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劝病良言
›
世上几人能悟透???
1
2
3
4
5
6
7
8
9
/ 9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sissyzly
世上几人能悟透???
[复制链接]
sissyzly
sissyzly
当前离线
积分
2086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5 0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苔滑、经少闭经病由虚来不宜攻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5 23:11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这个月的月经量1/4,下了淤血后,血不大多,比上月少,上月1/3,经后期上午睡眠多,不愿起,早上没什么胃口,之前那方后来加了生姜量多了点,比例不对。个人认为血虚不宜攻,,另我苔滑,病由虚来不宜攻,程门雪妇科言,仍因养心脾胃,眼胀红,眼底充血,右耳有血,相火旺,两眉头,右边脱落比左边多,大拇指那么多,掉了许多,眉毛、睫毛脱落,明显是与相火旺相关,今天才开下方:茯苓18 当归10 玄参10 生地10 熟地10 橘红10 杏仁10 女贞子30 寄生30 淮山30 柏子仁18 北沙参24 桂枝1 肉桂1 生姜5
炒白芍18 红枣10个 米半杯
回复
举报
江海余生
江海余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262
发表于 2013/11/25 19: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月经后半个月当补血促生新血,月经前一个星期当偏活血化瘀,这是中医调理月经的用药规律。如果相火实在旺,生姜也可不用,只用红枣10--15克。生地和玄参用量偏小,中阳不振别用熟地。你上次说的生地会生痰,我估计是用量小了,小水不制壮火,敛液以为痰。“痰因火动”“火因气逆”。如果你胆子大一点,石膏也是可以用的。
回复
举报
江海余生
江海余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262
发表于 2013/11/25 19: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你这个方好油啊!
茯苓18
当归10
玄参10 生地10
熟地10
橘红10
杏仁10
女贞子30 寄生30 淮山30
柏子仁18
北沙参24 桂枝1 肉桂1 生姜5
炒白芍18 红枣10个 米半杯
女贞子常配用墨旱莲,组成二至丸。
还是觉得上焦的滋阴清热力不够,如果此方式吃两天一剂的,更加的不够。
回复
举报
sissyzly
sissyzly
当前离线
积分
2086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5 19: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6 11:54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墨旱莲用过和女贞子,但是脱眉毛,我只要少许寒中,就不适,严重点马上眉毛就没了,现在的眉毛很难看,好在我眉毛够长,不大起眼,要是一般的女的,那要画眉了。对了,我那个方子,你标了颜色的药是何故?我要是用石膏,直接倒了,今天早上就大便没什么力,不是条状,是一堆比较软,小便清长,昨夜小便一次,是生地、玄参故。我中阳太虚,平日豆腐吃得多点也口淡,药性平和的药就OK,若是补多点或是略寒中,量宜轻,你手重了
回复
举报
sissyzly
sissyzly
当前离线
积分
2086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5 1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程门雪医案摘录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6 11:49 编辑
虚中夹实
如脾胃素虚,而经事不行,少腹作痛者,健脾和胃之中,佐以理气通经之品可矣,虚不甚,实亦不甚也。若脾胃素虚,而少腹有宿瘀痞积者,须知去瘀之品,若蟅虫、水蛭、五灵脂、三棱、莪术之类,腥秽伤胃,脾胃强者,犹宜慎用,脾胃虚者,更为戈戟。逼不得已,只能择其比较和平者用,尤当以健补脾胃为主,脾胃气旺,新血得生,则宿恶自化,方不悖毋犯胃气,毋伐天和之旨。若痞积已久,渐成痼疾,而脾胃大亏,正气不足支持,再见虚热盗汗,心悸纳少,苔光脉弱,虚象甚著者,则虚证十倍于实,以实不日加,而虚且致危,一切治实之品,均当摒而不用,只宜养心和脾,扶元补血。心脾旺,气血足,虚证渐复,方可并顾。或体虚虽复,终不胜攻者,始终不能治实,虽有痞积,只能带疾延年,听之而已,若图全功,反形蛇足,轻重之际,不可不详也。倘使虚由实来者,则又不然,例如室女干血经闭,始由宿瘀而成干血,继因干血而碍生化,生化不及,不成血而成瘀,渐见形瘦骨立,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干血不去,新血不生,实者不除,虚无从复。倘使姑息养奸,反致养痈遗患,必当先去其实,后治其虚,此虚由实来者之治法也。
大抵实由虚致者,先治其虚;虚由实来者,则治其实;虚实各别者,则上下合治。再或斟酌轻重,分别情形,但能两不相妨,而各受益,则尽善尽美矣
。
整理者按:读《叶案存真》隔噎门,有案云:“上热下寒,古人用麻沸汤煮凉药以解上,浓煎温补以治下,使阳气不脱,郁热自罢。今仿之:黄芩、小川连、枳实三味,入滚水煮五沸至十沸即滤;人参、淡附子、干姜三味,煎浓汁一杯,和入前药服。”程门雪先生评曰:“此方极妙,服法尤佳,凡一切上下不同,内外不同,且未交混者,均可用此法之意为治。此方非但治上热下寒,更治上实下虚,芩、连对姜、附,一寒一热也;枳实对人参,一实一虚也。寒热为副,虚实为主,立方之巧妙,论治之细腻,举一反三,金针暗度,嘉惠后学不浅。”叶案与程评,均可为“上热下寒”一节之例证,故录之。
燥湿同病
至于燥湿同病则又不同,乃燥中有湿,湿中有燥,二气俱为实邪,不似同形者之互见虚象也。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湿恶燥,每有脾湿有余,胃阴不足之体,滋则助湿,燥则伤阴,最为难治。而此证又独多,如杂病时邪,每见斯象,是又不可以不究也,例诸前贤,其治有数:
一为燥湿同治法。如叶氏之治阴伤湿邪,有石斛厚朴同用法,石斛养胃阴,厚朴燥脾湿,燥湿同治之正法也。余若苍术地榆汤之治便血。黑地黄丸之治内伤,方用苍术以燥脾湿,榆、地以清血燥,亦系燥湿同治之方。大抵燥湿同病者,湿多在脾,以脾为阴土,性最恶湿,湿病必先困于太阴,燥湿必用脾药,用药不离苦温,苦从燥化,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也。而燥则有伤肺、伤胃、伤肝肾之不同,肺胃同治,均以甘寒为主,故脾湿胃燥、脾湿肺燥诸病,必以甘寒与苦温同用,若肝肾燥而脾土湿者,则肾精肝血并亏,又当易甘寒为咸寒法,仍与苦温同用。惟轻重略有不同,以肺胃之燥,乃伤津液,甘寒之品,轻清生津,非厚味滋养可比,大凡其养阴之力轻者,则其助湿之力亦薄,故同时燥湿之药,亦不能过重,重则力不均衡,不能相和,或反碍燥,如仲景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之麦冬半夏同用,麦冬养胃生津之功,恰与半夏燥湿运脾之力相等,最有巧思,深得用药制方之理。石斛之力较麦冬为重,故叶氏以厚朴为对,亦宗仲景之法,而能变其用者。若肝肾之燥,则非滋养精血不可,而补血填精之品,如生地、熟地、阿胶、元参、龟板、首乌之类,均为厚味腻质,其养阴之力虽大,其助湿之害益增,则其相对燥湿之药非重不可,育阴之品多者,燥湿之品亦当增加,方能铢两悉称,此黑地黄所以必用苍术也,其轻重之不同,大法如此。
一为燥但治湿法。如湿温由湿化燥,苔边灰腻,中红绛,唇焦口渴,烦躁热盛,湿尚未尽,燥象已见,投以润剂,燥热反增;或进燥湿同治,亦无效验者。须知此燥乃由湿来,湿为真湿,燥为假燥,仍当治湿为主,湿化热透,再以润燥剂投之,一二剂退矣。近贤张氏,深得此法,凡见此证,即以干姜苦温化湿为君,少以连、柏苦寒清热为佐,其用苦寒者,苦亦能化燥也,虽见苔剥抽心,亦不为动,每建奇功,其识力之高,真可景仰,近人能之者寡矣。
一为湿但治燥法。前言燥从湿来者,但治其湿,此化气也。若燥非从湿来,而湿且为燥化者,则又不同,例如黑疸之证,乃脾胃素有湿热,而肾阴又虚,肾体恶燥喜湿,肾阴虚则生燥,肾燥而适脾湿有余,遂吸而引之,以济其燥,吸其湿则并其热而亦吸之,湿热菀结下焦,血液之中,浊气不得宣泄,熏蒸渐渍,而色为之浊暗,则为黑疸矣。肾本燥,燥故能吸湿,湿中有热,热亦能燥湿,一湿不能济二燥,则湿为燥化,初病湿热菀结血分者,今且一变而为燥结血分矣。治以猪膏发煎,猪脂润肾燥,血余去血结,纯为润燥去瘀化结之方,而能治湿热下流肾经之黑疸者,即以湿从燥化,湿但治燥也。若湿未化尽,燥结未坚者,仍以育阴利水,燥湿并用者治之。
回复
举报
sissyzly
sissyzly
当前离线
积分
2086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5 20: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6 12:11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原来你标明颜色的是说比较油,不会啊,药入口味道不错,因为方中有桂枝,能左能右
,现在口中只有一点点痰,比平时少啊,是不是桂枝得多点?不过开始我是想给20个红枣的,应该还是给20个,下次在试试。回头在查下玉楸药解。
回复
举报
艾绒
艾绒
当前离线
积分
161
发表于 2013/11/25 2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举报
江海余生
江海余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262
发表于 2013/11/25 21: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我就说很多人不理解啰。你看看竹叶石膏汤的方解和仲景原文就明白,我为什么说石膏可用。石膏不是不可用,而是看你怎么用。
我说那方子油,并不是指口感,而是含油多的话就滋腻,加重了肝脾的负担。
回复
举报
sissyzly
sissyzly
当前离线
积分
2086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5 22: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6 14:11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我没看伤寒啊,你要说明啊,对了,你说油是指那几味滋腻加重肝脾的负担,那后果是什么啊?生痰吗?另生米仁是薏米吗竹叶与竹茹那个性寒?那方子有半夏那也不能用啊?
回复
举报
sissyzly
sissyzly
当前离线
积分
2086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5 2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我这方子一般只吃1剂,就转补脾的了。
回复
举报
1
2
3
4
5
6
7
8
9
/ 9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气功导引
放生莲池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