的禅,从此诞生了。
禅为佛之心,禅,心有灵犀一点通、以一通万事万物。
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达摩大师是印度禅宗第28代祖师,中国初祖),故又称达摩宗;因其得佛心印为佛陀之正统法脉,又称为佛
心宗。达摩于北魏末活动于洛阳,倡二入四行之修禅原则,以《楞伽经》授徒。传法弟子为二祖慧可,慧可之传法弟子为三祖僧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道信传法弟子为五祖弘忍,立东山法门,为禅宗五祖。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传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神秀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后为禅宗正宗。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
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禅,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因为,禅的精髓是智慧,禅的实质是智慧--东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
禅的智慧,就是世间万物的真谛,就是自然规律,就是人的内在生命的本源,就是对社会事物本质的感悟与把握。
禅,可以滋润我们的慧根,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与机趣。
禅,之所以被称为东方大智慧,关键是它的思维方式。
禅之思维,是超越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直觉思维,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灵感思维、顿悟思维,它直探心源,契入事物的内核,把握本质,与自然发展之客观规律统一律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体会过直觉的神奇与灵感的美妙,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这,就是禅力图赋予我们的、并使之
经常化、实用化的智慧。所以,禅的智慧,是宇宙真谛在人的精神中的直觉感应,是人与自然之理的应合,是天地大道的体现。
禅之思维并不神秘,每一个人,都能将这种直觉显发出来。因此,禅,不是赠给我们一支美丽的花朵,而是为我们播下智慧的种子,只要
我们愿意,它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禅,是什么?
禅是智者的心态,是一种顿然开悟的觉醒,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对同一样事情的感悟不一样,就好像两个人在看一个带把的杯子一样,甲看见的跟乙看见的就不一样,所以立场不一样,观点就有区别。
怎样参禅才能开悟?
百廿高龄的老赵州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来,边向外走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内急。” 刚走到门口,赵
州忽然又停止了脚步,扭头对禅僧说:“你看,老僧一把年纪了,又被人称为古佛,可是,撒尿这么一点小事,还必须亲自去,无法找到任何
人代替。”
禅僧恍然大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想要知道这个苹果是酸是甜,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如同看到别人炒股和感觉和自己亲身经历炒股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孟子说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必援手,权也,男女授受不亲是礼也,但是嫂嫂掉水里,必须要救,就是要去救,救上来马上就放
手,度也。这也是禅变,也是权变。这种变是开悟是智慧。
禅,如何参?
一群人围着法演禅师请教如何参禅。法演禅师微笑说,参禅好象贼学艺。众人不解,愿闻其详。法演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一个窃贼的儿子见父亲逐渐衰老,担心将来无法养家,决心子承父业,学盗窃。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后,他父亲想一想立刻同意了。晚上,父亲领儿子翻墙入室,进了一户有钱人家。父亲顺利打开柜子让儿子进去拿衣物,儿子刚一进去他便把柜门锁上了,然后故意弄出声响,就悄悄溜走了。这家人立刻举灯查看,知道有贼却不知藏在何处。儿子在柜中好生纳闷,不知父亲安的什么心。惊慌之际,计上心来,学老鼠噬物之声。这家女仆便打开柜子想看一看。柜门刚打开一半,窃贼儿子吹灭灯火,推开女仆,逃出门外。这家人紧追不舍。儿子在无奈之际看到路旁有一口井,急中生智抱起一块大石头投到井里,追者听到声音在井中搜寻,儿子借机得以逃脱。到家后,儿子不断责备父亲。父亲说:“儿子,先别埋怨,告诉我,怎么逃出来的。”听完儿子讲述经过,父亲非常满意,拍拍儿子肩膀说:“好啦,你的盗窃技术已经学成了!”待法演禅师讲完,众人深感收益匪浅。行亦禅,坐亦禅,吃喝玩乐皆有禅。
黄檗禅师对祖师爷马祖道一的禅风十分敬佩,师父百丈怀海问他是否要继承马祖?黄檗大摇其头:“我若继承马祖,会葬送我的儿孙!”
对于这样欺师灭祖的话语,百丈却大加赞赏:“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黄檗故意用一个无理的问题勘验师父。
百丈招招手,说:“你走近一些,我来告诉你。”
黄檗那样问话,是要挨师父的巴掌的。然而,他却一个箭步过去,反而闪电似的给了百丈一个响亮的耳光!
更奇怪的是,百丈不但不恼,反而拍掌大笑:“莫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
棒下无生忍,当机不让师。禅,超佛越祖,历久弥新,风流千古。
禅,就是这样生机勃勃,意趣昂然。
禅、源远流长
达摩面壁,六祖顿悟。慧能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一举改变了汉传佛教的格局,他所创建禅宗流派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特质在禅。禅宗在盛唐时期异军突起,使得整个东方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引得诗风嬗变,画意超然,文人骚客纷纷归敬,
士大夫阶层以谈禅为荣……它的影响无所不在。甚至,有人说,没有禅宗,就没有宋、明时期的新儒家学说。他们评价宋、明理学,是“儒外禅里”,“儒表禅骨”……禅,禅宗,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影响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
禅,早在唐、宋时期便开始向我国周边国家传播。在日本,禅宗被认为是其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可以说,禅的精神,渗透到了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禅,更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超然物外的飘逸洒脱,不可思议的睿智心慧,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社会。欧美各地坐禅中心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一波又一波“禅学热”,经久不衰。
唐肃宗问慧忠国师:“你跟随六祖慧能学到了什么禅法?”
慧忠指着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云说:“陛下,您看空中那片白云,是钉着的呢,还是挂着的呢?”
云,因其没有挂碍,没有羁绊,所以能够自由舒卷,任意飘游,随时变化。同样,禅无定法,因此而自由,而活泼,而生动;禅者的生活随缘洒脱,逍遥自在。
禅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每个人经历、学历不一样对同一句话的感悟是不同的,历代高僧高人的禅诗拿来到现代还是能行得通。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惠能》
六根日日染灰尘,偏在尘中寄此身。
不受青灯非无福,愿闻香火即有心。
照完般若光明镜,开了慈悲方便门。
菩提树前除蒙昧,莲花座下去痴嗔。
一红一绿现成法,一笑一拈百变金。
可贺随缘观世界,犹能信手握乾坤。
酒天诗海圆通境,俗鼓凡钟清净音。
从此不空仍是我,俱空四大也一人。
--《不空也空》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生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为瓠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这是白居易写的一首禅诗,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生知不要忧。吉凶祸福自古都有来由的,烦恼都是自找,冤孽都是自造的,但是自己知道这些事情不要太担忧,来是偶然的,去是必然的,得之坦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一切顺其自然,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只看见火光烧掉那些家里富有的房屋,家徒四壁很少着火,没有听说风浪打沉空船,或者装的不多的船,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名是国家的不要苛求太多,利是身灾不要追求太多,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终累己。希尔顿的女儿不是吗?虽为瓠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瓠瓜是西葫芦瓜,名利大家都要,跟吃瓠瓜一样,吃饱就是,不要贪多。
这些便是禅宗他能渊远流长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要无烦恼要无愁,本分随缘莫强求。 无益诺言休著口,非干己事少当头。 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名水上沤。 看破世情天理处,人生何用苦营谋。--禅其实不是让我们看淡生死跟名利,而是要我们看清生死跟名利而不是让我们不做事业,看清后我们还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的?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淡欲粗茶味素甘,红尘深处炼心丹。 无形妙谛常参悟,两袖清风既是禅。 身在红尘禅在心,尘中方能炼出真。 紫陌红尘逸清净,凡俗烟尘净六根。--真正在红尘中把持住修炼的才是高人,大隐于朝,中瘾于市,小隐于野。 自是浪迹到天涯,随波逐流乱涂鸦, 却到他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