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336|回复: 1

【道】现代视野的生生之谓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00: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01-17
[url=]上海交大老子书院[/url]


说起“生生之谓道”,人们更多地会想到《周易》中的名句“生生之谓易”。“生生之谓易”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更新过程中的。然而,从道教的角度来看,最能表达与体现“生生”之意的应该是“道”。《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所有生命创化的根本,万物能发生、发展并能生生不息的本源与动力皆源之于道,故谓“生生之谓道”。道是“生生”之意的神妙所在,是促进“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

太上老君内观经》中说:“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这里明确提出“生道合一”的观点,也就是说“生”与“道”是合一的,“道”是“生”之体,“生”是“道”之用。

一、道法自然
生道合一的重要原则就是要“道法自然”。道教所说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指事物“自己如此的”、“天然的”、“非人为的”一种状态。道教认为,“自然”状态是事物的本真状态,人们应该尽量随顺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不要以人力去强行改变。所以《道德经》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因为人的主观意志往往不符合自然法则,一旦轻举妄动,就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后果。

前些年发生在英国的疯牛病则是一例典型的违反自然的事件。

1986年,英国发生了疯牛病。为什么会出现疯牛病呢?原来,早先在英国的羊群中流行着一种“瘙痒病”——就是羊的海绵状脑病。羊得病以后,农场主把病羊的内脏和骨头做成肉骨粉、添加到饲料里,去喂羊、喂牛。最后这些吃了饲料的牛就得了疯牛病。接着,人们把病牛的内脏和骨头又如法炮制,做成肉骨粉添加在饲料里去喂牛、喂羊。就这样,自然界的生态食物链被严重破坏了。牛和羊吃不到青草,只能“牛吃牛,羊吃羊”,疯牛病就这样蔓延开来。最后人类食用患有海绵状脑病的牛肉、羊肉,就造成了人类的“疯牛病”——克雅氏病的发生。

1987年,疯牛病蔓延到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各地,唯独苏格兰幸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了研究疯牛病的队伍。他们看到,在苏格兰以外的地方,在众多的动物尸体处理工厂里,到处弥漫着蒸汽、鲜血、油脂和臭气。人们把肥肉、骨头、内脏、头、尾巴、血,牛、羊、猪的尸骸,甚至家禽的羽毛,放到大锅里提炼黄油,剩下的油渣用庞大的机器磨碎,制成肉骨粉。再用这种饲料去喂养提供这些原料的动物,生产廉价的奶和肉。科学家们开始奔走呼吁停止让草食动物吃肉的做法。为了防止疯牛病,政府开始下令大量屠杀牛群。

1997年诺贝尔奖得主米夏埃尔•苏科教授指出,“在欧洲蔓延的疯牛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们像对待机器一样地对待生物,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长此以往肯定会出问题。”他举例说,圈养的动物都是按统一的规格饲养的,它们得到的是配给好的饲料,而饲料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也是用电脑计算出来的。为了让牲畜多长肉多产奶,人们不断增加饲料中的激素含量。而人们吃了这种被激素催起来的动物的肉和奶,其结果可想而知。

疯牛病的教训是发人深省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顺应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呢?道教提出的方法就是“无为”。所谓“无为”,并不是消极地不作为,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依自然而为,依循事物的内在本性和发展规律,根据客观条件采取适宜的行动,以无为的态度去为。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指出:“‘无为’的意思就是‘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refraining from activity to Nature),亦即不固执地要违反事物的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适合的功能。”这一见解可说是深刻地把握了道家道教无为原则的真实含义。

二、大德曰生
中国人把“天地”看成人类的“父母”。正如“父母”最大的德行是生育子女,那么“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万物。因此,《周易•系辞》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在赞美天地生育万物的盛德。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庄子•天地篇》说:物得之以生谓之德。《抱朴子》说:生,好物者也。《太上妙法本相经》说:“道性淡泊,无有亲疏,道慈众生,如母爱子。”也就是说,道对众生而言,就好比是慈母。人有了慈母,才能被生育出来;万物有了道,也才能自然地生育和成长。

道教还认为,“天道好生而恶杀”。在道教的各种戒律中,都有禁止杀生的规定。这正是对“天地之大德曰生”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落实。因此,我们主张敬重生命,提倡贵生精神。同时,我们还强调“无为”的原则,就是说,要顺应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过程中,要认识运动变化之“势”,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

但是,在一个逐求物质利益的时代,人们的很多行为往往会违背“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原则。人在天地之中,不但没有担负起“参赞天地化育”的责任,反而成了天地化育的损害者。下文就以淮河流域的生态变迁为例略称管见。

淮河流域有首民谣这样唱道:“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这首民谣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办小造纸、小化工、小印染、小制革等严重污染的工厂企业,只用了10年,淮河流域就迅速越出了环境临界点。大多数河段,黑浪滚滚,恶臭冲天,鱼虾绝迹,树木枯死。两岸3公里内的浅层地下水全被污染,用那里的井水浇菜菜死,人喝了生病,生出来的孩子怪胎多。后来,政府不得不痛下决心治理淮河,并制订淮河流域环境治理的规划。

此外,我还想举渤海生态变迁的事例再做阐述。渤海,总面积7.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3784公里,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而今日,随着环渤海的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渤海也遭到了空前的污染。近年来,海洋检测专家发出警告,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10年后变成“死海”。那时,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需要200年。据统计,渤海每年收纳的污水高达28亿吨,污染物超过70万吨,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

其实,不仅仅中国面临水污染导致的生态危机,目前,水污染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水资源破产”危机。据2009年1月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说,全球正在面临水破产的危机,水资源今后可能比石油还昂贵。全球70%的主要河流将在20年内陷入“水资源破产”(water Bankruptcy)的困境。

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的平安,然后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因此,要追求世界的和谐,我们就必须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源自于“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所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不要随意作践自然、毁坏自然。“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宇宙演化,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

三、和则相生
生道合一的重要条件是和谐。生生之道在于和,和气就是生气。河上公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说:“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得以全也。”《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开篇即指出:“道以冲和为德,以不和相克。是以天地合和,万物萌生,华英熟成。国家合和,天下太平,万姓安宁。室家合和,父慈子孝,天垂福庆。贤者深思念焉,岂可不和!”这就是说,天地自然万物、国家社会家庭,都必须保持和谐的状态才能生生不息,不能人为地扼杀生机。“和”就是要达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不过,人们改造自然来满足眼前利益的习惯似乎是根深蒂固的,由此而引发的人与自然的紧张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下文就围绕前苏联垦荒计划的失败略陈己见。

在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的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前苏联的粮食比较紧张,他决定大面积开荒以解决粮食问题。他看中了俄罗斯东部、哈萨克斯坦北部和西伯利亚西部的大片荒地草原。于是从1954年起,先后动员了数十万热情的拓荒者,用了五年时间,开出一片比英国国土面积还大的农田,面积有4000万公顷。这在世界垦荒史上也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举!

在开头的几年中,这些被开垦的处女地确实打了不少粮食,使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比过去增加了50%。但是没过多久便出了问题,这些新垦的干旱草地,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土壤很容易被风刮走。到1960年,新开土地上的小干旱、小黄风终于发展成大干旱、大黄风。狂风一来,把已经脱水的破碎表土一古脑儿吹走,宝贵的肥沃表土损失惨重。不要说无法下种,就是把种子播到地里也是白扔。当时严重受到风蚀损害的土地有1700万公顷,其中有400万公顷夥粒不收。

到1963年,风暴更猛。在哈萨克斯坦,受灾面积就有2000万公顷,很多土地被砂石覆盖。在中亚细亚,大风不但毁了新垦的农田,还使一些原来的耕地深受其害,受灾面积达4500万公顷,比苏联欧洲部分的全部耕地面积还大。至此,垦荒计划宣告失败。赫鲁晓夫的垦荒计划得到的只是少许的粮食,失去的却是永久的草原。

前苏联垦荒计划的失败带给人们的思索是沉重的。生生之道在于和,致和在于通。和是生的基础,通则是和的桥梁。人之血脉畅通则无疾病,心理畅通则无痛苦,从而能够保持生命的和谐。进而言之,人与自然的默契与融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一切试图参与生态演进的行动,如果不能领会人类在大自然整体中的恰当位置,最终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恶果。

中国文化崇尚和谐,认为和谐状态是人和万物生存发展的最好条件。《老子想尔注》说:“和则相生。”古人和今人都常说:“和气生财。”这些说法凸显出“和”乃能“生”的理念。何以是这样呢?河上公在注《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时让我们得以明白,他说:“万物之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和气潜通,故得长生也”。也就是说,“和气潜通”是万物繁荣的前提条件。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其实正是无视“和气潜通”这个条件而出现的困局。

四、简则益生
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坐忘论》中则说:“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所当,不任事之非当。任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弊于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是以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二是要明白什么是无益于生的;三是要安闲无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欲望也在快速膨胀,过度消费日益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事实上,美国人正是过度消费的典型。目前,12.2公顷的地球面积只可满足一个美国人的生活需要,6.3公顷才可满足一个中欧人,非洲布隆迪人需求最少,但也得1.5公顷面积。有数据表明,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6%,但却消耗了世界资源的35%。而这些资源从哪里来,来自全球。

如今在这个星球上,17.28亿人生活在“消费的社会”中,占全球总人口的28%。1950年到2003年间,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提高了3倍,对燃料的需求提高了4倍,肉类需求增长550%,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400%。与此同时,全球GDP增加716%,商品交易量增长1568%,全球广告支出增长965%,出境旅游人数增加2860%。1950年全球共有汽车5300万辆,而到了2002年增加到5.65亿辆;纸张消费在1961年到2002年间增加了423%……房子越住越宽敞,汽车越开越豪华,一个个经济发展上的重大成就转眼间就被迅速增长的消费抵消。

如果全球63亿人都来效仿这17亿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那么全球的水、能源、木材、矿藏、土地等资源将不堪重负,可以想见,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物种灭绝、气候变迁等诸多问题都将随之而来。

《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些话语让人们体悟到,与货财等身外之物相比,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则不可复得。懂得了这一道理,便不会为声色财富这些个人私欲所牵累,自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去奢去贪,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由此通过确立“从简以珍爱生命”这一价值取向,来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淡化人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身体健康和精神自由,如此,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实现体悟大道的人生理想。

结  语
生生之谓道,围绕着中国思想的崇高概念“道”和意味深厚的“生”而展开,落实于人类最关切、息息相关的生命、生态、生活之中,体现了道教对于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认知,体现了道教站在尊重生命的高度对生命、生态、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关心,对于当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url=]举报[/url]

发表于 2014/1/17 0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