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095|回复: 2

南怀瑾老师讲生理特点与修道(三):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5 00: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闭塞其兑”,兑卦所代表的东西很多,在人体上兑代表口,“闭塞其兑”就是要闭嘴。不过以道家来讲,人身上的口很多,凡是开窍有洞的都是口,最大的是吃饭的这个口。人身有九窍,头部七个洞,身体下部两个洞,都是口。

为什么闭嘴巴重要?修道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 一个人爱说话,经常用嘴巴,一定会短命。所以我上课太多,有时候一连七八个钟头都在讲话,这就是在求早死。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开了,而是精气神漏了,因为讲话时精神、意志、脑力、血液都在放射,都在消耗。一句话讲出来,生命全体的机能都要动,所以消耗得很厉害,也就是开口神气散的道理。所以修道第一要“闭塞其兑”,所有开口的地方都要封锁,不向外漏。

“意动火工寒”是讲意志凝定的境界。佛家要做到无念专一,意一动叫做散乱,意散乱就不会结丹。我常说佛家所讲的“定”,就是道家所讲的“凝神”。定是讲法则,凝是讲境象;道家这个凝结的“凝”,比佛家讲的“定”还确实一点。

*****

正统的说法,意念就是火。道家有两句话我们必须知道,“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修道家的人,如果天天上课,吹牛招摇撞骗,那是不行的啊!因为犯了道家的天条“开口神气散”。修道人话都不讲的,多讲话伤元气就怕开口神气散了。“意”就是杂念,“意动”就是思想杂乱,火工就寒就没有了,这个时候要无念,要意念专一就是文火。这是道家的道理。

《我说参同契》

----------------------------------

我们妄念多了,检查自已就是观想。我经常告诉大家学佛之道,就是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唉呀!我脾气那么坏,嗔念重。嗔念是什么?是无明。无明怎么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那怎么会发脾气?那是一念无明而起,无明则不明白,既然是无明那算了,干脆丢了它。丢了它,果然不错了。这不是观吗?我这是粗略描写心理的观察历程。这就是转妄想为观想的问题,假如妄想可以转成观想,那么我们把痛苦拼命想成快乐不是蛮好吗?是蛮好的,这要看你做不做得到!

因为怕昏沉不明,因此要提起来观理,但理搞多的人一天到晚用思想,等于太阳光太热了,所以说“如日蕉芽”,刚刚萌芽那点清净的打坐功夫,在里头道理一转,等于是灯泡太亮了,就像钴六十一样,照得那个定的根芽都蕉了。此时就要赶快不要再用思想,也就是禅宗讲的放下。这个时候就要修定不要再起观,这样是“润以定水”。

道家认为妄想就是火,因此修道的人说“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意就是妄念,做工夫妄念动了就好像煮饭一样下面的火乱吹,饭就煮不熟了。所以想的道理多了,火太大了把一点静的根芽都烧了,光是修慧而没有工夫不能得定就无法成道。因此,此时要赶快走修定的路子。

《宗镜录略讲》

------------------------------

我们的生命就一直由六根在漏,不要以为只有漏丹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烦恼不能停的话,意根也在漏,当然不能成道阿罗汉就是得无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动了,内外皆绝。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话,是小乘法门的极顶,也是无漏法门的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切外缘都放下了,内在连呼吸都不动了,内外皆绝,就心如墙壁,才可以证入无漏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小乘无漏果的极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话,至少祛病延年不成问题,而且可以由小乘入于大乘道。

大乘菩萨是入世的,其实入世的菩萨随时都在漏,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譬如有同学出去教书,回来后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你的痛苦,教笨学生之痛苦,真不如自杀算了!我对他说,这就像人家说,养子方知父母恩。他接着说,第二个痛苦是身体吃不消。他还不到三十岁,身体都快垮了,漏得非常厉害。

道家说法是,“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你再好的工夫,开口讲几十分钟之后,工夫就垮了。烧饭的火候要够,如果一下生火,一下灭火,自然无法成事。修道也是一样,教书不能不动思想,动了意,火工就消了,道也修不成了。大乘菩萨入世是利人,不是为了利己,全盘牺牲了自己,一直都在有漏的境界。

所以行菩萨道是有漏的,要达到无漏之果,只有行小乘禅观的路线。但是小乘罗汉的果位并非究竟,即使入定,终究要出定。出定就会明白,小乘的这个有余依涅槃非究竟,必须由小向大,转向大乘。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修道的方法——“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兑”是《易经》上的卦名,“兑上缺”,下面两横,上面一横的中间断缺为二,这是兑卦。“兑为泽”是水,代表海洋,在人体是嘴巴,是有漏洞有缺口的地方。老子说打坐修道的时候,嘴巴闭起来,不要讲话。人身上不止一个缺口,共有九个缺口、漏洞,所以全身都要把它严密关闭起来,就是不要漏气的意思。

道家有两句话,“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一个道家的修行人,常沉默寡言,因为他要保守元气!“塞其兑”,实际上“兑”也并不完全指身上开口处,也指心理上的渗漏。不管是生理或心理渗漏,都要把它圆满起来,眼睛耳朵都要全部封闭起来。

“终身不勤”,并不是勤快的“勤”,而是形容一辈子不会忙忙碌碌,始终是从容不迫的;也就是《大学》、《中庸》所讲的中庸之道,为人处世从容中道的“终身不勤”。

“开其兑”,一个人活着时,拼命消耗自己的生命,九窍漏洞统统地打开;“济其事”,整天忙忙碌碌,一辈子为人世间事务忙。这样一来这个人就“终身不救”,救不了啦!消耗到完了为止。

*****

“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节省,说话也要节省,废话少说,乃至不说。不做浪费的事,集中意志做正当的事,这是对精神的节省,对生命的节省。一个人修道,欲求长生不老,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浪费生命,少说废话,少做不必做的事,办事干净利落,简单明了。

“事天”则包括宗教的活动,信宗教的人,宗教活动也要节省,不要浪费。古代宗教活动的花样也多得很,信宗教的人参加布方、拜斗等等,各种方法,忙得不得了。这都不对,应该节省自己的生命、精神,所以道家老子的秘诀就是“啬”。老子之所以谓老子,据说他活了几千年不死,就是靠这个“啬”字来的。

道家与佛家的差别在哪里?我个人的看法是:佛家一上手就是“空”,就布施;道家入手就是“啬”,就是节吝,以养精喜气为主。如果勉强做一个比较宗教的研究,道家所走的这个“啬”字的修持路线,相当于佛家小乘道的路线,罗汉道就是相当于这个路线;大乘的菩萨则是走空与布施的路线。但老子自己不是以“啬”为最高层次的修持,而他所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主张,等于佛法的大乘道,那是布施。

但是后世的道家专门注重老子所说的这个“啬”字,所以说话也不敢讲,而认为“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所以学道的人不说话,连点头打招呼都认为是浪费。

尤其是后世修炼神仙丹道学派的道家们,认为说话是最伤元气的行为,而且是促使短命,造成不好运气的最大原因。所谓“数穷”便是气数欠佳、运气坎坷的表示。因此修道之士,便有“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的严厉训诫了。这种说法,是否绝对合理,姑且引用古体文的“其然乎,其不然乎”两句话来做结论,由大家自去思考取决了。

《老子他说》

----------------------------------

以道家的人来讲,有两句话,讲修行做工夫,“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这是道家的话,也蛮对的。一开口啊,神气都散掉了;意动,心念一动,火工就寒,象做饭一样,下面的火不行了,这个饭就做不熟了,这个火候就不到家了。

我给你们讲话牺牲太大了,像某人的爸爸讲的,“叫老师不要拼命啊”!我是拼命给你们讲。以道家的人来讲,“开口神气散”,寿命减少了。我们佛家的观念又不同了,我连生命都布施出来给你们了。


发表于 2014/1/29 06: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1/29 06: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谢谢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